十月二十一日读《艺术的故事》18
艺术的危机 ——欧洲,16世纪后期 笔记: 1.切利尼的观点是那一时代的典型代表:忙碌地、热切地力求创造比前人作品更有趣、更不凡的东西。 2.不难看出埃尔•格列柯深深地受益于丁托列托一反常规的不平衡构图法,而且像帕尔米贾尼诺矫的圣母一样,也采用了拉长人物形象的手法主义。但是我们也能看出,他是把这种艺术方法运用于新的意图。他当时居住的西班牙,对宗教有种不可思议的热情,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见到。在这种环境,“矫饰”的“手法主义”艺术丧失了它的专供识家鉴赏的艺术本性。 3.全欧洲只有一个新教国家的艺术安然无恙地渡过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危机,那就是尼德兰。 4.让•古戎的作品《纯洁喷泉的山林水泽女神》它的精致优美的形象,它把人物恰当地装入留给他们的狭长条幅的方式,多少兼有帕尔米贾尼诺的高度优雅和贾姆波洛尼亚的精湛技艺这二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