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程艺谈屑——关于程派艺术的零散记录(三)

2022-07-03 08:15 作者:凝律馆主  | 我要投稿



    刘迎秋先生擅书法,尤精蝇头小楷。曾手书程派剧本、诗词等墨宝送我。香港回归前,先生曾书千字古诗词的蝇头小楷赠我表达喜悦之情,彼时他刚做完胃部肿瘤手术,眼花手抖,但仍用两天时间坚持写完,可谓字字心血。先生去世后,刘师母慨叹家中竟无先生遗墨留念,我遂将其中一幅回赠,老人观之唏嘘不已。 


   程派中除程先生外,我最佩服新艳秋和李世济。我认为程派终究是旦角艺术,表现的是女性的美,因此演唱不能太男性化或中性化,由此观之,新、李的艺术是“取法乎上”的。新先生继承发扬程派的古典美,幽娴贞静;李世济先生溶入时代审美需求,明快开朗。


   我感觉,某人说某位程二代“能把程派人物演出儒雅高洁的气质”。这个说法是不太妥当的,演戏讲求一人千面而非千人一面,比如演文姬可以有儒雅高洁气质,毕竟文姬是大家闺秀大才女,符合人物气质;倘若演玉堂春,苏三也演的儒雅高洁,那似乎就游离于人物身份之外了。对程先生也要这样客观评价,李洪春先生就批评过程先生演人物都“气魄大”,有的就不贴合剧中人的身份。倘若演公主贵妇,气质大一些无妨,如若演打渔杀家的萧桂英这样的渔家女,气质上也和公主一样的气魄大,就不合适了。

风姿绰约的新艳秋


   【悼新艳秋先生】秦娥落凡间,氍毹影自怜。学戏历艰苦,盛名群侪先。未遂立雪志,不改毅力坚。纠葛成误解,惶惑背百年。弱质能奈何,思之泪潸然。耄耋弘程艺,传奇留梨园。素心化朗月,清辉照菊坛。


    我不完全赞同京剧演员对人物的塑造和文化有何必然联系,早年科班出身的老艺人与现在研究生比起来都是文盲,可他们创造的艺术却还被现在的研究生演出学习着,只是模仿不能被超越。


    83年纪程,那场发布会的很多当事人还健在,对一些以讹传讹的说法,大度人只会一笑了之……(此处省去一万字)


  《花筵赚》程先生有两段唱,西皮原板“都只为大街前那人模样”,是温峤和谢鲲乔装打花鼓的夫妇引小姐登楼观看,被碧玉看出谢鲲男扮女装,她想找小公子刘满求证时唱的。后边温峤骗婚成功,入洞房怕露馅,假说时辰不对須用红布蒙头,碧玉送小姐入洞房,对新郎蒙头不解,唱的二六“进洞房为什么一言不发”。


   程先生花旦戏也好。有两个特点突出:一是他的念白,独树一帜,既不是纯京白,也不是纯韵白,介于两者之间,所以他塑造的小姑娘,伶俐中透着端庄。还有身段,玲珑曼妙。玉镜台里,碧玉陪小姐赏月,发现温峤隔墙偷窥,碧玉登石向墙外投扇子惊吓温峤,登石,搜寻,投扇,偷笑,下石,层次分明,惟妙惟肖。 


    和一位戏友聊起了程派唱词的文学性,他说《春闺梦》《文姬归汉》《锁麟囊》最棒。但我的感觉,程派唱词最具文学性的应该首推《梅妃》,其次是《春闺梦》,第三是《聂隐娘》,唱词文雅精致。此外,一些剧目的某些唱段的唱词,如《柳迎春》的快板唱词、《斟情记》的二六唱词、《女儿心》原板唱词都很美。

   

   《荒山泪》“夜织”有一个不太为人知的“小节骨眼儿”:拍电影试音时,程先生曾和李丹林说,这段唱是三更时的内心独白,夜深人静,要唱出凄清幽旷的感觉,为后边悲剧做铺垫,所以声音不能太实,为此他把唱腔做了小润色,比如第一句拖腔的62(高音2),2在上滑时,强放弱收,听起来像空谷回音,袅袅不绝。 


程艺谈屑——关于程派艺术的零散记录(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