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人大,治国平天下
社会上听说过我的人,往往认为我是经济学家,因为我经常谈论全球的货币金融问题。但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我不是一个经济学家,而是一名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这是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学科底下的一个交叉子学科。当年我排除各方面的劝阻,一意孤行选择学习政治与国际关系这样一个当时不太热门的专业,是因为治国平天下是我青少年时的梦想。
治国理政,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学问之一。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治国理政而言,古今中外有很多杰出人物,比如说春秋时期的管仲,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搞和平崛起的人,几乎兵不血刃地让齐国称霸。后来有张良、苏秦纵横捭阖,还有诸葛亮、刘伯温、俾斯麦等等,他们靠研究和运用治国理政的专长,从而改变世界也塑造了他们身处的时代。中国过去有句俗,“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当然今天帝王已经没有了,但是我们有执政党,党需要擅长治国理政的人才为人民服务,所以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光荣也很专业的事情。这是我青少年时期的一些观念,所以我告诉老师将来要学国际政治专业,因此选择进文科班。
我原本比较适合做个理工科的科研人员,但是个人的兴趣和志向让我主动塑造了自己的能力结构和比较优势,比如提升自己的演讲和写作能力。我的思维结构其实是比较偏理科的,高中时我是全校物理和数学的领先者之一。高中数学,每天晚上自习课上做一张应该3小时内完成的模拟卷子,我通常70分钟就能做完,150满分我基本稳定在145分左右,满分比较少。我的物理比数学可能要强一点。学物理前半本书,我就设计了一个试验,证明我关于电子的一个猜想,材料都快买齐了,不小心翻到书本最后,发现我设计的试验已经被一个欧洲的家伙给做过了,只是他比我早了96年。我选择文科后,一次全校理科生有个物理竞赛,物理老师发完卷子路过我们班级看见我正在闲晃,就让我别玩了做一张卷子试试。然后我就花了40分钟参加了他们的竞赛,成绩出来时物理老师就急了,因为他发现文科班的我居然是全校第一名。然后他就去跟我们班主任要求做我思想工作,说我这样的苗子必须学物理,不然就是浪费天赋。当时在许多人眼里只有那些所谓智商不够高的才去学文科,他们都有这样一种流行偏见。我告诉我的班主任和物理老师,我的理想是成为治国理政之才,我要上人民大学,不想上清华,所以作为“官迷”的我坚持要学文科,以便学习我在高中各科中最迷糊的政治。
为什么我当年高考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因为我从小就认为,人民大学是排名第一的大学。我是江苏启东人,当时启东还是启东县的时候,县委书记就是人大的,而且是人大本科一毕业就做了县委书记。其实是当时人大有个特殊的班,的确是为地方上培养干部的,青年乡镇干部来读四年,毕业回去成县级干部。我不懂,就以为人大毕业生出来就是做官的,那这太厉害了,所以从小是“官迷”的我就一心长大了要上人民大学。当然,真的进了人大,很快就不再想做官了,本硕博读了十年书连学生会都没混过。
有趣的是,人大和清华这两个学校似乎有些错位,以人文社科见长的学校出的领导不如以理工见长的,但是反而因为其小而精的理工专业遭到了美国的打压和“认证”。现在回头想想,我还是太年轻,懂的东西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