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说:上辈子你是埃及人吧
从埃及回来的第一周,我连续几次做梦重返故地。梦境里乱七八糟,依稀来到一个兼有红海、尼罗河、阿拉伯人、椰枣树等等混沌不清的地方。我在尝试参加什么体验活动,现场混乱,阿美不在其中。 这次不长不短的十一天旅行给我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精神财富,和阿美的讲解有很大关系。 出发之前我对古埃及并不了解多少,一切预习准备工作都始于报名,一个半月工作之余时间陆陆续续看了些相关书籍资料。体系庞大的神话人物、7个时期三十多个朝代无数法老的名字、古老文明对于生与死的界定和裁决、灵魂与肉体的结合分离,神权与皇权之间的斗争……让我好像看出了点名堂,又完全似懂非懂。
但是我并不烦恼,也不为此感到气馁,我知道所有新事物都不会一蹴而就钉到我的知识坐标体系上。只有锲而不舍的一回生二回熟。 不断重复理论与实践,有观察,有思考,有输入,有输出,一定会有一天把这些看似一团乱麻般的线索梳理清楚。 虽然出发前我的预习做的相当草率,还好,阿美作为老师在现场教学这个环节中起到关键作用,她很会讲。 此次行程第一次走进神庙是在旅行的第四天,那天我们凌晨四点出发,搭乘飞机从开罗飞到埃及南部的城市阿斯旺。 下了飞机上了尼罗河游轮,之后三四天都是吃住于这艘游轮上。结束旅行后有团友仍对在游轮上的几天旅行心驰神往,我很同意。不过扯远了,回到神庙。
阿美给我们上的第一节神庙启蒙课,是在菲莱神庙,其实我更愿意称之为伊西丝(斯)神庙。 神庙是被整体迁移到现在的小岛,原址已经被阿斯旺大坝水库淹没了。关于这个大坝后面也许会讲到。 伊西丝这个名字我第一次看到是去年夏天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其中不起眼的一小块墙壁上,刻有女神、女神的儿子、眼镜蛇等元素的涂鸦,介绍牌上注有:女神名字叫做“伊西丝”,这幅涂鸦来自于罗马时代繁华都城某一处类似餐厅或酒吧的卫生间,颇有调侃之意。 傲慢的罗马人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异教的不以为然,却让我这个亚洲东方人无意中记住了伊西丝女神的名字。 好了,回到神庙,再次回到伊西丝神庙。
阿美带着我们穿梭走过巨大的柱廊,在我们还晕眩于第一次看到如此壮美的古老建筑物时,她开始讲故事,讲古埃及最古老的神话故事。 和我们中国最最最古老的神话传说一样,古埃及的神话故事里也是有天空和大地之神。但不同的是,古埃及更强调在天空和大地之前,哲学根基是水与太阳,或者说具体点,是尼罗河与太阳神。 那么伊西丝是谁? 伊西丝是最初的神仙培育出来的后辈神仙。 为了让我们一群懵懵懂懂的游客弄清楚古埃及复杂的神仙体系,阿美采取与游客互动方式,她一边讲故事一边向我们团队逐一发放带有神仙画像的卡片,甚至试图让我们这些游客手持卡片,按照人物关系排列成思维导图一样的树状图。
我明白阿美是想克服现场没有黑板和板书的困难,力图讲清楚九个神仙之间的恩怨情仇。有了这些类似公式定理一样的基础,再带我们去看一个又一个神庙,我们就能猜出壁画和浮雕中神的名字,能理解墙壁上连环画讲的故事,能好像掌握一个又一个复杂难题的破解方法。
阿美不愧是中文博士,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