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eastVI以及巴比伦文明的相关资料补充以及小推测
本人随便整理的,基本上没啥有用的东西(狗头人)
一•BeastVI与巴比伦文明相关
1、愿望的人类恶
愿望之恶—B6 L/R【大巴比伦+启示录之兽】
说到河流,就不得不提到某个古老的两河文明。说到这文明,就不得不提到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即“多水的河流”,而古巴比伦横跨两河,可谓“众水之国”。在《新约圣经•启示录》中,所谓的河流即来自各个民族及国家的人,他们就是大巴比伦之下的河流,他们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宗教、金钱贸易、崇拜偶像、通灵、占卜、人J、纵酒等基于并扩大物质欲望的行为使得大巴比伦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和权力,而且这些众水所聚集并形成的河流(人的愿&欲望)将永不干涸
而愿望为什么会是灾厄?正因为愿望是不分善恶的存在,而圣杯会平等地将其实现,无论后果都会诞生。不记后果的施舍恩泽(大巴比伦)以及不加约束的索求愿望(启示录之兽),只会让欲望的滚石越滚越大,越来越严重,最后让一个国家的秩序、一个人类的信仰、一个文明的存续断绝
因此本人参考了布狄卡的言辞、六位创世妖精想要不列颠大地的愿望,本人更愿意相信这里其实是在阐述第六兽的理。天启宗教体系里,耶稣基督的圣杯还是会选择合适的人选去实现合适的愿望,因此愚洁的帕西瓦尔与其失之交臂,而圣洁的加拉哈德却如愿地获得了圣杯并最终升天(被活提)
但反过来看,大巴比伦的黄金之杯却是可以做到毫无差别地实现愿望,所以才会引发一波接一波的灾厄。她对人类的爱虽然是无比真实的,但她的这种平等(神怜爱万物)观念本质上却是虚伪的、错误的
她虽然平等地给予祈求者以一切愿望,但这样的平等却也是漠视。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但都去平等地去爱每一个人,这样的爱却是不平等的,只会引发每个人愿望之间的互相矛盾,最终导向不可逆的末路
大巴比伦本质上是宗教帝国,即虚假的宗教救世主。人们向她祈求,她就去实现。人们希望她是神明、是万物之母,她就是可以实现一切愿望的【万能许愿机】。人们若是厌恶她,她就可以是接纳世间一切的亵渎、错误、恶意与迫害的【世上一切可憎之物的母亲】
她是平等实现善与恶之愿望的女神,这种平等也歪曲人的信仰。人们也自此不再敬仰所谓的神、也不会再去努力,人的文明和族群也失去可以发展的可能性。因为只要人们跑过去向她【许愿】就会拥有一切,那么她的存在其实并不重要,她对此的感受与否也不重要,她是什么样的东西也无所谓
*人们从此将不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信仰,取而代之的只有来自本能的愿望,而所谓的愿望正是因为可以被平等且随意地实现,所以相应的会更加疯狂地去索求
而启示录之兽正是收纳【人类从诞生起就不断产生的愿望之诉求】,它的本质其实是不加约束地索求愿望,就像无底洞般永远也得不到满足,愚痴却又无比现实。大巴比伦平等而又博爱的施舍只会让其(人类的索求愿望)更加的贪婪、更加的愚痴、更加的不计量后果。愿望只会从微小不断累积成无边无际的海洋,而这片愿望之海大到让一切【可以维持人性】的东西全部瓦解
因此,大巴比伦的兽性体现为可以让人类达到【愿望得到满足的天堂】,而启示录之兽则是表现为会让人类堕入【无法得到满足的深渊】。可见,他们(人类恶)的爱是如此纯粹且极端,以至于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露的“爱意”被定义为具有威胁、必须要被打倒的恶
至于猜测沙条爱歌可能为街机大巴比伦的推断。除非她新加一些设定和剧情去完善,不然本人是不相信一个两度没能成为大巴比伦的女人,第三次就能成功(纵使三度迎来落日是吧)。且按照大巴比伦可能是具有【头脑性】和【适应性】的能力,可惜的是沙条爱歌虽然具有领导性但缺乏成为人类恶的契机(就像是芦屋道满一样,她没有拥有那种扭曲到可以成人类恶的爱)。换言之,沙条爱歌并不具备人类恶的性质或说不具备第六兽的性质。她只爱旧剑一个人,除此之外可以全部舍弃,因此她并没有那种人类恶的复杂之爱。她要是真的具备那种性质,那两次就可以让她和启示录之兽成功地合为一个完整的BeastVI
即在苍银与FP里,两次现身世界的启示录之兽,曾把召唤它的爱歌当成母亲,但因为爱歌不是启示录之兽的真正母亲而无法发挥真正的实力FP的最后,默示录之兽称呼召唤自己的根源魔女为母亲即大巴比伦。而在爱歌死后,默示录之兽悲哀地认为自己失去[认定为母亲]的大巴比伦。这里的默示录之兽将爱歌作为母亲后并未成长为完全体,也就是说爱歌只是被默示录之兽视为大巴比伦的候补,真的大巴比伦未显现【爱歌只爱旧剑一人,而对其它人类无感,她本质上并没有人类爱的特质
2、BeastVI/R—大巴比伦
1.大巴比伦之理—复苏?【Resurrection】
古希腊语中代表“复活”这概念。因此,《圣经•新约》作者在提到耶稣复活时也谨慎地使用这词汇—Resurrection
Resurrection,即基督教(天启宗教)里的专门术语,指的是(基督)复活、让死者苏生、末日审判里的死者复活、文明复兴。而且,基督教里的复活(resurrection)其实指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生命体的复活既非刚死不久的复生(reanimated),却也非正常有机物的再生(revived)
它是特指已确定死亡、腐烂或正在分解的事物,然后被重新组合后获得新生。因此,在约翰福音(11:25-26)中,耶稣(弥赛亚)在复活圣玛尔达的弟弟—拉撒路前曾说:这是Anastasis—也就是复活。而颇为有趣的是,俄罗斯王朝末代公主—安纳斯塔西娅(Anastasia),她的名字原意就是“复活”,其词性的源头就是来自古希腊语里的复活—anastasis
因此与其说FGO街机是因为大巴比伦的权能所构造(再现)的世界,不如说是否定七个特异点已被迦勒底所【攻略】的事实,让“死去”的特异点复苏。但因大巴比伦的“复活”权能本身是重组,是与复苏后的“相似却完全不同”的新•世界,这应说是【世界重组而生】
大巴比伦因为并不是真正的弥赛亚,所以她无法做到让【复活】后的FGO街机世界同原来的FGO世界完全一模一样,因此有些重要的细节是会有所变动的。这些重要的细节就是原来FGO世界的罪魁祸首以及产生其根源的冠位魔术师本身,取而代之的则是幕后的B6—大巴比伦
而且,创生和复苏其实也是完全两个不一样的概念。提亚马特作为原初母神,她的反•创世纪本质上是【改造、创造世界】,即是对现有的星球环境进行的关于【生命环境】的创生与改造,即完成了让生命不断地诞生、进化、繁衍以及强盛的【生命之海】的这概念本身
大巴比伦作为宗教术语里的敌基督,她的反•弥赛亚在本质上是对【生命的死亡与文明的衰败的否定】,文明的衰弱或是生命的逝去本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且能够改写并逆转这规律的仅有弥赛亚一人。但是反•弥赛亚因为得到了大红龙—撒旦的权柄也可实现反转与改写,但没法做到完全一致。与其说是【再现】,不如说更像是【经过了重组而获得了新生】
2.大巴比伦的本质:敌基督(Anti—christ)
即反弥赛亚、伪基督、假基督、反基督,意为通过假冒基督的身份来暗地里敌对或意图迫害真•基督的一个或一些人物。传说在基督教神话里的末世(大审判)里,敌基督们和假先知、兽一同来显露神迹,被他们愚弄的人的身体上将会有“666”的兽名数目,从而被他们控制
基督(Christ)原是闪米特诸教术语,意为受膏者(弥赛亚)。称呼是因古代以色列在国王即位时有将油倒在国王头上的习俗,额前被涂过圣油的国王就被称为“受膏者”。在犹太教中,基督是被神选定的集祭司、先知和君王为一身的“被神宠爱之人”。但在基督教中是救世主(弥赛亚)—耶稣基督的专门称呼。基督教认为,会有假冒基督的某人否认有关耶稣基督的《圣经》教义而且敌挡他的王国,虐待基督的门徒。凡是伪称代表基督的人、机构或是国家,以及以弥赛亚来命令众人的人,也可说是基督的敌人
在基督教中,有人认为圣约翰生前所说的基督敌人其实只是指某个人。因此,人们便将基督教历史上第一位对基督教徒进行了大规模迫害的罪魁祸首—尼禄推上了榜首,并加以“666”的论证。很多人(包括神学家)认为他在位其间曾经通过捏造事实以及污蔑等方式进而大规模迫害基督徒,认为他就是基督的敌人即第一位也是最有名的敌基督。因此弥赛亚的生活节制平淡、遵守清规戒律是为在未来代替世人承受罪恶以便未来的天国能够降临人世。那反弥赛亚即追求繁荣与奢华,放任罪业与欲望的无序发展,让天国坠落,即通过自己的手段让人世成为“天国”
3.额外:罗马的蔷薇之皇帝—尼禄
在型月世界观里,罗马皇帝—尼禄经常被称之为【蔷薇之皇帝】。而在有关FEX尼禄的魔方图案里就经常出现有蔷薇图案,而尼禄也常被称为【罗马的蔷薇】。在古希腊,蔷薇是美神—阿芙罗狄蒂【希腊神话的爱与美之女神】的花。罗马时代变成维纳斯之死,在诗人和游吟者中象征着纯洁无瑕的女性和神秘的爱情。蔷薇后随罗马帝国流传至英国并广泛种植后,被定为英国国花。而在天启宗教里,蔷薇还是圣母玛利亚的别称甚至是基督教的教花【罗马那所谓的艳丽蔷薇,却也是英国和基督教的噩梦之花】
古罗马的第三蔷薇军团于公元前48年由凯撒为应付内战而在高卢组建并以得名。组建完成后的蔷薇跟随凯撒参加了迪尔奇乌姆、法萨卢斯与蒙达战役。该军团后来一直持续到了公元三世纪,可能该蔷薇军团当时还在菲利普·阿拉伯、奥勒良与德西乌斯等帝麾下作战,一直存在至公元三世纪危机后的戴克里先时。法国蔷薇(高卢月季)早在罗马帝国这一时期就被广泛地栽植在当时的罗马宫廷中,并随罗马帝国扩充的脚步带到欧洲各地,包括英伦三岛。到今天仍然在很多大型植物园及公园中种植。其中的白蔷薇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因为白色是最纯洁无暇的颜色,因此白色蔷薇也表示为纯洁的爱情。而红色与粉红的蔷薇象征着热烈、长久与浪漫的爱情,非常符合罗马的风气
在罗马神话中,玛尔斯和美神维纳斯偷情并生下了爱神邱比特,试图维护母神名誉的邱比特为此贈送玫瑰花给沉默之神—哈伯克拉底,请求他保守秘密。此后,「Under the rose」便有了保守秘密的意思。因此在西方文化中若是谈话者者刻意将会谈场地的桌子布置为玫瑰(蔷薇)图案,代表了他们的谈话内容不可随便传播出去、需要保守这个秘密。因此,以此作为衍生的【蔷薇十字团/蔷薇十字会:Rosicrucianism】,它是由一个名为克理斯多夫的德国人于公元十七世纪初期所成立的秘密结社。这是中世纪的学者与神学家为共同对抗罗马教皇和教会、实践希腊真正教义而发展起来的神秘结社。蔷薇十字团里的团员目标:想要成为神秘学知识的通晓者,以“博爱”为尊,把尽快救助重病患者当作责任。正因如此,蔷薇十字团研究并实践炼金术的医学。到了18世纪,由于与罗马天主教对立,蔷薇十字团被罗马教会视为了异端。或许如果被蔷薇十字团当作基础的埃及炼金术具有实用性的话,它或许就能取代罗马天主教,成为国家宗教
4.兽名数目【Number of the Beast】
记载于《圣经•启示录》的数字组合,与“兽名印记”有关。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兽名数目是数字—666,通常以数字印记或是兽像【兽的泥像】显现。除了本来被公认为是最古老和666以外,还有616以及665的记载。2005年,考古学家在尼罗河附近发现了一些莎草纸残片,其中有至今发现最古老的启示录抄本,上面记载的兽名数目是616,是该数目现有的最早记录
在基督教中,基督教信徒们将敌基督、假先知等反基督势力称为【兽】。在《圣经•启示录》中,被敌基督和假先知迷惑、引诱、操控、盲目跟随他们的人身上将会有着被标记为“666”的兽名印记,敌基督以此可以控制整个世界。在基督教的《创世纪》中,造物主花六天创造世界,第七天因为创造完毕而休息。因此基督教将“7”视为圆满、完美的数字。而3个7(三位一体的七)被视为圆满、神的代称。相反的6则因差一个1而是视为缺憾的、不圆满的、代表人的数字。从而3个6被视为极度缺憾、不圆满的、亵渎神的数字
*启示录13:11-18
此后我看见另一只兽由地中上来,它有两只相似羔羊的角,说话却似龙(假先知)。它在那前一只兽面前,施行给前一只兽(七头十角兽)它所有的一切权柄,使大地和居住在地上的人,朝拜前那一只兽,就是那只受过致死的伤而被治好的兽。它又行大奇迹甚至在众人面前使火从天降到地上。它因着在那兽面前所行的那些奇迹,迷惑地上居民,便劝告地上的居民,给那受过刀伤而还活着的兽立一个像。它又得能力,把生气赋给那兽像,甚至叫那兽像说话,并使那些凡不朝拜兽像的人死亡。它给了所有人无论大小,贫富,自主的和为奴的,都在他们的右手上或他们的额上,打一个印号。如此除非有这印号的就是有那兽名字或它名字的数字的,谁也不能买,也不能卖。在这里应有智慧:凡有明悟的,就让他计算一下那兽的数字,因为是人的数字,它的数字是六百六十六(666)
5.大巴比伦的黄金之杯【Aurea Pocula】
Aurea—拉丁语Aureus【奥里斯:古罗马文明以及罗马帝国的标准金质货币单位】的阴性词,源自Aurum【拉丁语的黄金】,意为金黄色的、金色的
Pocula—Poculum变体。Poculum被认为是一种古罗马时期所用的一种杯子。它通常是指笼统意义上的饮水杯,也有被视为古罗马人饮酒时的葡萄酒杯【葡萄酒后来在基督教里也被隐喻为耶稣基督受难时所流的血】
其又称为负•圣杯。在持有主的厚颜无耻之下把自私的愿望实现出来的负[富]之圣杯。启示录里面,大巴比伦所持有的杯子。虽然是假圣杯,但正因是假圣杯,才成为了不分正邪地去实现人类欲望的“真正的”圣杯。光说这是罗马帝国化身的大巴比伦所拿着的杯子就相当明显了,这杯子象徵着耶稣基督所说的「不可为自己积聚财宝在地上」的相反,那些地上的财宝。我看见一个女人骑在朱红色的兽上。那兽有七头十角、遍体有亵渎的名号。”这是启示录里面,出现于神圣之都的毁灭之兽以及骑着此兽的女人的描述。据说拥有七头并且如海德拉【Hydra】般巨大野兽从海里出现,登上了神圣之都。此兽和女人是二为一体的,无法分开考虑。女人被当成了产生出一切邪恶的人,据说浅虑的人和贪婪的人无法抗拒她的诱惑,在这个杯子下堕落了
3、BeastVI/L—七头十角兽
1.何为七头十角兽
天启宗教里的《新约圣经•启示录》里的七头十角兽(小七角,无小角)不是七头十角大红龙(大七角)。那条大红龙(撒旦)将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权柄都给了兽(大巴比伦)(启13:2)—罗马帝国把权利转交给罗马教以代其统治(帝国与权力的关系,文明的建立与繁荣)
七头十角大红龙:四个大兽—金银铜铁,代表四大帝国(指的是古巴比伦、古波斯、古希腊、罗马帝国)。红龙的七个头上是七个冠冕:代指了当时统一了地中海流域的罗马帝国
七头十角兽:小七角,半铁半泥的脚,代表了罗马异教(此巨兽的七个头上都是亵渎之名),大巴比伦实际上代表了当时的罗马教权(教皇)
2.七头十角兽之理—Luxuria/Lust?
本意并非为单一的(强烈性欲/享受欲)强烈欲望同时还包含贪求、渴望。该词汇的宗教概念最早源于天主教的【七罪宗】。按照天启宗教里对于七罪宗的教义,这个词语准确的解释应为“强欲”,即强烈的欲望,是一种对于奢靡、繁华、稳定的生活的极端渴求欲与享受欲。
七罪宗指的是天主教里的七个重大恶行。宗意为来源、根源的意思。七个重大的罪行按天主教教义的严重程度依次为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暴食和强欲。天主教教义提出:“按若望格西安和教宗格里高利一世分辨出天主教徒常遇的重大恶行”。“重大”意思在于这些恶行会引发其他罪行的发生,进而引发连锁反应
拉丁语:
Superbia(Prejudice)—傲慢(偏见)
Invidia(Envy)—嫉妒
Ira(Wrath)—愤怒
Acedia(Sloth)—懒惰
Avaritia(Greed)—贪婪
Gula(Gluttony)—暴食
Luxuria(Lust)—色欲【强欲】
七个单词的首字母可以组成中世纪拉丁语—saligia,然后衍生出其动词saligiare(去实行一条罪名:To commit a deadly sin)
3.不完全的启示录之兽
《圣经•新约》中登场的默示录之兽。它的七颗头意味着罗马帝国的七座山,即七丘,也就是罗马城(七座山丘的都市)。七丘指罗马神话中位于罗马心脏地带台伯河东侧的七座山。根据罗马神话,七丘是罗马建城之初的重要宗教与政治中心。起初这七座山丘分别为不同的人群所占有,且并没有组合成罗马城的概念。之后这七座山丘的居民开始共同参与一系列的宗教活动,并且逐渐组合起来
圣约翰曾说:智慧的心在此可以思想,那七头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又是七位王,五位已经倾倒了、一位还在、还有一位没有来到。他来的时候、必须暂时存留。(启示录17:9-10)
它们分别是:
1.卡比托利欧山【Capitolinus】
2.帕拉提诺山【Palatinus】
3.阿文提诺山【Aventinus】
4.埃斯奎利诺山【Esquilinus】
5.西里欧山【Caelius】
6.奎利那雷山【Quirinalis】
7.维米那勒山【Viminalis】
天主教护教者认为圣城耶路撒冷亦是有着七座山丘。但耶路撒冷的七山丘皆是橄榄山的山峰,因此可以被当为一座山。因此耶路撒冷并不符合预言书上的其他条件,即【统治地球上其他国王的皇帝】,而符合这个条件的是罗马城(七丘)
而十只角则是象征罗马那里的传奇皇帝。十个角代表了象征着罗马帝国的十个皇帝,也说是罗马历史上对基督教徒实施过残暴镇压的十位皇帝
1.奥古斯都【Augustus】
2.提贝里乌斯【Tiberius】
3.卡利古拉【Caligula】
4.克劳狄乌斯【Claudius】
5.尼禄【Nero】
6.维斯帕西亚努斯【Vespasianus】
7.提图斯【Titus】
8.加尔巴【Galba】
9.奥托【Otho】
10. 维提里乌斯【Vitellius】
基督教早期对罗马帝国的坏印象是七头十角之兽,好的方面有迦流,等到基督教被确立为国教后给帝国歌功颂德,但在解释但以理经时,把里面四个兽解释为四个帝国,分别是(有翼的狮子)巴比伦王国,(口含三根肋骨的巨熊)波斯帝国,(四首四翼握有权柄的猎豹)亚历山大帝国和(长着大铁牙且拥有十角兼一个小角的兽,即罗马帝国
这个和前文里巴比伦王—尼布甲尼二世做的梦相呼应:你梦见尊巨大的人像,它异常高大又光辉灿烂立在您的面前,相貌可怕。这像的头是纯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银的,腹部和腰是铜的,两腿是铁做的,可脚却是铁和泥土参杂一起。“陛下您正在观看之时,有一块非人手所能凿出的石头,就打在那大人像的半铁半泥的脚上,把双脚砸碎,于是金、银、铜、铁都一起粉碎了,同样金银铜铁也是指代四个帝国,最后那个泥铁混合的脚和脚趾预示这个帝国(罗马)之中多民族要掺杂在一起
虽然经文里说这四个兽会被神击败,圣子将会第二次降临,建立永恒之国,那非人手所能凿出石头则是圣子的王国,而那时就是审判之日了,但他们将这个解释成罗马帝国将会统治世界直至基督教的审判日到来。他们将会接受天上的权柄处于世俗统治秩序的顶点。也为罗马帝国提供了神圣性和普世性的属性
额外:1.Domina Coronam【十之王冠】
Domina—拉丁语里的女爵或是主人,这是对因继承权而持有爵位的妇女的尊称,它与英国的dame相对应,仍有时被用来作为拉丁语里对女性统治者(女爵或女王)的描述
*Dominus在《拉丁圣经》中被称为Dominus Deus(上帝),简称Dominus。AD即Anno Domini(耶稣纪年),而BC则被称为Before Christ (在耶稣前)。后来,被军队拥立为罗马统治者的戴克里先改革政治制度,自称多米努斯(Dominus),建立起君主制
Coronam—拉丁语crown【coronam】,也就是Corona。意为花环,冠冕或日冕,即在古代弯成圈并戴在头上的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冠状金环,也就是王冠【Kether】。该词后衍生为了法语Couronne ,意为王冠、王朝或是帝国
2.额外—耶稣所说
耶稣: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马太福音6章19-20节
耶稣:只可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即没有虫子咬,也不能锈坏,更没有贼会挖窟窿来偷—马太福音6章20节
启示录里的大巴比伦是世界所有的错误宗教与一切可憎之物的母亲,同时也是地上列王的各帝国与诸多商旅的源头与靠山。她为自己(古罗马帝国—繁荣的文明)积累大量财富与权力,达到文明的鼎盛并拥有一切,其势力遍及整个地中海流域(即多水汇聚的巨大河流)
4、巴比伦女帝【Babylon the Great】
通常被称为大巴比伦,指的是圣经中提到的一个象征性的女性形象以及邪恶的巨大国度。她的全称在《圣经•启示录》中被描述为:奥秘哉!大巴比伦,作为世界上的YF以及一切可憎之物的母亲。通常情况下,罗马教会与教皇被比做大巴比伦,而他们的帝国则被比做启示录之兽。其原型或史实人物分别有伊斯塔尔、塞米拉米斯、尼禄以及摩根勒菲等
她与启示录之兽通常都与一个同样邪恶的巨大王国联系在一起。大巴比伦可被翻译为“偶像”。世界末日通常被预言发生在她和七头十头角兽的手中。在基督教末世论中,有很多关于她和兽象征着什么以及对当代解释的可能含义的猜测。卡罗琳·范德·斯蒂切勒证明大巴比伦的叙述模式遵循了许多与繁华与奢靡的女性特征所相同的大城市化身。这些位于帝国首都的城市,代表着他们所管理的国家犯下了各种罪行,这也使得他们的生活糜烂,所以他们最终将通过各种应得的暴力惩罚被消灭
第一个彼得暗示众圣经学者都认为巴比伦是对罗马帝国的隐喻,即大巴比伦是罗马帝国。而一些圣经学者承认这“巴比伦”就是对罗马皇帝、宗教以及帝国的象征和隐喻,但他们相信巴比伦并不局限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城市。克雷格•科斯特认为罗马可以是大巴比伦,但大巴比伦不一定是罗马,因其反过来代表与上帝疏远的世界。根据当时的圣经,这个“巴比伦”的特征只适用于当时的罗马,而不是“那个时代”的任何其他城市:地球之王、座落七山、世界商品的交易、腐败(堕落)与繁华的中心以及大规模迫害圣人
另一波学者认为尽管罗马帝国是盛行的异教徒力量,但《启示录》里的大巴比伦的象征意义不是一个入侵的异教徒或国外势力。它指一个叛教者的虚伪女王,尽管她因不忠诚而被驱逐,但她仍是精神领域的女王。这种象征意义并不符合当时的罗马,持有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七山”是耶路撒冷所在的七山,而“巴比伦之沦陷”是公元七十年的耶路撒冷的沦陷和毁灭
中世纪的天主教观认为巴比伦和耶路撒冷指的是两个在精神上相互争斗的都市:巴比伦的愿景被解释为混乱,耶路撒冷的愿景为和平。他们从人类开始诞生就在争斗,一直到世界末日。人的两类爱构成了这两座城:对上帝的爱造就了耶路撒冷,而对世界的爱则造就了巴比伦。它们代表世间内两种相互争斗的原则,不仅在每个人身上甚至在世俗化基督教会内。奥古斯丁认为这个世界的基督教君主【教皇】来到罗马城,就像是古巴比伦的首领来到巴比伦城—他们不是去皇帝的神庙,而是去渔王(受诅咒之王/土地)的坟墓
因而,巴比伦城就是人之欲望的具现化,耶路撒冷则是人之信仰的具现化,他们之间的争斗其实就是光暗、不同信仰与善恶上的争斗。传统与过去的基督教认为人在道德、行为和信仰方面越是背离上帝,其光明则缺失的越多,乃是罪孽。反之,人若在道德、行为和信仰方面越是接近上帝,其所处的光明就越多,就是幸福。但在现实里,哪怕是所谓的教会也没法避免其世俗化,所以这些沉迷于世界(物质)层面的教宗和信徒就和古时候在巴比伦地区建立大神殿和大都市的王一样,会走向灭亡
5、关于FGO街机1.7的【猜测】
1.默示记录带的发散思考
天启记录带里的天启可理解为默示,启示录别称就是默示录。《圣经•新约》里,默示录揭示了人类的未来关于世界末日与大审判的降临,而这也意味着原来的旧世界即将走到其尽头(新的世界也即将降临)
结合带有浓厚巴比伦—希伯来风格【黄金未来都市的华丽风】的黄金巴比伦城来看,默示记录带记录可能就是指记录着关于【走到死路的世界】的树杈线,也就是又要再次抵达即将被剪定终局【衰退之临界】的世界,如果它可以存续则可被视为异闻带。我们发散来想,或许异闻带之王和部分从者之所以可以被迦勒底召唤可能就是根据【默示/终结记录带】记录里面的残余数据【残渣】所进行再现的“最后之残页”
而这个“神的残渣【残页】”还可以有别的意思。一方面可以是指创世母神—提亚马特分出来的小提妈(幼体),而另外一方面则指的是恶食王—吉尔伽美什以及极致繁荣的黄金都市这个本不应该存续的文明与背景,正可谓是一语三观
但既然作为默示录,是否暗示这些世界也存在拥有着【可以重新开辟或是回转为另一个世界线】的可能(如B6的默示记录带的特点:具有捏造、诱惑的编纂事项:比如说人类自身所期望的、所内疚的光景抑或是渴望延续繁荣、没有文明灭绝、人人的生活都很幸福的可能性光景),但由于某些特殊缘故,原先的剪定世界和异闻带已经没法再回头(没被选定为B6的沙盒),导致其失去具有复活【获得新生、存续之理】的可能。但666之兽由于是反弥赛亚,具有弥赛亚(伪)的权能,可以将这个【原本会走到死路】的世界再度“复活”,并将其改写并发展至本不应存在“繁荣”的世界与文明。举个例子来说,就像是把剪定世界的终局比喻成破书的残页,第六兽算是以此残页为基础进行续写或改写,相当于破书残页的“复活”
不过既然是反•弥赛亚,那么结果也很明显了,那就是道德和财富之间的比例不对。如果真正的弥赛亚【耶稣】强调道德而把经济等繁华值放在其次,那么反之,恶食王—吉尔伽美什(以人类文明繁荣中的恶为食)与身为第六兽的大巴比伦就只强调繁华与奢靡而忽视了人类应具有的道德。因此,巴比伦人的宿业可以理解为报应,毕竟没有道德和文化而只发展经济和军事,这样的国家跟泡沫一样。人们越不顾一切地追求物质与经济层面的发展,就越会忽视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发展,最终就会在某个所谓的“临界点”【来自内外的起因】爆发,然后这文明就会从原先的强盛走向不可避免的衰退
而且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恶食王是以【人类文明繁荣过程中的恶】为食的说辞的发散式思维,换言之,就是恶食王—吉尔伽美什把巴比伦黄金都市在抵达极致繁荣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的恶果(宿业)自己给全部承担了。但是吉尔伽美什自己的承受能力具有极限,所以随着巴比伦黄金都市的高速发展,人们造的恶业也在不断增加,最终会抵达恶食王—吉尔伽美什所没法承受与背负的“临界点”,最终导致繁荣的巴比伦再次由盛转衰走向灭亡,而这便是所谓的临界繁荣都市
2.恶食王相关
尼甲布尼撒二的侧面可以说是五角金星—路西法,而五角金星(路西法)和八角金星(大巴比伦)都是金星神秘学符号—晨星和暮星。可以说,当作为五角晨星的尼甲布尼撒二世倒下后,连锁效应下的可能便是作为八角暮星的大巴比伦的到来
本次街机的巴比伦里,尼甲布尼撒二世是克隆并夺舍了英雄王—吉尔伽美什的肉体(天之楔)的冒牌之王,不过他的性格正好也蛮符合未遇到恩奇都前的暴君闪,尼二•吉尔伽美什是其“复活”后作为Ruler一样的神王统治至今的状态(包括他本人兴建了巨大的黄金过度、圣杯城市以及高塔,而且本人还奢靡无度、轻视道德),可作为冒牌的B6/R
所以,这次的恩奇都(玉藻前的话,可能是专门除了和兽有渊源来,还凑一个和风系的从者)过来就是为了让这位过去统治至今的暴君醒悟(揍翻这位假冒的英雄王),然后正好顺便把幕后的真正的第六兽(我估计还是只有半身之一的七头十角兽)拉过来
街机的尼甲布尼撒二世被称作【恶食的英雄王】,可能是为了对应了B6里的半身—七头十角兽。这头兽是贪欲与暴食的漩涡(也可以说是巴比伦人通过黄金都市的繁荣所造下的业),是从海上而来的都市(国家)吞噬者,而这位假冒的吉尔伽美什王正是这座宏伟的黄金都市的王。对于痴愚的七头十角兽而言,能够在海湾边建立如此豪华的黄金都市(国家),无疑就是祂的母亲—幕后的大巴比伦。而这也是被击倒的提亚马特神以幼体的方式来的原因,也就是阻止同为人类恶的七头十角兽从海中而来,摧毁巴比伦进而毁灭人理
反过来,恶食王—吉尔伽美什所一直寻找的新娘—安美依迪丝,可视为巴比伦女王这一概念。从这点上,恶食王—吉尔伽美什还可以担任B6/L的身份,而且恶食王还可以象征人类欲望那“贪婪与恶食的漩涡”。他一直寻求的新娘子【安美依迪丝】或许就是身为B6的另一半的大巴比伦。有趣的是,型月把空中花园(伪)和亚述女帝—塞米拉米斯组合起来。而塞米拉米斯在泛巴比伦主义里就是大巴比伦,自称伟大的月之女神,她用秘术复活了“太阳神”宁录(早期的吉尔伽美什史诗里,吉尔伽美什曾与圣经里的宁录混同)
3.幼体【Larva】
指的是幼虫等动物在蜕变成为成体之前经历的一种独特的幼年形态。一些会经历间接发育的动物,例如昆虫、两栖动物或刺胞动物,在它们的生命周期中通常有一个幼虫的阶段。而幼虫的外观通常与成虫(如毛虫和蝴蝶)有很大不同,包括成虫不具备的独特结构和器官。他们的饮食也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与成虫相比,幼虫经常适应不同的环境。例如,一些像蝌蚪这样的幼虫几乎只生活在水生环境中,但成年青蛙可以在水外生存。通过生活在独特的环境中,幼虫可以得到躲避捕食者的庇护,并减少与成年种群对资源的竞争
这里用生物学的幼体特指兽(人类恶)的不成熟阶段,结合之前登场过的几位人类恶,除去盖提亚和即将成熟(羽化)的异星神之外,其他的人类恶要么是还未成熟要么是差一步就能完全成熟。除去走了捷径结果反被误的爱神和封印自己的创世母神,未达到临界点并质变为完全体的人类恶就是还未成为成熟的兽(人类恶)之幼体,都在初级和快要步入高级的阶段
其中人类恶之一的提亚马特就是罗马—希腊术语里的Potnia Theron【动物女王】。即百兽母胎,指的是在米诺斯文明时期形成后,诞生了大量关于女神与动物的图像以及雕刻,这类作品在人类的艺术史与神话学中被称为Potnia Theron【the Mistress of the Animals】,用来特指与动物联结的女性形象
这是来自地中海世界和古代近东的古代艺术中广泛使用的主题,表现一个中心人物或类人的女神形象,她抓住两只动物,一只在两侧。尽管在各种有关的古代文化中,形象和概念之间的联系仍然很不清楚,但这些形象经常用希腊术语【Potnia Theron】来统称
其最早可追溯的神格来源于Theron【Potnia Theron】。她是古米诺斯文明时期的女神,因她本尊有主管野兽、狩猎与生育的权能,后期的古希腊文明—奥林匹斯信仰体系把她与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混同。因此,这词最初也被荷马拿来描述阿耳忒弥斯,她是一种与动物有关的女神。Potnia原意为情妇或女士,是一个由古典希腊语继承而来的迈锡尼希腊词。她常被称为阿耳忒弥斯式的神或是动物女主人,通常被认为存在于史前宗教中,一些学者认为阿耳忒弥斯和米诺斯艺术中描述的女神之间有传承关系
最古老的关于这类描绘之一是加泰土丘那里所出土的象征丰饶与繁育的母神形象(地母神形象的艺术形式最早形成于约BC22000年—BC19000年),该形象被认为制作于公元前六千年左右,属于原始艺术时期。这图案在后来的近东以及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中更为常见,其他的与之相关的动物与男性神明的链接形象,被称为动物之主(兽主)
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这个与阿耳忒弥斯有关的词只出现过一次。但这个词已经成为描绘任何与动物,尤其是与被驯服的野生动物有关的女性神灵的代名词。在古希腊艺术里,阿耳忒弥斯通常被描绘成弗朗索瓦花瓶里的野兽女神。女神长着翅膀,抓着黑豹或母狮和雄鹿的脖子
*6、哈米吉多顿【Harumagedon/Armageddon/ArMagedon】
个人认为FGO街机第七特异点的日文副标题六字可以是哈米吉多顿【ハルマゲドン】,这是《圣经新约•启示录》里记载的大决战;世界末日(即大审判日)降临时,善与恶双方进行总决战的最终战场
哈米吉多顿是基督教末世论术语,这是《新约圣经•启示录》的大异象之一,意为末日的善恶决战。原意为米吉多山【伽密山】,是一座位于以色列北部的城市遗址。古希伯来语【Karem El】意为“上帝的葡萄园”。因为在古代,这里是葡萄园,而且始终以土壤肥沃著称。其中,迦密山圣母曾经是圣母玛利亚的一个头衔,以纪念她赠予圣母圣衣【Scapular of Our Lady of Mount Carme】
*《圣经•启示录》16:16
这个地方的神明【巴力:迦南宗教的主神】曾经使天下各国的人民聚集对抗耶稣基督,但最终却带给他们以毁灭。他们本是鬼魔的灵,施行奇事,出去到普天下众王那里,叫他们在神全能者的大日聚集争战。那三个鬼魔便叫众王聚集在一处,希伯来话叫作哈米吉多顿"(16:16)
*《圣经•启示录》16:12-16
第六位天使把碗倒在伯拉大河上,河水就干涸了,要给那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预备道路。我又看见三个污秽的灵,好像青蛙,从龙口、兽口并通过假先知的口中出来。
耶和华与迦南神王—巴力的竞争,以耶和华的先知—以利亚获胜为结果,据说他杀死了巴力神的450名先知。这个大战里,巴力神先知的咒语失效后,以利亚祈祷神由天降火将他所献的燔祭烧尽。如今,在迦密山顶的以利亚纪念堂前,树立有一座以利亚的石像,其脚下踏著巴力的先知
*《圣经•启示录》19:11-13
我看见天开了,有一匹白马,骑士号称“诚信真实”。他无论审判或作战都凭公义。他的眼睛如烈火,头上戴了许多华冠,并写上一个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名字。他穿着一件染了血的衣服,他的名字又称为“上帝的道”【logos—逻各斯】在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穿着细麻衣,又白又洁,跟随他。有利剑从他口中出来,可以击杀列国。他必用铁杖辖管他们,并要踹全能神烈怒的酒醡。
哈米吉多顿意为【审判日降临之时的善恶之战】,因此也记载古巴比伦和迦南宗教里的诸神【魔神】与希伯来人神的争斗;世界末日来临时,七头十角的兽【罗马帝国】和他们的教皇和王【暗喻了大巴比伦、假先知和撒旦】与上帝之间的战役。他们最终被上帝手下的信徒们、天使们和弥赛亚击败,他们在地球上的权力被夺去,最终被投入了火湖【地狱】。从此,恶魔的时代被宣告彻底结束,弥赛亚最终完成了使命并建立了永恒的人间天国【Eternity:来生、不朽、永恒】
7、世界末日之时的敌基督和假先知
天上现出大异象来:有一个妇人【一说圣母玛利亚、神的天之选民—Remnant】,身披日头,脚踏月亮,头戴有十二星【犹太十二分支】的冠冕。她怀了孕,在生产的艰难中疼痛呼叫。天上又现出异象来:有一条大红龙,七头十角,七头上戴着七个冠冕。它尾巴拖拉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红龙就站在那将要生产的妇人面前,等她生产后,要吞吃她的孩子。妇人生了一个男孩子,是将来要用铁杖辖管万国的;她的孩子【弥赛亚】被提至神的宝座
天上有了争战。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它的使者去争战,但并没有得胜,天上再没有它们的地方。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龙见自己被摔在地上,就逼迫那生男孩子的妇人。蛇就在妇人身后,从口中吐出水来,像河一样,要将妇人冲去。地却帮助妇人吞了龙吐出来的河水。龙向妇人发怒,去与她其余的儿女争战,儿女就是那守神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
第一个兽【敌基督】从海中上来,十角七头且十角上戴着十个冠冕,七头之上有亵渎的名号。我所看见的这个兽,形状像豹,脚像熊的脚,口像狮子的口。那龙将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权柄都给了它。这个巨兽的七头中,有一个头似乎受了死伤,可那死伤却医好了,全地的人都希奇,决定跟从那兽
又拜那龙【大红龙—撒旦】,因为它将自己的权柄给了兽,也拜兽说:“谁能比这兽,谁能与它交战呢?之后又赐给它可以说夸大亵渎话的口,又有权柄赐给它,可以任意而行四十二个月【即大红龙—撒旦把恩赐和座位给了七头十角兽,使得666之兽可以随意施行42个月的“随心所欲”的权能】。兽开口向神说亵渎的话,亵渎神的名并他的帐幕以及那些住天上的。又任凭它与圣徒争战,并且得胜。龙把权柄赐给它,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国。凡住在地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被杀之羔羊生命册上的人,都要拜它
第二个兽从地中上来,角如羔羊话似龙,祂就是【假先知】。它在头一个兽面前,施行给七头十角兽以权柄,并且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死伤医好的那兽。它又行大奇事,甚至在人面前,叫火从天降在地上。它因赐给它权柄在兽面前能行奇事,就迷惑地上的人。祂说:“给那受刀伤还活着的兽作个像。”又有权柄赐给它,叫兽像有生气,并且还是能说话,又叫所有不拜兽像的人都被杀害。它又叫众人,无论大小贫富,自主的、还是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在额上受一个印记。除那受印记、有了兽名或有兽名数目的,都不得作买卖。在这里有智慧。凡有聪明的,可以算计兽的数目,因为这是人的数目,它的数目是六百六十六【666】
*假先知【False(Anti)—prophets】
也被称之为伪先知,指的是在《新约圣经•启示录》中,在大审判日(世界末日)降临之时,同敌基督(虚假的救世主)、兽(反基督的世俗权力)、堕天使(背弃上帝的天使)以及撒旦(魔鬼)一同而出的反方势力之一
1.先知(prophet)
也称申命者或是预言者。在其他多神类宗教里也称祭司、巫女、预言家。特指获得了神召(天启)、能够与神沟通、并传达神意之人。其中的摩西,就是最有名的先知之一,传说他被造物主授予了十诫,建立了会幕(教会早期雏形),同时也是最早的类似教皇或是大主教(Primate)般的神圣存在
在旧约的时代,上帝为了向以色列人传递祂的旨意,专门拣选了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但以理等等先知,他们被圣灵充满,通过述说主的旨意以及异象和预言,指引选民的道路,但旧约先知最根本的教训,则是耶稣基督降生的预言,这也是上帝呼召先知的终极目的。
到了新约的时代,旧约里关于耶稣降生的终极预言已经实现。再加上圣灵降临,所有的基督徒似乎都具备了与主沟通的能力,无需再靠先知的预言,就能明白主的旨意。而且饥渴慕义的基督徒也能拥有旧约先知那样的能力,在讲道上宣告主的旨意,甚至能做一些大有能力的事。
而在教会的时代,圣灵的启示大多数情况下是给众人,而不是单单给某个人,在教会发展、传福音、圣职按立等等教务上更是如此。但是也有些人,例如教皇或是大主教(Primate)也会得到天启,从而给俗世颁布法律,重新建立世俗的秩序
2.假先知(Anti—prophets)
是先知相对,特指那些认为自己才是造物主在世俗的唯一使者、命令众人只可膜拜并顺从他、向他们宣扬异教的错误思想、诉说各类预言并包括乐耶稣再临的准确时间、能够通过梦境看见天地的大异象、宣扬并高举个人的超人意志,或者歪曲圣经里的内容来满足个人私欲的假•预言者
3.Primate(s)
意为首领、总主教(紫衣),有时也意为教皇或教宗。这种高级的神职在过去的中世纪欧洲有着决定性的地位。这种权力可以用来在权衡神权与世俗权利时,就可以轻易造成国家与地区方面的剧烈变动。这个词汇的前缀“pri-”意为“首要的,第一等”的意思。所以,Primates就被翻译为“众生灵之长”,即动物在生态环境内可以被允许所进化的最高点
8、*五芒星【Pentacle】、金星与泛巴比伦主义相关
1.五芒星相关
古代重要图腾符号,它在古埃及被作为冥界子宫的符号,在古代巴比伦则被作为女神伊修塔尔的姐姐—埃列什基伽勒的符号。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五芒星是大地女神和金星女神的象征它是在基督教产生之前,就存在的自然崇拜的符号。古人认为世界由两部分组成——半雄性,一半雌性。男神和女神共同作用保持力量平衡,即阴阳平衡。当阴阳平衡时,世界就处于和蔼的状态下。不平衡时,世界就一片混乱。五角形代表万物中阴性的那一半—“神圣女性”或“神圣女神”概念
●阴阳术系统里,晴明神社的神纹被称作晴明桔梗,晴明桔梗印【五芒星】是安倍晴明公独创的阴阳道中祈祷咒符的一种,代表象征宇宙万物的天地五行之无灾无邪。因此,五芒星在日本的阴阳道也被视为除魔避鬼的工具。但是,东亚地区的逆五芒星阵则是源自幽冥佛教【佛教的一类分支】的符咒
●凯尔特人将五芒星作为冥界女神—摩根勒菲【摩莉甘】的象征。在凯尔特传说中,太阳英雄高文为了向女神表达敬意而在自己血红的盾牌上画了五芒星。
●毕达格拉斯学派的神秘主义者将其称为“五回交错的诞生”。因此在神秘学中,尖角向上的五芒星代表着“生命”和“健康”,被用作祈求幸福的魔法符号,也被作为守护符和治疗伤病的符号
●古代巴比伦人通常会将五芒星绘制在食物的容器上,认为这样就可以保鲜。而巴比伦的七个印章中,第一个神圣的纹章就是五芒星
●犹太教的经典中认为,这印章代表神的秘密的名字,而五芒星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所以中世纪术士进行杜撰的《所罗门王的魔法戒指》上也刻有五芒星。五芒星也因此被误传为【所罗门王的印章】。而五芒星也出现在天使梅丹佐【Metatron】的封印上,这个符号包括圆形魔法阵、五芒星和咒语
●中世纪炼金术士则是将其解释与绘制为宇宙模型(人体模型)中,外部的圆圈代表宇宙,内部绘有一名男性像。头部、双手和双足各对应五芒星的五个角,其生殖器位于圆心。因此,术士们认为人的“小宇宙”【生命之树】由五个顶星支配
*逆五芒星
在基督教里,意思是把人的精神指向下,即地狱。因此,这个在基督教体系里成了邪恶的恶魔符号,而倒挂五芒星亦代表撒旦,是撒旦教标志【倒五角星里有山羊(罪人)的头像】
2.尼布甲尼撒二世【Ναβουχοδονόσωρ】相关
新巴比伦王国【别称迦勒底王朝】第二任君主。他征服犹太王国将部分贵族及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他带领迦勒底人摧毁了所罗门第一圣殿。而后,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对这座城市进行了改进以及扩大。他修建了伊什塔尔大门以及高大雄伟的巴比伦长城,他在位的时期是新巴比伦帝国最为繁荣鼎盛的时代
尼布甲尼撒的父亲是新巴比伦帝国的开国君主-那波帕拉萨尔,母亲是出身于伊朗的米底王国公主,这两个王国联姻后,势力大增。尔后那波帕拉萨尔将巴比伦从亚述人的属国地位中独立出来,并打垮亚述人,将亚述帝国的都城尼尼微夷为平地。尼布甲尼撒是他父亲的长子和继承人,前607年随父亲出征亚述北部山区,后来单独指挥作战
由于古埃及曾经击败亚述人,并占领了原亚述帝国西部卡尔基米什一带,导致前亚述帝国领土被伽勒底和米底分割。前606年,他带兵任总司令,在卡尔基米什痛歼埃及军队,收复了前亚述领地。前605年8月,那波帕拉萨尔去世,尼布甲尼撒赶回巴比伦继承王位
公元前604年,他发兵征服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部分地区。尔后雇用希腊佣兵作战,但于前601年被埃及军队打败,损失惨重,他竭力补充损失的战车和兵员,卷土重来。前597年,他率兵攻占耶路撒冷,并将犹大王国国王约雅斤掳回巴比伦,圣经中还记载了他在前586年对耶路撒冷的另一次进攻以及对推罗城的围攻,并将两座城市毁灭将神殿拆毁。他于公元前562年去世,由他儿子以未米罗达继位。公元前539年,他去世后尚不到25年,巴比伦就被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征服
大英博物馆目前保存有描述他的楔形文字泥版文书,写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在第37年,带领军队进攻埃及,埃及国王雅赫摩斯集合军队前往应战
其中,伊什塔尔【伊南娜】在阿卡德神话中是金星神。而金星在古典—中世纪欧洲神秘学即是晨星【五角星—撒旦】也是暮星【八角星—大巴比伦】。而尼布甲尼撒二世过去曾自称金星之子【Lucifer】,也就因此被圣经隐喻为堕落的晨星(路西法)
其中的Lucifer,意为金星、晨星、路西法(堕天使 )。后因为融合的缘故和赛弥尔一同成为了撒旦的别称。“Lucifer”原先只是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名词,出现于《以赛亚书》第14章第12节,意为“明亮之星”,用来影射古巴比伦君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路西法是拉丁语(Lucifer)的音译。希伯来原文为(helel ben-shachar )读作赫莱尔—本—沙哈尔,意为照耀【发光】的星,即黎明之子。其中的“הילל”(helel)即是“明亮之星”这个词的最初形态
原文这里讽刺的是古巴比伦王(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从天坠落?你这攻败列国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后被翻译为天使坠落(Lapse),因此就诞生出堕天使的概念
【古代腓尼基人、犹太人都认为它(金星)是大恶魔—撒旦以及巴比伦帝国(大巴比伦)的化身,是一颗恶劣的灾祸与堕落之星】
《但以理书》4章1-37节中描述,尼甲布尼撒二世这梦见于但以理所誊录的巴比伦国史文献内。这份文献是由饱受教训而学会谦卑自抑的尼布甲尼撒执笔的。首先尼布甲尼撒承认至高上帝的大能及他的王国。然后他叙述所发的可怕的梦,并解释这梦如何应验在他身上。他梦见一棵大树,高得顶天,所产的果子可供众生食用,其荫可遮庇万民。一位守望者大声喊叫说:‘要伐倒这树。把树的残株用铁圈和铜圈箍住。经过七期,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给极卑微的人统治。’(但以理书4:14-17)但以理把梦讲解出来,指明树代表尼布甲尼撒。这个含有预言性的梦不久便实现了。有一天国王因自己的威荣而自命不凡,随即变成有如疯子一般,在田间吃草为生,与兽无异,一共过了七年。此后他的神智回复正常,他于是称颂耶和华的至尊地位(但这玩意其实更多的是处于讽刺和摸黑尼二)
*巴比伦之囚(Babylonian Captivity)
指的是公元前597~前538年期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两次征服了犹太王国,将犹太王国内的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国破家亡的犹太人祈求上帝把他们从水火中拯救出来,帮助犹太人复国。因为他们不同于迦南人和古埃及人的多神信仰,他们信奉(雅威)耶和华为唯一真神,主宰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于是,受到压迫的犹太人将他们传说中的摩西与大卫王、所罗门王的传说记录并编篡成了《旧约•圣经》。犹太人依靠信仰仍旧坚信着恶人一定会受到耶和华(造物主)的惩治,必然会有一个拯救他们的人。于是最早的“救世主思维”开始诞生
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杀了新巴比伦王朝的摄政王——伯沙撒并攻占了千古名城—巴比伦。他发布了文告,释放犹太人回归故国,并让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这次共有42000多犹太人分三次返回了耶路撒冷。居鲁士还把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从耶路撒冷•耶和华圣殿里掠夺来放在巴比伦神庙中的金银器皿5400件交给犹太人的首领带回。自此,犹太苦难史上的大事件—巴比伦之囚告一段落
3.Remnant(选民思维)
该词被解释为剩余的,但在天启宗教上属于专有名词。一般情况下被称为选民,即天选之人,是指“被神所拣选的人”。他们常被视为是造物主挑选,用来实现天命的人、甚至扩大代指一个受神喜爱的族群【这词汇最早特指犹太人】
《旧约圣经•出埃及记》中提到,希伯来人是神特选的子民,将来救世主(弥赛亚)要降临,拯救以色列人。以色列人还占有“神的话”或“神的律法”,是以神向摩西传达《摩西五经》的方式
亚伯拉罕宗教中,犹太人、基督徒、穆斯林都声称自己接受了神的启示,认为自己都是造物主(上帝)的选民。而中国古代道教的末世论有类似的思想,认为末世中被神仙所救或赋予了仙术的善人们被称之种民或善种人
这词还特指了拯救未来的“后代”、或是承担时代和国家未来的“残留者”和“分散者”的意思。犹太教一般认为,神在毁灭了地上所有的人(黑日赤月、星辰坠落、山移海枯)之后,为了纪念过去与他们祖先所立的约,留下了应许之人。这些人就是“存留者”,这些选民们会作为黑暗时代的“微光”来继续进行着他们的福音,直到大地上的人类恢复应有的生机
《圣经•以赛亚》书6章13节:境内剩下者,若还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灭。就像栗树、橡树,虽被砍伐,树不子却仍存留。因此在基督教中,这类人也是造物主在末日时期选召的“守神诫命、为耶稣(弥赛亚)作见证”的余民(Remnant)
FGO1.5的标题—Epic of Remnant,解释下来是残余诗篇,通常认为这里指的是1.5那四个剪定世界。但这标题里的“Remnant”其实还可以指的是我们(迦勒底)。按照犹太教思维,上帝对世间降下了毁灭了所有生物的灾难,却按照和人类先祖的约放了一些人一马,这些人就是Remnant,即天选之人或是被神选定、宠爱的余民
在大灾难过后的黑暗时代里,无论环境严苛还是信仰愚昧,这群人扮演的正是让大地上的人类重回新生的角色,真正的意思是“选民史诗”、“开拓诗篇”或是“寻光篇”。而在《新约•启示录》中,仅有信仰基督教救世主的信徒和死者会被基督被提(Rapture:复活升天),这些人就是Remnant(被神/救世主所选中的子民)
其中,杀生院模仿了灾(审判日)前被提论里的救世主—耶稣,她自称为降临世间、普渡万物的菩萨(Savior),但却将信仰她为教主的子民全部纳为己用。这便是明明拥有着可以拯救众生的能力,但却只将自己视为人类、只想拯救(愉悦)自己的末路
4.天使战争
基督教术语。在《新约圣经•启示录》第12章第7-9节,叙述了救世主—耶稣启示给他的使徒约翰关于他(耶稣)再临之时,处于末日的天与地的善恶双方互相争战的异象。
堕天使又被称为Fallen(坠落)、Lapse(背弃)或是Lucifer(原意为晨星,后被圣经形容因骄傲而坠落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撒旦的别称之一)。基督教教义中,堕天使是被从天堂驱逐出来的天使,原因是他们背弃(lapse)了上帝以及圣子耶稣
在弥尔顿的《失乐园》或是别的记载里,堕天使们与人类生下了邪恶的巨人、他们拒绝向原人亚当跪拜、他们拒绝承认耶稣为弥赛亚(圣子)从而在天堂与人间发动了两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将近三分之一的天使选择效忠于原•天使长—路西法
《启示录》第12章第7-9节记载:此后,天上就发生了战争:弥额尔和他的天使一同与那龙交战,那龙也和它的使者一起应战,但它们敌不住,在天上遂再也没有它们的地方了。于是那大龙被摔了下来,它就是那远古的蛇,号称魔鬼或撒旦的。那欺骗了全世界的,被摔到地上,它的使者也同它一起被摔了下来
5.泛巴比伦主义—两个巴比伦【The Two Babylons】
副标题为罗马主义及其起源,是一本由苏格兰长老会自由教会神学家—亚历山大•希斯洛普出版于AD1853年的宗教书籍,他将真实历史里的古巴比伦与圣经里的巴比伦(巴别)结合起来,研究甚至是“解读”了一些让神学家和历史学家都直呼“离谱”的宗教神话
它的中心主题是认为天主教会是圣经中所描述的天启中的巴比伦。这本书深入研究图像的象征意义在《启示录》—拿金杯的大巴比伦,也试图证明罗马教会的实践操作源于非圣经的先例。它分析包括现天主教节日在内的圣诞节和复活节【他认为这是伊斯塔尔的节日】,其根源可追溯到异教节日,并试图表明许多被接受的基督教教义(例如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是不正确的
希斯洛普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比较古代宗教建立在巴比伦【据称由圣经里的巴比伦国王宁录和他的妻子塞米拉米斯所衍生】。希斯洛普建立在公元十九世纪的超扩散主义的基础上,这在十九世纪很普遍,认为古典和古近东文明的灵感来自巴比伦。由此他得出一个论点,即古代晚期的神秘宗教都是建立在巴别塔古宗教的分支。泛巴比伦主义【与玛雅主义一样,认为天启宗教的核心在一个古老或者是遥远的地方】后来被二十世纪的学者降级为伪历史
*这让我不得不怀疑 FGO的1.7和2.7两篇章或多或少在隐喻泛巴比伦主义以及玛雅主义里蕴含的天启宗教•神秘学思想
希斯洛普集中在尼努斯王和他的妻子塞米拉米斯以及圣经宁录作为她的丈夫和儿子的关系。传说他们的男性后代是塔穆兹【伊斯塔尔的丈夫,农业神】。古代近东的希腊主义历史倾向于将他们对古代国王行为的模糊回忆合并为传奇人物,这些人物比任何古代国王都拥有更大的权力。他认为尼努斯统治相当波斯帝国的五十二年。尼努斯的妻子塞米拉米斯反过来是新亚述帝国的摄政王。神父把尼努斯当作一个历史人物,并把他与圣经人物宁录联系在一起
基督教牧师亚历山大•希斯洛在这书里还将塞米拉米斯【自称伟大的月女神】与巴比伦联系,他认为塞米拉米斯作为宁录的生母与妻子,不仅帮助宁录搞偶像和多神崇拜,还妄图建造通天的高塔。宁录死后,她成为巴比伦女王并将宁录的身体【模仿奥西里斯】拼接后复活【唯独没有生殖器】,还将其奉为太阳神与救世主。她仿照宁录生殖器立了石柱【生殖崇拜】让众人敬拜,还把宁录生日【12•25】定为【太阳神诞节】,而这个节日也就是后来基督教里的圣诞节【耶稣诞生之日】
6.宁录【Νεβρωδ】与泛巴比伦主义相关
宁录,诺亚的曾孙,也是《圣经•旧约》、伊斯兰《古兰经》以及《塔木德》(犹太教圣书)等古籍里记载的重要人物。这是因为天启宗教的信徒们将地中海文明的英雄大部分纳入旧约体系,成为了里面(背弃上帝)的反面教材
他被称为世上英雄之首、人间第一王者以及地表最强大的猎户,也是【巴别塔】的起始人与发起人。传说,他建立了巴比伦城,也在巴比伦附近建立了尼尼微城,征服了四方并建立帝国。宁录懂得战术,使用铁血、巫术以及火赢取了胜利并征服了两河流域
“宁录”意为“让我们反叛”或“造反”。他是古巴比伦文明(?)里的战神与军神,同时也象征周六(土星)。圣经创世记十章(8~12节)里记载:宁录是古实之子,出生在库什地,是个打猎为生的猎户,孔武英勇。宁录所建国的起头在示拿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及下游之间的东南部地区【位于两河流域之间】的苏美尔早期王国
挪亚的子孙在日渐自大的宁录的要求下将要造一座大城和高塔,想借此用来宣示人类在这片大地的伟大。他们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企图造出塔顶通天的高塔,目的是为向上帝要传扬他们的荣光,使他们可以聚集在全地上。耶和华看到世人所建造的巨城和高塔,于是就在那里变乱了巴比伦人的口音,这使得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从此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宁录也失去了威信
*巴别塔
《旧约•创世纪》里的“巴别”就是古代近东文明里的“巴比伦”的希伯来语读法。意为“变乱”,后来指的是巴别塔毁坏之后形成的巨大城市。后来,也有人将“变乱”一词解释为“巴比伦”,因此就称那座城叫“巴比伦城”,称那座塔叫“巴比伦塔”。天启宗教里也特指巴比伦是过于繁荣、淫乱的都市。
*高楼魔咒
又名“劳伦斯魔咒”。意为世界最高大楼的开工建设与商业周期的剧烈波动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即世界最高大楼的兴建通常是经济衰退到来的前兆,这时候离经济(国力)衰退只有半步之遥,即所谓的【临界繁荣】
*众英雄之王
圣经里的宁录本质上应该是集合吉尔伽美什三代爷孙【包括了吉尔伽美什王的爷爷—恩美尔卡尔】及历代巴比伦王的综合产物。但他同时也在犹太教以及伊斯兰教里被记载为恶魔之王与渎神之王
因此,按泛巴比伦主义这角度。一度死去而又重生的王也对应了作为太阳神复活的宁录,而他还被视为救世主,其生日被定在了圣诞节【12•25】。塞米拉米斯和巴比伦帝国以及圣经•启示录里的大巴比伦有关,她有时也被视为大巴比伦,与宁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她还与尼禄皇帝、摩根勒菲以及金星女神—伊斯塔尔一同被视为666之兽的候选
手游1.7是巴比伦尼亚【尼亚:…之国】,街机1.7单独提了巴比伦。巴比伦又称巴别,在旧约圣经就是象征【人妄图抵达天】的巴别塔。高塔魔咒现象又讲了世界最高楼的兴建往往是国家经济衰退的前兆,也就是到国力到了临界的繁荣,即将进入衰退期
其中,大巴比伦是错误宗教、金钱贸易、崇拜偶像、通灵、占卜、庙J、人J、纵酒等不洁之物的母亲。而这个塞米拉米斯在圣经的世界观里,也干下诸如违反RL、多神崇拜、偶像崇拜、生Z崇拜、造神及反神等 亵 渎 之举,她还因此自比为月神,自然也可被视为大巴比伦的候补人选
7.额外:尼努尔塔【Ninurta】
苏美尔—巴比伦神话里的拉格什【苏美尔的一个城邦】的主神、狩猎神、军神、战神以及掌管暴风、洪水的神,代表土星,同时也掌管时间,被认为象征着时间的循环性。在早期的苏美尔神话中,他被认为是狩猎、法律、农业和治疗神,他治愈人类的疾病,但随着美索不达米亚变得更加军事化,他就具有了战神的神格
他是恩利尔【埃阿】之子,曾镇压了阿勃祖发动的叛乱。在记时概念中,尼努尔塔神代表周六,又称为宁吉尔苏(Ningirsu)。早期苏美尔神话中,他被称为太阳神【代表着早晨和春天】。在尼普尔,尼努尔塔与父亲恩利尔、母亲宁利勒作为三联神来崇拜。在其它神话中,他母亲是丰收女神—宁胡尔萨格【神母,苏美尔七大神之一,生育与统治者的守护神,欧米伽(古希腊字母的最后一个)图案常出现与她本尊有关的雕塑或图画中】。尼努尔塔曾纪念她所创造的大山,而将她的名字从宁玛赫改为宁胡尔萨格。作为宁门娜(Ninmenna)女神的她会根据古巴比伦的加冕仪式,在伊南娜神庙为新登基的国王戴上金色的皇冠
尼努尔塔的配偶在尼普尔地区里被认为是乌伽尔鲁(Ugallu)。然而当他被称之为宁吉尔苏神时,他的配偶则是巴乌(Bau)。尼努尔塔经常持弓箭、镰刀剑、或名为沙鲁尔杖出现。沙鲁尔在苏美尔神话中具备说话的能力,可以转变为有翅膀的狮子,可能是后来舍杜以及格里芬等传奇生物的原型。公元十九世纪,卡鲁神庙的亚述人的鹰头雕像通常被泛巴比伦主义学者错误地认定为【尼斯罗克斯:亚述农业神,据说辛那赫里王在神庙祭拜时,被他的儿子亚得米勒和沙雷泽杀死】
在亚述帝国占据两河流域期间,尼努尔塔以及其他苏美尔神的神庙及雕塑遭到废除。尽管如此,尼努尔塔从未被完全遗忘。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尼努尔塔神就是圣经里的宁录的灵感来源,宁录在《创世纪》中被认为是一个【最强大的猎人】。虽然人们还不清楚尼努尔塔这名字是如何在希伯来语中成为宁录的,但这两个数字大多具有相同的功能和属性,但【Ninurta】目前仍被认为是宁录最可信的词源
虽然《创世纪》本身积极描绘了宁录作为大洪水的诺亚后裔所做出的壮举【包括狩猎魔兽以及建立都市】,但希伯来圣经仍称他是一个【反对耶和华的魔王】。正因如此,宁录被设想为典型的偶像崇拜者。早期的犹太教米德拉什,公元一世纪的哲学家—菲洛在其著作中把宁录描绘成建造巴别塔的开创者与煽动者。圣•奥古斯丁在他的书《上帝之城》中提到宁录为欺骗者、压迫者和毁灭者
9、吉尔伽美什等角色相关
1.渡过大洪水的人类船长—永生者朱苏德拉【Ziusudra】
别称为西苏特罗斯【Xisuthros】、乌特纳匹什提姆/纳比斯汀【Utnapishtim:建立了生命者】、阿特拉哈西斯【Atrahasis:拥有智慧者】以及圣经里的诺亚船长【大洪水之前的最后一位族长。他的故事出现在《圣经》和《古兰经》中的洪水故事。他也被描绘成一个“耕种土地的人”和“第一个喝葡萄酒的人”】。他除了《阿特拉哈西斯史诗》作为主角以外,也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各篇神话与史诗中以不同姓名的人物出现
他是近东洪水神话中扮演英雄的几个神话人物之一,包括阿特拉哈西斯、乌特纳普什提姆和圣经中的诺亚。虽然每个大洪水的故事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但关键的故事元素对两个、三个或所有四个版本的故事都是共同的。
即BC2900年左右,朱苏德拉被列在苏美尔诸王名单的新版本中。而且,他是作为大洪水前的最后一个苏美尔国王,他随后被记录为苏美尔大洪水神话中的人类英雄。后来,他因为在洪水中拯救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功绩,被恩利尔等神提升为了不死之人(或是取得了神位)
*西苏斯罗斯(Ξισουθρος)
苏美尔人朱苏德拉的希腊化,来自巴比伦贝尔的牧师,亚历山大•波利希斯特非常依赖他的美索不达米亚资料。这版本的洪水神话的有趣点是对不同文明神话的解释,苏美尔神恩基被视为宙斯的父亲—克洛诺斯。而西苏斯罗斯建造的芦苇船则是被保存到洪水时代后。后来在亚美尼亚的科西利亚山脉,西苏斯罗斯被列为国王。一个萨罗斯(阿卡德语的沙尔)代表了3600年,十八个萨罗斯被计算为64800年。而萨罗斯是一种星系术语,定为222个阴月29.5天或18.5月年,相当于17.93太阳年。泛迦勒底神话沿袭了古希腊四时段论,提出大洪水过后的人类将存在并统治大地64800年,分为五个世代,认为每个世代都将存在12960年
2.吉尔伽美什成神(关系?)列表
在后苏美尔的早期王朝时期,吉尔伽美什在苏美尔的不同地方被当作神来崇拜。特别是后几个世纪以来,关于吉尔伽美什的故事与传说逐渐增多,其中一些关于吉尔伽美什死后成神的传说甚至可能来自其他历史人物的事迹
在乌鲁克的神话传说列表以及《苏美人诸王列表》里,乌鲁克城邦的第一位国王(但由于其存在缺乏史料,被认为是乌尔三世时期的伪造产物)—美什千加舍尔(公元前34世纪后期在位)被认为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乌图)之子,传说他还曾担任伊南娜神庙的大祭司,作为太阳神之子的他曾经深入大海与翻越群山(即太阳的升降之旅)。其乌鲁克的王位继任者为恩美尔卡尔(一般认为他才是乌鲁克第一王朝的国王,继任者之间一般都存在血脉联系)—卢加尔班达—渔人杜牧兹(一般也认为这个是乌尔第三王朝时期英插进去的一位神话人物)—吉尔伽美什。可见,吉尔伽美什无论是从他的父系还是母系来看,都具有苏美尔神的血脉
《乌尔纳玛之死》中,乌尔第三王朝第一任国王-乌尔纳玛,进入冥府后,为冥界诸神带去礼物。第二位提到的是吉尔伽美什神,而他作为冥府之王统治冥界(众多冥界的其中一个统治者)
公元前21世纪,乌鲁克的乌图•恒加尔国王采用了吉尔伽美什作为他的守护神,将其奉为国家守护神
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2年-公元前2004年)的国王特别喜欢吉尔伽美什,称他为他们的“神圣的兄长”和“最好的朋友”
乌尔的国王舒尔基(公元前2029-1982年)宣称自己是卢加尔班达和宁松女神的儿子,同时也是吉尔伽美什的兄弟
拉加什的第二王朝统治者—古迪亚(公元前2144-2124)在泥板上镌刻的祈祷文将吉尔伽美什作为冥界死者的法官,负责审判死者
巴比伦第一至第三王朝(加喜特巴比伦)时期,一份文本显示,吉尔伽美什神成为了冥界的船夫。在公元前2000~前1000中期的这个咒语列出了冥界的神灵和他们的担任的职责。当中吉尔伽美什被认为是巴比伦人的亡灵摆渡者。现代巴格达发掘的巴比伦晚期的片段之中,说明冥神吉尔伽美什如何控制胡布尔(Hubur,两河神话中的冥河)的黑暗渡口,就像希腊神话里的摆渡人卡戎(Charon)一样
新亚述时期文本中,吉尔伽美什神排位在冥府大臣(vizier)-埃塔纳神(基什第一王朝的国王)之后,暗示吉尔伽美什已经作为冥界中的一个地位比较高的神袛
3.尼莫相关
FGO街机里的尼莫船长可能就是青年尼莫的形象混合了西亚神话里的英雄朱苏德拉(纳比斯汀/诺亚的灵基),或者是更直接地,就是西亚神话里的朱苏德拉(纳比斯汀/诺亚)伪装成了尼莫船长的样子。其真实身份极有可能就是在上古时代的大洪水神话里驾驶着大船幸存下来并拯救了部分人类和动物的人类英雄—冠位骑阶朱苏德拉(纳比斯汀/诺亚)。不过剧情中特地提到了大尼莫会感到寂寞,那么这位的可能性就是更为知名的诺亚船长
尼摩船长【Nemo】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写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以及《神秘岛》中的重要人物。其中,“Nemo”是拉丁语,意为【子虚乌有】,即无名之人。(这里的话,尼莫即为无名之人也可以为子虚乌有之人。对于冠位骑来说,伪装成尼莫船长的灵基进入巴比伦城倒也没什么问题,毕竟这人本就子虚乌有)
他原为印度达卡王子,他在印度反抗英国入侵的战争中失去了全部家人,从而怀恨去往大海,一边在海底搜刮财宝一边领导着正义斗争。《海底两万里》的最后,他冒险从北冰洋的莫斯肯大旋涡【ənstrou˝mən】中突围成功后,将鹦鹉螺号【Nautilus】开到了南太平洋里的【林肯岛】附近的岩洞,静静地度过自己的余生。在《神秘岛》中,每当有遇难者面临危难,他会在暗中援助他们。最终在史密斯等人的见证下,尼莫船长寿终正寝
而作为经历了大洪水时代的人类英雄—朱苏德拉,朱苏德拉是见证了大洪水中万物的死亡以及【被提升为神】之人。在获得了永生后,朱苏德拉生活在冥界(深渊),并在那里接见了吉尔伽美什。因此,朱苏德拉是见证了死亡却获得了永生,生活在冥界但却是成为人神的智者,由他代替真正的“死”去对抗(渡过)可以行使复活万物之权能的B6是很合理的【虽然弥赛亚(救世主)本身也拥有行使复活与审判世间万物的权力】。而与之相似地,诺亚船长也是见证了大洪水【即上帝对上个时代的世人邪恶行为的大审判,可近似为旧约的启示录】而他却是极少数渡过这场大审判的无罪义人,因此面对同样带来了大审判(世界末日)的反弥赛亚,诺亚也拥有不受其大影响,平稳渡过这场灾祸的大权能
*大海
在希腊神话以及《圣经》中被表述为虚无、混沌、未开化、原始、退化以及疯狂的状态。希腊人和北欧人对其心怀畏惧,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原初之一的卡俄斯【意为裂痕】最初的意思即代指大海,即混沌且未知的状态。而在克苏鲁神话体系里,部分的外神或古神也借鉴希腊神话及圣经里对于海洋生物、传说怪物、恶魔的描述。对于靠海的地中海人来言,大海即是恐惧。混沌、深邃的外貌象征退化与疯狂,这使得基督徒们描述大审判日(世界末日)过后,会言及【未来之世再无大海】的未来
而虚数空间(虚数之海),则是与人类目前所生存的实数空间体系相对,可理解为异次元空间或是傅立叶空间。这是相对于实数空间的任意一个点,在虚数空间表现为无限大的三维体积,实数空间的无限大的三维体积在虚数空间则是表现为一个任意点。考虑到幼体形态的提亚马特是身为B2的创世母神—提亚马特从虚数之海(空间)里捏了另一个自己过来,虚数之海(空间)的(剧情)可塑性也大大地提升了
4.型月里的吉尔伽美什的可能性两面(融合了恩利尔/恩基/尼努尔塔)
(1).恩利尔(Enlil)
苏美尔神话时期,天神安努和天后安图姆虽然是明面上的至高神,但恩利尔才是幕后的实际掌权者。他被称为彼勒(意为主),他即是大地、风暴、空气与战争之神,同时也是尼普尔城邦的保护神。在古巴比伦创世神话—《埃努玛•埃里什:天之高兮》中,他用神剑(一说风暴)杀死了创世母神—提亚马特,并和恩基一起创造了世界。在有关大洪水的神话里,愤怒的恩利尔为惩罚人类降下洪水,可最终人类被水神恩基挽回了一丝生机
在有关旧闪与弓闪的宝具,即Enki(终结剑)以及Ea(乖离剑),是冠以了同一个苏美尔主神的名字,那便是恩基(埃阿)。恩基是掌管正义、智慧与财富的神,也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与守护者。吉尔伽美什的贤王一面,毫无疑问地暗喻自这位神的“神性”,即亲自开创了天地以及从灭世的大洪水中拼命渡人的“过劳死”形象。
但在FSN以及其他型月系列作品里,他又展现了任性、傲慢自大甚至慢心“直率”的暴君形象。这毫无疑问地暗喻自恩利尔的“神性”。特别是在,吉尔伽美什(恩利尔)想要为此世的众人(世间的一切)降下黑泥(洪水)来筛选(选择)优秀的人类(更好的世界)一样,是一种极端的“神爱人的做法”。
可见,不仅在这两个苏美尔神话体系里,还特别在别处。风神恩利尔与水神恩基常常扮演着时而合作、时而对立的双神定位。且有趣的一点是,二者同样有着掌控【大地】的权能,同样被称为【大地之主、大地上的王者】。那么,同为大地之主的两人,将彼此矛盾对立的性格体现在一个半神身上,倒也不失为一个有趣的做法(?)
*Enki(终结剑)
冠以水神【恩基】之名的宝具,以最早通过文字记录了【大洪水】的人类文明所记载的史实而存在。描绘了苏美尔神话的神王/希伯来宗教里的造物主为了摧毁大地上的一切邪恶以及自甘堕落的人类,降下了毁灭了世界的洪水,但却留下了Remnant(本性纯净的人类)以换取大地重迎生机的母体神话
(2).恩基【Enki/Ea】
苏美尔神话里的水神,美索不达米亚七大神祇之一。四主神是天神安努(Anu)、风神恩里尔(Enlil)、水神恩基(Enki)及大地母神基(Ki)。恩基是苏美尔—阿卡德—亚述—巴比伦神话的神。巴比伦语读埃阿,两个字母É和A在巴比伦语皆有“生命”之意,所以恩基也是工艺、智慧及创造之神
“En”意为高阶祭司,后引申为“王”,而“ki”是“大地”。二者合起来就是地主—恩基,他虽不是创世神但却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恩基是智慧、炼金术与魔法之神。他与阿卡德文化中的太阳与正义之神沙玛什及苏美尔的太阳神乌图相似,也被视为拥有正义的神格
在古巴比伦的创世神话史诗—《埃努玛•埃里什》(天之高兮)里,同神王恩利尔(后改成马尔杜克)分别杀死了冥界神—阿普苏及创世神—提亚马特。提亚马特死后,恩基在众神的见证下用剑将提亚马特的身体切割,创造了世界。这把神剑便是EA,在赫梯神话史诗—《乌利库米之歌》里,当众神几乎被拥有无敌之躯的岩石巨人—乌利库米杀死时,此剑将巨人的膝盖割断,并最终杀死了这位岩石巨人
(3).《圣经•创世记》
其中第6至8章记载:由于人类在这片大地上作恶,所以造物主决心要毁灭这个世界的文明。上帝命令诺亚建造巨型方舟,把世上每种生物都留下至少一对,放入方舟里。天上降下恐怖的暴雨,将地上一切邪恶的生物都消灭掉,唯有在诺亚方舟里的得以保存。大洪水褪去之后,诺亚就在片新土地上继续生活,并成为各个民族的祖先
(4).苏美尔神话
掌控风、大气的神王—恩利尔觉得地面上的人类太不过尊敬他们。于是他放出了洪水、干旱和瘟疫来消灭他们。但水神恩基传授阿拉哈西斯以灌溉、贮存谷物的技术及医药的知识,使人类活了下来。恩利尔决定放大洪水完全灭绝人类,但最终还是被水神恩基知道。他事先安排乌塔那匹兹姆搭大船避难,日后便予乌塔那匹兹姆永生,嘱其隐居深山。恩尼尔认为恩基妨碍了他实施的计划。恩基解释是为平衡,不应该完全灭绝无辜的人类,只要让剩余的人类进行节育即可。但若人类不信神祇而自甘堕落,为祸于大地或是不敬仰神的话,就不必客气
5.额外:Enkidu【恩奇都:行遍大地之主】
《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乌鲁克之王—吉尔伽美什的挚友,后因苏美尔众神的裁决而患病至死。他同时也是是史诗里有记载的最早抵达冥界之人也是最早被复活的生者之一。(朱苏图拉:嗯?)《吉尔伽美什史诗》系列中,恩奇都曾经为了吉尔伽美什亲自下到冥界去取他(吉尔伽美什)的玩具。为此在恩奇都出发前,吉尔伽美什告诫了恩奇都几条箴言。
1.不要穿干净的长袍
2.不要抹香油
3.不要扔木棒击中亡魂
4.手中不可拿东西
5.不要穿鞋
6.不能发出声响
7.不要亲吻所爱的妻子和孩子
8.不要攻击所恨的妻子和孩子
但由于恩奇都无视了吉尔伽美什的这些意见甚至还将其反着做,最后他的灵魂被捉住。后来,大神埃阿(Ea/Enki)在吉尔伽美什的请求下让太阳神沙马什(Shamash)把恩奇都的灵魂重返阳间
其中的En即恩。在苏美尔语中意为“高级祭祀”,是苏美尔的众神在人间进行统治的代表, 管理着神庙的土地和土地上劳动的人。后来随着苏美尔城邦社会体制的发展以及进一步的复杂化, 后来衍生出【王者、主人】的意思。而ki即土壤和地面之意。后来就衍生为了大地(地母神)、地球的理论模型。最后的du意为人的脚。后衍生为了用脚走、行走的意思
其中,En和Ki这两个词结合后形成特殊的单词—Enki,即所谓的大地之主(王者)。在苏美尔神话中,担任水神的恩基(埃阿)和风神的恩里尔都拥有这个名号,它还有“生命”的别称。因此,具有着最为原始和自然的意思,符合恩奇都最初作为苏美尔众神塑造下的造物(即恩奇都在某幕间被莫里亚蒂教授暗示过它本身最初所具有的Berserker这面)象征,毕竟和吉尔伽美什对打的恩奇都已经是和神妓那啥过(知晓并模仿知性生命)的形态特征(原来的恩奇都多少是被削弱过的,但换来的却是作为人类形态的知性状态提升)
6.巴比伦高塔【Babel Tower】
也称巴比伦塔,或意译为通天塔,本是《希伯来圣经•旧约全书》中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人类产生不同语言的起源。这故事中,一群只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大洪水后从东方来到示拿地区,并决定在这修建一座伟大的城市和一座能够通天的高塔。上帝见此情形就把他们的语言打乱,让他们再也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并把他们分散到了世界各地
巴别原来的意思为“上帝之门”,源于阿卡德语中的【bab-ilu/Bāb-ilim】,bab意为“门”,ilu则是意为“上帝”。这词在《七十士译本》中对应的希腊文是巴比伦,意为“神之门”,指的是苏美尔地区(圣经中的示拿)的巴比伦神庙金字塔。根据《圣经》中的解释,该城的名字“巴别”来源于希伯来语balal,意思是“混乱”。后人于是将“变乱”一词解释为“巴比伦”,因此就称那座城叫“巴比伦城”,称那座塔叫“巴比伦塔”。天启宗教里也指巴比伦城是过于繁荣、Y乱的巨大都市
部分学者认为巴别塔和一些已知的建筑物之间存在联系,其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就是埃特曼安吉神庙【Etemenanki】,这是一座由巴比伦尼亚国王—那波帕拉萨尔【尼布甲尼撒二世之父,新巴比伦王国的开国君主】修建献给美索不达米亚的大神—马尔杜克的塔庙。巴比伦塔早在尼布甲尼撒及其父亲之前就已存在,古巴比伦王国的几位国王都曾进行过整修工作。但外来征服者不断地将之摧毁。这座塔的重建工作是由公元前六世纪的巴比伦之王—那波帕拉萨尔和尼布甲尼撒二世实施。根据一些学者的看法,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很有可能是在【巴比伦之囚】时期受到了埃特曼安吉神庙的影响,因此犹太人对巴比伦塔【神之门】和巴比伦城【大巴比伦】充满罪恶,不断地诅咒它
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这座神庙被称为【巴别石柱塔】。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写到巴比伦神庙,他称其为【宙斯的神殿】,用来描述了巴比伦神庙的庞大。据说,这座巴比伦大金字塔高达九十一米。后来到了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左右下令拆毁这座神庙好在原址上建造他的陵墓。《创世纪》中并没有提及任何有关巴别塔毁灭的事情,只说那些被打乱了语言的人被分散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停止了建造他们的城市。但是在其他资料,比如《禧年书》、《犹太古书》以及《西比拉神谕》中则记载上帝【耶和华】用大风推倒了这座高塔。而在米德拉什【犹太教的宗教解读文献】中说:巴比伦高塔的塔顶被火焰所烧毁,塔底则被埋入了大地,塔身则立在原地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遭到风雨以及雷电的侵蚀
7.巴比伦城【Bābil】
简称巴比伦,又称百门之都或是【冒犯上帝的城市】。其为巴比伦王国的都城,原是闪族阿卡德人的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34年左右的阿卡德帝国。《圣经旧约•创世记》提及位于圣地示拿的巴别【巴比伦城】是以力、阿卡德和甲尼的邻居。巴比伦在波斯阿契美尼德统治期间,发展了其天文和数学的艺术,据说巴比伦的学者当时就完成了星座图的研究与制作
*巴比伦城有一百多座由青铜所铸就的城门,因此希腊诗人荷马又把巴比伦城称为【百门之都】
巴比伦城贯穿整部《希伯来圣经》【大部分称其为迦勒底】,包括巴比伦之囚。它也在几部预言书里占有突出位置。在巴比伦城失去了政治中心地位许多个世纪后,《新约•启示录》又再次提到了它,并用它来隐喻犹太人【其中也包括基督教徒】眼里的错误宗教和繁荣帝国。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犹太人和基督教徒在天启文献里就用它来指代另一个繁荣的巨大国度—罗马帝国
希腊语形式的巴比伦名字(Βαβυλών)是对阿卡德语Babili的改写。公元前一千年巴比伦的名字与公元前二千年早期的名字Babilli相比发生了改变。据词源学解释,Babilli意为神之门或上帝的通路。《旧约圣经》里,巴比伦别称巴别(Babel) 。《创世纪》(11:9)根据动词 בלבל (混淆),把这词解释为“变乱”
公元前十八世纪前半期,古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王统一两河流域【圣经里是宁录】,即以此为国都,同时这里成为祭祀马尔杜克神的中心。而后成为加喜特诸王的都城。公元前689年,为亚述王—西拿基立所毁,不久之后,又经新巴比伦王国重建。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时该城达到极盛,约于公元前539年成为波斯帝国的都城。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军队入侵巴比伦,并把这作为在东方的首都。亚历山大大帝死后,继业者战争期间的巴比伦城受到破坏而逐渐衰落
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尼布甲尼撒二世把巴比伦城打造成古代世界的奇迹之一。传说,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修新巴比伦帝国的庭院,包括重建七曜塔【埃特曼安吉神庙】和建造伊什塔尔城门【巴比伦八门中最壮丽的一个】。尼布甲尼撒二世也对空中花园【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建造有功。传说他为思乡的妻子安美依迪丝而建造这花园。尽管学界对它是否存在仍存有争议,但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考德威认为他发现了它的地基,但许多历史学家不同意它的位置,也有些历史学家相信他把这与亚述首都—尼尼微混淆了
二•额外:苏美尔神话相关
1、埃努玛•埃里什【Enuma Elish】
又可以译为天之顶穹、天之高兮或当在最高之处时。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阿卡德文明的神话创世史诗。整篇史诗大约有一千行,因其被镌刻在七块泥板上因而也后世人被称为【创世的七块泥板】
Enuma Elish,即为人们所熟知的【关于众神如何创造天地、冥界、万物以及人类】的故事,是关于巴比伦考古学以及文学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希伯来的《圣经》以及部分欧洲后世神话的雏形。而关于人类、神明或半神在争斗中杀死龙蛇以及巨人型的魔物与神明以取得安全的神话题材被认为是“与混沌争斗”【Chaoskampf】,是人类文明神话里的关于原始或文化英雄反抗更具有有自然灾害力的神明的母体故事,代表人物就是宙斯、因陀罗、吉尔伽美什和赫拉克勒斯
史诗记载创世前是一片混沌,由两位原始神阿勃祖(阿普苏:甜水或河流)与提亚玛特(咸水或海洋)统治。阿勃祖与提亚玛特生下拉赫穆及拉哈穆,然后他们又生下安沙尔和基沙尔,二人生下安努,而安努创造众多神祇,众神玩乐时的噪音令提亚玛特及阿勃祖非常烦厌,阿勃祖本欲杀死这些年轻的神祇,但却遭到了提亚玛特的反对,侍侯他们的穆木(Mummu)则同意阿勃祖的做法。于是,提亚玛特便向众神中最有力量的水神埃亚【恩基】警告,埃亚于是用魔法令阿勃祖陷入昏迷,然后把他杀死,阿勃祖死后的身体形成了冥界。于是埃亚就这样就成苏美尔的众神之首,然后他与妻子达姆金娜(Damkina)诞下儿子马尔杜克
众神怂恿提提亚马特报复杀夫之仇。提亚玛特所集合的力量愈来愈大,部分苏美尔神祇加入她的阵营,她甚至还创造了十一只魔物【巴修穆、乌修穆迦鲁、穆修玛夫、穆修素、拉赫姆、乌伽尔鲁、乌利迪姆、基塔布利鲁、乌姆•达布鲁图、库卢鲁及库萨利库】协助她战斗,同时提亚马特又把儿子金固(Kingu)当做丈夫并用天命泥板任命为【最高主宰】,面对即将降临的危难,众神都无力应付。最终马尔杜克被选为对抗提亚玛特的战神,马尔杜克能驾驭风暴,他最终用风暴撕开了提亚玛特的身体并使其死亡,并将其躯体当做了创造世界的基石
提亚马特死后,马尔杜克神夺下了金固的命运泥版并将其杀死。随后马尔杜克以金固的鲜血创造人类,而之前跟随提亚马特的诸神也被其赦免以获得自由,众神之后建立巴比伦作为主神居住的地方。创世史诗的最后,苏美尔诸神赋予马尔杜克以王位,赐予他五十个称号。此时的马尔杜克已经吸收并取代风神恩利尔,恩利尔是早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担任众神之王的神祇
2、恩利尔【Enlil】
又称恩利勒或七对牛角之帽,苏美尔神话体系中的大气与风暴之神,祂是天地孕育之子,当时祂出生的时候,用风的力量将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分开,从此就成为了至高神,苏美尔天神安努和天后祺的背后掌权者,别称为巴力(意为主)
恩利尔神来自古苏美尔语的EN(意为主人)和LÍL(意为风),可译为风神。但恩利尔不只是大地和空气之神,同时也是战神及风神,尼普尔城邦的保护神。苏美尔传说中的洪水灭世就是恩利尔所造成。他还拥有名为命运石板【Tablet of Destinies】的天命书板
恩利尔在苏美尔和阿卡德时期受到推崇。但到巴比伦时期,其主神地位被其侄子马尔杜克取代。即使马尔杜克取代恩利尔成为神王时,巴比伦的国王依然会前往尼普尔圣城寻求对其统治权的认可。但在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征服苏美尔之后,恩利尔的地位开始衰落,从此巴比伦人称恩利尔为埃利尔。直到新亚述帝国崩溃之后,恩利尔的雕像和神殿被摧毁,从此信仰不再
天文学与神谱里,恩利尔一直是三主神系统的一员,另外两个是安努和恩基(埃阿)。这三位神共同成为夜空中固定星的化身。赤道天球上的星都和安联系在一起,恩利尔则是北天球的所有星星,而恩基对应南天球。恩利尔的天体轨道是围绕北天极的一个连续的、对称的圆形,而安和恩基则在不同的地点相交,恩利尔还与牧夫座联系在一起
在《吉尔伽美什史诗》记载的阿卡德版本的洪水故事里,风神恩利尔造成了这场大洪水,他觉得人类群体的数量过于庞大,制造太多噪声使他无法安眠,因而想办法消灭地上的一切活物。在这个大洪水的神话版本里,这位幸存的人类英雄叫乌特纳匹什提姆(Utnapishtim)。埃阿【巴比伦时期的恩基】(另一个神话版本里是太阳神乌图)提前告知了乌特纳匹什提姆关于大洪水到来的消息。洪水持续了七天,伊什塔尔在此期间哀悼人类的灭亡
七天七夜的大洪水结束后,伊什塔尔向乌特纳匹什提姆承诺恩利尔绝不再次制造洪水。当恩利尔见到乌特纳匹什提姆和家属仍活着时,他怒不可遏,但他的儿子尼努尔塔声援人类,辩解说恩利尔只应使用野生动物和饥荒来控制人口数量,而不是制造洪水。恩利尔走进船里,乌特纳匹什提姆【关于他的别称还有希腊化的西苏特罗斯、乌特纳匹什提姆、阿特拉哈西斯以及纳比斯汀(迦勒底神话)】和他的妻子向他鞠躬行礼。此时的大神恩利尔不再生气,恩利尔和安努为了纪念凡人—朱苏德拉幸免遇难,并宣布朱苏德拉为不死之人,使他获得了永生作为他忠于众神的回报
3、月神(苏美尔—迦勒底系)相关
1.月神辛【Sin】
别称南纳【Nanna】、纳兹纳尔、祖恩、苏因或是欣。他是阿卡德、亚述和巴比伦等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月神。他是大神恩利尔和地母神—宁莉尔(Ninlil)的长子,并演变为闪族神话中的欣
他也是太阳神乌图【沙马什】、金星的战争与丰饶女神伊南娜【伊什塔尔】以及战神兼冥王涅加尔的父亲。南纳和他的两个子女【伊什塔尔和乌图】构成的三合一教义使得权力集中。其中,月神南纳【欣】最主要的崇拜中心主要有二个,分别是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尔城和北部的哈兰城
苏美尔文献《恩利勒和宁利勒》据说和《伊南娜下冥界》具有相似性,曾被认为是原型。月神南纳是在冥界中出生的,当初他的母亲宁莉尔(苏美尔的谷物女神)在河边散步,被年轻的恩利尔看到并就占有。此事触怒众神,恩利尔被放逐到了冥界。宁莉尔则跟随丈夫到了冥界。月神南纳就在此时出生,但是众神不许他们升天,只有宁莉尔生出三个冥神之后,才允许南纳升向天空
他在乌尔第三王朝和古巴比伦时期是最受崇拜的大神之一,同时也是乌尔城邦中的守护者。他通常被视为智慧之主”恩祖(En-zu),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400年期间,乌尔城很大程度较幼发拉底河谷地区的其它城邦更为兴盛,欣很自然被认为是神殿中最重要的主神
这一时期,他具有众神之父、众神之主、万物创造者等称号。 月神作为智慧的化身体现在天文学知识或占星活动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就观察月相。欣这一名称的楔形文字符也表示数字三十【近似二十九天半】,大概是忒指一个太阴月(即二个新月之间,也就是朔望周期)的平均天数
南纳之名的原意并不清楚。但结合乌鲁克和乌尔对其的崇拜,或许乌鲁克是从其神名导出的。因此,乌努克【南纳的住所】,可能就是乌鲁克城的别称。其中,新月与天主可能也是从其中衍生出来的,阿拉伯神话的月神卡特可能是苏美尔神话里的月神辛的变体
南纳作为乌尔城的保护神,把一船礼物运往尼普尔,献给恩利勒,祈求父亲保佑乌尔的河流、山林和田野富饶丰产。大神恩利勒满足儿子的要求。而这格关于就是南纳船的观念,即月神南纳【辛】乘船于夜间在天空漫游,白天躲进冥界,后来这权能被女儿伊什塔尔分去
他的象征物是公牛,这是因为牛角恰好形同新月,他的别名之一就是“生有天青石胡须的牛”。因此在约公元前二十六世纪的乌尔第一王朝王陵中所发现的竖琴就是用长着天青胡子的金牛头【弯月也被视为牛角】来装饰共鸣匣的,也就是苏美尔人对月神【Sin】的崇拜
2.新月【Crescent】
又被称为朔月、黑月。指的是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三者一线】,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完全看不见月球的情况
在天文学里的月相变化里,
当新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同时位于地球的同侧,这时叫做日月相合,又叫做“朔”
当满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同时位于地球的两侧,这时叫做日月相冲,又叫做“望”
所以月相的变化,即新月逐步化为满月,而满月又逐步化为新月,因而又被称为朔望变化。其中,新月到满月,或者是满月再到新月的一个周期,通常的时间约为29天半,因此这个周期又被称做朔望周期
在伊斯兰教里,新月是早期伊斯兰教还未复兴与繁荣的象征,是月亮原始崇拜【月神卡特】的一种。但在伊斯兰教复兴之后,即便大部分的原始崇拜遭到了抹除,新月的传统也依旧通过别的方式融入了伊斯兰教的传统里。因此,新月这个意向和符号(图腾)还象征了上升、新生、幸福、吉祥、初始的光亮、新的时光。寓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或者是天国降临人间的时光回复
因此,月神SIN【南纳】=天主(苏美尔的众神之主约等于天启宗教的造物主)=无上智慧(苏美尔系天文学及神秘学)=伊斯兰教的标志性图案(天启宗教相关)=朔望周期(新月与满月之间的变化周期,时间大约是二十九或三十天左右,月神辛的别称)=新旧时代的大更替(全新的人类时代、天国降临的时光、新生文明被开创的时刻)
4、杜木兹(Dumuzi)
别称杜姆齐德(Dumuzid),被称为“牧人神”,产生于苏美尔巴德·提比拉城 ,根据苏美尔国王谱系,他是大洪水前的传奇时期第五王朝的一位国王。苏美尔诸王谱系表指出杜木兹在位时统治了三万六千年。苏美尔诸王列表曾经显示他的称号是渔夫杜木兹德 。传说在大洪水过后的节点时期,介于卢伽尔班达和吉尔伽美什之间曾进行过统治的独特人物。
伊斯塔尔下到冥界后,冥国判官阿努纳奇诸神不准她离开冥界,除非她找到一名与她身份地位相称的替身。伊斯塔尔在鬼卒的跟随下,返回阳世寻找替身。她先后来到了乌玛城和巴德•提比拉城,但她劝阻鬼卒放过了坐在尘土和破布上的二城保护神。
然而当他们来到乌鲁克后,发现牧人神杜木兹德正坐在富丽堂皇的王座上,自诩高贵的伊斯塔尔立马请求身边的鬼卒把他带到阴间去做她(伊斯塔尔)的替死鬼。
杜木兹梦到自己的死亡,并告诉给自己的姐姐—盖什提南娜。盖什提南娜(水神恩基和宁胡尔萨格之女,葡萄酒、冬季以及释梦的女神)给杜木兹释梦,预见到他必然毁灭的命运,但竭力帮助他争脱被因南娜和埃列什基伽勒掌控的命运。
因为乱入地狱搞事的伊斯塔尔将杜木兹作为她的替身交给自己姐姐的鬼卒。他们着手将带走杜木兹,于是他逃到了他姐姐盖什提南娜的家里。在他被抓到地狱之前,杜木兹在她的屋子里变成了一头羚羊。盖什提南娜死也不肯交出杜木兹,后来杜木兹终于被魔鬼捉住后带去阴间。
杜木兹死后,盖什提南娜日夜悲伤。最终,盖什提南娜甘愿牺牲自己,向冥神们请求让她代替杜木兹在地狱里受罪。最终,伊斯塔尔与埃列什基迦勒裁决,她将与杜木兹进行轮换,各在地狱里呆个半年。
5、古伽兰那(Gugalanna)
意为“大天牛”。其中,gu为牛;gal为伟大;an为天堂;a为…的。苏美尔神话里的农业、雨水之神,也是黄道十二宫之一的金牛座。
古伽兰那被认为是地狱女王埃列什基伽勒(或是天空女神伊斯塔尔)的丈夫之一。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伊斯塔尔女神因吉尔伽美什不肯接受她的爱情而专门派来报复他的天牛。
古伽兰迈动双脚使大地颤动,但最终它还是被吉尔伽美什和恩奇杜(Enkidu)杀死并肢解。恩奇杜提着公牛的后腿对着伊斯塔尔摇晃,并扬言如果抓住了她,也会如此这般地对待她。
他们这种不虔诚的表现,再加上之前两人杀死了大神恩利尔的手下—山林守护神胡姆巴巴。因此激怒了苏美尔的众神,后来众神在两人中选了恩奇杜作为替代降下了疾病,让他死去。
*公元前3200左右,金牛座就成为北半球春分点的星座。它标志着古美索不达米亚宗教中的一个重要日子,农历新年节(Akitu)的开始(播种大麦)。古伽兰那的死亡,代表着该星座被吉尔伽美什所象征的太阳光遮蔽而消失。在苏美尔年岁神话形成的年代里,新年节的春分因岁差导致地球自转轴指向的是金牛座而非白羊座。苏美尔地区因为受阳光的掩盖,金牛座就会消失。
*约公元前4000多年,苏美尔地区的公牛不仅用来为产奶的母牛配种,还用来拉犁,早期阶段的犁地和播种是同时进行。以此类推,掌管子宫及雨水、露水的周期的月牙,也被视同于公牛,因此,该动物与天、地之法及田地结合,成为了宇宙的象征
6、尼比鲁(Nibiru)
苏美尔神话传说中的神,也是被用来代称指夏至点。他在苏美尔语是“渡船”的意思。在天文界特指一颗不存在的假想行星。
苏美尔传说中,尼比鲁每隔三千六百年进入太阳系一次,上面住着被称为尼菲林人的人种,身高相当高但却并非永生,存活期约为地球上的三十六万年。 传说,尼菲林人为了稀有的金元素而到地球进行采集,期间创造了人类以助其搜索金元素
后来民间科学者撒迦利亚•西琴在其著作《第十二个天体》中将其当成一颗没人察觉的行星,在他的笔下也把其他神明当成星球或外星种族,如迪亚马特曾经被设定为地球的前身,从而有了尼比鲁碰撞的说法。撒迦利亚•西琴认为苏美尔地区有块古版块上面标了十二个天体,宣称除古苏美人就能观测到的日、月、水、金、火、木、土以及地球本身之外,还早发现有天王星、海王星的存在,余下的一颗则是连现代人类都没能发现的星球—尼比鲁。
他在书中宣称苏美人发现尼比鲁曾撞上身为地球前身的迪亚马特,使后者分裂成两半。分裂后较大的一块及迪亚马特的主要卫星在撞击后跑到金星与火星之间,形成现在的地球;而另一块则分裂成无数块,成为火星与木星间的小行星带。此碰撞也产生原称为金固的月球。后来,尼比鲁星球上的外星人阿努纳奇(苏美尔神话里的冥神与地神)来地球寻找金元素,被苏美人奉为神明
*尼比鲁碰撞
假设的末世论灾难之一,认为地球未来将和一个大型行星类天体发生碰撞或接近碰撞而产生的灭世灾祸。一些相信这理论的民间科学组织通常把这假想天体称为尼比鲁或行星X。这概念最早由ZetaTalk网站创始人南希•里德尔提出。此说法与玛雅预言、太阳风暴、地球磁极反转、网络机器人工程等并称为人类灭亡谣言
*撒迦利亚·西琴(Заха́рия Си́тчин)
在阿塞拜疆出生的美国籍民间科学爱好者,主张外星生物创造论,认为人类是由远古外星人所创造。他就此题目写有一系列的科普作品,总共七册,被合称为《地球编年史》
他在托拉学习希伯来文以及其他犹太人和欧洲语言的知识,在近东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后毕业于伦敦大学政治经济专业,曾攻读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经济学及神话学。在船务公司担任行政工作时,他自学苏美的楔形文字,还探访了多个考古遗迹
1.《第十二个天体》
2.《通往天国的阶梯》
3.《众神与人类的战争》
4.《失落的国度》
5.《当时间开始》
6.《宇宙密码》
7.《完结日》
8.《地球编年史指南》
7、胡姆巴巴(Humbaba)
别称胡瓦瓦(Huwawa),也称为恐怖的胡姆巴巴(肠道要塞的守护者),是太阳神乌图养育的的巨型树怪。胡姆巴巴是神明居住的雪松之林的守护者,奉大神恩利尔之命在黎巴嫩山中守护杉树林,同时还拥有恩利尔赐予它的七大光芒(恐怖)。
胡姆巴巴在《吉尔伽美什史诗》第二块泥板中被首次提到:在吉尔伽美什和恩奇杜经初次交手并成为好朋友后,他们踏上了冒险征程,到连绵七山的雪松之林去讨伐胡姆巴巴(胡瓦瓦)。
吉尔伽美什发誓要到雪松山去,在那里建立声望和荣耀。当他们与胡姆巴巴遭遇后,吉尔伽美什假说要将他的姐妹们给巨怪做妻妾,骗它泄露自己七个“光芒”的秘密。乘胡姆巴巴松懈,吉尔伽美什将它击倒并俘获它。胡姆巴巴被击败后,向吉尔伽美什求饶乞命,恩奇杜力劝吉尔伽美什杀掉胡姆巴巴。胡姆巴巴试图挣扎逃跑但最终被恩奇杜砍下了头颅
胡姆巴巴的首级被放在皮袋中带给了派胡姆巴巴守护该森林的恩利尔神。愤怒的大神恩利尔将他原来授予胡姆巴巴的七个“光芒”分配给了其他地方。“胡姆巴巴的第一个光环给了田野;第二个光环给了河流;第三个光环给了芦苇丛;第四个光环给了狮子;第五个光环给了宫殿;第六个光环给了森林;第七个光环给了仑伽勒【苏美尔、巴比伦和阿卡德崇拜的冥界女神。她掌握着“生命之碑”并对恶人进行判决】
但大神恩利尔并没有报复二位英雄,但当两人合力杀死了古伽兰那后,大神恩利尔与其他三位大神开会并最终决定杀死其中之一的恩奇都
*吉尔伽美什曾在与胡姆巴巴进行过物品的交换【七个光芒】时,他随身所带的五十位未婚男子砍伐起雪松,将杉树削去枝叉并铺满山坡上,准备将它们带走。他们为缺少木材的美索不达米亚带来了大量的雪松木。这也成为长期来压抑在吉尔伽美什心头的死亡阴影,因为某位神明曾提醒过他:“砍伐该山上的雪松,那怕仅仅一颗,必将被恩利尔手下的胡姆巴巴杀死
8、拉赫穆
苏美尔语里意为“多毛的”,他是父神阿普苏与母神提亚玛特的第一个儿子,同时他也是最早的一批苏美尔原始神。在苏美尔的时代里,他也被认为是守护与仁慈之神,他在古巴比伦创世神话史诗—《埃努玛·埃利什》里守卫着大神恩基[埃阿]位于埃里都的阿普苏神庙。
他和他的姐妹—拉哈穆共同生下了美索不达米亚神话里尊奉的天父—安沙尔和地母—基沙尔,而这两位后来生下了天神之主—安努。在苏美尔—拉玛哈的神话时代,拉赫穆这词还意味着“泥”,同时又和那个时代里谈及的半牛半人的[怪物]有所联系。
奇特的是,他还和提亚马特后来生下的十一神子们中的[拉赫穆]同名。这点被后世历史学家认为,‘’拉赫穆‘’这词本身就具有[重生/新生]之意,也就是神话学里众神所认为应当重新创造而出的新生命
*9、阿勃祖【Abzu】
又称阿普苏,其中的Ab为水,另一个zu为知道或深,其名字是来自地下淡水的意思。人们认为阿勃祖位于地下深处。在那里藏着强大的神力“麦”(Me),众神也无法看到那里。恩基命令宁玛赫(Ninmah)用阿勃祖的泥土捏成人。湖泊、泉水、河流、水井及其他淡水均源自阿勃祖【大巴比伦:我也是由众多河流聚齐在一起的】
*我想起了在FGO手游第一部第七章,我们迦勒底在冥界(阿普苏)和王哈(朱苏德拉)、艾蕾(冥界女神)、吉尔伽美什等人一起退治了生命之海(提亚马特)。而死去的恩奇都则是被金固神夺舍,祂后来用天之锁帮迦勒底攻略了B2—提亚马特
那么在这次的FGO街机第一部第七章,我们迦勒底可能又要在苏美尔的巴比伦黄金都市的地表和提亚马特(生命之海)、恶食王吉尔伽美什(他肯定不是最终boss,他之前死去然后被尼甲布家尼撒二世夺舍后复活)等人一起退治可毁灭生命的死之河流(也就是大巴比伦?或是持有阿普苏概念/象征?的大巴比伦)
*大巴比伦是圣经•启示录里的人物,默示录也就是启示录记载了旧世界的毁灭与耶稣对旧世界的大审判。大巴比伦是反弥赛亚,自然可以复活与审判世间的所有生者和死者,而身为冥界雏形的阿普苏正好是死神同时也是创世二神之一,可被视作开始与结束的(死)之河流
在埃利都城,恩基神庙被称为阿勃祖(宇宙水之家),一座位于沼泽旁的阿勃祖神庙。在巴比伦和亚述庙宇庭院中的某些圣水槽也被称为阿勃祖(阿普苏)。宗教中典型的洗礼用具,与伊斯兰清真寺或基督教洗礼中的清洗池类似。苏美尔神恩基(阿卡德语中的埃亚“Ea”)被认为在创造人类之前,一直住在阿普苏。他的妻子是达姆伽尔努娜(Damgalnuna),母亲是纳木(Nammu),使者为伊西木德(Isimud),还有各种从属的生物,如看门的拉赫木(Lahmu)都住在阿勃祖
阿勃祖(阿普苏)是巴比伦创世史诗《埃努玛·埃利什》(Enuma Elish)中的一位原初神。在该故事中,阿普苏是地下海洋(河流)和原始创造力的人格化,一位由淡水创造的原始神,他是另一位由咸水创造的原始神—母神提亚玛特的丈夫。阿普苏与提亚玛特从自己的水中创造了最早的神拉赫穆和拉哈穆。阿普苏被年轻一代神的行为激怒,与其谋士穆木一起计划把他们铲除。但埃亚(苏美尔语作“恩基”)抢先动手,让阿普苏入睡,然后把他杀死。在他的尸体上建造起名叫“阿普苏”的神宅,马尔杜克开始在这里生活。产生地下淡水海的神话观念与下美索不达米亚的沼泽地区有关。在这里有些平原地块处于似乎从地下冒出的淡水包围这中
10、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 of Babylon】
又称悬苑,是古代七大奇迹之一。传说是公元前6世纪由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在巴比伦城附近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修建。据说空中花园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着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由此得名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是公元前 世纪新巴比仑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妃子所建花园,位于新巴比仑城北面伊士达门西侧。据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描述:该园在不同高度逐层收小的台层上布满带拱廊的建筑物,台层面植各种树木花草,远看宛如悬在空中,故称空中花园。该园被誉为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由古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王后(米底的公主米蒂斯)所建。现在的主流学者推测并企图证实巴比伦空中花园实际上位于巴比伦以北三百英里之外的尼尼微(地点接近现代的伊拉克摩苏尔),其建造者是亚述王—西拿基立(Sennacherib),而不是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王(King Nebuchadnezzar)
空中花园这名字纯粹是出自对希腊文paradeisos一字的意译,而不是吊于空中的花园。但就字面原意paradeisos直译应作“梯形高台”,所以推测“空中花园”实际上就是建筑在“梯形高台”上的花园。希腊文paradeisos(空中花园)后来蜕变为英文paradise(天堂)
城墙有两种,以泥砖或砖砌成,间有塔楼,其中外墙最宽处有7.1米。城的正门是伊丝塔尔门,高12米,双重,是为献给女神伊丝塔尔而建。进正门是南北向的游行大街,街道以石或砖铺筑。伊丝塔尔门和大街两侧均装饰有彩釉动物浮雕,动物横向排列。游行大街以西,伊丝塔尔庙西南方是主要宫殿区,即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南宫,由5个院落组成,中心第3号院落里饰有彩釉砖拼成的狮子图形及各种花木几何图案。南宫东北角有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城中有神庙多处,城中心是马尔杜克神神庙和塔庙。城东有母神宁玛赫庙和女战神伊丝塔尔庙。城中出土遗物有陶器、玻璃器、装饰品、圆筒印章、泥板文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