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禁书?奇书?《金瓶梅》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2023-01-15 11:38 作者:南山橘暖读书时  | 我要投稿

大家好,今天简单介绍一下《金瓶梅》,它是一部真正“寄意于时俗”的古代世情小说,曾经是“禁书”,但更是一本奇书。


《金瓶梅》的书名是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名字的组合,她们三个就是这本小说的女一二三号。


要么说兰陵笑笑生真是个实在人,这地位排的是清楚明白,毫无争议,不存在谁要和谁并列,谁又要和谁合一。


这三个人物就是潘金莲最为出彩,无论是容貌性格还是人物塑造。


潘金莲的“金”和金玉良缘中的“金”是一个意思,在古代就是指金钱财富,潘金莲是裁缝的女儿,是小商贾武大郎留下的寡妇,是财主张大户家的丫鬟,她最初还是武官王招宣家的家伎,与官宦权势有一些瓜葛。


财富与权势也是男主角西门庆一生的追求,是他罪恶的根源,也是他最终的归宿,西门庆最终就是死在了潘金莲的手里。


《金瓶梅》的价值在于它是古代第一本将世俗平凡小人物的生活作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把之前那些小说里帝王将相、传奇英雄的主角变成了作者笔下,也会吃喝拉撒睡的世俗平凡人物。


书中故事主要讲述了清河县土财主西门庆和他的一群妻妾们、他的朋友们的生活,而且这本书的主角西门庆是一个大反派。


西门庆一开始就是清河县的恶霸、富商、土财主,后来才成为攀附权势,无恶不作,钻营投机的小官僚。


西门庆的妻妾出身也都不高,原配陈氏出身不详,但有陪嫁丫鬟应该是财主或乡绅之女,续弦是个穷官千户的女儿,几个小妾不是出身娼妓就是大户人家的丫鬟,还有两个小商贾家的寡妇再嫁。


《金瓶梅》书中描绘的世间百态,人情世故、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非常非常的接地气,书中的语言也都非常的通俗易懂。


《金瓶梅》也是一部彻底的暴露之作,腐朽的封建社会里一切粉饰伪装和温情面具都被作者无情的凌厉撕开。无论是市井、后宅还是官场上的丑恶黑暗都是接近于残酷的写实,满书翻一翻,字里行间写满了“利益”二字,却唯独不见“廉耻”在哪里。


兰陵笑笑生全方位展现给读者的是封建社会里的群魔乱舞,魑魅魍魉,酒色财气,实在没有一个无辜的人,也找不到一片干净的地。


要评论《金瓶梅》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简单浅聊一下《金瓶梅》在人物塑造、世情描写和语言艺术方面的价值吧。


《金瓶梅》的新颖之处在于这部小说的主角他是个反派人物——西门庆,恶霸、奸商、贪官、渣男,几乎能够想到的形容恶人词汇放在他身上都毫不违和,因为他就是一个黑料满满、心狠手辣的人。


作者没有给西门庆任何粉饰和伪装,他自己也完全不装,坏的是明明白白,渣的是彻彻底底。


西门庆为了夺取潘金莲,和王婆子密谋设计,毒死了武大郎,又害的武松远远发配;和自己的结义兄弟花子虚表面上亲亲热热,结果背地里偷人家老婆李瓶儿,花子虚下了大狱,西门庆就伙着李瓶儿把花家的财产贪了个一干二净,等气死了花子虚,干脆娶了李瓶儿做妾;和家人来旺的媳妇宋蕙莲私通,耍手段害“死”了来旺,也间接逼死了宋蕙莲;家里明明大小老婆六七个,通房丫鬟五六个,就连俊俏书童也不放过;还天天留连青楼包养粉头、情妇一个又一个……


西门庆做土财主的时候就仗势欺人,经商的时候也耍手段获取重利,做了官更是欺上瞒下,贪财枉法,欲壑难填。


除了西门庆,《金瓶梅》中的其他主角也没有一个正面人物:


潘金莲谋杀亲夫,训猫吓死李瓶儿的儿子,和小厮私通,和西门庆女婿的陈敬济乱伦。天天没事就各种挑唆是非耍心机,为了得到更多宠爱和财物简直是不择手段;


李瓶儿倒贴全部身家嫁给西门庆,最后还赔上了自己和孩子的性命,但是她也不怎么值得同情,因为她曾经对待不能满足她的花子虚和蒋竹山那样狠心绝情;孟玉楼城府很深,虽然不爱惹事不害人,但是也会搬弄是非;吴月娘看似和善贤惠,其实也不是个善茬,骂起人来那个嘴跟飞刀子一样……



西门庆的那“十兄弟”全都是古代典型的地痞、流氓、小混混、闲汉等浮浪子弟,他们口口声声跟着西门庆拜“把兄弟”、有“过命交情”其实就是整天在溜须拍马,蹭吃蹭喝,还要偷赚西门庆的银子,一个一个是丑态毕露,又可笑又可恨,但是又真实。


就算书中出现的小人物也是亮点十足的,书中有一段这样写:大家都在街上看王六儿和小叔子韩二私通被捉拿,一个老头说道:“到官,叔嫂通奸,两个都是绞罪。”旁边有人认出他是有名的陶扒灰,一连娶三个媳妇,都吃他扒了,于是反问他:“你老人家深通条律,象这小叔养嫂子的便是绞罪,若是公公养媳妇的却论什么罪?”老头灰溜溜的走了。


《金瓶梅》中也有个难得一见的好官曾御史,他敢于弹劾西门庆,甚至弹劾蔡京,但是后来被这些贪官污吏们整的那叫一个家破人亡的惨。


所以很多人看《金瓶梅》会有一种窒息绝望的感觉,因为暴露出来的封建社会的阴暗与腐朽太多了。


清代刘廷玑,在其《在园杂志》中说:“若深切人情世务,无如《金瓶梅》,真称奇书……奸诈贪狡,诸恶皆作,果报昭然……”


东吴弄珠客有言,余尝曰:“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再来说说《金瓶梅》的语言艺术,喜欢看古典小说的读者应该有体会,很多古代名著、小说野史都是书面文言文写作,这其实在古代来讲普通老百姓看起来也不太那么容易方便,古代人也是文化水平良莠不齐,大家平时沟通说的也都是大白话和方言。


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这些名著问世的时候,作者已经开始了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变,基本上属于半文半白夹杂的写作习惯,尤其是《水浒传》和《红楼梦》更易懂,但是它们都比不上《金瓶梅》的语言更加通俗。


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


《金瓶梅》对当时社会生活描绘和市井人物的刻画非常的真实,书中人物的对话大量使用口语大白话,基本上没有任何费解之处。经常使用民间谚语、歇后语、俚语,让语言更加诙谐生动,也让人物更加贴合古代底层普通人的生活。


比如潘金莲等西门庆这一段,写得就十分生动传神:


西门庆因为李瓶儿生了儿子,又在外勾搭上了王六儿,已经很久没来潘金莲屋里歇息了,潘金莲弹着琵琶唱着曲儿望眼欲穿的等着,书中写:


那一日把角门儿开着,在房内银灯高点,靠定帏屏,弹弄琵琶。等到二三更,使春梅连瞧数次,不见动静……猛听得房檐上铁马儿一片声响,只道西门庆敲的门环儿响,连忙使春梅去瞧。春梅回道:“娘,错了,是外边风起,落雪了。”


这就是最简练质朴的语言描绘出最鲜活生动的画面感,我们已经可以窥见潘金莲的哀怨。


后来潘金莲还是睡不着,又让春梅去打听几次,知道西门庆早就回来了,直接去了李瓶儿屋里,一直在喝酒说笑呢,书中又写:


这里两个吃酒,潘金莲在那边屋里冷清清,独自一个儿坐在床上。怀抱着琵琶,桌上灯昏烛暗。待要睡了,又恐怕西门庆一时来;待要不睡,又是那盹困,又是寒冷。不免除去冠儿,乱挽乌云,把帐儿放下半边来,拥衾而坐……


再说潘金莲在李瓶儿失子之后,更是幸灾乐祸,终于出了一口恶气,去落井下石骂李瓶儿的那一段描写也非常精彩,简直让人听了恨的牙根痒痒,书中写:


话说潘金莲见孩子没了,每日抖擞精神,百般称快,指着丫头骂道:“我只说你日头常响午,却怎的今日也有错了的时节?你斑鸠跌了蛋──也嘴答谷了。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椅了。王婆子卖了磨──推不的了。老鸨子死了粉头──没指望了。却怎的也和我一般!”


可别忘了李瓶儿的儿子可是潘金莲害死的,潘金莲还在这里骂李瓶儿,怪不得后来李瓶儿抑郁而死,潘金莲也是够可恨的。


《金瓶梅》中除了开篇和结尾的诗词,基本没有太多高雅的诗词歌赋,里面的曲词不少,但都是《红楼梦》中锦香院里妓女云儿的水平,一看就懂不用打哑谜,也不用古文翻译,比如这样的青楼小曲:


烟花寨,委实的难过。白不得清凉到坐。逐日家迎宾待客,一家儿吃穿全靠着奴身一个。到晚来印子房钱逼的是我。老虔婆他不管我死活。在门前站到那更深儿夜晚,到晚来有那个问声我那饱饿?烟花寨再住上五载三年来,奴活命的少来死命的多。不由人眼泪如梭。有铁树上开花,那是我收圆结果。


而书中状元出身的蔡御史,他给相好的风尘女子写的诗都是这样水平的:


小院闲庭寂不哗,一池月上浸窗纱。邂逅相逢天未晚,紫薇郎对紫薇花。


以上是《金瓶梅》中关于人物形象塑造、世情描写和语言艺术价值的冰山一角而已。


此外《金瓶梅》还是我国第一部标题成熟的章回体小说,首次实现了标题对称工整。


清初文艺理论家张竹坡称《金瓶梅》为“第一奇书”“谁为刀笔之利不杀人于千古哉!此所以有《金瓶梅》也。“


袁宏道也将《金瓶梅》提高到和《水浒传》相同的高度,实在不可小觑。


而且这本书中,将不可描述的部分全都删除,也丝毫也不影响改书对封建社会世情和人性淋漓尽致的揭露和刻画。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明天咱们继续一起了解《金瓶梅》的主角们的故事。


禁书?奇书?《金瓶梅》的价值到底在哪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