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万米高空》1-5章

2023-07-24 16:11 作者:神州天军行阵  | 我要投稿

小说借鉴了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全频带阻塞干扰》的格式及部分情节,融合本人对现代战争的见解和观点。小说叙述的是一个架空世界中发生的故事,与现实世界没有关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小说的主要人物名称部分借用《全频带》中人物的名称并仍处更新状态。

作者:神州天军行阵

 

196279日晚  美国夏威夷群岛约翰斯顿环礁

        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幽蓝的天空中,将来自太阳的光芒染成银白色,反射到大地之上。夏威夷群岛上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下班后或在大街上散步,或拉着朋友和亲人到崭新的电影院看电影,或到咖啡馆休息闲聊,享受着和平的时光,他们的行为就像二战后美国大多数人生活的缩影,冷战的紧张氛围似乎从未波及到这里,对他们的生活没有产生丝毫影响。一切都那么的寻常,那么的平静。

         突然,月亮月亮的光芒几乎凭空消失在了夜空中,而至于夜空本身似乎也不怎么好过,因为一个耀眼的太阳凭空出现在了万米高空中,将笼罩大地的黑暗像一张废纸一样撕成了碎片。与此同时,方圆一千多公里的灯光在一瞬间全部熄灭,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人们陷入万分震惊和惊恐之中。那一瞬间,世界仿佛静止了,只剩下那从核火球处传来的耀眼的光芒。

         “海星一号”在距离地面400公里处爆炸了,那是人类有史以来在太空中进行的最大核爆。这是一位檀香山记者记载的爆炸之后的场景:“爆炸发生三分钟后,月亮居中在天空中,部分为血红色,部分为粉红色;明亮的白色闪光灯在云层中燃烧,迅速转变为不断扩大的绿色辐射球,并延伸到阴天上方的晴朗天空中。” 由于太空没有重力,没有空气,所以“海星一号”在爆炸时并没有产生蘑菇云和冲击波。相反出现了一个在各个方向上大致相同扩展的辐射气泡,高能伽马射线向四周爆发,直接效果是在数千公里外看到巨大的极光。产生极光的原因是爆炸导致轻量在大约50-100公里的高度,它们被地球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所阻挡。这些原子和分子吸收电子的能量并通过发光做出反应,从而形成人造的极光。

         但太空核爆所带来的影响远远没有“极光秀”那么简单,核爆时,高电荷的电子经历了惊人的加速,为此产生了一个扩展了1000多公里、短暂但极为强大的磁场,即EMP。EMP的强度如此之大,以至于影响了数百公里外地球上的电流,导致整个夏威夷电力系统瘫痪,路灯灭了、电话中断,导航和雷达系统全部失灵。核爆产生的很多电子并没有掉入地球的大气层,而是在太空中徘徊了数月之久,被地球的磁场所困住,从而在地球表面上方形成了一条人造辐射带,最后破坏了6颗卫星,部分其余的卫星也出现了故障。

         那次太空核爆在当时除了再次告诉世人核武器恐怖如斯的威力,短时间内瘫痪了夏威夷的电力系统及让美国收集到了大量的数据外,就再也没有其他实质影响了。然而,没人想到那次实验得出的结论竟直接影响了60多年后一场战争的走势。

 

2030910    4:37a.m.   塘沽前线

         距离战争的爆发已经28小时了,渤海海岸早已看不见了,战线后退了近20千米。

黎明的第一缕微弱的阳光照在了遍布硝烟的平原上,远方的各个方向上,被击中的目标冒出一道道黑色的烟柱,几乎无风,这些烟柱笔直地向高空升去,好象是连接天地的一条条细长的黑纱。刚刚微亮的天空被一团错综复杂的白线充塞着,那是中国空军与北约空军争夺制空权后所留下的痕迹。

         林云从昏迷中苏醒,巡航导弹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依旧让她感到头晕目眩。恢复意识后她在一瞬间便感觉到了右脸颊和左肩上的刺痛,她能感受到温热的鲜血从脸上流过。她下意识地往自己的左肩上看去,发现一片拳头大小的碎片正深深的嵌在她的肩上,鲜红的血液从缝隙中流出,染红了她那身带有一颗校星的迷彩军装。林云深吸一口气,右手抓住碎片将它用力往外拔,一阵阵剧烈的疼痛感传遍全身,豆大的汗珠从她惨白的脸上划过。作为国防科大电子对抗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她从未这么狼狈过,但即使是鲜血和污迹混杂在一起也难以掩盖她那美丽俊俏的脸庞。她咬紧牙关,尽全力不让自己因疼痛喊出来。

         沾着血碎片被扔到了地上,她右手捂着肩上的伤口,眼睛环顾四周,想找人帮忙,但印入她眼前的只有一片地狱般的场景——残缺不全的躯干和散落的四肢,残肉遍布四周,鲜血将地面染红,干扰机和装甲车的残骸散落一地。这骇人的场面让原本不怎么晕血的女少校也感到阵阵恶心,显然,她所在的电子对抗排已经被完全歼灭,只剩她一个人活着了。除了残骸和尸体,在她视线之内的就只有远方一道道上升的黑色烟柱及她身后错综复杂的战壕。

         突然,她身上的对讲机发出了阵阵“沙沙”的电流声,林心中一惊,自从天空突然被成片的核火球照亮后,她的对讲机就没有发出过任何声音,哪怕在她更换完电子元件并修好后,不过友军的存在还是让她在犹如地狱般的战场中找到了些许安慰。她把高量调高,几句模糊的话语传了出来。

          ”……3号观察所汇报,57团3号阵地12点中方向发现大量敌装甲单位,距 离3千米,分为三个梯队快速逼近,有美M1A2 32辆,M2布莱德里步战车38辆,英挑战者17辆,德豹2A 21辆,日90式10辆,各车左右相隔约60米,三个梯队前后相隔约500米,预计240秒后到达3号阵地,完毕。”

         一排排北约装甲单位越过弹坑出现在林云视线内,宛如一群目露凶光的恶狼,在发现猎物后猛扑而来。

         “……装甲四营各单位注意!二营的同志已经全部牺牲了,三营也十不存一了!这意味着全塘沽只剩我们这一支装甲力量了!现在我们不顶去,就没人能拦下那支坦克部队了,所以同志们,随我冲锋!我们就是死,也要拉着他们一起陪葬!”

         林云听到了身后逐渐变大的引擎声,她一转过身,看见三十多辆由96A式和99A式主战坦克组成的装甲部队正越过高速公路的路基,像一只铁拳一样砸向北约的装甲集群,卷起一阵强而有力的风,将她那头秀丽的长发轻轻吹起。

         回过神后,林云顾不得肩膀上的疼痛,迅速站起身,左手捡起身边的一把191式步枪,右手继续捂着伤口迅速像三号阵地跑去,因为她知道,30多辆坦克面对两倍于己的北约坦克撑不了多久,而且她已经能听到身后125毫米滑膛炮的咆哮声了。由于她的电子对抗排所处的阵地离3号阵地并不远,这让她能很快到达阵地并越进了战壕。三号阵地的一名上尉早就注意到了她,他朝她的方向快步跑来,看起来他是一位连长,负责这个阵地的指挥工作。连长在她面前停下并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在如此近的情况下,林云可以清晰地看清他的外貌,他身材高大,身着21式军装,衣领的军衔上排列着三颗尉星,双目炯炯有神,眼神像刀尖一样尖锐,可谓是威风凌凌,相貌堂堂。他的迷彩服上满是血污,泥污和焦痕,脸上和手臂上遍布各种各样的伤痕,大部分是擦伤,其中也混杂着被弹片划开的伤口。她尽量站稳,松开沾满鲜血的右手回了军礼。

         连长也同样在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青年少校,她站在略显凌乱的战壕之内,苗条的身躯在远处稀疏的黑烟和纷飞的战火的反衬下显得有些柔弱,打散的长发被微风吹拂着,宛若黑色的瀑布。一缕柔和的阳光从漆黑的云层中奋力突围而出,照射在21式作训服的衣领两侧,左右对称的两颗校星反射出威严的金光,印照在了她那掩盖在泥污和血污下的俊俏的脸庞上, 让她看上去就像一只顽强地屹立在焦土上的赤色玫瑰。

(林云的长发就当我卡了个bug吧,各位键盘下留人)

         在发现她身上的军装早已被肩上伤口中冒出的鲜血染红一半和看到她那惨白的脸后,连长没有丝毫犹豫,大步冲了上去搀扶摇摇欲坠的林云,同时大喊道:“卫生员!过来帮少校处理伤口,她现在已经流血过多了,再不疗伤估计就要昏迷了!”

          “不用了,战线上有更多受了重伤的同志等着呢,他们比我更需要帮助,把药品和绷带给我,我自己来。”林云捂着伤口强忍疼痛低声说道。

          “少校同志,从您留的长发看来您不像是一线的作战人员,而且肩章是战略支援部队的,为什么会出现在前线上?”

          林云一边接过卫生员手上的药品和绷带一边回答道:“我是82集团军电子对抗部队的少校,林云。一个小时前,我所属的电子对抗排在全力抢修被核爆产生的电磁波破坏的干扰机,几发巡航导弹突然出现,炸毁了我们的干扰装置和装甲车,我被强烈的冲击波掀倒,昏迷了,醒来这里就已经是前线了。”

        滑瞠炮的咆哮声停下了,只剩北约装集群推进时产生的轰鸣的引擎声。包扎好伤口的林云默默拨出191式的弹夹,从弹药箱中取出子弹将其重新装满。

        “林少校,我们的阵地后方有辆装甲车,原来似乎也是后方的,在撤退时没来得及带走,您上车回北京吧。”

        “……北约装集群距离阵地2千米,美M1A2剩余21辆,M2剩余38辆,英挑战者剩余10辆、德豹2A剩余16辆,即将将我军阵地纳入最大射程!”少校将弹夹装回了步枪上,并毫不犹豫地拉动枪栓,目光中流露出无尽的坚毅和勇气,以及一丝令人几乎察觉不到的悲愤。“我不撤!”

         连长没有望向她,而是盯着北约装甲群,开口道:“恕我直言,林少校,像您这样没有经过体系化的作战训练的非战斗人员在战场上生存的概率是十分小的,况且,您这样的人才在未来的反攻中一定能起到重大作用,在这里阵亡未免有点太可惜了。而且指挥部那需要有人将前线的情况详细汇报,以便制定反击的战术。”

         随后,他转头看向身边的一名少尉,同样,他的样子也十分狼狈,军装上还有大片明显的灼烧痕迹。他与别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头顶上戴着的防震帽。“志荣,你是坦克车组的,之后的反攻肯定需要装甲兵……带林少校回首都,换辆坦克再以装甲兵的身份参与作战吧。”

         榴弹宛如死神挥下的镰刀,带着呼啸声砸向了三号阵地,在其四周炸起大片土尘。

         “北约装中集群距第一条战壕只剩1500米了! ”

         “反坦克导弹准备,开火!”

         “林少校,帮到把这封信带回去给我妈,行吗?”

          少校转过身,她看见那是一名十分年轻的战去,估计只有20出头,她联想到20岁的自己,那时她还在国防科大学习,是全电子对抗学院公认的学霸。林云接过了信。

         “林云同志,”

          正当林云将要登上装甲车时,一阵洪亮的声音再次让她转过了身,紧接着她所看到的场景,让她一生都难以忘记。阵地上所有的战士在连长的带领下整体划一地向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们表现出的那种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是她在除了历史书之外的地方第一次感受到的。    

         “祝好运,替我们继续抗击侵略者,保卫祖国 !”

        坦克早已不再使用榴弹轰击阵地,因为北约的驾驶员们知道,战壕中的对手此时早已宛如瓮中之鳖,没有任何反抗能力,一轮声势浩大的装甲冲锋就足以让他们的士气崩溃,像海湾战争时的伊拉克军队那样,四散溃逃,然而,他们的如意算盘这次却完全打错了。

        “北约装甲群离阵地剩200米了!”

        “该死!反坦克导弹都打光了!”

         连长从刀鞘中抽出了一把寒气逼人的刺刀,在如此近的距离下,即使隔着防锈层,连长也仍然能看到它的刀刃上反射出的阵阵寒光。看着手中的刺刀,他低声道:“想不到现在还真有能和你驰骋疆场的时候啊,这场该死的战争发展到什么地步了,竟然逼得我们要和坦克拼刺刀………希望处在这种绝境下的只有我这一个阵地吧。”

        “连长同志,炸弹已经埋完了,我把所有能爆炸的东西都安在阵地上了,粗略估计能把四分之一的北约装甲部队送上天了。”

         “做得好……拿好引爆器,一旦第一梯队的坦克越过战壕就马上按下去。”

         连长转过身,看着战壕中所有的战士,他们都十分年轻,平均年龄估计在21左右,但在面对北约装甲集群的冲锋时,他们没有表现出哪怕半点恐惧,坚毅的眼神仿佛在告诉连长,让他下达最后的命令。

         连长欣慰地笑了笑。心中暗暗想到:不愧是我带出来的兵啊。随后,他转过身去,直面狼群般的北约装甲集群。

        “全体上刺刀,跟我上!”

         林云听到了来自几千米之外的爆炸声,她能想象到3号阵地变为一片火海的样子。装甲车越过一大片弹坑,震落了她手中的信件,她急忙弯下腰去捡,无意中瞥见信上的最后一行字:如果我没能回来,请不要因此而悲伤,保卫祖国,血洒沙场,是我的荣幸。

 

2030910 1:51p.m.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指挥部(地下)

       整整三十个小时,庄晨辉上将没合过一次眼,他在作战室内来回踱步,时不时看看室内那个巨大的电子沙盘,而沙盘上的数据已经十四个小时没更新过了。

       “损毁报告统计完了没有?”

       “已经基本上统计完了,首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损失最为严重,近三分之二,其余各种不同的军民用卫星系统也损失了大半,看这情况我们是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指挥网络了。”

      “其他国家的呢?”

      “格洛纳斯的损失超过了三分之二,GPS不到十分之一,伽利略近五分之一,星链近七分之一。”

      “砰……”庄晨辉身边的一名参谋长举起拳头重重地砸在了桌面上,然后气愤地说道:“这些该死的美国佬的诡计是真的狠啊!战争刚开始时他们只派少数部队佯攻,把我军牢牢困死在地面上,然后找准时机在目标地区上空自家卫星最少,我们的卫星最多时发射核武器,迫使我们用核武器进行拦截。核武器在400千米的高空中爆炸,产生的核火球直接吞没的我们绝大多数的卫星,废了我们的远程火力,还让我们的通讯和指挥能力大打折扣。”

      “不仅如此,核爆所产生的EMP导致我军几乎所有没有经过改良的电子装备全部在短时间之内瘫痪了,而躲在日本地下防空设施里的北约军队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核爆过后近五十万北约军队直接从日本军事设施中杀出,借着我军电子装备失灵,通讯混乱的空档把战线向后推了十几千米……看来是我们把他们想得太好了,没猜到他们开战初期就敢使用核武器啊……真是被算计了。”

       “他们发动战争的时机和能得到的利益也是精打细算过的。发动战争不仅通过转移注意力有效缓解了国内矛盾,还通过提供军队和后勤岗位有效缓解了经济危机,并借此大发战争财。他们还能在战争中解决俄罗斯,伊朗,古巴,朝鲜和我们这样与他们对立的国家,同时削弱欧洲和日本的实力以实现他们的霸权梦!”

       “该死!这些情况我们在欧盟极右翼领导者上台时就应该预料到了!”

       “够了,”上将威严的声音从作战室的正中央响起,“现在说什么都于事无补了,还是抓经时间想想对策吧。”

      “话说天宫那边怎么样?”参谋长突然问道,“要是那里也没了,那我们在太空中就一点剩余的力量都没有了。”

      “天宫在北约使用核武器时刚好位于美国上空,当辐射和电磁脉冲从一千多公里的上方袭来时,天宫已经得到了预警,及时做好了防护工作,所以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损失。”

       提起天宫,庄晨辉不禁想到了那个自己最牵挂的人,那个远在万米高空上的儿子,他敏锐地截停了自己的想法,将思维重新全部投入到了眼前那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中。

 

2030910 5:19a.m.  近地轨道 中国空间站

       庄宇飘在自己的房间内,漆黑而明亮的双眼直直的盯着即将被钢板完全遮挡的舷窗。早在二十多个小时前,他就已经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透过舷窗,他最后看了一眼祖国的大好河山。

       此时的天宫即将进入中国上空,这在本是一件让所有人都倍感兴奋的事情,但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片除了辐射尘埃外什么都没有的飞行禁区。为了保障站内人员免受辐射危害,空间站采取了封闭的防护措施,此时的天宫在体积上早已超过了ISS,足足有一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在封闭措施实施时看起来就像一个飘在太空中的巨大铁盒,密不透风。

       同样在空间站内的还有二十名航天员,但和庄宇一样,他们中有近一半的人都并非航天大队的成员,而是被授权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做实验的科学家。还有几个比较特殊的,是陆军的军官,一名大校,一名上校和一名少校。

       假如是空军出现在空间站上庄宇还是能理解的,但陆军的出现就让他困惑不已了。他曾经问过少校他们上空间站的原因,但对方只是神秘地一笑,并表示这是最高机密,无可奉告。战争爆发后,他们马上申请返回参战,但上级给他们的命令是继续呆在空间站上等待下一步指令,并表示地面上的军官多得是,而太空上就他们几个,让他们留在太空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比他们回到地面上能发挥的大得多。

       庄宇明白此时地面上的战斗估计已经白热化了,但他们什么都帮不了,此时留给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继续在空间站中进行他们的科学研究。一阵敲门声不期而至,紧接着随着舱门的缓缓打开,一位青年军官印入他的眼帘。他身上穿着整齐的棕绿色07式常服,顶戴着红黄双色“八一”五星军徽的军帽。他看上去身材修长挺拔,面容俊秀,眉宇间透露着几分书生气,这似乎和他身上军人的威严相矛盾,但庄宇却并没有因这两者的巨大差距而在他身上感受到任何违和感。来者名为蓝玉,是一名陆军少校。

      “庄博士,早上好。”

        蓝玉微笑着和庄宇打了招呼,他看上去举止得体,彬彬有礼,他像看穿了庄宇内心疑惑那样用手碰了碰军装,说道:“这是我从地面上带来的,航天局那不是说了吗,航天员都能带点自己想带的东西上空间站,只要不是违禁品且不太重就行,我这军装刚刚好达标,所以就带上来了。话说您的研究进展如何?”

       “目前来说一切都还比较顺利,现在就差空地通讯这一项了,如果成功了,那我就说明我的改良方向是正确的,那接下来我要做的就只是等待它投入使用了。但现在看来,我的研究比起地面上那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真是无足轻重……”

       “话不能这么说,博士,您的研究可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啊,对日后的太空航行,乃至殖民都是无比重要的,相比起来我的实验项目和站上其他人的一样都是无足挂齿,估计能和您的研究相提并论的也就只剩那几位物理教授在研制的纳米材料了。对了,聊了那么多,是时候说点正事了,”

       他收敛了脸上的微笑,表情严肃了起来,继续道:“中央那边来命令了,您现在有五分钟时间准备,五分钟后,到核心舱集合接受命令。我还得去通知通知其他人,就不久留了。”说完,他便转过身离开了。

       望着他的背影,庄宇注意到了他两肩上扛着的校星正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联想到了她,那个地面上自己两个最牵挂的人之一,自己在大学毕业的典礼上见到的她也穿着这同样的军装,扛着这同样的校星。

 

 

2030910 6:30a.m. 北京

       在一缕轻柔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林云缓缓睁开眼睛,印入眼帘的是医院那洁白天花板,她用微弱的力量缓缓将头转向窗口,窗外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草地上散落着几片金黄的落叶,仿佛是那翡翠上镶嵌的黄金。草地上还种有几棵树,由于刚刚入秋,它们的树叶大多显现出浅绿,浅黄而不是像深秋那样整棵树一片金黄,树叶随着轻轻吹过的风而微微拂动。

       医院的外围是如此的安静祥和以至于林云甚至有些不相信自己在几个小时前经历了一场战争,不,准确来说是正在经历一场战争,用一个宗教迷信者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仿佛跨越了天堂和地狱的界限。她将视线重新移回自己身上,发现自己那身带血的军装早已被换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崭新的墨绿色常服,两颗一左一右的校星也分别移到了两肩之上,而她左肩上的伤口也已经被妥善处理过,不再继续往外渗血了。结合一些自己模糊的记忆,她大概猜到,自己估计是在去指挥部的装甲车上失血过多,昏迷了,才被送到医院救治的。

       突然,一阵连续不断的强烈爆炸声伴随着大地的颤抖将林云从思绪中强行拉回了现实中,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军官,林云几乎马上辨别出了造成那阵爆炸的罪魁祸首——集束炸弹。这个名字的出现让林云不寒而栗:难道北约已经撕毁公约,开始使用这种国际上明令禁止使用的武器了吗?

       不过转念一想,她又觉得自己刚才的想法很可笑,他们可是发动战争的人啊,只这一条就足够上军事法庭了,更不用说他们还在战争中使用了核武器,这早就说明了他们对打破法律和规则毫不在意,比起前两项,区区使用集束炸弹实在是轻得不能再轻的罪行了。再说,战争哪有规则可言,所谓的法律在真正的战争到来时连摆设品都算不上,只能被双方为了赢得胜利而肆意践踏,而且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果他们赢了,那别说上军事法庭了,就连舆论大势都不可能是批评他们的……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让少校吃了一惊,庄宇此时还在空间站上,而和她从同一个学校出来的同学和战友几乎都在前线杀敌卫国,除了他们外,林云实在想不到还有谁能来探望自己了。

        “请进……庄上将!”

       庄晨辉上将高大的身影从门后出现,作为从上过前线的士兵一路攀升到军队指挥层的军人,庄上将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单兵作战素养放在军队中也算是拔尖的存在了,当然,这是在同龄的情况下。

       在青年时期,庄晨辉便有了应征入伍,保家卫国的梦想,之后他刻苦学习,终于考上了军校。在军校中,他接受了严酷的训练,训练强度不亚于对普通步兵的训练强度,甚至在他们之上,为的就是提升军官的单兵作战素质,提高他们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的存活几率。刚到军校时,每次结束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后,他都是和同学们互相搀扶着回到宿舍,几乎是刚倒下碰到床就睡着了。训练的过程十分艰苦,但他确实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刚上军校的他在轻装的情况下跑个几千米就会累的瘫倒在地,标准的俯卧撑60个都做不了,但经过一年的学习后,他已经可以背着几十斤重的装备跑上十几公里,每次武装拉练他都能跑在队伍前方,俯卧撑,单双杠能做上近200个。在射击方面,庄晨辉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天才,第一次实弹打靶他就打出了八个十环和两个九环,之后经过在军校的学习和磨练,他更是能做到精准地打中140米外的目标。

       除此之外,他还接触到了众多自己曾经完全不知道的知识,国际局势,国家发展战略,军队建制,步兵班组作战的行为准则和策略等等,这些仿佛都是一条条由分散逐渐汇集的道路,引领着他缓慢而精准地通往自己梦寐以求的从戎生涯。

       在以优越的成绩从军校毕业后,他进入了机械化步兵部队担任连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从戎生涯。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庄晨辉并没有感觉那段时间有多漫长,也并不觉得自己有多悠闲,相反,军中每天都有紧凑的训练和任务,让他觉得十分充实,不会虚度光阴。庄晨辉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军营中,军中的训练不断磨练着他的意志,即使成为将军,他也还是会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同普通士兵一起训练,少部分时间用在了反恐维和上,这些宝贵的经历让他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实战经验,使他的指挥能力和大局观不断提升。

 

         看到上将后,林云下意识的想站起来,但肩上的刺痛突然袭来,让她的左臂完全使不上力,无法将她完全撑起,导致她只能勉强从床上坐起,当她还想再站起来时,庄晨辉却已经来到了她的身边,他用手轻轻将她摁了下去,脸上带着祥和的笑容,林云注意到,他的表情并非像是上级对下级,而更像是长辈对晚辈。

         上将拉开床边的凳子坐了下来,并关切地问道:“身体恢复的怎么样了,林少校?”“感觉好很多了,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全恢复了,多谢上将的关心。” 庄上将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可惜啊,会议几个小时前就开完了,你当时还处于昏迷状态,不然我肯定得请你在会上讲讲的。”

         “对了,会上讨论了什么,前线现在怎么样了?”这个问题像一道闪电一样突然划过少校的脑海,让她不由自主地问了出来。

         上将笑了笑,再次温和的说道:“你这姑娘真的是,刚刚才满脸血污地从前线回来,才休息了不到一天又惦记着前线……不过我这次来还真不是闲着没事单纯来探望,我是有求于你。”少校脸上浮现出一阵浅浅的笑容,回答道:“要是那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我尽全力做,所以那是什么事?”

        “你还没看战况报告吧,少校同志。”

        “实不相瞒,我刚醒来没多久,确实还没看过。”

         上将把随身携带的作战终端打开递给了林云,“这就是最新的战报,上面还有会议上讨论出来的初步的反击战术,你先看看吧。”

         林云仔细地翻阅了终端上的内容,忍不住惊叹道:“战线距离渤海六十多公里!这是把半个天津市都丢了啊!这和我在前线看到的战况将导向的结果不一样啊,我仔细的计算过双方的战损比,结果是我们的伤亡率和北约的不相上下,有些战场上我军甚至以较小的伤亡就获得了极大的战果,拦下的敌人的进攻……这么看来即使我们挨了核爆产生的EMP,电子仪器全部失灵,那也可以把战线稳定在塘沽啊!”

         庄上将用平静的语气对年轻的少校说道:“先别急着问,往下看看你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

         听到这番话,林云迅速调整状态,将自己从极大的震惊中调整过来,继续读了下去。很快,她在一行行文字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我军处于极大劣势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太空力量的严重损失,即卫星的损伤严重,这一情况极大限制了我方的军事侦察,通讯导航和战场监控能力,使北约军队能通过战场信息的不对等在战场中掌握主动权。此外,敌军强大的电子干扰更是让我军通讯情况雪上加霜,这些因素导致敌军能将穿插迂回的战术优势发挥到最大,逐步瓦解我军战线,迫使我军不得不一步步后退以收缩防线,补齐缺口。

         “所以现在我军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战场信息传输遇到了困难,被北约军队抓住了把柄,是吗?”林云抬起头问道。

          庄晨辉点了点头,并开口说道:“针对这一问题,总部探讨出的解决方案和反攻战术就是放弃天津以收缩防线,用中部战区的主要兵力在已经做完备战准备工作的北京城打一场大会战,用本土作战的优势击溃北约军队主力,已达到攻守互换,进行战略反攻的目的。不过在这之前,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上将停了停,在确保身边那位年轻的姑娘跟上了自己的思路后,接着道:“现在我们哪怕是收缩了防线,也无法改变战场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劣势,而由于我们的卫星系统被破坏,无法引导导弹,所以无法使用反轨道武器击毁北约的卫星,而敌人的电子干扰也是一个难以彻底铲除的因素。所以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们也一起拉下水。”

          “您的意思是用全频带阻塞式干扰完全摧毁敌我双方的C3I系统,建立一个完全黑暗的战场以摧毁北约的实时情报共享情报和指挥方面的优势,是吗?来找我的原因就是想让我给出一个方案吧。”

        庄晨辉心中暗暗称赞这个肩扛一颗校星的姑娘的不简单,同时也佩服起自己儿子的眼光和能力,他赞许的点了点头,说道:“现在的形势也由不得我们不用了,再说,运用全频带阻塞干扰取胜的经验我们也不是没有。我记得在一年多前的朱日和军演中,你们82集团军不就是搬出了一台新式干扰机反制了蓝军的进攻,为红军夺得了自军演举办以来红军的第三场胜利吗?”

        听到这番话,林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一年多前的那场“血战”中。那场军演是她入伍以来参与的第一场也是最“惨烈”的一场军演,其给她留下的印象是如此的深刻以至于她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当时82集团军所面临的处境的艰难程度比起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演习刚开始时导演部便戏剧性地为82集团军安排了一次热核打击,这不仅让82集团军损失了几乎全部的空军,还折损了近一半的兵力,而蓝军那变态般的电子干扰更是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他们受的干扰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几乎所有的通讯频道都被堵塞,C3I系统被完全瘫痪,指挥系统直接退回了一战模式,甚至更糟——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前的时代。

       为了改变战局,扭转颓势,82集团军搬出了一种全新的强大的干扰机,将整个战场笼罩于电子干扰的阴影中,使双方的通讯系统完全瘫痪。趁着蓝军的指挥系统陷入混乱的空档,82集团军集中了近乎所有剩余的兵力穿插如蓝军战线,斩首了他们的指挥部,险胜蓝军。而那台干扰机正是林云的发明,她将其命名为“洪水”。

        想到这林云开口道:“再给我几天时间完善洪水系统,之后我保证能在北京城中建立起一个能阻断所有电磁波的干扰阵地。放心吧,我保证完成任务!”

 

        离开医院的庄晨辉,在这几十小时中第一次没有让战争完全占据自己的思维空间,他回想起和林云的对话,又一次联想到了儿子。一提起儿子,他的心中就感到无比的自豪。庄宇现在可以说是全中国,不对,全世界最杰出且最有潜能的青年科学家,别的不提,单是他在大学毕业的论文上发表的突破量子通讯发展遇到的核心难题这一项就足够让他拿一次诺贝尔奖了。论文发表的当天就被政府连夜压了下来,第二天庄宇就收到了中科院的邀请。

        不知为何,庄晨辉总感觉庄宇的成就有他妻子的功劳,庄宇的母亲也是一名科研人员,她是一位典型的科学家,总是要求得到最准确的实验数据,否则誓不罢休,而且她还十分重视自己的研究成果。然而,在庄宇四岁时,她却在一次实验室的意外事故中为抢救数据再次冲进了火海,然后就再也没能出来。

        不过自从那之后,庄宇就像是被她附体了一样,完全继承了她的科研天赋和在学术上的严谨和向着一个目标不断前进的坚定。自初中以来,他那以数学和物理为主的理科就一直名列学校的前茅,而正是在这段时间中,他迷上了量子力学。

        “爸爸,您能想象到吗?电子就宛如一团云一样环绕在原子核的四周肆意运动,和宏观世界的任何物体的运动方式都不一样,其轨迹无法被任何人确定,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着迷的画面啊!我要研究量子力学,这将是我终身所追求的目标!”这在庄晨辉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庄宇之所以能在量子通讯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估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庄晨辉开明的教育方式导致的,由于军中事务繁多,庄晨辉几乎从未干预过庄宇的成长轨迹,只是偶然提出自己的意见,默默地将他从可能犯的错误旁拉开。

       记得有一次他到部队中视察,顺便带上了庄宇。在路过一处靶场时,庄晨辉特意停了一会儿,想看看庄宇的反应。通常,一个孩子要是在如此近的距离中听到从几十支步枪枪口中发出的震耳欲聋的枪声时,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但相同点是,那都是害怕的表现,哪怕是他所见过最大胆的也会情不自禁的眨一下眼。而令他感到惊喜的是庄宇听到后没有一点反应,连眼睛都没眨一下,仿佛他并非是一个初次听到枪响的孩子,而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

        紧接着,庄晨辉怀着极度兴奋的心情让庄宇到靶场上打上两枪,他希望能从儿子身上看到更多军人的气质。但很快他就失望了,因为庄宇真就只打了两枪,随后便轻轻地把它放回了桌上,眼神中似乎只透露了两个字:无聊。

        但庄宇随后的举动却令他陷入的深深的震惊中,因为庄宇竟当着他和一众军官的面把95式步枪直接拆解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零件,随后又精准地将它们重新组装成了原形,重组的过程是如此的精确以至于庄晨辉真的产生了庄宇是一名百战老兵的错觉。

        事后庄晨辉问过庄宇当时他心中的想法,庄宇心不在焉地回答道:“我对武器没有兴趣,因为那些东西被制造出来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杀人,它们是剑,而我要铸的是犁。”

       “那为啥要把枪拆了再装回去?” 庄晨辉抱着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问道。

       “我只是对枪的工作原理感兴趣罢了。”

       上将彻底地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他带庄宇来到军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看看他对军中事务是否有兴趣,并引导他参军入伍,继承自己军队指挥层的衣钵,或者至少成为一名技术军官。但庄宇的表现却近乎是直接地告诉了他这是不可能的。

       庄晨辉终究不是一般人,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决定让庄宇自己走出自己的路,而他则在一旁默默的为他提供建议和帮助。


《万米高空》1-5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