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在个别辅导中,辅导老师听比说更重要?
好的老师的说明需要穿透力,亦或是那种触动力,也可以说是同频力,
这个前提就是要先精准判断学生的特点包括优缺点等,
在实际辅导上,有些老师的确思路清晰,文笔逻辑严谨,比如东京某顶级私塾里面有个日本老师就是这种,咬字清晰,逻辑说明能力很强,内部的升学材料等写法都是出自于他的手,
但我看了他写的志望理由书范文,东京大学内部小论文分析,也和其他老师们一起网上沟通探讨每一次的名校内部题库分析,基本上一听他的提问方式就知道,逻辑思维虽然严谨,基本上是单项输出,尽最大努力去说明解析并让学生跟上自己的逻辑和节奏,看似没错,但在实际辅导中,学生的基础学力和思维模式等等落差很大,他对私塾老师们的要求也是如此单项输出,很多学生是无法及时跟进的,但苦于无法挑出老师的毛病,只好默认都怪自己的随平差,,,
但我觉得优秀的老师得跟得上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学生节奏,且不会拿高大上的词汇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哑口无言,因为学生无法起笔✍️跟进的都是虚的,
但这样老师还是挺符合机构的工作模式,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优秀的社畜,但一个日本人到中国私塾混出这个水平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吧hh
总之,作为老师,各种里有上,是无法满足每位不同学生的需求,完美是不太可能的,但最重要好的换位思考,而不是站在自身立场和利益,单项输出和要求学生跟得上自己的逻辑和模式,现实中很多私塾学生在修改具体志望理由书和研究计划书的时候,因为每一次修改都需要一周时间,私塾的辅导基本上属于凭借学生的草稿鸡汤建议,看不到学生脸和真正的想法,无法做到聆听,更无法精准触动,诱发,同频,让学生做到起笔跟进,实际上大部分学生是无法及时跟进的,忙期基本上赶不上提交时间的情况很多,然后诱导学生掏钱参加另外一个收费辅导课程里hh
但老师们也很辛苦,面面俱到太累了,也能理解,,,大概这就是现实,像我这样自己独立做辅导的人和在机构里工作的人不同,机构老师会受到各种压力和工作要求,夹在中间做人很不容易,彼此理解很重要h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