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医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复习十(呼吸系统二改)

2022-01-30 13:28 作者:BUL-BOUS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从鼻腔到终末支气管主司传导气体是导气部;从呼吸性支气管到末端的肺泡是气体交换的部位,为呼吸部。

功能是吸氧排二氧化碳;嗅觉;发音;多种物质的合成与分泌。

1. 了解鼻黏膜的结构和功能

鼻黏膜 上皮和固有层组成,无黏膜肌层。分为前庭部、呼吸部和嗅部。

1) 前庭部 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有鼻毛和皮脂腺,部分角化。

2) 呼吸部 占比最大。富含血管而呈淡红色。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多。固有层有混合性鼻腺,还有丰富的静脉丛和淋巴组织。

3) 嗅部 呈棕黄色。假复层柱状上皮,称作嗅上皮。由嗅细胞、支持细胞和基细胞组成。固有层富含血管,有许多浆液性嗅腺。

嗅细胞:梭形,夹在支持细胞之间,为双极神经元,树突伸至上皮表面,末端膨大形成球状的嗅泡,自嗅泡发出许多根嗅毛(属于纤毛,但不能摆动,是嗅觉感受器)。轴突伸入固有层被施万细胞包裹形成无髓神经纤维。

支持细胞:较多,高柱状,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胞质有黄色颗粒。具有支持、保护和分隔嗅细胞的作用。

基细胞:锥形,位于上皮基部,分化。

2. 掌握气管的结构和功能

气管壁由内向外是黏膜、黏膜下层、外膜。无肌层。

1) 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上皮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有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基细胞和小颗粒细胞组成。固有层是细密结缔组织。上皮和固有层之间有光镜下明显可见的基膜(是气管上皮的特征之一)

纤毛细胞 最多,柱状,有密集纤毛(清除异物、净化吸入的空气)

杯状细胞 分泌的黏蛋白和混合性腺的分泌物在上皮表面构成黏液性屏障。

刷细胞 柱状,有刷状微绒毛,可能与感受刺激有关。

基细胞 未分化细胞

小颗粒细胞 是一种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电镜下胞质内含膜包颗粒,分泌物可调节呼吸道和血管平滑肌收缩及腺体分泌。

2) 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较多的混合性气管腺。

3) 外膜:透明软骨和弹性纤维。

3. 掌握肺的结构和功能

被覆浆膜。分为实质和间质两部分。间质包括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实质即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终末的大量肺泡。

主支气管进入肺内顺序分支是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此前为肺的导气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肺的呼吸部)。

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50~80个),是肺的结构单位。

1)导气部

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小支气管就出现了克拉拉细胞,逐渐增多)

管壁结构与主支气管基本相似,但管径渐小,管壁渐薄,管壁3层结构分界渐不明显。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由高变低,杯状细胞逐渐减少。

固有层:变薄,外侧可见少量环形平滑肌。

黏膜下层:气管腺逐渐减少。

外膜:软骨片逐渐减少。

     细支气管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杯状细胞很少或消失。

腺体和软骨片逐渐减少或消失。

环形平滑肌更加明显。

黏膜皱襞逐渐明显。

终末细支气管

单层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由纤毛细 胞(少)和克拉拉细胞(多,无纤毛)组成,后者呈柱状,游离面凸向管腔,胞质内可见分泌颗粒、蛋白水解酶和氧化酶(解毒),还可增殖分裂、分化。

腺体和软骨片完全消失。

出现完整的环形平滑肌层。

黏膜皱襞更明显。

2)呼吸部 完成气体交换,都有肺泡。

   呼吸性细支气管

管壁上有少量肺泡,并开口于管腔。

单层立方上皮,有少许纤毛细胞和克拉拉细胞。

肺泡开口处,上皮移行为单层扁平上皮

上皮下有少量环形平滑肌

肺泡管

管壁结构很少,与大量肺泡相连,相邻肺泡开口之间镜下呈结节状膨大。其表面覆盖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内部有平滑肌纤维。

肺泡囊

与肺泡管相连,是若干肺泡共同开口而成的囊腔。

相邻肺泡开口间无平滑肌,故无结节状膨大。

肺泡

半球形的小囊,开口于肺泡管、肺泡囊或呼吸性细支气管。肺的主要结构。肺泡壁薄,由单层肺泡上皮组成。相邻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称作肺泡隔。相邻肺泡间气体流通的小孔称肺泡孔。

【肺泡上皮】 由1型肺泡细胞和11型肺泡细胞组成。

1型肺泡细胞:除含核部分略厚,其余菲薄。覆盖肺泡表面积的95%,胞质内有较多的吞饮小泡。

是气体交换的部位;参与构成气-血屏障。

11型肺泡细胞:细胞小,呈立方形或圆形,散在凸起于1型肺泡细胞之间,游离面有短小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溶酶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丰富,有较多高电子密度分泌颗粒,内含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状结构,称嗜锇性板层小体。

颗粒内容物释放后在肺泡上皮表面铺展一层薄膜,称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张力以维持肺泡大小;分化为1型肺泡细胞。如新生儿透明膜病。

【肺泡隔】相邻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称作肺泡隔。连续毛细血管、弹性纤维(回缩肺泡)丰富,还可见成纤维细胞、肺巨噬细胞。

        肺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的单核细胞,广泛分布于肺间质内,肺泡隔内最多,有的进入肺泡腔。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有活跃的吞噬功能,可清除进入的灰尘、细菌等异物,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吞噬大量进入肺内的尘埃颗粒后,称尘细胞。

去路:吞噬了异物的肺巨噬细胞,可沉积在肺间质内,也可从肺泡腔经呼吸道随黏液被咳出,还可进入肺淋巴管,再迁移至肺门淋巴结。

【肺泡孔】相邻肺泡间气体流通的小孔称肺泡孔。

量气;侧支通气;炎症扩散

气——血屏障是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

肺泡表面液体层

1型肺泡细胞与基膜

薄层结缔组织

连续毛细血管内皮与基膜


医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复习十(呼吸系统二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