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故事】《安全第一》


立足岗位做贡献,铭记安全在心头。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荷兰的著名气象学家洛伦兹在一次美国科学促进会上的讲演中提出:
一只南美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它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对大气影响可能随时间的增长而,甚至可能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洛伦兹的演讲和结论给世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之后,“细节决定一切”的“蝴蝶效应”之说不胫而走。
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也对此作了形象的说明: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很不可思议,也许会说它只是气象学当中的一个学说而已,但是在我看到这个学说的时候,我不禁地联想到这“蝴蝶效应”与铁路倡导“抓小防大”的安全理念是有着多么异曲同工之处。
马蹄铁上的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国家存与亡的根本差别。
而生产维护中一件看似无关紧要的违章违纪的发生,如不及时加以制止,“长期”效应就是所有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这看似有点夸大其词,但又有谁能说某个事故的发生没有因为生产维护过程中的小漏洞没有及时发现与纠正,日积月累,由量变发展为质变而最终酿成恶果的?
笔者近来也在工作忙碌之余追看热播的《开端》,倒不是因为他脍炙人口我才从众去看,笔者平时心性使然,宅室看书,不爱出门,久成路痴,又衷爱悬疑惊悚,此剧深得我心,观后更是感触良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全与否,决定着客运的生存与发展。
如果说“蝴蝶效应”对平民来说还比较陌生,那时常挂于嘴边的“防患于未然”就更好理解些。
从穿上制服入站执勤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深知自身已与安全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还记得身边的民警师傅总会不厌其烦地叮嘱我说,“要注意这个,要注意那个……”,还常会提醒我很多琐碎的东西,尤其谨防“黄牛”票贩的套路与咒骂,一定要礼貌客气,引赶为上,他们赖皮吵闹时需第一时间传呼真正具有执法权的师傅过来处理。
一次不及传呼师傅,与“黄牛”起了口角,被路人拍摄舆论,幸好师傅自己解决,把事情压了下来,未让直系领导发现。
师傅们的循循教导都是多年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并不是什么小题大做,而我们这些天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对他们来说兴许是最危险的工作方式。
笔者驱赶“黄牛”票贩的过程还算顺利,那几位常客“票”叔还算配合,但他们就是靠这个吃饭,他们的行话有句“挡我财路如杀我父母”,我在学校接触学习过些许案例,我知道人类被逼急了会被同类做出什么……
习惯的事情难以改变,而当你觉醒时,往往已是回天乏术了。
我们习惯了在下雨的时候才想起雨伞,因为怕被雨淋湿。大雨不会因为现在是晴空万里而不降临,事故更不会因为现在的平安无事而暂停发生。
社会安全是一把伞,一把捍卫我们生命与生产的大伞。
师傅说说吃这行饭离不开“安全”这个碗,要我说,不管哪一行正业都是,无论干什么事情都应安全第一。
只有安全了,才能健康的:只有健康了,才是快乐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正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全新时期,祖国铁路的面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们铁路事业突飞猛进、睡狮觉醒的重要时期,这是铁路大浪淘沙、人才辈出的宝贵时代。
让我们将青春的激情尽情挥洒,立足岗位做贡献,铭记安全在心头!

1月24号早班期间,十点左右,我与同学所巡逻的售票厅内外,一名年过八旬老先生心急如焚地用西南方言向我们咨询如何购买四川南充的车票,我们帮助其进入无障碍通道帮助他优先解决购票问题。
因老人家听力,痴呆与方言问题,导致交涉晦涩难懂,我们耐心积极咨询老人的亲人情况,事先请问能否借过手机帮助查询。
在应得老人同意后,发现其老人机关机无响应,帮助老人开机并拨打其家人手机号码,用其老人机告知其家人所在位置及所遭遇的大致情况。
老人的家人赶来时,我们在确认其身份真假之后,与其顺利对接,告知大致情况,其家人向我们表示万分感谢。而后再次关心情况时发现原来老人预定到达XXX站搭乘列车,结果误到我们所在的XX站。
最后我们希望这位老先生能与家人团圆喜乐,健康长寿,也希望天下儿女能多些孝顺父母、陪伴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