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瀛新科技?——体验压燃版马自达3

2021-01-14 16:59 作者:咖加车评Carplus  | 我要投稿

作者 —— 咖加用户:笛小凡

在丰田本田纷纷祭出了廉价的混动紧凑级车时,"二线豪华品牌"马自达的"压燃术"效果如何呢?

有一个很巧的机会,一位朋友在上市之初就买了这辆全新的压燃版"次世代马自达3",其实在深秋我就借来了这辆车。但是产品的市场声量好像在发布会公布价格的那一刻就彻底沉溺,我也是拖了好久,到现在才准备投稿这篇文章。鉴于我没有开过现款非压燃版的车型,所有产品动态相关的评价仅针对这款指导价为18.99万元的压燃版车型。

一抹"水晶混动红"和深秋的颜色还挺搭


说到"压燃"这个在网友、媒体乃至业界大火过一段时间的名词语,首先要说的就是这套动力总成。首先,这并非一款"纯压燃"引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非常复杂的一套系统,其中包括了火控压燃、48V轻混,甚至还有机械增压器,那么具体的机械原理我们少赘述,来看看整体的疗效吧!

「动力总成」

1.动力性本身非常一般,绝对动力性体验和雷克萨斯ES200相差不多。

2.油耗并不出彩,表现综合油耗和1.5T的思域接近。


动力总成被巨大的塑料罩盖了起来

3. 变速箱与整套动力总成匹配层面,必须得给个差评,不仅放在当下不算顶级或者领先,跟过去的部分马自达车型相比也有了一些的退步。具体如下:

首先,全油门到底的Kick-Down情况,动力响应比原来慢了一些,得等个半秒以上车才会蹿出去。

其次,深踩油门加速后松了油门会短暂挂转,升档不积极,中低速松开收了油门滑行时,还经常会在4降3档或3降2档时有体感可知的拖拽感。如果脚活不太精,在市区堵车跟车等路况可能会不太容易开的非常平顺。

最后,换挡速度本身放在当下看来也算不上顶级水准了,这点倒不算退步,在竞争对手进步的时候原地踏步罢了。


4.这次马自达也加入了轻混系统,引擎启停动作非常平稳与无感,虽然难免有些本没想停车引擎却已经熄火的情况,再次踩下油门加速也不会带来似奔驰C260L那种非常挣扎的前后顿挫。


找到这个动力流的界面属实费了不少功夫

5.关于很多人问的"压燃"或者"机械增压"过程,驾驶过程中是无法体感到的,我觉得也不必太过注意。引擎本身除了在3000-4000转左右有一点粗糙的颗粒感,其余工况下的运转质感还是极好的,尤其是怠速和启机这些,有的时候甚至感觉不到引擎在运转。

「驾驶、底盘、NVH」


转向手感不错,比较细腻。操控不出彩,但驾驶起来的动态如果按照A级车来说具有不错的高级感。

首先说很多人对马3的操控预期肯定是很强的,但实际上操控性略显不足,这个车的"操控"并不是强项,快速并线和转弯不会有特别强的信心,尤其是车身姿态和跟随感并不明确,这点也许会让本来为了操控和运动去选购的人大失所望。


滤震比较柔韧和干脆,虽然没有那么软但是绝对不生硬、前后桥的滤震一致性很强,整个车身回馈的"高档感"是有的。唯一遗憾是后桥面对不平路面时会有比较多余的跳动,但是幅度较为轻微。

隔音进步是比较明显的,目前除了胎噪能够感知,引擎声和风噪都被抑制的很好。

整体来说,我觉得在不考虑售价的情况下和同为A级紧凑型车的一些对手相比,整体的动态高级感是比较不错的。【事实上肯定不能不考虑售价,那对比就完全是另外一番局面了】

「空间与乘坐感受」

前排不错,后排给绝对的差评。

前排坐姿挺低、方向盘可调范围也广,座椅的承托也算是不错,缺点就是座椅材质还是有点略硬,整体材质分布有待进一步提高。


后排则是空间顶腿、头枕突出、靠背不缓、坐垫偏短,根本没啥可说的,后排放放书包可以,想用来坐人还是太差了。其实在这代产品全球发布之初,有消息称这代车用了扭力梁式的后悬架结构可以对后排乘坐空间有显著的贡献,但是实际坐起来的体验却连我前些日子刚刚试驾的高尔夫8都不如。就不说同价位,哪怕是售价低很多的A级轿车大多都可以用比这代马自达3强很多的后排乘坐空间,如果有比较经常性的后排乘坐需求,我建议直接放弃对这个车系的选择,实在是无法胜任。


整车的储物空间作为"日本车"来说还是比较捉襟见肘,中央几乎只有一个不深的扶手箱可用。


中控如果想放手机只能随意扔在挡杆边上或者插在杯架里,门板上的拉手居然是不封底的,无法储物。


「配置和车机电子系统」

作为指导价18.99万元的顶配车型,配置水平自然不在话下,不过好像没看到座椅加热和通风?

内饰有一些高级感和高级的用料,这方面倒是不错。不过中央通道大面积的钢琴烤漆和祖传档杆看着属实有一些年代感。


这个车型带有所谓的驾驶辅助,但极其难用,有时候识别不了前车、有时候会跟着跟着就跟丢目标,方向还无法在车道内对中行驶,只能画龙,完全没有使用价值。还是需要说一点,这个配置在我本人看来的实用意义并没有那么的大,但是其粗糙的使用体验还是令我感到十分费解,希望有马自达3的车主来评论,看看大家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


再说这个车的车机系统,必须又是给一个差评。之前已经具体发微博说了一次,菜单的响应慢、远程操控端的操作逻辑诡异;切入和切出R档时倒车影像出现的延迟与卡顿;屏幕和液晶仪表亮度自动调节有误导致仪表反光看不清,经常需要手动去控制仪表以及中控屏幕的具体亮度挡位等等等等。车在我手里的两天内,还出现了两次CarPlay断连的情况,总结起来就是真的不怎么好用。


「说了这么多,这个车到底怎么评价呢?」

首先,这个车似乎没有什么"非豪华品牌20万元紧凑级轿车"的竞争对手,开着还算是一个挺好开和顺手的车、有着不错的动态高级感。但是,必须说但是,这绝不是它自抬身价的资本。


这辆压燃马3的动力总成目前看来和其他一些品牌A级车是比动力也比不过,比经济性也没优势,反而成了自身比较大的槽点。但却因为这套动力总成高昂的成本带来了直接"越级"的车价,其余的产品力方面不仅表现平平,空间和一些细节配置等反而有不小的槽点。

而在他当下所处的价位,现在已经可以选购到某些日系竞争对手的B级轿车混动版本了,而且在具体的产品力方面相对于这辆马3来说可以算是有着全方位的优势,所以单就这辆压燃版本身来看,绝对不是一个"值得"的选择。


我想说,任何厂商都必须在政策、法规等压力下祭出自己对产品更新迭代的规划,也许当年推出之时惊艳众人的产品在竞争对手争相技术革新后也只能泯为众人。最近这几年的马自达其实正面临这样的局面,当年靠"创驰蓝天"在动力总成和产品力以及设计语言带来的突破,早就被当下在驱动方式、排放水平、能耗经济性上不断革新的竞争对手不断超越,具体的市场地位也是一降再降。


我想,靠当前这样终端不够亲民的价格、被当作核心卖点却表现平平的"全新技术"以及一句"二线豪华"的民间口号并无法保证全新马自达3在当下市场的惨淡表现。

于我而言,目前能感受到"压燃"带来最多的还是噱头和话题,具体我还是想看看有机会试试非压燃版本的马3,看看那会不会是一辆值得购买的车。


东瀛新科技?——体验压燃版马自达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