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彝家母亲:李泛《苍衫彝鹰》选

2021-05-07 15:39 作者:泛象空间  | 我要投稿


本组作品选自
苍衫彝鹰李泛丝路影像系列


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认为,各种审美艺术在本质上致力于解决人类存在这一问题,艺术家们不断探寻何为生命的真谛,以及何为人类存在的真实本源。这种探寻更像是生命与人类存在之本质的某种流露,直接回答了“何为生命”这一问题。每一件高贵而成功的艺术作品都在解答着这一疑问。


我们能够看到《苍衫彝鹰》这样有人类情怀和魅力的作品,源于艺术家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而且是超越了对个人生命的思考,饱含着作者对人类境遇的忧患意识。《苍衫彝鹰》的创作,李泛始终以人——拍摄对象为中心,充分调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将具体的人放到具体的环境与文化中去表现其人的文化性,展现彝族人民生存与面貌。立足时代肌理,抓住文脉内核,艺术家将生命意识融注到作品中,使作品有了经久不衰的内因,使作品有了质感和回望的生命力。




作为有情怀和责任意识的艺术家,如何不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呢?如何透过作品将人心中那柔软的呼愁唤醒,并且留得住让后来人看得见且值得看呢?即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与时代同频共振。要克服浮躁这个顽疾,抵制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用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创作高质量、高品位作品。以丝路影像为创作主题的艺术家李泛,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矫捷的行动力,用影像勾勒时代的肌理,走出了一条饱含时代特质和泛氏东方美学编码的影像丝绸之路。透过他的影像,不仅唤起了对逝去的乡土中国乡愁,并且让这份乡愁看得见留得住——艺术是传播人类文化积淀的最好媒介。




余光中先生说,“伟大的作品在空间上都具有民族性, 在时间上都具有时代性。”作品,一旦没有了这两点,也就失去了存在并成为艺术的价值与意义,仅仅剩下自娱自乐了。摄影尤甚,在器材咔嚓咔嚓快门躁动下,除了内容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摄影师境界、视阈、站位决定了其作品走向及能走多远。李泛说过,判断决定价值、站位决定成败、瞬间决定永恒。《苍衫彝鹰》,不仅饱含民族和时代特征,愈显其价值珍贵。同时很好的诠释了李泛关于摄影判断、站位、瞬间的思想。


一件披衫,一个民族,一披就是几千年,一旦脱下披衫,就意味着脱下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


以上文字摘自
苍衫彝鹰李泛丝路影像系列


《苍衫彝鹰》拍摄于2003-2018,作者李泛走遍大凉山腹地彝族聚居地,记录了彝族人民的生存与生活变迁,展现了独特的彝族文化与民族特色,视觉化讲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今生故事,是一个时代的生活写照。(定价:590,优惠价:350)


↓↓↓

在#李泛丝路影像#中阅读

历史与现代对话

地域与民族交融

研学、裂变人文摄影创作

李泛丝路影像系列图书

经典影像  精品力作

惠飨读者

终南山岳,神禾潏水,

雁塔晨曦,泛象而依。

“匠心·经典”聚合人文影像之精华

彰显触及心灵的爱与关怀的情感

铸造奉献社会的精神与情怀

彝家母亲:李泛《苍衫彝鹰》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