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球及中国电渗析技术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022-10-08 10:44 作者:噗嗤一愣  | 我要投稿


电渗析是以直流电为推动力,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一个水体中的离子通过膜转移到另一水体中的过程。

 

电渗析技术的研究最早始于德国,1903年Morse和Perce把两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的溶液中无意发现带电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1924年Pauli对Morse的试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以便解决极化、传质速率等问题;1940年Strauss和Meyer又进一步提出了多隔室电渗析装置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Juda成功试制了具有较高选择透过性的阴、阳离子交换膜;紧接着,在1952年美国Ionics公司就设计制造了第一台电渗析装置。自此,电渗析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装置设计上的改良,其核心部件离子交换膜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世界电渗析技术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我国对电渗析的研究起步较晚,1958年北京和上海的科研单位将离子交换树脂磨成粉再压制成异相离子交换膜;60年代初便有小型海水淡化装量投入试运行;1965年在成昆铁路上安装了我国第一台苦咸水电渗析淡化装置;1969年聚乙烯异相离子交换膜在上海正式投入生产,电渗析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得到应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电渗析技术由于遵循法拉第定律,涉及交流变直流、电化学、流体力学、物理、材料等多个学科,相对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更复杂,控制更难,因而电渗析技术受到反渗透、纳滤、超滤等新兴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的冲击,只用作水处理项目中的预处理工作,导致了电渗析技术的发展缓慢。21世纪前十年,双极膜技术的引进使电渗析技术得到了显著的突破与发展,得到广泛推广;从2010年至今,由于新材料发展,电渗析制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电渗析装备水平也显著进步,国家对绿色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经营者绿色生产理念加强,电渗析以其工业酸碱产品制备、浓缩无机盐及物料脱盐的高效、节能、三废少、占地少等优点,获得了迅速发展。从事电渗析行业的人员逐渐壮大,开发、生产和应用技术团队越来越多,相关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我国电渗析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电渗析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电渗析初始的用途为苦咸水淡化、海水淡化和海水制盐,随着电渗析企业的不断努力开拓,下游行业逐渐向新能源锂电、食品医药、冶金、化工、硅及半导体、粘胶纤维、造纸、印染等进行延伸,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凡涉及工业酸碱制备和工业流体分离纯化的生产过程,都是电渗析技术潜在的应用领域。

电渗析技术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电渗析产业链主要包括离子交换膜研制、膜组件生产、电渗析设备制造和电渗析技术应用等环节。电渗析行业内企业主要Suez和AGC为境外上市公司。

电渗析技术企业竞争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2-2028年中国电渗析技术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全球及中国电渗析技术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