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规则集】中郎将笔记(十四):【杀】与出牌阶段


【杀】
“杀”分为普【杀】、火【杀】和雷【杀】三种。它们的牌名均为【杀】,“普”、“火”和“雷”分别是他们各自的牌面信息之一。
【杀】的使用时机是:出牌阶段限一次;
有对应的实体牌的【杀】的使用目标是你的攻击范围内的一名其他角色;
无对应的实体牌的【杀】的使用目标是一名其他角色;
【杀】的作用效果是:你对目标对应的角色造成1点伤害:若【杀】为普/火/雷【杀】,此伤害为普通/火焰/雷电伤害。
以军争为例,【杀】是组成三国杀牌堆的主力军,共计44张,占牌堆的近3成。其中黑色【杀】30张,这也是为什么玩于禁的一场酣畅淋漓的快播过后,于禁依旧存活的原因之一。其中火【杀】都是红色的,雷【杀】都是黑色的。其中♥【杀】只有6张,♣【杀】居多。

出牌阶段
出牌阶段是进行游戏的主要阶段,但是它和其他阶段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这个阶段有若干个空闲时间点,这就给萌新有一种“xx阶段开始/结束时”是时刻,“xx阶段”是时间段的误解。
出牌阶段开始前:此时机不属于“出牌阶段内”,能发动的武将技能有:〖放权〗、〖神速〗等。
出牌阶段开始时:能发动的武将技能有:〖观潮〗、〖下书〗、〖魅步〗、〖司敌〗等。能于此时执行的游戏流程中的要求的操作有:令系统构建随机牌名表。
出牌阶段:由若干个空闲时间点组成。
出牌阶段内的空闲时间点:是大部分技能发动的时机,这其中也包括装备技能。也是大部分游戏牌的使用的时机。一般也是重铸牌、弃置珠联璧合/阴阳鱼/先驱并发动相应效果的时机。
出牌阶段结束时:能发动的武将技能有〖观微〗、〖典财〗等,能于此时执行的游戏流程中的要求的操作有:终止于此阶段内有效的效果。

出牌阶段内的空闲时间点
牌/技能的描述中的使用/发动时机中,“出牌阶段”其实是“出牌阶段内的空闲时间点”的缩写,一个出牌阶段内理论上有无数个出牌阶段空闲时间点。
每一个空闲时间点都是独立的时机,每个这样的时机只能发动一次技能/使用一张牌。
例如:刘备在一个空闲时间点里发动〖激将〗没人响应,其可以在下个空闲时间点里再次发动。(这个在OL上有所变动)
角色于出牌阶段内的空闲时间点能结束此阶段,进入“出牌阶段结束时”。

【杀】与出牌阶段内的空闲时间点
【杀】的使用时机是出牌阶段(的空闲时间点)且限一次。需要注意的是,一名角色只有在出牌阶段内的所有空闲时间点使用的【杀】才会计入其于此阶段内限制的使用次数并受到使用次数的限制。
(有细心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了,有的技能发动使用【杀】也计入了次数,这是为什么呢?比如界刘备的仁德,其实这是因为技能特意标注了计入了限制。)
若其在当前出牌阶段内的所有空闲时间点使用过【杀】的次数不小于其于此阶段内使用【杀】的次数上限,其于此阶段之后的空闲时间点不能再使用【杀】。
无次数限制的【杀】,即不受到使用次数的限制,但是要计入使用次数的【杀】,能否使用此【杀】与你使用次数是否达到上限无关。
不计入次数限制的【杀】,即使用时不会增加使用次数的【杀】,但是此【杀】受到你使用的次数限制,也就是说你使用次数达到上限了的话,你依旧不能使用此【杀】。
一名角色于一个回合内使用【杀】的次数上限+/-X即其于此回合的每一个出牌阶段内使用【杀】的次数上限均+/-X。
例如曹叡对廖化发动〖明鉴〗,廖化回合开始后发动〖当先〗,廖化获得的额外的出牌阶段与其额定的出牌阶段内能使用【杀】的次数上限均+1。(两刀流变四刀流好棒的有木有~)

【杀】与牌面描述
从【杀】的使用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
1.【杀】的目标默认是一名其他角色;
2.有实体牌的【杀】默认是攻击范围内的角色;
3.无实体牌的【杀】默认不受“攻击范围”的限制。
那么,许多牌面描述其实就可以精简,
比如:出牌阶段开始时,视为你对攻击范围内的一名其他角色使用一张无实体牌对应的【杀】。
或:出牌阶段开始时,视为你使用一张【杀】。(不能对你使用)(无距离限制)(无次数限制)(不能指定攻击范围外的角色)(只能指定一名角色)
直接就可以是:出牌阶段开始时,视为你使用一张【杀】。
这个知识点很简单的,就是规则已有的限制不用再写上去,不过很多时候就容易忘,所以大家写牌面描述的时候要注意哦~

本期最主要的阶段与游戏牌——出牌阶段与【杀】就到这了,下个月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