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很孤单的冬天
1月12日下班后我没有直接回家,天气很冷,但心中的躁动促使我到江边散心,亦或是为了将手头闲置的瑜伽垫给那个昨天刚得知偷偷在我们单位度过冬夜的老妇人。
最近的事情很多,心情很是纷乱杂芜,一些事情和情绪混杂在一起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斩断这一切。
好在趁着没太多工作看了几页《逃避自由》多少从经典中窥见了一些光亮,长久以来自己身上那不多的优点也好在起了作用。
不想苛责谁,不想憎恨谁,我知道人们只是按照他们的身份和内心驱动力在活着。人们爱或恨,傲慢和偏见,我并不比他们聪慧,伤害到我的也大多是别人的习以为常和本性使然。
在权*主*者从寻求公正、在达尔文*义者中寻找温情、在食肉动物中扮演食草动物本来就是错误。
独行的生命却偏偏凑近了群居的动物——这终究是世界的参差。
人们没有说要赶走老妇人。
但人们大多冷漠视之,将下面的槅门锁死,楼下的单位也把长凳消失……至于这和老妇人被发现有没有关联就不得而知了。
我曾非常欣赏、也视为知心朋友的同事与我原来有着决然不同的认知,人类语焉不详中也透着无聊的双向消耗。
我真的很累啊……
不是体力上的那种累,而是情感在内外释放后如同坠入深渊空谷、毫无回响的那种空虚感。
恰好手头正看的《逃避自由》回答了这个问题。
原来是我摆脱了旧的束缚,不得不在食掉“苹果”后所承受的原罪。
我孤立了,也自由了,同时不断的怀疑和寻求答案……恐惧和孤独感包围着我这样的人们。
而可以见得的是:注定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就算知晓彼此的问题,也很难找到那个让我们完整的事物。
也许大多数人选择的服从一个*威,寻找一个旧纽带的方式更加牢靠吧。
可我终是不愿意…大概是因为我总想寻找那个自己的动力已经贯穿我的生命的原因吧?
十三岁以后,我从沉默寡言到百般聒噪也有了近二十年的光景了。
早年间的莽撞**、**、***、到后来的怀疑论者、接触到各国文化、各种**、宗教的各个时期的我不断变化。
我崇尚过大秦和罗马,也喜爱过撒旦,我在书中曾对*权百般赞扬,也曾毫不理智的全然投入混沌无序、荒岛*义的怀抱。
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情绪和语言去寻找答案和同伴。
然而到了如今,我却只想沉默不语。
特别是从今天上午结束的时候……我突然从前阵子朋友的去世,以及如今对另外朋友的对话中终于彻底认清了那个我不愿意承认的事情——我们注定孤独的本身。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只有品味过的人才会意识到鲁迅的话写的有多么的真实,也只有真正体会过这种人群中的孤独、竭力呼喊着试图找到同伴而最终筋疲力竭的人才会明白这字字当中透着的悲凉。
三十三岁,二零二二年。
这个冬天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