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鱼鹰社】二战欧洲战场上美军装甲师步兵战术,真正的完全机械化步坦协同

2023-05-07 12:58 作者:阿黄TWINCAM24  | 我要投稿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Elite系列第176号:二战美国装甲步兵战术-WWII US Armored Infantry Tactics。原作者Gordon L Rottman,绘图Peter Dennis,转自公众号:海宁的小世界。 

二战欧洲战场东线苏德双方动不动就是中型和重型钢铁洪流对攻不同,二战中步兵部队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是欧洲战场西线英美盟军,而美军装甲师的装甲步兵营和步兵团才是二战中完全实现机械化的步兵部队。

A:装甲步兵乘坐的车辆

这辆M3A2型半履带式人员输送车在前方M49型底座上安装了一门点50口径的M2型机枪,后部则安装一门点30口径的M1919A4式机枪。国家与部队的标识、保险杠上的数字以及其他标记的样式与颜色依据时间和部队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右保险杠标记应该标识出师和营的编号,例如“8A49”代表第8装甲师第49装甲步兵营。左保险杠上则标记出连和车辆的编号,比如图中的“A-12”。指挥连的半履带装甲车则带有“HQ”加数字的字样,保障连的则是“SVC”加数字的字样。车上绑好的AL-140型空对地识别荧光信号标30.5英寸宽,12英尺长(约0.77米x3.66米)。它们有橙色(如图所示)、深蓝色、樱桃红色和黄色,而底衬则都为白色。

车上挂满了步枪班的个人装备、C型口粮箱以及其他物品。装甲步兵们装备的是野战挎包(musette bag)而不是背包,此外还有一个带肩带的干粮包。下车后他们会轻装上阵,大部分的装备会留在半履带装甲车上——他们通常会带子弹带和水壶,并把弹药装在口袋里。相比步兵他们的制服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穿着坦克手的夹克而不是野战夹克,而有时候他们还会穿机修工的工作服而不是杂役服或毛料野战制服。。

在他们的左臂上展示着三角形的装甲师臂章(见右上部放大图),金黄色,蓝色和红色象征着骑兵,步兵和炮兵的合体。当非队列状态时,大多数士兵会将帽子扯向右边戴,而装甲步兵则是向左,这是一种非官方的做法。 

B:半履带式装甲车的座位排列

特定的座位安排是为了让部队在最小的人员走动情况下迅速下车并组成战术编队,或使他们的班组操作武器投入使用。排指挥部和第1步兵排(图中未显示)的排列与第2排和第3排(图1)类似,只是班长(SL)的位置被排长替代,注意任何图表中都未显示副排长的位置,他们通常会乘坐整个排最末尾的往往属于机枪班或迫击炮班的那辆履带式装甲车。反坦克班(图5)是连的反坦克排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重机枪小队(图4)则是营属机枪排的一个组成部分。半履带式装甲车的司机接受专门培训并在所有班成员的辅助下监督车辆的保养;他们还会训练班里的其他成员担任替补驾驶员,其中一人会被任命为助理驾驶员。

 图例文字:

(1)第2和第3步枪班

SL=班长,ASL=副班长,D=驾驶员,1-9=步兵

(2)60毫米口径迫击炮班

SL=班长,ASL=副班长,D=驾驶员,1=迫击炮手,2=迫击炮副炮手,3-5=炮弹搬运手

(3)轻机枪班

SL=班长,ASL=副班长,D=驾驶员,1和2=机枪手,3和4=副机枪手,5和6=弹药操作手,7-9=步枪兵

(4)重机枪小队

SL=班长,D=驾驶员,1SL=第1班班长,2SL=第2班班长,1和2=机枪手,3和4=副机枪手,5-8=弹药操作手

(5)反坦克炮班

SL=班长,D=驾驶员,1=反坦克炮炮手,2-5=操炮员,6-8=弹药操作手 

C:乘车时装甲步兵排和坦克排的编队

虽然装甲步兵排和连与坦克排和连并肩作战,而且两种都各自拥有五辆车,但它们的运动队形并不相同。应该指出的是,装甲步兵排没有坦克排的那种倒楔型队列,而坦克排也没有装甲步兵排的那种钻石型队列。每个队列都有它的用途,以便允许将最大限度的火力投射到前方、侧翼、周围一圈或是这些的组合。纵队用于快速、容易控制的机动,它经常使用,因为很多机动是通过公路进行的。“钻石型”队列提供了极好的全方位火力,它可以使迫击炮和机枪班的装甲车机动到侧翼,或者很容易切换成楔型或线型队列。梯队型队列和楔型队列向一侧或两侧提供火力,而后者还可以仍然保持向前方的有效火力;另外,很显然的,线性队列可以使正面火力最大化。车辆的间隔取决于地形、能见度和战术情况;标准的“照章操作”是车辆在开阔的平地上时,之间横向和前后间隔为25码(约23米),在纵队队列中建议间隔为25码。各排必须学会如何有序地从一个队形过渡到另一个队形,并且当车辆在战斗中受损、故障或陷入困境时,能做出相应的调整。

图中文字:

左侧为装甲步兵排:R1到R3=步枪班;M4=迫击炮班;MG5=轻机枪班;

队列自上而下依次为梯形队列、楔形队列、钻石型队列、线形队列和纵队队列。

右侧为坦克排:1=排长;4=副排长

队列自上而下依次为梯形队列、倒楔形队列、楔形队列、线形队列和纵队队列。

 D:乘车时装甲步兵连和坦克连的编队

装甲步兵连和坦克连通常以联合队形作战,所有的目的都是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各排的部署取决于战术形势和地形,尽管大多数部队在公路上行进时、穿越乡村分散推进时以及以战斗队形部署时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标准化操作队形。图中排的符号并不代表特定的队形,由于战术形势、地形和能见度的各不相同,排的队形可能彼此不同。图中这些例子中,装甲步兵连是A连,坦克连是b连。其中一个例子中,坦克营D连的一个轻型坦克排作为附属,另一个例子中装甲步兵营的重机枪小队和/或突击炮排则作为附属。

图D1:装甲步兵连和坦克连在宽阔正面上以攻击队形部署。其中第3坦克排少了一辆坦克。步兵们下车作战,以班为单位尾随坦克前进。附属的轻型坦克排按梯队部署,以保护暴露的右翼。

(图中文字上排指:第1坦克排、第2坦克排、第3坦克排;下排指:连部、反坦克排和轻型坦克排/连)

图D2:在交战有可能发生时,纵队队列是用于接近甚至是直接交战时采用的队形。这是因为其大部分的机动是在公路上完成的,这使得控制更加容易。一旦交战,编队将根据敌人的部署、地形和障碍物情况进行必要的部署。领头的步兵排和坦克排的步兵和坦克是相间隔的,后面跟着两个连的连部,而其他的步兵排则尾随着坦克排。另外装甲步兵营的突击炮排和81毫米迫击炮排伴随编队行进。

(自上而下文字依次为第1排排部、第1排第2班、第1排第3班、第1排迫击炮班、第1排机枪班、坦克连连部、装甲步兵连连部、装甲步兵连和坦克连、突击炮、坦克连第2排、装甲步兵连第2排、坦克连第3排、装甲步兵连第3排、装甲步兵连迫击炮排、装甲步兵连反坦克炮排)

图D3:在坦克排以倒楔形队形前进时,它的两个侧翼都各有一个下车的步兵排伴随坦克行进。营属重机枪小队跟随左侧的第1排行动以保护侧翼的安全并提供火力支援。支援排紧随其后,准备部署在另一侧或作为某个排战损的补充。

(左列自上而下依次指坦克连第1排、装甲步兵连第1排、营属机枪小队;中列自上而下依次为两连的指挥部、坦克连第3排、装甲步兵连第3排、装甲步兵连反坦克炮排;右列自上而下依次为坦克连第2排、装甲步兵连第2排。)

右下角图例:(自上而下依次为)下车的步兵、装甲步兵、装甲步兵反坦克炮、中型坦克、轻型坦克、坦克、步兵、排、小队、班。 

E:进攻中的装甲步兵营

1944年11月,FM17-42号手册《装甲步兵营》解释了关于如何攻击一处阵地的问题。手册提供的是最新且当时正在使用的战术,特别是如何与坦克部队相整合,这个例子演示了装甲步兵营的支援武器(突击炮、迫击炮和反坦克炮)在一个得到两条山岭掩护的两阶段进攻中是如何部署的。山岭A被装甲步兵营所占据,且武器的部署是为了支持对中间目标山岭B岭的攻击。一旦山岭B被攻克,大多数支援武器将被向前部署,用于支持对主要目标山岭C的后续攻击。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支援武器仍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因为它们的射程足以使它们在不被重新部署的情况下继续提供火力支援。一些连的5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也留在原地,以保护后方的推进单位。(图例参见图D。) 

F:装甲步兵连支援一次防守

虽然装甲兵因为其冲击力、火力和装甲保护可以发动无情的进攻,因而被预期为“决心的武器”,但没有哪支装甲部队可以持续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进攻行动,他们必须休息,重新装弹,重新加油,重新修整装备;他们可能因为要确保其他部队跟上,或者在其他行动阶段性完成时,或是因为地形、天气或敌人的原因耽搁了行动时不得不转为防守。坦克部队虽然可以对步兵的防守起到加强作用,但却不能有效地守住地面。步兵对防守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直接使用小型武器外,他们还担负当地的安全巡逻、前哨警戒与监视岗、铺设地雷、设置障碍以及进行反击等一系列任务。为了保护步兵,当他们挖掘工事准备防御时,坦克会掩护步兵,而他们自己也受到步兵近距离攻击力的保护。在本图中,一支装甲步兵连的两个排在挖工事并设置了班组人员操作的支援武器(1);支援排负责保护两个在前方负责掩护的坦克排(2),同时他们的机关枪手和迫击炮手与其他步兵排的人员一起挖工事,而第三个坦克排则作为后备(3)。一门5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已经就位(4),步兵连的一些半履带式装甲车和后勤连的卡车已经移动过来运送弹药和补给(5和6)。步兵排和坦克排都处于兵力不足的状态。 

G:打破“齐格菲尔德防线”

令人生畏的“齐格菲尔德防线”,或被称为“西墙”在1944年9、10月间被功破。各部队发展出他们自己的攻破碉堡的程序。通常情况下,两到三辆坦克会从不同的方向接近碉堡,之前碉堡及周围已经接受了火炮、突击炮和迫击炮的弹幕式轰击,这会将防守一方分散在碉堡周围两或三人战斗阵地中的人员驱赶到地堡里(这些阵地可能提供比碉堡本身多得多的抵抗)。随着战争的进程,碉堡中最初的大部分反坦克炮已经拆除,现在只剩下机关枪来保卫它们。当坦克主炮和机枪向炮眼与可疑的战斗位开火时(1),步兵突击小组带着火箭筒、炸药包、有时还有火焰喷射器接近过来(2)。师属装甲工兵营拥有18台M1A1型火焰喷射器,但到了1944年11月,这些火焰喷射器因为很少使用而被撤回。它们的部署由战场指挥官来决定;有时它们被放在仓库里,而其他部队会保留使用它们。火焰喷射器由工兵或受过特殊训练的装甲步兵操作。通常,在碉堡射击孔的可视范围内点燃火焰喷射器的爆裂火焰这样的简单演示就足以让碉堡内的防御者挥舞白旗,而相比较,更成功的方法是使用推土机坦克,图中出现的是得到一门105毫米口径榴弹炮武装的M4A3型突击坦克(3)。M1型推土铲1943年开始采用,它是设计来供安装VVSS型悬挂(如图所示)的谢尔曼坦克使用的,而M1A1型推土铲则对应较宽的HVSS型悬挂。如果守军拒绝投降,推土机会先把土铲进射击孔,然后埋掉出口——通常在最后一刻之前,里面的人会高举双手小跑出来。工兵们会在碉堡内放置500磅的炸药以摧毁碉堡,这样碉堡如果在敌军反击中被夺回,也无法再利用碉堡。 

H:坦克连和装甲步兵连夺取一座村庄

一支不乘车的步兵连伴随一支坦克连攻击一座法国村庄。第1步兵排和第1坦克排(1)进攻主路并从此进入城镇广场(2);坦克排的轻装小队拆开来向左侧道路前进(3)。一门5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4)已经安置在左侧火力可以覆盖外部建筑的位置上。第2步兵排和第2坦克排从右翼发起进攻(5),领头的坦克在冲向作为这个排目标的教堂途中撞毁了一堵石墙抛了锚(6),于是另一辆坦克负责掩护这辆坦克的坦克手撤离,而排的其余部队则重新定向前往右翼的更远侧(7)。村庄远处的建筑被105毫米口径自行榴弹炮击中着火(8),而营的81毫米口径迫击炮排向村庄右侧的建筑(9)发射白磷烟雾弹以掩护第3步兵排通过树林向右侧的渗透(10)。行动的计划是让第1排的2辆坦克经过战斗穿过村庄到达远处(11)并与第3步兵排取得联系,准备对付敌人的反击。而第2排的2辆坦克负责清理村庄的剩余部分,因为此时反坦克排要去加强第1排和第3排。一支营属重机枪小队(尚未到达)以及位于位置(4)的反坦克炮将要去负责保护左翼(12),其火力将覆盖穿过墓地的公路(13)。


【鱼鹰社】二战欧洲战场上美军装甲师步兵战术,真正的完全机械化步坦协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