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形而上学基本问题详解

为什么这里有东西,而不是什么都没有?
①为什么问出这种问题性本身(怎么这个世界还不消失,还向我显现,怎么体验这一切的我还不消失,厌世之问,求死之问)=意识把握存在者整体的过程。两者是同一个意识过程,所有存在者被把握为一个整体(胡塞尔:悬置,意识的焦点无穷后撤)。
②无如同一个深渊,从深渊之口中,既一刻不停涌出现象,又产生疑问和期待,期待世界的终点——我拒斥这一切,我想去寻找那个无。存在者整体像一个根基一样凸出来涌现,而它的对立面,被排除在这之外的东西,就是无,它不能被触碰被把握,不是编入存在者序列、未对存在者施加影响的一种有。它不可以“是它自身”,作为被言说的它,是试图触碰存在的极限的边缘之壁时感受到的一种反作用力。
所以它是例外,却占了语言系统的位子。(is,but doesn't exist——晚期海德格尔)
③“无”和无之间的原初差异定义了存在为何。给真正的无施加一个符号,代表着对真正的无的想象的尝试的动作,也代表着彻底想象的失败、模糊的意向的妥协。这个符号背后的真正的无代表着不可想象本身。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能否在符号系统中成功(哪怕是模糊地)加载出自己(提起这个符号,背后的东西就能够像受到召唤一样连带着被想象出来),而能成功加载出自己的,就是存在。
回答
德国观念论:人就是那个无。存在者是一个整体。在感受整个世界的存在时,我可以把我的情绪我的理性我的身体都放进存在者整体里面,仍然有一个能观察这一切的视角,一个对这一切还在而不是不在进行发问的动机(纯粹的主体性本身),它无法被划归到这个存在者序列里面。
海德格尔:这是形而上学/哲学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