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奶“捡”来5岁“黑人”男孩,在中国养大,入中国籍,现在怎么样了?
2010年,中国奶奶“捡来了”5岁的“黑人”男孩,奶奶便将男孩在中国抚养长大,加入中国国籍,并取名:“盛天一”。
从此,“黑人”男孩盛天一便将中国当家,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没有血缘,却有亲情;不是家人,却胜似家人。
这就是爱的力量,让种族与国界不再是隔阂。
那么已经长大成人的盛天一,如今怎么样了?
“捡”来的孙子
盛天一的故事要从他的童年说起,他原名叫巴比。他的父亲是一名非洲富商,在中国做药材采购生意。盛天一的母亲是中国人,但他从未见过她。
2010年,盛天一的父亲阿里请盛晓阳当司机。
阿里要回非洲,他请盛晓阳照顾盛天一一段时间:“我要回非洲一段时间,处理一些事情,忙完了就回来。”
他的父亲就这样离开了中国,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当时的盛天一只有5岁。这个孩子的命运,仿佛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曲折和辛酸。
但阿里离开后便失联,盛晓阳只能抚养盛天一。
盛晓阳突然间成了盛天一的监护人,他既没有经验,也没有足够的财力来照顾一个孩子。
他原本想将盛天一送往福利院,但因为盛天一不符合收养条件,被福利院拒绝了。
盛晓阳无奈之下,打电话告诉了他的母亲。盛母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听儿子说明了情况,立马就答应了下来:“你把他带回来吧,我来带他。”
于是,盛晓阳将盛天一送到了浙江的老家,交给了盛母。在盛母的家中,盛天一开始了新的生活。
盛母将盛天一视为自己的孙子,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
一开始,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他很不适应,但盛家人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让他逐渐融入了这个家庭。
盛晓阳的儿子也和盛天一成了好朋友,他们一起玩耍、学习,像亲兄弟一样。
入学读书
然而,盛天一最大的心愿是上学。他渴望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但他的户口问题一直困扰着盛家人。
没有户口,便无法办理户口本,无法办理学校入学手续,也就没有学籍。
经过多次努力,他们发现附近有一所学校愿意接受盛天一,但那是一所寄宿学校,离家有十几公里。
寄宿费用也成了盛家的一笔负担,每学期需要1800元。
开学那天,盛天一格外高兴。
朝阳洒落,微风带甜,盛天一怀揣激动的心情,步伐轻快的迈入学校的大门,脸庞洋溢着无法掩饰的喜悦。
为了给盛天一赚取上学的费用,60岁的盛母在附近的缝纫厂找了一份工作。
她拼命地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只为了能够为盛天一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虽然生活很辛苦,但看到盛天一乖巧懂事,盛家人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转眼,小盛天一已经和盛晓阳一家生活了八年。在村里人看来,盛美娟待小盛天一就跟自己的亲孙子一样。
有时,连盛晓阳的儿子也不禁“怪”父奶奶偏心:“奶奶,你怎么更疼盛天一呀。”
盛天一一家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于是在2013年盛天一登上了央视《夕阳红》节目。
这个节目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盛天一的困境,也为他的户籍问题带来了转机。
入中国籍
在漫长的等待中,希望终于显现。
2016年,浙江省出台了户籍新政策,而盛天一恰好符合新政上户口的条件。
相关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盛家,盛家人也很快就让盛天一办理了入户手续。
这意味着他终于可以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不再受到户口问题的困扰。
户口就落实在盛晓阳家中,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盛天一”。他说,取一个祝福自己未来的名字。
在寒冷的冬日里,一位民警将一份新鲜出炉的户口本交到了一个12岁男孩盛天一手中。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他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他终于有了中国户口,也有了一个真正的家。
有了户口后,盛天一于2018年顺利参加了中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重点高中。
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他不仅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
他在学校里还学了街舞,很活泼开朗,和同学们处得挺好。
在高二时,他在央视《越战越勇》节目中表示想考取浙江大学,原因是因为离家很近,可以照顾爷爷奶奶。
他对计算机系感兴趣,想在家工作,陪伴爷爷奶奶。
结尾
已经高中毕业的盛天一讲中国话、写中国字,他的人生已经逐渐地融入到中国的社会中,距离他愿望的实现也越来越近。
盛天一常常对人说:“我是幸运的,爷爷奶奶待我很好,在中国我过得很幸福。”
爱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只在乎真诚与关爱。
抚养一个非亲非故的混血男孩,这位中国奶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的无国界。
希望盛天一和家人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一直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