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tter快学快用24讲--03 事件循环:Flutter 中代码是如何执行和运行的
上节课介绍了 Dart 基础数据类型、基础运算符、类以及库与调用。本课时着重通过实践带你掌握 Dart 的运行原理。
Dart 单线程
单线程在流畅性方面有一定安全保障,这点在 JavaScript 中存在类似的机制原理,其核心是分为主线程、微任务和宏任务。主线程执行主业务逻辑,网络 I/O 、本地文件 I/O 、异步事件等相关任务事件,应用事件驱动方式来执行。在 Dart 中同样是单线程执行,其次也包含了两个事件队列,一个是微任务事件队列,一个是事件队列。
微任务队列
微任务队列包含有 Dart 内部的微任务,主要是通过 scheduleMicrotask 来调度。
事件队列
事件队列包含外部事件,例如 I/O 、 Timer ,绘制事件等等。
事件循环
既然 Dart 包含了微任务和事件任务,那么这两个任务之间是如何进行循环执行的呢?我们可以先看下 Dart 执行的逻辑过程(如图 1):
首先是执行 main 函数,并生产两个相应的微任务和事件任务队列;
判断是否存在微任务,有则执行,执行完成后再继续判断是否还存在微任务,无则判断是否存在事件任务;
如果没有可执行的微任务,则判断是否存在事件任务,有则执行,无则继续返回判断是否还存在微任务;
在微任务和事件任务执行过程中,同样会产生微任务和事件任务,因此需要再次判断是否需要插入微任务队列和事件任务队列。

图 1 Dart 事件循环机制
为了验证上面的运行原理,我实现了下面的示例代码,首先 import async 库,然后在 main 函数中首先打印 flow start ,接下来执行一个微任务事件,再执行一个事件任务,最后再打印 flow end 。
使用 Dart 运行如上命令。
代码的实际运行过程如下:
首先主线程逻辑,执行打印 start ;
执行 Timer,为事件任务,将其增加到事件任务队列中;
执行 scheduleMicrotask,为微任务队列,将其增加到微任务队列中;
执行打印 flow end;
判断是否存在微任务队列,存在则执行微任务队列,打印 mcrotask;
判断是否还存在微任务队列,无则判断是否存在事件任务队列,存在执行事件任务队列,打印 event。
为了更清晰描述,可以我们使用图 2 动画来演示。

图 2 Dart 主线程运行逻辑
介绍完 Dart 的运行原理,你可能会产生以下疑问。
疑问1,为什么事件任务都执行完成了,还需要继续再循环判断是否有微任务?
核心解释是:微任务在执行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事件任务,事件任务在执行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微任务。产生的新微任务,按照执行流程,需要根据队列方式插入到任务队列最后。
我们通过代码来看下该过程。下面一段代码, import async 库,第一步打印 start , 然后执行一个事件任务,在事件任务中打印 event 。接下来增加了一个微任务事件,在微任务事件中打印 microtask in event 。第二步执行微任务事件,在微任务事件中打印 microtask ,并且在其中增加事件任务队列,事件任务队列中打印 event in microtask ,最后再打印 flow end 。
使用 Dart 运行如上命令。
代码的实际运行过程如下:
首先还是依次执行打印 flow start ;
执行 Timer 为事件任务,添加事件任务队列中;
执行 scheduleMicrotask 为微任务,添加到微任务队列中;
打印 end ;
执行微任务队列,打印 microtask ,其中包括了事件任务,将事件任务插入到事件任务中;
执行事件任务队列,打印 event ,其中包括了微任务,将微任务插入到微任务队列中;
微任务队列存在微任务,执行微任务队列,打印 microtask in event;
微任务队列为空,存在事件任务队列,执行事件任务队列,打印 event in microtask;
根据如上的运行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一个运行结果,这点可以通过运行 Dart 命令得到实际的验证。
为了更形象来描述,我使用图 3 动画来演示。

图 3 多微任务和事件任务执行流程
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实践运行结果:每次运行完一个事件后,都会判断微任务和事件任务,在两者都存在时,优先执行完微任务,只有微任务队列没有其他的任务了才会执行事件任务。
疑问2,Dart 运行过程中是否会被事件运行卡住?
答案是会,比如在运行某个微任务,该微任务非常的耗时,会导致其他微任务和事件任务卡住,从而影响到一些实际运行,这里我们可以看如下例子:
上面这段代码和之前的唯一不同点是在执行第一个事件任务的时候,使用了一个大的 for 循环,从运行结果会看到 event in microtask 和 microtask in event 打印的时间会被 event 的执行所 block 住。从结果分析来看 Dart 中事件运行是会被卡住的,因此在日常编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避免因为某个事件任务密集计算,导致较差的用户操作体验。
Isolate 多线程
上面我们介绍了 Dart 是单线程的,这里说的 Dart 的单线程,其实和操作系统的线程概念是存在一定区别的, Dart 的单线程叫作 isolate 线程, 每个 isolate 线程之间是不共享内存的,通过消息机制通信。
我们看个例子,例子是利用 Dart 的 isolate 实现多线程的方式。
使用 Dart 运行如上命令。
以上代码的执行运行流程如下:
import 对应的库;
声明两个变量,一个是 isolate 对象,一个是字符串类型的 name;
执行 main 函数,main 函数中执行 isolateServer 异步函数;
isolateServer 中创建了一个 isolate 线程,创建线程时候,可以传递接受回调的函数 changName;
在 changName 中修改当前的全局变量 name ,并且发送消息给到接收的端口,并且打印该线程中的 name 属性;
isolateServer 接收消息,接收消息后打印返回的数据和当前 name 变量。
根据如上执行过程,可以得出如下的运行结果。
从运行结果中,可以看到新的线程修改了全局的 name,并且通过消息发送返回到主线程中。而主线程的 name 属性并没有因为创建的新线程中的 name 属性的修改而发生改变,这也印证了内存隔离这点。
综合示例
了解完以上知识点后,我再从一个实际的例子进行综合的分析,让你进一步巩固对 Dart 运行原理的掌握。
假设一个项目,需要 2 个团队去完成,团队中包含多项任务。可以分为 2 个高优先级任务(高优先级的其中,会产生 2 个任务,一个是紧急一个是不紧急),和 2 个非高优先级任务(非高优先级的其中,会产生有 2 个任务,一个是紧急一个是不紧急)。其中还有一个是必须依赖其他团队去做的,因为本团队没有那方面的资源,第三方也会产生一个高优先级任务和一个低优先级任务。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可以用表 1 任务划分来表示:
主任务高优先级任务(微任务)低优先级任务(事件任务)第三方任务(isolate)H1h1-1l1-1否H2h2-1l2-1否L3h3-1l3-1否L4h4-1l4-1否C5ch5-1cl5-1是
表1 项目任务划分详情
然后我们按照 Dart 语言执行方式去安排这个项目的开发工作,我们看看安排的工作到底会是怎么样执行流程,代码实现方式如下。
使用 Dart 运行如上命令。
我们先来看下,上面代码的运行结果。
H 和 L 的运行原理,希望你用上面我所讲到的知识点,去一步步分析,可以像我们图 2 或者图 3 的方法,画两个队列,然后逐步去分析。
上面的运行结果中,非 C 任务的运行原理留给你自己去分析,这里我着重介绍下为什么 C 的任务一直在最后才完成。
由于 C 任务是由其他线程执行,因此这里存在一定的时间去创建线程。创建线程完成后,才会进行回调,回调后才会将相应的回调事件插入到事件任务队列中。因此 C1 task complete 会在最后的一个事件任务中执行。而 ch5-1 task complete 和 cl5-1 task complete 由于需要等线程创建完成才能执行,因此执行也在后面。为了验证上面的结论,我们在 ctask() 后面增加一段耗 CPU 计算的代码,让新的线程执行快于当前的主线程。
在运行代码后,你将看到这样的结果:
首先就输出了 C 线程中的微任务和事件任务,C 任务完成后,向主线程的事件任务中插入事件任务。由于主线程还没有运行结束,接下来运行后会产生微任务和事件任务,由于 C 回调的事件任务最先插入,因此在事件任务中最先执行,但是会慢于微任务事件的执行。
总结
本课时首先介绍了 Dart 中单线程两个概念微任务事件队列和事件任务队列,并通过实践代码运行来介绍 Dart 事件循环方式。其次介绍了在 Dart 中应用 isolate 实现多线程的方式。最后使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练习掌握 Dart 运行原理。在综合例子里还涉及了多线程中微任务和事件任务的调度方式。
学完本课时,你需要掌握其单线程中微任务队列和事件任务队列的调度方式,其次知道线程创建需要处理时间,以及线程事件执行完成后的回调是一个事件任务,这样就可以掌握其整体的运行原理了。如果你还有其他困惑,可以在下方留言或加入学习交流群。
以上就是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下一课时,我将用“三步法”带你掌握 Flutter ,并开始你的第一个应用,这也是我们即将开始实际的代码编程的第一步。
点击这里下载本课时源码,Flutter 专栏,源码地址: https://github.com/love-flutter/flutter-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