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大问题》(罗伯特·所罗门)

2023-08-22 02:58 作者:BooBooh12  | 我要投稿

🎃

  •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认为的生活中的巨变其实只是重点的转移罢了,有些时候这还表现在经过改良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所带来的并不怎么实用的好处。

 🎃

  • 思想能把最危险的处境变得意味深长。

 🎃

  • 哲学是努力思索生命,思索我们已经学到的东西,思索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从字面上讲,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追求更广阔的图景,渴望这样一种知识,那种使我们理解自己的生命以及周围世界的知识。

 🎃

  • 哲学主要不是研究其他人的观点,而是努力用尽可能有说服力、尽可能使人感兴趣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述你自己的观点,这才是做哲学,而不是仅仅读一下别人是怎么说的。

 🎃

  • 哲学是我们关于自身和世界的信念及态度的总和。因此,做哲学首先是一种陈述活动。

 🎃

  • “时髦词语”(buzzword),乍听上去这些词指的好像是一些非常明确而具体的东西(就像“狗”这个词一样),但实际上,这些词应被归于那些最难理解的词之列,它们引发了哲学中一些最困难的问题。

 🎃

  • 我们所无法达成一致的是概念,而概念又反过来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

  • 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我们都被自己有限的世界观限制住了,以致无法超出自己语言的概念和有限的经验来看世界?

 🎃

  • 批判并不必然意味着——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那样——对某人某事持反对意见;批判意味着对某条陈述进行认真的查验。看看它的论证是否确是好的论证。

 🎃

  • 有一则古老的谚语说:散兵坑里没有无神论者。这就是说,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都会求一些终极的东西来支撑自己。当然,散兵坑这个例子既可以象征绝望和恐怖,又可以代表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一些潜在的宗教冲动,但许多情况都表明,正是对死亡的思考才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哲学家。

 🎃

  • 我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从内部去看我们,而不是像他人那样从外部去看。

 🎃

  • 有一位德国哲学家曾经说过,你羡慕谁就是对你是谁的检测。

 🎃

  • 相信上帝存在并不等于信仰上帝。

 🎃

  • 在绝大多数基督徒看来,伏尔泰对上帝的信仰是相当狭隘的。他不仅不相信基督以及基督教的大部分教义和学说,甚至也不承认上帝具有人的属性。上帝不能被说成是公正的、智慧的或仁慈的,也不能被说成是有爱心的、忌妒的或关心我们的。……伏尔泰坚持认为我们应当放弃拟人论的“迷信”,但这样一来,这位上帝也就不再是一个道德的存在、一个人格神了。那种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但不扮演任何角色的观点被称为自然神论。

  • 伏尔泰的观点把上帝观念减少到了极致,距离完全抛弃这个概念也许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仅仅把上帝当作一种初始的创造力来理解,那么这即使是对(从我们意义上讲)最初级的宗教信仰也是不够的。

 🎃

  • 我们关于神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是拟人的。……对上帝不断进行拟人化的最明显的证据莫过于我们坚持用代词“他”来指代他到了。我们为什么认为上帝像我们一样具有性别?现在许多人正在对这一传统的父权上帝观念提出挑战,他们认为把上帝当成男性,更多是出于政治考虑而不是宗教考虑。

 🎃

  • 一些大哲学家曾经试图在各种不同的宗教之间建立共同的基础,但结果并不使人信服。人们往往会认同其宗教的非常特殊的方面,信仰中哪怕微小的差别,也很容易使人感到别扭、产生疏离感或者受到冒犯。

 🎃

  • 今天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相信,实在是科学家所描述的样子没有谁曾经见过或感觉过一个原子,虽然我们从小就看太阳系的图表或图形,但很少有人能够给出所谓太阳系存在的任何证据

 🎃

  • 我们已经准备了两种对最真实的东西的检验方式,第一种是是真实的对象,是那种其余事物都依赖于他的对象在一个宗教信徒看来,上帝之所以是最真实的,是因为其他所有对象都依赖于他,而在一个科学家看来,最真实的对象是定律和粒子,所有实在都可以基于它们进行推理。而第二种是最真实的对象是那种本身不会被创造或毁灭的对象上帝创造了地球,也可以毁灭它,但上帝本身却不能被创造或毁灭,你可以毁灭一张椅子,把它烧掉或劈成碎片,但你却不能毁掉椅子由以构成的基本粒子和力

 🎃

  • 正因为我们已经熟悉了日常生活中的这一小部分,宇宙才不能理解作为整体的宇宙是什么样子

 🎃

  • 从泰勒斯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科学的最终目标一直是被爱因斯坦称为统一场论的东西,也就是一种能把所有自然定律全部整合到一起的唯一的理论在宗教中也是一样不必惊讶,世界上某些最强大的宗教以及西方所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教都是一神论的,因为唯一的神就像唯一的解释定律一样,总是比一大批相互争吵的神或定律更强大更有说服力这一假设可以受到挑战,但这样做其实就是反抗西方的整个思想史

 🎃

  • 反复永远为真。即使它们似乎并不向我们传达任何有关世界的信息

 🎃

  • 陈述(或者说真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因事实为真;(2)应推理为真

 🎃

  • 信仰与其说是认识了真理,还不如说是希望自己所相信的内容为真

 🎃

  • 几乎所有人直到最近都认为,如果一个哲学问题或任何关于知识的其他问题有答案的话,那么只能要么是一个基于经验的经验真理,要么是一个基于必然的又是理性产物的先天真理

 🎃

  • 在回答大问题时,哲学的关键恰恰在于使我们超越那些我们起初认为自明的东西对事物进行彻底思考,直至能够实际捍卫我们相信的东西

 🎃

  • 说科学是经验的,就是说的理论和假说必须通过经验来检验,而且可以通过经验的方式来显示对错

 🎃

  • 许多科学观察都必须借助于某些特别发明出来的仪器才是可能的,那么我们所发现的真理会不会只是我们所使用的仪器的创造?

 🎃

  • 客观的重音落在说什么主观的重音落在如何说

 🎃

  • 显然,不同社会乃至不同的个人都可以用各自的方式把他们的经验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是否意味着一个体系,无论有多么古怪,只要它是融贯的并且能使相信的人感到满足,我们就要把当做合理的甚至是真的来接受

 🎃

  •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失去了很多细胞新的细胞取代了我们已失去的细胞说你所有细胞得到再生的时候,你实际上是你出生时的人的复制品,这样说是有意义的吗?

 🎃

  • 这种主张自我认同由记忆决定的理论遇到了一些奇特的困难。举个例子来说,假定琼斯先生因为大脑受伤做了一个紧急手术,他的大脑被换成了史密斯女士已经死亡的大脑,于是手术后的人拥有琼斯的身体脸以及一般外部特征而他的意识记忆和知识却是史密斯女士的,那么活下来的人是谁?

 🎃

  • 个人是由千百层皮组成的葱头,由万缕丝线组成的织物

 🎃

  • 最大的总体福利是靠每一个人追求各自的利益来实现的,这是我们的文化前提之一。这个前提仍颇受争议,但却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前提

 🎃

  • 一个没有任何拖累的人,是否要比一个对他人负有义务的人更自由?

 🎃

  • 两种自由的概念,即摆脱……的自由……的自由。自18世纪以来,分别被称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们总是同时出现,即便只说出其中一个,这一个也总是预设了另一个

 🎃

  • 总是一种动机,即便是最明显的道德行为,背后也有自动机认为即使在明显自我牺牲的情况下,每个人也总是为自己的利益行事,这种论点被称为心理利己主义

 🎃

  • 花钱去赚钱是一种古老的智慧,没有人会怀疑,即便去一流预科学校的是一个资质平平的懒孩子,他将来也会比贫民区学校里聪明伶俐的孩子拥有更多的机会

读书笔记:《大问题》(罗伯特·所罗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