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Reflect in depth 喇家考古遗址游线概念设计 | Needle 2022成果展 | Needle项目分享

2022-04-11 03:59 作者:Needle设计空间站  | 我要投稿

Reflect in depth

喇家考古遗址游线概念设计

项目背景


喇家遗址是黄河上游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其中发现齐家文化聚落遗址、环沟、祭坛、广场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等文物。保留了史前地震、黄河洪水、泥石流等多处灾区,真实再现了4000年前一个史前村落的灾情,是极为罕见的史前灾害遗址。为进一步探索黄河上游的早期文明和人类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首先研究喇家遗址的形成原因同时引出设计场地,突出表现灾难的突然性和毁灭性。现状照片代表着支离破碎的记忆碎片,完整的远古记忆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碎,未来变得模糊不清起来,喇家居民的时间线就此停止。

灾难发生时景象(意向)

灾难成因及现状研究


概念生成

本项目的核心概念为“连接”地上与地下,即连接我们与喇家原始聚落的居民,也意味着连接我们的过去与他们的未来。
基于此想法给出了另一条时间线,那就是灾难没有发生的时间线,如果没有灾难,喇家居民是否会有另一种可能?能否通过这一概念性项目在某种意义上实现这两种平行时间线之间的连接?虽然巨大的山洪瞬间毁灭了整个聚落,聚落居民的生命被泥沙永久封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沉入地下,仿佛失去了与未来的联系,但四千年后的人们却在无意间发现了他们,进而听到了来自远古时代的感召,过去与未来就此重新联系在了一起。远古的记忆被打碎,洗礼,封存,沉淀,感召后,重新出现在今天的世界。当游览者体会到这种不同时空之间的联系后,是否也会重新思考我们的现在与未来呢?

我们的过去与他们的未来

打碎,洗礼,封存,沉淀,感召


场地设计


概念成型后,图纸展现出对应的设计,将整个游线分为三部分,分别为一个叫做backing in time的半地下展览空间,一个叫做summon in silence的建筑空间,和一个叫做meeting in parallel的植物景观空间。
整个游线以下沉空间为起点,游客逐渐从地上走入地下,周围的空间逐渐由开放变为封闭。同时,游客可以观赏到展览在挡土玻璃墙中的古地质剖面,直观了解喇家原聚落的地质时代与我们时代的距离,曲折的下沉步道在后半部分逐渐升起,以一个小型的集散广场作为结尾,游客的空间体验由封闭变为开放。

下沉空间平面与剖面


下沉空间效果图

透过考古景观墙,可以看到The tower,建筑内部的游线分为生路和死路两条,生路通向建筑中庭的纪念空间,死路通向另一个沉静的空间。死路空间的墙壁上覆盖着吸音海绵,剥夺了游客的听力。游客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听觉的同时踏上脚下的碎石路,增强触觉体验,从而丰富游客的五感体验,触发他们的联想和思考。
The tower作为游线中的地标建筑,承载了项目的灵魂所在。追根溯源,“塔”的原始语义就是墓碑的意思,在佛教的文化背景下,塔往往是作为存放僧侣灵魂之处。而喇家村所在的民和县是以土族为主要人口构成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主要的宗教信仰便是藏传佛教。那么该如何让当今的本地居民在面对喇家遗址时不会过于疏远和陌生,同时唤起对于祖先的憧憬之情,这是本项目的重点之一。因此选择塔作为祖先魂归故里的场所,令古今灵魂在塔中相遇,起到纪念目的。塔的外壁分布着二十四个方形开窗,其意向源于遗址中出土的二十四具人类遗体,而其形态则取自于当地特色的庄廓式建筑的外墙通风口。而建筑本身的材料也取自乡土,顺应当地的文化背景。塔的内部由三面竖墙分隔开,代表了从天而降的巨大洪水,而入夜后,月光透过顶部的天井洒向中庭时,游览者能够抬头望见浩瀚闪耀的星河,仿佛祖先默默的注视后代一般。

塔的设计手稿
塔的线框结构和意向
塔的剖立面和内部效果
The Tower示意图
考古景观墙效果图

The tower背后的青海云杉象征着平行时空的相遇,以及给与人们生的希望,同时利用其高大的树形削弱了远端考古博物馆的体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反纪念碑的目的。

青海云杉介绍


Meeting in parallel平面图


青海云杉效果图

不同时间线的碰撞推动着所谓时空的变化,当人们步入喇家遗址,意味着有机会亲身体会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织在一起的时空,自发的思考生和死,存在与消失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正是景观所能带给我们的启发与价值。
对于整个纪念性景观方案来说,更多的是从设计者本身角度出发的构思,进而推动对于纪念方式的思考,最后形成反纪念碑的目的与效果。构思过程中也遇到了疑惑与困难阻碍了方案的进展,比如该如何通过景观探讨生死这一问题,为此我也不仅仅是搜寻相关案例,更多的是做了一些某种程度上更像是设计师所采取的方式——那便是与人交谈,交谈的对象是我的老师,队友以及同伴,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收获的是更多不一样的视角和价值观,这些反馈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和发现我所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在思想。这个项目完成之后我得到的最深的体会便是封闭一人苦思冥想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设计的过程需要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以激发灵感的火花,正如我所希望步入喇家遗址的人能够体会到的灵魂的交流一般,在当下这个关注“自我”的时代都更显弥足珍贵。


完整项目图纸


Reflect in depth 喇家考古遗址游线概念设计 | Needle 2022成果展 | Needle项目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