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0年来GDP首次跌出全国前十,天津的“大变局”早就开始了

2020-12-30 23:00 作者:天业路商业观察员  | 我要投稿

千年的历史看西安,百年的历史看天津。

可这些日子,天津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前三季度天津的GDP为10095.43亿,四十年来首次跌出全国前十。

图源·搜狐城市

天津是什么地方?直辖市,华北第一港,十大工业之城中中唯一一座北方城市。

作为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一个重要支点,这里牵扯到的不止天津本身,更有来自全国的资本目光。那么今天冷先生就来聊聊在天津,这座百年大港的经济变局。

01

一百五十年前,天津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开阜,拉开了它作为北方经济第一城的序幕。

英国人来了,法国人紧随其后。“九国租界”中觥筹交错政商云集,而脑袋活络的中国人也在租界外办起了报社,工厂,邮局,还有学校。

他们看重的当然不可能是这里的自然风光,相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才让天津城市的发展赚得了第一桶金。

在天津的东边是渤海海岸,西边是国都京师,大运河自南向北穿过城市,又与东西走向的海河交汇于此;这里天生就是个货流集散地。

洋人们大多从海上来,一旦在天津站稳脚跟,大半个华北都能被天津辐射到。

从这个角度来说,天津的定位就是北方的上海,尽管这里的经济基础不及上海,但极度接近中国政治中心的优势却非常明显。

新中国建立后,天津一度保留了直辖市的地位但又被废除,直到1967年天津才恢复了这一地位。

为啥天津会出现反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功能性下降。

过去天津是北方第一大商阜和港口,每年的贸易吞吐量仅次于上海。但很显然,前三十年这条路已经完全被堵死,天津再厉害也拧不过历史的进程。

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批入驻天津的国企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海鸥牌手表,飞鸽牌自行车成为了全国高端商品的代名词。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国企改革非但没有冲击到天津的优质国企,反而有越做越大的趋势。

天津的GDP常年维持在中国前六,如果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一定还记得,当时天津有个叫“大邱庄”的土豪村,20多年前就创下了40亿规模的GDP。

在这份堪称模板的集体经济神话背后,天津国企的功劳头一份。

进入新世纪后,天津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03到2012年,每年平均下来15%的GDP增幅让很多城市都难以望其项背。

这里面的原因也很好找,天津的头部企业清一色重化工业。

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天津企业自然不必多说,天津一汽,国家电网,中铁十八局,这一家家提供初级工业品的企业恰好迎合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前十年。

全国各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少不了这些天津国企进来分一杯羹。

然而福兮祸所伏,国企给天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危机的种子,也悄然埋下。

02

2012年,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改革周期。以往粗狂型经济发展模式不允许了,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对质的积累大于对量的积累。

也是从2012年起,天津GDP下行的趋势愈演愈烈。

当年的天津GDP增速为13.8%,但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直接跌到3.6%,不足五年前的零头,虽然有挤水分的成分,但依旧可以看出天津的经济真的快见底了。

2019年天津GDP出现负增长,只有14104亿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相继被苏州,成都,武汉,杭州超越,堪堪保住了前十的位置。现在前第三季度GDP出炉,天津直接跌出了前十,这看起来是个大新闻,其实完全是在意料之中。

十年前高速增长,十年后断崖下跌;这显然问题还是出在第一个十年。

2010年天津日报发过一则新闻:该年前11个月全天津市的工业增加值全国第一,增幅为23.9%,而这个数字将近全国平均值的三倍。

或许当时的人们觉得这是天津作为北方第一工业城市的理所应当,但放今天来看用过犹不及形容丝毫不过分。

国企太强势,会挤占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以A股天津板块的上市公司为例,有一半以上都是国有企业,高于全国的三成,更高于被视为持续衰落了几十年的东北(四成)。

如果说股市的概念还是太抽象,我们不妨看看天津国企的行业分布。

除开重化工业和制造业,天津的国企还掌握着轻工,医药,交通,高科技,金融等行业。

其中最夸张的是居然还有一家名为天津房地产集团的房地产市属国企,这影响力之大,涉及方面之广,我想已经无需多言。

以前冷先生在介绍其他城市国企的时候,经常有朋友留言或私信:你说国企的种种弊端,是不是想搞去工业化和全盘私有化?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国企的首要任务一定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宏观调控经济,换言之社会和政治任务大于经济任务,因此它在现今的中国是必须存在的。

但国家不指望它每年能挣多少钱,相反它的存在一定会给民企造成压迫感,说到底这是一个度的问题,既要保障市场活力,也要维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一言以蔽之:咱们得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显而易见的是,目前的天津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国企尾大不掉的问题。

2017年,天津拉开了国企混改的序幕。先是试验,后是逐步扩大行业领域,就在今年的11月12号,天津再推了30个国企混改项目,然而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

如何安抚过去利益集团,如何避免国有资产隐形流失,每走一步都需要慎之又慎。

除了内部原因外,天津经济的下滑还和外部区域定位有关。天津卫天津卫,天子渡口,天下第一卫所。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天津必然要做出一定的牺牲,这里离内陆太远,离北京太近,话说到这个份上,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

所以总的来说,目前的天津处于城市经济模式大转型时期,阵痛会有,但一定不会长久,毕竟津门的底子在那儿。

可转型的最终结果到底怎么样,在以工业和制造业为底色的城市大背景下,天津市的经济活力究竟能释放出多少,是否有朝一日能重回中国GDPTOP榜的前十,却依旧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40年来GDP首次跌出全国前十,天津的“大变局”早就开始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