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年产6亿吨粮食也离不开进口?粮食安全背后的秘密

2020-12-30 22:59 作者:天业路商业观察员  | 我要投稿

相信许多看到这个标题点进来的观众,都做好了喷冷先生的准备:自由贸易?粮食安全?意思是咱从国际市场上买粮食保障饭碗?

别误会,这里说的自由贸易当然不可能是从国际市场上买粮食这么简单,然而中国的粮食安全却又和自由贸易密不可分,这七绕八绕的到底是啥原因?

那么今天冷先生,就和大家聊聊咱餐桌上的国家安全。

01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对国人来说,天底下应该没什么是比吃饭更重要的事情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63亿吨,而进口量则为1.06亿吨。

乍一看这数字咋这么大,可如果我们继续了解下去,就会发现在进口的一亿多吨粮食中,有近9成都是大豆,合计总量为8851.1万吨;

并且这些大豆不是用来给人吃的,而是两成用来榨油,八成用作饲料喂养鸡鸭等家禽牲畜。

所以真正进口的粮食只有1700多万吨,很大一部分作为商品粮纯粹给国人换换口味而已。

1700万吨进口对6亿吨的产量来说不算多,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高枕无忧。

今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市场上的商品粮一共也就4.2亿吨,连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二都不到。

可以说一旦中国要从全球粮食市场上大量购买粮食,就算全球其他进口粮食的国家全民吃土,也填不满咱中国人的胃。

除此之外,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假如某一年中国需要额外进口20%的粮食,那么国际粮食的价格完全不是只上涨20%,而是上涨到有20%的人买不起为止。

1972年苏联粮食歉收,迫于无奈向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粮商进口了3000万吨粮食,这一下就打破了世界粮食市场的动态平衡,为此苏联更是掏出了近三分之一的黄金储备来支付这部分溢价。

02

从直观上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确实不能靠直接在国际上买粮食;要不然ABCD四大国际粮商会把你吃的连渣都不剩。

然而中国的粮食安全又和国际市场息息相关,想要了解为什么,大家不妨回头看一看,咱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吃饱饭的?

1993年,伴随新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粮票制度正式取消,粮食短缺不再成为困扰中国人的头等大事。

2006年,农业税取消,预示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不需要靠农业剪刀差进行原始积累,中国彻底进入工业社会。

两件事前后跨度十余年,我们基本可以将其视作中国人吃饱饭的标志。

网络上很多人认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全中国人吃饱了饭,毕竟解放了生产力农民愿意种地了。

可在冷先生看来这只是必要条件,因为1949年以前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在搞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却依旧避免不了一遇天灾农民就吃不饱饭,不得不揭竿而起的历史轮回。

真正让中国人吃饱饭的原因还是在科技进步上,说的再具体点是化肥的大规模使用。

1973年,国家正式批准“四三方案”,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二次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其中就包括了13套现代化的化肥生产设备。

1975年,中国的化肥使用量为536.9万吨,在此后的数十年里,这个数字以每年50到100万吨的增速节节攀升,而到了2010年,中国全年的化肥使用量达到了5460万吨这一庞大规模;

也是从1975年起,中国每年打的粮食总量由2.8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5.4亿吨,粗略算下来1吨化肥转换5吨粮食,这个比例虽然低于欧美,但依旧属于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前三十年,中国除了156项工程外再无成体系的工业技术输入。

上世纪七十年代,老一辈决策者们抓住了美苏实力变化的真空期,快速引进外资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化肥的使用,所以今天我们才不用为粮食发愁。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新的矛盾和危机又出现在了人们眼前。

03

2019年1到10月,中国的化肥产量为4793.5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可化肥的生产不是说你有资本有技术就行,关键还得有原料。

众所周知化肥的生产离不开氮磷钾这三种元素,其中氮肥可由石化配套产业得到;而磷肥和钾肥就必须从相关矿石中提取。

仅以钾肥为例,根据今年7月新华社公开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钾矿资源需求量为2000万吨,但境内由于品质和储量等问题,因此开采量能力仅为500万吨,那么剩下来的1500万吨缺口就必须由进口来弥补。

让我们再放眼世界,全球钾矿资源出口量最大的四个国家分别为: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德国,他们的出口额一度占到了全球市场的80%以上。

不仅如此,这些国家的钾矿出口企业早已形成价格联盟,高度垄断着世界钾矿的开采和流动。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比中国经济更需要自由贸易,如果一旦失去了化肥原料来源,那么任你再先进的化肥生产机器,都将变得和废铁没有两样。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朝鲜的日子过得比韩国要惬意得多。原因在于朝鲜背靠着苏联甚至经互会这个大市场,任何想要的资源都可以用自家的优势产业以物易物。

1970年,朝鲜的城镇化率高达70%,农业生产完全机械化,化肥跟不要钱一样往地里撒;

而到了1984年韩国发大水,朝鲜一度援助了韩国数十万吨粮食和物资,这放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1991年苏联的大市场不复存在了。朝鲜没有外汇,在世界市场换不来原材料,没有原材料生产不了工业品,没有工业品又换不来外汇,陷入死循环。

至于农业方面,没了燃料供应的机械集体趴窝,没了原料供应的化肥厂成了摆设,生产方式更是由共产社会直接跌入原始社会,因为全国上下都找不到几头耕牛了。

90年代中期,*******,约有30万左右的国民直接或间接饿死,700万朝鲜人营养不良;这就是失去外部市场后农业生产所需要支付的代价。

虽然中国和朝鲜不能等同视之,但对粮食安全的追求是一致的。

尽管我们有袁隆平们,尽管我们有18亿亩红线,但在这些上层建筑的背后,必须有相应的物质作为保障,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所以对中国来说,用硬实力坚定不移地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用充沛的武德跟原料供应商们讲道理,就是对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中国年产6亿吨粮食也离不开进口?粮食安全背后的秘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