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代文学作品选P18

2023-04-16 13:06 作者:择摘人  | 我要投稿

作家作品

●卞之琳,“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代表作《三秋集》、《鱼目集》。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受"新月派"影响,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挖掘常深刻内涵,耐人寻味。 ●汉园三诗人: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因此而得名。 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文章介绍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理解本诗所表达的哲理,观念和人生体验 《断章》将刹那间的感觉升腾为深邃的慧思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而被别人观赏。 可以看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这整个儿又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你”“我的形象在对方的眼中和梦里互换。

四行诗表现出诗人对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关系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

●《断章》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 这首诗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诗分两段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思想。 第一幅图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 第二幅画,“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在此时此夜,你已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成为他梦中的“装饰”。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 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传达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诗人情感的诗的经验: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 涵蕴了深刻丰富的人生哲理: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哲理观念,一种对于宇宙万汇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关系的哲理性思考和人生体验。 ●诗篇以生活形象表现抽象观念的特点。 本诗表现的抽象观念,赋予了鲜亮明美的生活形象。诗行间的逻辑关系也十分明确,诗意深沉而不晦涩,邈远而不虚空。主要词语的反复出现,既是内容的需要,也造就了节奏与诗意的往复回环。 《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 平常的生活画面,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

现代文学作品选P18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