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用的精神科就医经验
本文不算长,内容相对丰富,各位酌情选择内容阅读。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帮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 基本情况为我于2017.12.06在精神科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后续确诊为双相I型。今年2023也是我确诊的第六年。
可能各位对双相有所耳闻,也就是躁郁症,英文的bipolar即“双极性”,具体表现为病患在躁狂和抑郁的两种状态下转换。抑郁各位都很熟悉不需要我再科普,而躁狂单单不意味着脾气暴躁,还包括了【过度健谈,逻辑混乱,思维跳跃,自我评价高,睡眠减少活动增加,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等。 确诊方法一般是心理问卷测评,还有核磁共振等物理检测。这也是心理科和精神科的主要分别之一,绝大多数“精神病”存在生理意义上的缺陷,比如脑子坏了它就是不分泌多巴胺,所以并不是单单靠心理疏导就能改善。 但是互联网上我们所遇到的绝大多数是二型。一般情况下双相一型和二型(还存在一种“混合型”,但是我不了解故不多说),二型的主要表现是轻躁狂和重抑郁。所谓的“天才病”也是基于这个刻板印象,认为不会导致严重后果的思维跳脱可以激发创造力。 【我着重强调一点:没有必要美化疾病,甚至我认为美化疾病是一种非常混球的行为。天才不生病还是天才。就像不是所有阿斯伯格(自闭症)都是数学天才,也不是所有ADHD(多动症)都是艺术天才,这种偏见会让那些“不是天才”的病患压力更大。】 一型则是典型的重躁狂。急性重躁狂发作可能会导致【可致死的自伤行为、暴力伤人、危险驾驶、药物滥用】等更为严重的社会后果,所以发病需要强制干预。 我于2021年4月以及2021年11月分别因为酒精滥用和躁狂发作入院。治疗方案比较简单粗暴,和疗养院区别不大,遇到大吼大叫或者攻击医护人员的会用束缚带绑起来注射镇静剂或者放进四面都是软墙的禁闭室。
二型具体用药不太了解,但双相的治疗普遍是抗精神病药+镇静剂+抗抑郁药。一型如我使用的方案是碳酸锂、丙戊酸钠和奥氮平压制躁狂发作,用量也最大。舍曲林可以理解成怕躁狂治过头转抑郁相。听病友说目前碳酸锂有考虑替代品,即拉莫三嗪。学药学的朋友肯定比我更了解。 精神药物一定会损伤肝脏。比如服用碳酸锂需要每天抽血检测血锂浓度,浓度过高会导致痴呆等后遗症。为了不单一治疗治出更多毛病,所以经常需要换药,常见的抗躁狂药物还有氯氮平、喹硫平等。 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服药并不能“根治”双相。【如果各位在网上看到自称“双相治愈经验”的博主,基本可以认为这位博主得的是抑郁症、恶劣心境之类的其他疾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相。因为双相并不能治愈,一旦确诊发病就伴随终身。】 服药也会导致副作用。比如我使用过的镇静剂中,劳拉西泮会导致复视(看东西两个两个的)和曲唑酮导致头痛。有一些专业名词,比如共济失调,各位可以自行了解毕竟讲不完,总而言之每个病友都逃不过,活得说不上轻松。 双相是六大重性精神病之一,和精神分裂等并列,一经确诊就会有社区人员咨询要不要上报卫生部。一经上报,未来进入事业编等职业可能会有申请阻碍。 发病严重影响现实生活可以酌情申请残疾证,可以获得一部分补贴(如免费取药)。这两年放宽了条件,在此之前一般仅认为一型符合判定标准。申请具体流程可以搜索关键词。我也于2022年1月申请了(这里因为个人隐私需求,不放具体照片),由专家评估残疾程度,由四级到一级严重程度递增。听说近两年又改了级数判定的标准,详情以现实为准。 最后,我个人非常厌恶诈病行为。无论是心理疾病还是精神疾病,有病治病,没病的还不好好珍惜自己的健全人生、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莫须有的疾病,真的遭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