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代“孔乙己”,到底何去何从?

2023-03-02 13:34 作者:道长烟雨行  | 我要投稿

最近“孔乙己”又火了,上次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在上次,很多年前的课堂上。 大学生就业一直以来都是个大问题,毕业生越来越多,让人心仪的就业岗位却越来越少,企业越来越多,坑也越来越大,一些公司招不到人,一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从怀抱着理想出门闯荡,渴望着自己事业有成,到撞得头破血流,最后只希望能有份工作接纳自己,这种落差不可谓不大。 有些人会建议毕业的大学生不要好高骛远,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付出劳动便会有所收获。道理是对的,可是对于努力读了这么多年书的大学生来说,是残酷的。当这句话被说出来时他们会想,为什么自己寒窗苦读那么多年,可是从事的工作与自己多年所学知识毫无关系。一份谁都能做的工作,无意中抹灭了自己多年的努力,也让他们无形中成为了自嘲的当代孔乙己。 2800招不到一个工人,却能让一群大学生为之动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如五险一金最基本的保障变成了奢望。而在有些公司,购买五险一金就像是犯法一样,先在公司坐一年“牢”,然后才有一金。 有些专家建议大学生回到农村,做新时代农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当然很多人会想着建设家乡,也想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但并不是想要通过这种形式,有些好不容易才从农村走出来,寒窗苦读十几年,现在却再让他们回去。也有网友自嘲道:“我的父亲种了一辈子地供我读书,现在我学成归来,再回去种地。” 为什么大家宁愿在大城市头破血流也不愿回到家乡呢?是因为他们不想吗?并不是,究其原因是资源分配的不均等,付出与回报的不匹配,种一年地的收成还不够在外面一个月的工资,这还是老天心情好的时候,心情不好时,辛苦一年,没有收益还要倒贴。哪怕如此辛苦,还要被冠上种地的,乡里野夫,一看就没读书等等称号,我就想问,什么时候“农民”也成了一个贬义词了? 面对就业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面对现实了,从满腹理想到接受现实,能挤进一家月薪3000,五险一金的正规公司,也算是落得个好去处。双休?那还是别了,压在心里留个念想吧。 生活好了,社会发展快了,大学生也不罕见了,可能是饭店为你上菜的服务员,奶茶店的员工,街上流行起来的“青蛙人”,以及你刚刚接到的骚扰电话,处处和谐,蒸蒸日上。

当代“孔乙己”,到底何去何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