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面语和网络口头语,语言匮乏怎么破?

2023-09-10 22:10 作者:心净云舒  | 我要投稿

随着互联网走入千家万户,

成为我们人手必用的工具后。

受到网络聊天和碎片化信息影响,

许多网民写作对书面语很不擅长,

用起网络流行语倒是得心应手。

什么老铁666、你out了,

xswl、yyds、绝绝子...

姐姐只要一问这些人,

发现他们表达能力退化严重,

张口闭口就是个网络词,

对于书面语则表达困难,

语言贫瘠之现象突出。

那么网络和口头语该如何正确使用呢?

书面语又该怎么用呢?

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

网络语在写作中不是不能用,

只看你用的对不对,

符不符合具体场景,

用的是否恰如其分。


如果你是中小学生,

在日常作业和学校考试时,

原则上使用课本上的正规标准表达,

减少使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

因为网友所创造的网络语言,

初衷就是为了方便交流和沟通,

后来演变为认同类的一种方式。


许多是不符合汉语基本规则的,

除了少量网络词被广受认可,

如“点赞”“给力”“锦鲤”等。

相比于了解网络流行的词汇,

更应该学习优秀的文化,

汲取更有营养和价值的内容。


如果你是网络作者,

要明白写作是与读者无声的沟通。

写作应多多使用书面语,

网络语和口头语只应作为辅助。

表达个人感受时可适当的运用,

以此让人感觉很有趣,

产生亲切感,生动活泼不僵硬。


书面语属于写在纸上的语言,

表达清晰明了更精准。

但是其表达方式比较复杂,

通常有华丽的词藻、丰富的修辞手法,

以及一系列的有关概念和长句。


口语则是完全相反,

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内容通俗、平实、短句多,

注重简单表达感受,

语气词使用偏多。


在一般情况下,

口语是和人聊天时说的,

书面语则是针对不特定多数人说的。

为了减少误解,就需要做到严谨。

写作就得有个写作该有的样子。

但是表达个人感受的时候,

不一定要拘泥于使用书面语。


比如对同一个事情的有关表达,

用口头语说就是:

“昨天下午,俺上老王家了,(他)居然不在。”


用书面语说就是:

“在(2023年)9月9日15时,我有事拜访了老王家,不巧的是他出门了。”

请问你看出来区别了吗?


再举一个栗子:

“秋天可算来了,一刮秋风,感觉是真好。”


用标准书面语说,

这应该就是:

“秋姑娘它迈着姗姗来迟的步伐来了,

秋风也随之而来,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


或者是:

“久违的秋姑娘它来了,当秋风轻轻一刮,

这就是秋高气爽的感觉。”


若用古人诗句表达,这就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两者一对比,你对此又有什么感受?


面对语言匮乏症,你应该怎么破?

一般是你自己肚子存货少,

脑里信息碎片化严重的缘故。

你只是懂一点,知西却不知东。

这是看多了网络碎片化信息的后果。

把零散的信息点组合起来才有用,

你知道其一,还要知道其二其三。

直到把整个事物脉络逻辑彻底搞清楚,

将其串成一串,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比如说,我随便举个栗子:

为什么现在大家感觉挣钱难了?

这是普通人的一个直观感受,

然而大部分普通人只能说出一两点。

除了贫富差距大,

富人消费力比穷人差。

就是什么就业艰难加班多,

进而赚钱难不敢多消费了。

然后就说不出别的了。


然而事实上,

这是六大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赚钱难第一与信息透明有关,

网络时代,消费者能很轻松的比价,

以前靠信息差赚大钱的线下商家,

现在真的是傻眼加懵圈了。

第二与透支未来有关,

经济繁荣时期,房贷车贷泛滥。

现在这些家庭都要还贷款了,

消费必然减少,钱也就难赚了。

第三与贫富差距有关,

富人手里钱多,消费十分有限。

普通人消费需求大,手里钱有限。

富人不管怎么有钱,

也不可能一天吃100顿饭,

打100次的网约车,

同时住100套房子,穿100件衣服。

第四与出口受限有关,

暂且不表,这里不能详说。

第五与就业艰难有关,

消费萎靡不振,进而引起企业自保,

肯定减少用工,怎么可能多招人?

第六与经济周期有关,

中国人已经吃了几十年的红利期,

在一个经济周期中,有快速发展时期,

也有下行时期和停滞时期。


好的作家,一定是阅读,阅历双丰富。

只有你肚里吸满了墨水,

才能做到不断的输出。

有针对性的看适合自己的书籍,

你看完一本是一本,贪多不可取,

避免自己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先用微信读书的方式阅读,

在一定时间内能看多少是多少。

直到你从中受益良多,

这时再买下用来收藏阅读也不迟。

看纪录片也有助于提升思维力,

有效增长个人见识。

比如《航拍中国》这个纪录片,

介绍了中国各省份的人文地理环境,

不在家也能云旅游,深刻长了见识。


还有如果发现好词好句,自觉抄本子上。

去分析为什么写得好,写的好在哪里,

这虽然麻烦了点,但方便以后借鉴进步。

不会再出现吭哧吭哧半天,

依然写不出一个字的情况。


如果你读书不少,经历不少,还是下笔难。

姐姐这就教你办法:

除了要勤加练习,

允许自己写的惨不忍睹,

再多次修改找出问题之外。

你写作就是写给读者看的,

要明确具体自己的读者群体,

然后有针对性的按照读者需要去写。

比如你的群体是打发时间的年轻人,

文风就要通俗易懂,就不要甩各种文词。

能长话短说,就不要短话长说。

要做到逻辑清晰,就不要逻辑不清。


网络评论亦可有效锻炼你的能力,

前提是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而不是碎片化的、简单的评论。

不能简单的说:

“作者大大好厉害,这份坚持我不行。”

对此你应该这么说:

“作者您辛苦了,文章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深刻发扬了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之精神,

才有了这个令我受益匪浅的作品出笼。”


写作能力提升的过程就是痛苦的,

姐姐对此是深有体会,

一篇文章改几十次都有过,

忍住想吐的感觉也得修改。

最好不要为了显示自己厉害,

而故意掉书袋,这没有必要。


正如人民网官方之所言,

经典名句是万花丛最美的花,

而非荒漠里耸立的一座塔。

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只是手段,

作者以此借古喻今、古为今用,

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激荡才是最终目的。


文章到此结束,

感谢您的阅读,

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书面语和网络口头语,语言匮乏怎么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