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谨防话多伤气。人到老年,话就会不由自主地增多,遇到什么事就爱唠叨。俗话说,“
老人谨防话多伤气。人到老年,话就会不由自主地增多,遇到什么事就爱唠叨。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真是一点儿也不假。虽然老人多唠叨唠叨,有利于排解心理压力,但是,说话太多了也不行,因为“话多伤气”。
早在金代,著名医学家李东恒就在《省言箴》中提出“话多伤气”的说法。中医认为,语音出于肺而根于肾,又因心而主神志,管理语言的表达有“言为心声”之说。所以,语言过多,既会损伤肺肾之气,又耗心神。因此,对于家庭、工作上的琐事,少说,老人对于儿女的生活,少干预,既利于双方和睦,还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不仅如此,吃饭时也要“省言”。若进食时谈笑风生,容易使食物吸入气管或异物进入食道。睡前也不宜多说,躺下后还聊天会使人精神兴奋,思维活跃,难以入睡。因而古语也有“食不言,寝不语”之说。
中医还主张,“大小便时宜闭口勿言。”这是因为排便需要使劲儿,若再张口讲话,会使正气耗损增多。如果有便秘,用力排便还会使血压显著升高,这时讲话或因讲话而致心情激动,则血压升高会更明显,甚至可能诱发脑血管意外。
不过,提倡“省言”,并不是“禁言”,该说的话应该说,该发泄的也当发泄,但切记不要过度。
气阴两虚的老人日常可用党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煎服,可起到益气生津的作用。体质较为虚弱的老人,可将党参改为红参,每次用5~10克即可。而有高血压,且体质壮实的老人,则可将党参改为花旗参,以增强养阴之功。
另外,亦可取玄参、生地、麦冬、石斛、花粉、知母各15克,煎水饮用,可缓解口干舌燥、燥热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