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和夏家联姻,跟掌柜的做世交!薛宝钗身家不如夏金桂!领内府帑银行商的人太多

2023-04-23 18:18 作者:南山橘暖读书时  | 我要投稿

时至今日,居然还有读者认为《红楼梦》里贾、史、王、薛四家是一个重量级的?!就因为“护官符”上他们排在一起了,还有人有拿着皇商说事儿的,觉得薛宝钗家领个帑银行商就要起飞了,天子近臣了,能和皇帝肩并肩了。


“护官符”可是作者最大的一个谎言:前面三家是贵族,商贾薛家仅凭和王家的一脉关系挂在末尾。目的不就是让地方官不要因为薛家而得罪贾、史、王三家!不代表薛家本身有权势,但凡薛蟠有个一官半职,他犯了人命官司还用跑路?他还能跑路?


领帑银行商在古代也没有那么厉害,在清代,无论内府大小采办、外地官商、盐商甚至临时供货商都可以领帑银行商,重点不是领帑银,而是要交还朝廷高额的利息,这不是啥光荣的事儿,而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啊。


薛姨妈在贾府散播“金玉良缘”,那是薛家一厢情愿为了攀附权势,连脸面和女儿的清誉都豁出去了,不代表薛宝钗真有资格给贾宝玉当正妻,否则都是实在亲戚,直接商议婚事订婚结婚走流程就可以。绝不至于七八年时间过去,贾府上下黑不提白不提,就这么把薛宝钗和“金玉良缘”尴尬的晾着。


虽然薛宝钗跟黛玉、湘云和三春姐妹相处,还说什么“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可是她红口白牙也不能说啥是啥,那她自抬身份,因为别的姐妹都是父兄有爵位官职的,她的父兄都是商贾,她不自吹自擂一下在贾府可能都赖不下去。


作者可能也考虑到千百年后,很多人不懂什么古代的“士农工商”社会等级,所以特意在书中安排了薛家的世交亲友,专门来侧面证明《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家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事实就是如标题所见:薛宝钗的身家不如她嫂子夏金桂。


一、薛家的世交张德辉,是当铺大掌柜,家底二三千金,做小商贩买卖。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薛蟠被柳湘莲暴打一顿,贾府无人过问,薛蟠没脸见人。这时候作者突然安排了一个人物出场,他就是薛家的世交——张德辉,薛蟠打算跟着他一起外出贸易。


薛蟠说:“况且那张德辉又是个年高有德的,咱们和他世交,我同他去,怎么得有舛错?”这句话就很有意思,张德辉在书中的身份是“薛家当铺内揽总”,通俗来说就是掌柜的,他应该算是薛家的伙计下人,说好听点是个有体面的古代“经理人”。


“揽总”这个词在贾府也出现过一次,就是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时候,吩咐过:“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赖升家的是个赐福,是贾府的奴才,当然她也是有身份的的人,因为她的丈夫是宁国府的大管家。


可是薛宝钗家就很有意思,身为皇商富豪之家,居然和当铺掌柜称“世交”,看看人家贾府的世交都是什么档次呢?比如秦可卿葬礼上,北静王“水溶轿内欠身含笑答礼,仍以世交称呼接待,并不妄自尊大”,北静王还亲口对贾府众人谦逊说:“世交之谊,何出此言。”


这么一对比就会发现薛宝钗家和贾府的差距有多可怕。


贾府的世交还包括:贾雨村称赞的“那样显贵”的江南甄家;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等王公侯伯世袭官员,“皆系荣宁非亲即友或世交之家”……


再往下也是杨提督、神武将军这样的人家,孙绍祖家属于拜到门下的,也有世袭的官职,贾赦贾政手下的幕僚门下清客相公,也都是各有功名和根基的。随便一个程日兴人家开着古董行的,擅长美人画,懂得园林修建,还能弄来的那么大的鲜猪和莲藕分分钟震惊薛蟠这个富家纨绔呆霸王!


程日兴未必没有皇商资格,未必不是内务府采办。


王太医、长安节度使、傅试这样的官员在贾府都不敢抬头,只能忙着巴结,贾府的大管家奴才赖大的孙子赖尚荣都是个五品州官呢!


薛家的世交张德辉是个什么水平呢?作者特意把张德辉的家底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内有一个张德辉,年过六十,自幼在薛家当铺内揽总,家内也有二三千金的过活”。“两三千金”一般是指两三千两银子,就算是指两三千两金子,也不过值二三万两银子而已,在古代算是个小财主商贾的平均家底。


张德辉也的确是古代小商贩本色,虽然当着大掌柜,苦于薛家产业败落,他赚不到钱,自己就做南北货贩运,把南方的纸札香扇等杂货贩到北方来卖,“除去关税花销,亦可以剩得几倍利息”,他就很满足了。


作者就是通过张德辉在疯狂暗示:书中的薛宝钗家其实也是财主商贾水平,更妙在薛蟠居然还真的跟了张德辉去贩卖南北货去了。


二、薛蟠的媳妇夏金桂是他的亲表妹,两家两代联姻,薛家没有夏家混得好


薛蟠作为没落皇商之子,虽然因为人命官司被“社死”,但是因为贾府庇护,他保住了性命,但是能跟张德辉去贩卖南北杂货,也愿意学着做买卖也算是没有丢了商人本色。


他找媳妇也很务实,找了同样门当户对的没落皇商之女夏金桂。很多读者可能没注意到,夏金桂其实是薛蟠的亲表妹。


作者借香菱之口介绍夏金桂的家业和薛家的姻亲关系。


香菱道:“因你哥哥上次出门贸易时,在顺路到了个亲戚家去。这门亲原是老亲,且又和我们是同在户部挂名行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贵。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


作者写到薛家和夏家是老亲,什么是“老亲”?就是前几代有联姻的关系,贾母也说过贾府和甄家“原是世交,又是老亲”。


薛家的祖上紫薇舍人薛公,就算他是进士出身,天子近臣五品官,他的儿子能也在户部有情分,也当着小官职,可能也做着油水比较丰厚的皇商采办业务,但宝钗的父亲和叔叔就都经商采办杂料和洋货。内府采办杂料的采办肯定有不少人,因为“杂料”一项细分太多,比如宫廷生活物品杂料和建筑工程杂料明显就不是一个行业。


从书中种种细节来看,薛宝钗家经营的行业明显是属于供应生活杂料的,比如纸扎、香扇、宫花、扇坠、颜料、笔墨纸砚、锅碗瓢盆等等,基本上就是古代杂货铺里卖啥,差不多就是她家的业务范围。


从古代门当户对联姻的基本规则来看,书中薛家和夏家的亲事多半是在第二、三代联姻。两家亲戚还很近,走动的也挺亲密的,“当年又是通家来往,从小儿都一处厮混过。叙起亲是姑舅兄妹,又没嫌疑”,而薛姨妈“原也是见过这姑娘(夏金桂)的”,所以才“且又门当户对,也就依了”。


作者专门强调薛宝钗家和夏金桂家是门当户对的,现在都是没落皇商,以前也是差不多档次的皇家采办。


再看看人家贾府的老亲是甄家、林家、史家、李家、王家……哪一家不是高官显爵,也是清流书香门第,个个都是世家名门望族。己卯本《红楼梦》中第十三回中, 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也和贾珍表示过他们是“通家之好”。


薛宝钗家的应该还不如夏家,薛蟠娶夏金桂都属于高攀了。薛家和夏家同在户部挂名行商,人家夏家有几十顷桂花林,并且负责长安所有的桂花局承办皇宫桂花贡奉,隶属于内务府奉宸苑管辖的。


夏家除了桂花林,必然还有很多田产,关键人家夏家是在京城里混,薛家在金陵混的,虽然没有王子腾家那种高官亲戚,但在以往在内务府和户部,以及皇宫里肯定都是有过硬的人脉关系,否则她家不可能垄断京城内外所有的桂花局,多年来经营这么暴利的行当,


古代的桂花作为贡品,地位高,价格贵,古代的状元郎被喊做“蟾宫折桂”,桂花也是古代达官显贵家装饰园林的标配。就是现代种植技术先进,桂花树的价格也是比较高的。


整体来说,书中夏家的家产绝不会少于薛家的百万财富。


所以,薛蟠求娶夏金桂的时候,薛姨妈还需要“和这里(贾府)姨太太(王夫人)凤姑娘商议了,打发人去一说就成了”,也就是夏金桂答应嫁给薛蟠是奔着贾府和王家的权势来的,是因为薛姨妈母子三人住在贾府里面。


因为夏家已经没有男家长,夏金桂孤女寡母守着巨额财富实在是不安全,需要背靠大树好乘凉。至于香菱说的夏家“富贵”和“数一数二的大门户”就不用当真了,因为书中薛家和夏家充其量占个“富”字,“贵”是根本没有,古代除非高官显爵,根本不敢自称“贵”,连清朝御赐八大皇商的范家也不敢说自己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毕竟贾母都自称荣国府是中等人家,事实也的确如此。


但这话从香菱嘴里说出来也不奇怪,这姑娘虽然是官宦小姐出身,文学天分极高,但可怜自幼被拐卖,就算在薛家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野鸭子毛和孔雀毛分不清,还整天被薛宝钗嘲讽呆头呆脑,要不是林黛玉教她学诗,估计她真的要被薛姨妈母子们给PUA懵了。


夏金桂要真的是数一数二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她的母亲不会拉她出来和成年大表哥薛蟠随便见面的。


更离谱是夏金桂的寡母,居然把薛蟠和一群男伙计们留宿在家里四三四日,还要留他们多住几日。这就看出来夏金桂家礼法规矩松弛到了何等可怕的程度,古代的寡妇孤女留宿一群成年男人在家里住,这传出去名声可算彻底完了!


感觉无所谓的读者,就算不愿意去了解封建礼教,麻烦代入一下同样守寡的李纨,如果贾兰是个少女,李纨敢留宿她们家的世交老亲成年儿子和一群男仆在家住好几天吗?


不过薛蟠和薛姨妈一家子也都不是什么讲究人,薛蟠亲自看上了夏金桂美貌有才情;薛姨妈梨香院拉着宝玉劝酒说“醉了就跟着我睡吧”;薛宝钗没早没晚去宝玉屋里造访,还“不留心”一屁股坐在睡着的宝玉身边给他绣鸳鸯内衣。


可见桂花夏家和金陵一霸薛家都是一路人,就是贾母说的那种“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的,既不算什么夫人小姐都知书识礼的世宦书香大家,更赶不上贾府这样的中等人家,说到底就是不讲究的小门小户罢了。


再来对比一下人家贾府是怎么处理这种世交亲友的住宿,以及外男和内眷的关系。


书中除了贾宝玉之外,贾珍、贾琏、贾蓉这些轻易都不能见到黛玉、宝钗这些表姑娘,当薛蟠来到贾府之后,贾政把他安排在梨香院,与贾府内宅:“相隔两层房舍,又有街门另开”,直接就把薛蟠和贾府的女眷们给彻底隔绝了。


林黛玉六岁进贾府就说:“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贾母虽然努力想撮合宝黛,安排两人养在膝下,但宝玉厮混内帏也是小时候的事,他成年之后必然也是要和黛玉等姊妹们分开避嫌的。


说到底薛宝钗家作为采办杂料的皇商,一直在金陵混迹,根本就比不上在京城富豪的桂花夏家。早年也是靠他曾祖父紫薇舍人等前两代有官府身份的背景,才能和夏家联姻的,否则京城里的皇商夏家不可能和金陵商贾做亲,因为夏家也想靠联姻攀附更高的门第。


薛宝钗家最拿得出手的亲戚就是伯爵王家。


很多读者疑惑,为啥薛家一介商贾能娶到薛姨妈这种伯爵府的孙女为妻呢?这个在很多视频中已经解释过,真的一点也不奇怪。《红楼梦》薛姨妈为何嫁给商人?她的婚姻才是真正的“金玉良缘”


因为首先王家在和薛家联姻的时候已经很没落了,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王夫人其实都不如王熙凤嫁得好。因为王夫人出嫁的时候,王子腾明显还不行,王家的爵位尽了,就是普通官宦人家,说得好听点也就是个末代贵族,贾母说王熙凤是“破落户”,就是说王家在王子腾发发迹之前已经破落。


古代没落的贵族儿女婚嫁并不理想,比如贾赦还是一品将军,他的女儿迎春也没能嫁给四王八公之家,而是找了个一般武官孙绍祖;贾母想给贾宝玉和甄家三姑娘攀亲,甄家都根本不搭理;老舍的《正红旗下》里大姐的婆婆就是子爵的女儿,也不过嫁给一个佐领,整天虚张声势、装模作样,瞎摆排场。


请不要误解“破落”这个词是单纯的没钱,穷的吃不上饭那么潦倒。对于贾母这种古代贵妇人来说,没有爵位,不是高官,那就是“破落”。所以薛宝钗只能是连“泼皮破落户”都算不上,毕竟所谓“破落”至少代表人家祖上曾经大富大贵过。


最后再说一下领帑银这个事儿,帑银就是指国库的银子,不管是户部的还是内务府的都叫“帑银”,帑银样式齐整,一般是五十两一只。帑银的用途日常就是赈灾和军需等国家大事,这个翻阅《清史稿》就很容易查到。


帑银也会被发放给内府采办去采购,还会发给皇家当铺、官商、盐商以及承运临时内府采购项目的民间商人去营运买卖。这也是清朝时期一种特有的财政金融制度,叫做“发商生息”,这银子绝不是白送给采办商人的,而是为了收取高额利息,当时称之为“余利银”。


清朝时期内府领帑银最多的就是以长芦和两淮两大盐区的盐商们,这其实是皇帝对盐商的一种高利盘剥的形式,也是导致盐商破产的重要原因。这些官商也好,盐商也好,商人也好,不敢不借帑银,不的不借帑银,不得不上交高额利息,如果亏空多了,还不上的话,就要治罪抄家了,内务府又可以发一笔大财。


关于薛宝钗家的皇商和古代真正的大皇商区别在哪里,我之前出过几个视频了,感兴趣的话可去“薛宝钗和薛家”的合集里往前翻翻,肯定能找到。


好了,今天就说道这里,如果大家对清朝内务府和皇商内容感兴趣的话,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看看要不要出一期相关内容。


红楼梦:和夏家联姻,跟掌柜的做世交!薛宝钗身家不如夏金桂!领内府帑银行商的人太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