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预测的准确性?

预算预测是事前的估测,与实际比价,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因为预算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因素,不可能所有的假设条件与实际一致,条件到结果的生产经营过程不可能与预期一致,存在偏差是必然的。如何控制预测偏差,是很多财务管家和被考核者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预算预测不准,为什么还需要编制预算?为什么要做预算,就看公司的预算目的是否迫切,是否重要。预算涉及组织的战略目标落地、活动专业体系化、管理精细化、组织行为受控和资金资源使用高效,以及成本控制严格、绩效管理量化的基础,只有各个方面都做起来,才能谈预算、预测的准确性。
预算预测是做好事前的精细化规划与控制,特别是事中控制。预测未来,预知结果,就需要控制影响经营结果的因素,快速应变,正确决策,应对影响经营的状况,并降低资源的消耗。
控制预算预测的准确性,就要从树立观念,尊重逻辑、理顺流程、过程监控、激励强化、形成标准几个方面去努力。

Step1,管理预算理念
预算的焦点是依据线性关系,保证控制目的“经济”持续,管理的原则是比上次花更少的钱,把事情做好,做顺!就是在尊重历史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强调任何一点点的进步是执行责任人的贡献。
克服员工对预算的错误认知(无聊、添乱;敷衍、不准;抢资源,乱花钱;走过场),领导牵头,逐步强化预算是奋斗目标、控制标准、协调工具、考核依据,是资源分配的管控工具。带领员工一同找到活动消耗资源的依据、标准,建立活动结果资源线性关系,并将公司目标拆分为不同的工作活动,分配给相应的责任人,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体系,自然就会改观错误认知。
将预算的观念灌输到他们的日常行为中去。对中层展开预算动员大会,强调预算预测的重要性,分配各个部门预算中的任务,经营层与各部门签订“业务约定书”(预算责任状),评价考核与预算跟踪一致。三维度(费用类别、时间、成本中心)预算、跟踪及预测一体化;各个责任中心确认上月份预算跟踪,同时更新以后各月份费用预测金额。监控预算事项偏差。设立各责任中心预算会计岗,对接到的每一笔费用报销进行预算审核,对于没有预算的项目进行驳回处理。非现生产物资的采购,从采购申请单开始审核;无预算项目增加预算外审批单,领导额外批准,不准用节约的费用来抵消。从日常部门业务人员的报销中逐步向他们传递预算的重要性,是财务控制的依据。通过刚性的执行,就逐渐形成了预算的刚性,加速了预算观念和习惯的形成。
Step2,先寻找主要因素,逐步深入
预算沟通,关注的是线性数量关系,财务或组织领导放水是暂时的,是要有进步要求的。做预算,就是给责任中心索要资源的机会,不说理由和数量关系的资源索要,被领导或财务拒绝是常见事项。
尊重逻辑,关注控制主要要素。质量上讲控制——人、机、料、法、环、测,而财务上讲成本——人(力成本,特别是分技能时间)、机(折旧摊销)、料(Bom、材料消耗)、费(特别是能耗,维修保养)、空间(场地占用)。如果用作业成本法来考虑活动成本的核算管控标准,并用这个标准来控制资源的消耗,就会很大程度上避免公司的休克。不会出现国企,面对业务量大幅度下滑或长期疫情,不忍心裁人的情况,而拖垮公司。
虽然各单位产品服务成本结构不同,最终产品/服务的主要要素大同小异,我们建议公司内统一分类,统一口径,持续关注线性关系。经常利用的常见线性关系是逐月按照产品量价预测收入、逐月按照最新的产品材料消耗来预测材料成本(利用材料毛利率预测盈利空间)、按照排班预测能耗(挑战历史最好水平)、按照最新小时费率检查预测制造费用、按照人头数或上班时间预测薪酬。
如果找不到主要要素,就从公司管理损益表着手。金额较大的项目拆分为直接因素、针对可控的成本费用项目进行跟踪、成本费用与产出业务约当量(找不到约当量,就用收入金额)持续跟踪相关系数、责任人认可管控相关系数在公司管理中的贡献度(建立责任人的评价指标),通过逆向思维,一同认知偏差、寻找偏差,并进行分析纠正。
Step3,过程监控,重点参与,言明功劳
过程监控,开始时候,关注突出问题。每一项分析,都要有结论,单独汇报,问题直达责任人。如果问题为假,责任人会直接反馈监控人或财务部门;如果是真问题,责任人会尽快处理,改善。
其次,牵头组织或参与督促问题的整改。在我们的经历中,很多次,问题提出来,责任人不响应,领导也不表态。这个时候,财务的工作并没有结束,要做跨部门协调,进一步核实问题的真假,确认问题后,再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出面督促问题的整改。
再次,就是合适的时候,肯定责任人的进步,表明其功劳。财务是牵头部门,不可争功劳,及时公开点评肯定,让出功劳,甚至促成激励的落地,责任人才会心安。才能更信任监控人员,提问题是为了共同的进步。
我们公司月度分析监控的主要问题清单:单间公司监控;单件动能监控;单件物流费用监控;工序合格率监控;单位面积喷涂成本监控;产品材料毛利率跟踪分析;库存周转跟踪分析;投资付款跟踪;小时费用率跟踪。
Step4,持续预测,调动积极性
首先是商务上的销售分析,针对数量、价格、结构,分客户、分项目做销售分析,并将之固化为月份跟踪工作。
其次是对6+6及以后月份销售预测的准确性负责,同样分数量、价格和结构。商务部门可以自己判断,但要领导检查,复核确认,或者股东职能部门检查,言明自估的依据或理由,便于调整。这个分析回报需要固化分析思路和分析模板,全公司统一,否则出具分析顺序和结论存在差异,难以复核。
再次是材料消耗预测,BOM一般3个月修改一次;预算阶段有假设,进展过程汇总有预测,采购合同签订后,得到最新信息就要修改消耗预测。要想做的准确,就要考虑产品销售的淡旺季节对库存要求的变化。BOM调整规则:量产3个月或6个月内确定BOM,以后每6个月或变更技术变更,尤其是跨年度,调整BOM。使用标准成本核算,还原材料消耗,调整公式是BOM*(1+标准合格率-实际合格率)。要检查核算系统中BOM数据的准确性,并监控实际消耗与BOM的偏差。监控的目的是寻找影响偏差的工艺控制点,责成责任人整改。
我们公司自投产以来,领导带领HR逐月跟踪人员需求与配备,审核工作安排的合理性,测算人员工作负荷。并根据薪酬政策预测人工成本。公司快速成长阶段,岗位标准可以借鉴成熟企业的标准,但是需要逐步调整,新配人员也需要适应岗位。增加配备人员,需要业务量测算,工作安排数据模拟测算;且去工作现场查看,高峰时期、低谷阶段的工作秩序(尤其是16:00—20:00和23:00—3:00之间的生产秩序),验证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生产安排及人员调配的实时性。
工艺统计数据与账套数据一致,数据单位一致,结账统计的时间段一致,业务数据的处理规则一致。每月的生产统计分析、质量统计分析和物流出入库统计分析,必须检查复核,做到结论一致。很多时候,每个部门都说自己的数据最准,多数情况是财务仔细检查,很少有不出错的。要想数据一致,就要管理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每一步核对、确认,功夫做到平时。数据一乱,内部就扯皮,内耗就产生了。因此需要关注并控制过程,做到核算与管理数据一致。
Step5,领导点评,激励强化
对于问题的发现与整改,需要领导关注,一旦忽视,想再整理清楚,需要花大力气。领导特别要关注的是材料毛利率的异常波动;金额比较大的费用,特别是异常费用,关注为什么花、是否值得花、达到什么整改效果;经营过程中的资源占用。
虽然公司根据预算完成情况进行激励,那是经营结果的团队激励。针对单个问题或项目改进,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拨付10%~30%,用于改善创新激励,对于凝聚力量和持续进步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公司完整预算挑战2,股东管理团队给我下了一个评判,预算不准确。回头看看,财务人员帮助公司藏利润有什么用?多发你几万的奖金吗,一般不会。把业务逻辑关系整清楚,把流程整顺畅,把资源调配好,不就是财务人员的价值创造?这需要潜移默化的步骤去凝聚团队力量。
以上5点总结,是针对预算预测准确的话题,思路是在整体思考的前提下,先简化抓重点,再深入点带面。浅陋的认知,希望能够引起您的思考与探索,逐步迭代,半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