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几岁能看出来?怎么确诊?
重庆天佑儿童医院生长发育中心刘景远主任介绍,孩子不长个,比同龄孩子矮,家长可能第一个念头是孩子的营养没能跟上,或者是孩子晚长,其实,这可能是个误区,这样的孩子,有可能患上了矮小症。
矮小症几岁能看出来?怎么确诊?
矮小症其实一般1岁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了,多数是在1岁后开始呈现生长缓慢的,往往表现出匀称性的矮小,身高会比正常孩子的平均身高矮2个标准差,到2、3岁的时候,矮小症的孩子和同龄正常孩子的身长差异通常就比较明显了,整个身体都生长缓慢。

一般到3岁左右就可以进行确诊,引起孩子矮小的原因很多,比如缺乏生长激素、甲状腺功能减退、性早熟、染色体变异等,因此在诊断的时候,医生会询问详细的病史、全面的检查和综合分析去诊断,可以做生化全项、激素及生长激素激发实验等方面的检查来确诊。确诊之后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如果矮小症就这么放任完全不进行治疗,孩子最后可能会变成我们俗称的“小侏儒”,矮小症男性成年后身高只有1.45米左右,女性只有1.35米左右。
缺乏生长激素可以引发矮小症
引发矮小的原因很多,其中内分泌疾病引发的矮小症,占了60%,其中又以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障碍最为常见,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的重要激素,缺乏生长激素时,就会直接的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很多1岁后就开始生长缓慢,有些已经成年了,智力和普通人一样,却一直长着娃娃脸,甚至连声音,都还是儿童的稚嫩童音。不仅是身高,缺乏生长激素,让孩子所有的发育都比别人晚,特别是生殖系统,多数患儿的青春发育期会延迟。
家长要注意监测孩子身高
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矮是患上了矮小症,更不知道矮小症是可以治疗的,很多孩子因此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根据调查,我国70%的矮小症患儿到11-16岁才开始治疗,建议1到2岁的孩子,每6月为其监测一次,2岁以后一年监测一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部分图文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