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战争中的一线和支援力量划分和现代战争的启示

2023-03-20 10:51 作者:冰封之龙  | 我要投稿

历史上,都有很多载入史册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除去各个军队组织结构和领导者无能为力的要素,仍然也有很多看似旗鼓相当但一方最终惨败的事件。在这些战斗中,一方看似强大的军队,总是感觉力有未逮,而被少的多的对手惨败,而且一直至今,同类的战争仍然有同样的问题继续发生。那么,在战术上,因为什么要素让这些失败的大军无法发挥数量优势呢?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一线,支援力量和后勤对于战争形态和实战战术的影响。

一线和支援的概念


任何战争中,人和资源都不会一股脑投入战斗,这样不仅无法展开,而且会造成指挥的混乱。因此,在人类作战中,会依据战斗能力,武器特点而分成多线,在战斗的不同时间投入战斗。

一线指的是第一轮和对手相遇而开战的部队。由于和对手正面冲撞,他们没有精力支援除自己正面外的战斗,因此需要有强大的火力和防御力,顶住敌人攻势并击溃敌人攻势。但由于他们不能分散精力,因此需要其他人的支援来避免自己遭到包围。

现代机枪是一线步兵支柱火力

支援指的是,在战斗开始后,能够给予一线(可以是多个一线战场)兵力,火力,情报等各类作战资源的单位,如直接替补的第二梯队,预备队,以及在战斗爆发后准备包抄的机动兵团,能够支援多个战线的远程火力,负责穿插敌后破坏和夺取情报的特种兵,都属于广义的支援力量。

炮兵是典型的支援兵力

要注意的是,一线和支援是会发生转化的。当支援的预备队开赴战斗,就会从支援转化为一线;当一线部队脱离接触,用自身火力支持其他战线,角色就会转化为支援,如坦克部队进行间接火力支援时,它承担的角色就转为支援。


一线和支援的侧重


一线和支援的侧重随着时代特点、作战需求和信息化水平而呈现不同。如古希腊时期以城邦公民临时应征组建的小规模非职业化军队,在地形崎岖的希腊半岛作战时,通常只会组建一线的重装步兵方阵,执政官站在队伍前列中央发号命令,战术也主要以平推战术为主,在一次战斗后基本就能决出胜负。但在亚历山大战争中,战场宽度,战争尺度和参战人员极度扩大情况下,一线重装步兵的比例也下降了很多,而且决胜的一击也往往由作为总预备队的伙友骑兵完成,此时一线更多是“吸收冲击并拖住敌方”,并以马其顿方阵的防御力引诱对方提前用尽机动预备队,给伙友骑兵冲击大流士本阵创造机会,这就是著名的锤砧战术。

著名的亚历山大马赛克描绘了亚历山大亲帅总预备队伙友骑兵对大流士的决定性一击

在海军,空军形成后,也有类似的规律。日俄战争最后一战对马海战,就是双方有限的舰队在局促的对马海峡作战,俄军空有数量优势,但战场过于狭窄,指挥训练还非常混乱,使得被数量较少但抓住了阵型优势的日军全歼,失去了全国大部分海军的沙俄只能求和;而二战中,随着海战扩展到整个大洋,具有大范围快速支援能力的航母和长程飞机就取代了只能近战的战列舰成为决定性力量。

对马海战中。空有数量优势的俄军被堵截在狭窄的海峡,无法发挥数量优势,遭到全歼

因此,一个规律就是,兵团越小,作战战场越小,信息化越低,作战人员素质和装备越差,越只能重视一线输出,争取一次决战获得胜利,即“狭路相逢勇者胜”;随着规模扩大,装备性能提升,信息化增强,就越需要增强支援力量比重,并通过开辟多个战场,避免一线近战兵力过于集中而无法展开,同时强大的支援力量能够支援多个战线,从而全面压制对手,即“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巴巴罗萨战役中,正是得益于南北锋线强大的坦克突击穿插和强大的空军和炮兵的全纵深支援,德军才能一星期夺取白俄罗斯


对于现代陆战的启示


现代战争中,信息化和远程火力已然成为了战场的“基石”。由于远程火力精度和威力大幅增加,过去“装甲洪流”所组成的一线力量越来越难以靠自己突破敌人,因此当代战争中,支援部队的比重相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得多。但是,在现代战争中,仍然存在“狭窄”的作战环境,即城市突击战。在双方制空权差不多情况下,打击敌方重兵集团扼守的大城市仍然是“啃硬骨头”的战斗。由于城市建筑物坚固,通讯信息不畅,就算双方都有不错的重炮,远火的支援,也难以在混乱的城市战里不误伤己方情况下帮助一线夺取城市。所以,在这样短兵相接的战斗中,仍然需要重视攻城步兵,城市战车辆的发展,以便于在狭窄的环境战胜敌人。

现代远程火力已经成为陆战的绝对中心
城市环境复杂使得支援火力无法有效发挥,仍需要重视一线兵力和兵器的发展


战争中的一线和支援力量划分和现代战争的启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