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九良老师小课堂:京剧《奇袭白虎团》

上次我们介绍了周九良老师演唱了京剧《奇袭白虎团》选段在历史上的真实故事背景。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真实的战场故事是怎么变成舞台作品的。
铃铃铃,周九良老师小课堂开课啦:请继续跟随周老师的脚步,来了解京剧《奇袭白虎团》吧。

京剧《奇袭白虎团》的创作故事
《奇袭白虎团》取材于1953年抗美援朝战地通讯记录的真实战斗场景。剧由李师斌、方荣翔、李贵华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副排长杨育才在金城战役中的英雄事迹编写,参照的是《志愿军英雄传》中《奇袭》一文,后经孙秋潮执笔加工。此剧的初创是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在1955年就进行了首演,创造出这部经典作品的志愿军京剧团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并入山东省京剧团。经过多次修改、打磨、提高,《奇袭白虎团》成为山东省京剧院的“看家戏”。
方荣翔、李师斌、殷宝忠等一批知名艺术家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他们边行军边取材,对志愿军与朝鲜百姓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厚的情感,因此,塑造出来的人物真实生动。在剧中,大家看到的不再是传统的武生、老旦和青衣,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百姓的形象。

京剧《奇袭白虎团》的艺术价值
《奇袭白虎团》成功展现了京剧这门传统艺术的包容性和生命力,京剧虽然具有很强的程式性,但根据题材的不同,可以在表演形式上做出相应的创新。
《奇袭白虎团》在京剧行当表演方式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做到了在老规矩中创出“新程式”,让观众在欣赏现代京剧的同时,不失对传统京剧精华的品味。
有传承有创新,这才是京剧的生命力,也是所有艺术的生命力。

京剧《奇袭白虎团》的唱腔
《奇袭白虎团》在唱腔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使得传统的板式更适合现代戏和战争题材情感的表达,形成了多个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如“打败美帝野心狼”,以【西皮流水】板式为基调,融合了歌曲的唱法,使得旋律更加通俗、流畅、深入人心;如周老师在天德演唱的【二黄快板】“决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窜”,既保留了【二黄】唱腔的稳重,又融合了【西皮流水】的节奏,符合王团长的人物身份和当时的战斗情绪。
周老师这次表演所学唱的唱腔,大家可以听出来跟他在团综龙门饭店中所扮演的周名角演唱的《淮河营》的发声方法有明显的区别,这也是周老师在研究不同的唱段时,会仔细研究原唱的发声方法,力争呈现不同唱段的特色。

京剧《奇袭白虎团》的武戏
《奇袭白虎团》是新编现代京剧中独一无二的武戏作品。开创了用京剧传统表演程式和身段表现现代战争生活的先河,灵活运用戏曲的四功五法,巧妙化用程式化表演身段刻画行军作战。
为了表现尖刀班登山涉水、冲破险阻,突显其机智勇敢、技艺高超,设计了前所未有的云里前扑、云里后空翻、下高360度转体等高难度动作。
敌后侦察时流畅干净的串翻身、小蹦子、翻身、卧鱼系列动作;翻越铁丝网时化用传统戏翻城墙的动作;飞跃天堑跳悬崖时云里翻、云里前扑等筋斗翻腾技巧;奇袭匪巢的破窗后开打如行云流水,节奏有序。
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奇袭白虎团》的观赏性,令观众惊叹。

我的感悟
传承经典,与时俱进,这样的艺术才能永葆活力。这也是我很欣赏周九良老师的一点,同样的节目,每次亮相都会有新包袱,但是框架和技巧还是传统的。尤其是天德的《金刚腿》,周老师和烧饼、曹鹤阳两位老师一起,在保证整体节目架构不变的前提下,将传统的“马”创新为“金刚”,受到了现场观众的极大认可,直接炸场。
祝周老师继续守正创新,永葆艺术青春!哈哈哈哈,我对一个不到30岁的演员说这个话,是不是有点奇怪哦?
本期周九良老师小课堂就到这里啦。下期我们继续跟随又红又专的“小先生”了解“奇袭白虎团”。不见不散哦~

注1:发贴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周九良老师在舞台上的艺术设计,以及艺术设计背后的传统文化,从而理解周老师为作品付出的努力。
注2:所有内容仅针对【作品】和【角色】进行分析,不针对任何人,不与其他人横向对比。知识性错误恳请指正!感受性抬杠直接拉黑。
注3:参考文献
[1]王馗,毛小雨,詹怡萍,李志远,张静,王学锋,李玲,张之薇,赵倩,王静波,葛玉清.和平的决心与力量——京剧《奇袭白虎团》笔谈[J].艺术评论,2020,(12):40-48.DOI:10.16364/j.cnki.cn11-4907/j.2020.12.003
[2] 罗松.薪火相传 再塑经典 从复排《奇袭白虎团》谈京剧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戏剧,2020,(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