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弹对抗vs体系作战——大家到底在纠结什么
一直以来有许多的战雷玩家坦克世界玩家在网上发出某种声音,意思是我们现在的坦装走了弯路,已经追赶不上西方军队的步伐了。具体表现现在这些人认为我们的坦克的装甲防护和弹药是落后的,打不过国外先进主战坦克,而他们认为这在战斗中是致命的。
但是与此相对的是,我们的人民军队走的路线则截然相反,更加强调部队的机动性和信息化,在坦装上要求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相比国外同类型部队,没有那么极端的追求甲与弹。
这两种思潮的对比呈现出一种有意思的景象,网上唱衰哀嚎一片,我们的人民军队却在实战化的氛围中越练越火热。
从个人观感上,我认为前者并非真的热爱我们这只军队,他们只是为了某种虚荣某种利益而不得不否定我们军队的变革,并且还有一些人热衷于跟风,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与官方口径不一样,更能体现自己的水平。
针对以上两种思潮,我从部队作战的角度来说一下,这两种思路到底哪个是正道。
先说一下我们的部队从来没有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放弃甲弹,我们的甲与弹符合我们目前的作战方式,是一种合理的水平。
我们都知道随着武器装备的改变作战方式也会随之改变,每一次大的作战模式变革必然是因为作战理念的变化,一只部队需要有自己的作战理念,这个理念会指导武器设计与作战方式,而理念的出现是这只部队所处环境和假想敌以及自己需要面对的任务而催生出来的。
这里不想引用八股,我们陆军的转型要求就是要从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进行改革,战术上各类型部队都进行合成化编组,通过一网四链融入体系,打击手段上强调信火一体,下面我就甲弹的具体使用者合成营为主讲述这两种思想哪个正确。
首先我们要明确合成营作战方式,鉴于我们讲述的是装步和坦克的战法,对于火力分队的作战模式不做细究,更多的是讲述装步和坦克以及全营的战法。
在作战中,战场环境对于部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什么地方在什么环境下打仗,这个是个先决条件。
有以下一些影响
1.对武器打击效果的影响
主要是影响打击效果,在沙漠,高原,山林地带对炮管精度的影响显而易见,高温高湿环境对于仪器影响不可无视,同时也会影响武器的选择以及运用方式。
2.对于部队机动的影响
各种技术装备在不同地形地貌下所受的影响是不同的,江河、湖泊、水网对装甲车辆的阻碍作用较大,地面淤泥甚至会使道路无法通行,需要合理选择合适的装备进行作战,高原地区由于空气稀薄,缺少充足的氧气,使发动机功率大为降低,机动速度严重不足。
3.对保存自我的影响
这个倒不是装甲材料什么的,而是因为植被覆盖地形的起伏对敌方我方的遮蔽作用,是对部队隐蔽方式的一种选择影响,如何充分利用环境来隐藏部队作战企图如何发现敌方作战企图都是问题。
4.对指挥的影响
略
5.对保障的影响
略
对于前三条我们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我们的未来的作战地域遇到的地貌对于通过性的要求是硬性的,就是说需要一些特化的装备来应对,拿未来某岛方向来说,05车族与某些单位选择04步战和改装96a以及轮式战车必须需要有浮渡能力就不难理解了。
然后是合成营的基本任务与战术原则
合成营作为一个合成了装甲、步兵、工兵、侦察等诸多兵种的基本战术单位可以在上级编成内作战也有独立遂行任务的能力,合成营通过某型互联网做到信息互联,他的指挥架构如图

合成营的作战任务有
1.以猛烈的突击歼灭敌人、夺控要点
以装甲步兵和坦克兵为主的突击迅猛有力,这是合成营的主要突击力量。
2.向敌纵深快速发展、扩大战果、追歼逃窜之敌
3.反击来犯之敌
合成营的战术原则是
1.正确指挥
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3.集中兵力,重点打击
4.重复准备,快速反应
5.出其不意
6.灵活机动
7.密切协作
8.英勇顽强,连续作战
9.全面保障、突出重点
为了全面表述合成营的作战方式,这里拿进攻战斗中的进攻阵地防御之敌为例。
我们设定红方为进攻方兵力为一个合成营配属旅炮旅侦旅工的联合战术兵团,蓝方为abct加强机步连(额外配属装甲连两个排),同时配属旅骑兵中队与旅155炮营,蓝方阵地完备,为霉菌标准阵地防御阵地,布置为警戒阵地、主要防御阵地、纵深防御阵地。
首先要考虑进攻条件,按照我军作战原则应该做到上述第3条,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打击,我们兵力和火力上占优,条件具备,通常这个优势要达到2-3倍。
具体如下
1.确定主要攻击方向
选择便于发扬我方优势或者敌方薄弱环节,不过通常来说营连级的战斗只要能正确履行战术,防守方阵地丢失只是时间问题。
2.部队集结
到达集结地域(也叫配置地域),略
3.部队临战最后准备
略
4.战斗的实施
这里我们就来看一下甲弹对抗是否值得某些人那样的哀嚎
1.部队开进
开进是进攻的开篇之局关乎成败,这里假设就红蓝双方不涵盖其他条件,但是实际上开进的时候要采取各种手段来降低损失
我军采用标准的营纵队行进,队形为侦察群——工兵保障群——尖兵连——营前指——营主力——火力队(反坦克,防空)——营指——技术救护组——营后卫。
2.部队梳开与展开
我军分梳开与展开,进入梳开地域时,各连脱离营纵队自成连纵队开进,进入展开地域时各排各班按照战斗队形展开。

下面是重点
从开展地域到敌前沿阵地纵深可达4公里,警戒阵地通常为敌方小股部队占据有利地形配合障碍场和火力打击阻挠我进攻势头,迫使我方提前展开队形。
对此应该充分利用我方兵力和火力优势拔掉他们,开辟通路快速通过。
具体是从展开地域像进攻出发地线和冲击地线开进。
突击分队从展开地界到冲击出发地线发起冲击时,距离会从4km缩短至0.4km,这个距离我们可以分为4km-2.4km、2.4km-1.5km、1.5km到0.4km,4km-2.4km时,基本不会碰见敌坦克和装甲目标,这一段是进攻前火力准备结束的距离,坦克分队对敌打击以远距离打击为主,远距离对装甲目标压制的最低命中率是70%,为了达到毁伤效果指标,在远距离上我们坦克/轮突会使用炮导,在火力准备结束后,敌防御力量应损失20%以上,2.4km-1.5km时开始会有可能直接与敌方坦克目标交战了,但是这一段是反坦克力量为主的打击敌坦克 ,视敌人坦克水平配置力量,坦克的任务是对敌装甲目标和敌构筑的防御工事进行火力打击,前两个距离根据我方炮火打击与反坦克力量打击,敌前沿阵地装甲力量应大部被消灭,剩余残敌应后撤至主防御阵地对我反击,最后一段是1.5km-0.4km则是坦克掩护步兵分队破障和夺取敌阵地,对残余敌装甲目标进行猎杀,这一段距离会有敌障碍场,要注意队形与破障分队的使用,通常是坦克与装甲车占领有利地形,掩护步兵冲击,和工兵破障,待步兵通过后再迅速突入阵地,此时步兵应该占领敌一线防御阵地,巩固突破口,呼唤火力压制敌纵深防御阵地,步兵与步战车与坦克此时可对敌纵深进行向心突击,围剿残敌。
综上分析对于装备的设计与使用方式是密不可分的,某些人脑海里的那种坦克大战可能不复存在,因为实际情况直接面对甲弹对抗的情况不是常态,坦克有更重要的要做,如果一定要变成坦克之间互相绞杀那我相信我们不会不选择甲弹对抗的,还有某些人的保险论也是谬论,指望一件兵器做保险?那么有这种思路指导的军队怕是必败无疑。
其次我们的坦克并未放弃甲弹,甲和弹都是满足部队需求,并不一定要制造最厚的甲和最强的炮,反而是制造符合部队实际需求的东西,何况按照某些人的理论,那些轻型机械化单位是不是没有存在的必要?
新时代这次改革通过“侦、控、打、评”的作战循环,将上述作战模式的优势扩大,具体是将炮火打击毁伤效率提高,加强了指控能力,对目标的分析速度和正确度提高,加强了火力分队的能力作战效能大幅提高,请问这不比追求什么甲弹来的更高明?更何况一味的追求一件兵器的攻防也不见得多好,他在别的地方可能根本用不上只能成为一个花瓶。
大家如果对于部队战法的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些军武零距离一些节目,比如有一期是学员毕业大考,最后请来了某蓝军旅,那个旅的战斗模式就很标准,是一个教科书的装甲分队进攻阵地防御之敌的战斗,深深的教育了学员一顿。
我之前的专栏大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看,看完了起码会有一点整体作战的概念,而不是单车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