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年战争之烽火多瑙河(十)——皮亚韦河战役
简介
皮亚韦河战役于1809年5月8日在欧仁·德·博阿尔内指挥下的法国-意大利联军与奥地利大公约翰率领的奥地利军队打响。奥地利指挥官部队在皮亚韦河后面站稳了脚跟,但在数量上占优势的联军面前,奥军最后只能够被迫撤退。
奥地利大军最初开始入侵法属威尼斯地区,成功地将法意联军逼退到了维罗纳。5月初,奥地利部队在巴伐利亚接连战败的消息以及人数上的劣势,促使约翰大公开始向东北撤退。当他听说敌人正在渡过皮亚韦河时,这位奥地利司令官转身决定与对手交战,打算减缓欧仁对他手下部队进行的追击。
欧仁在一大清早的时候就开始命令他的前锋部队开始过河,他们随后很快就遭到了奥地利不断顽强抵抗,但法国骑兵的增援部队到来使局势在凌晨时分趋于稳定。迅速上涨的河水阻碍了法国步兵增援部队的集结,并且阻碍了欧仁军队的很一大部分渡河
下午晚些时候,欧仁发动了他的总攻,使约翰的左翼被迫撤退,继而使得的主要防线受到联军包抄的威胁。虽然奥军部队损失惨重,但主力部队并没有被摧毁,随后,奥军部队在分成两支后继续分别撤退到了卡林西亚(在现代奥地利)和卡尼奥拉(在现代斯洛文尼亚)。

基本信息
爆发时间:1809年5月8日
爆发地点:今意大利,内尔韦萨德拉巴塔利亚
战役结局:法军胜利
交战双方:法国、意大利王国/奥地利帝国
双方指挥:欧仁·德·博阿尔内/约翰大公
双方兵力:44800人/28000
双方损失:2200人/1100人伤亡,1700人被俘,30门火炮

背景
尽管在卡尔蒂埃罗战役中只是遭到了轻微的失败和损失,但是在分析了目前的局势之后,约翰大公依旧决定选择率领他的部队撤退。5月2日在率领部队开拔的同时,弗里蒙特在蒙特贝洛-维琴蒂的一系列的后卫战斗中击败了法军的骑兵追击部队,并在摧毁桥梁的同时,有序不紊的地通过布伦塔撤退。在5月2日的一系列的战斗中,奥军总计有200人伤亡,同时给追赶者造成了多达两倍的死伤,其中包括德布罗克将军。但是,法国-意大利联军在白天的追击中俘虏了850名患病或掉队的奥地利士兵。弗里蒙特,少将弗朗兹·马齐亚尼和少将伊格纳兹·斯佩莱尼分别在2日分别率领奥地利部队撤退。
奥地利人在布伦塔河附近停留片刻直到5月5日的时候,又继续撤退至皮亚韦河。 随后,欧仁派遣皮埃尔弗朗索瓦-约瑟夫·迪吕特将军率领自己的部队向南挺进,以解除奥军对威尼斯的封锁。 当迪吕特将军到达那个城市时,驻军中的4000人与他们会合了,并且在之后就和来到了皮亚韦河的欧仁会合了。 事实证明,“轻骑兵旅”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了,根本无法进行有效地追击,见到此情形之后欧仁总督将这个骑兵旅直接扩大为了一个师的编制,并把约瑟夫·马里·德赛伯爵将军作为指挥官。除此之外,他又增添了三个后备营,两个加农炮连,以及第九轻骑兵团。
5月7日,奥地利军队在烧毁所有桥梁之后,在河东北8公里(5.0英里)处的科内利亚诺扎营。 欧仁的骑兵这个时候也到达河岸边,从而搜寻比较合适的渡河地点。 第8散兵团来到了东岸,进行了重新侦察。 约翰大公这个时候也注意到了法国人的动作,于是他又命令部队向后渡过河之后重新布置一道防线。

双方部署
法军
麦克唐纳的兵团由两个法国步兵师组成,分别由让·巴蒂斯特·布鲁西耶与让·马克西米利安·拉马克将军指挥。 而格勒尼耶将军的军包括迪吕特将军和路易·让·尼古拉斯·阿贝将军指挥的两个师。
路易·巴拉盖·蒂利耶将军的手下则仅仅只有阿基里·丰塔纳利将军的意大利步兵师可用。他原本还有让-巴蒂斯特-多米尼克·吕斯卡将军率领的另一个师,但是已经被调到了别处执行别的任务。
格鲁奇的骑兵预备队包括路易-米歇尔-安托万·萨于克将军,查尔斯·约瑟夫·兰登·马尔博西耶·德·普利弗朗索瓦·盖林·德·埃托基格尼(FrancoisGuérind'Etoquigny)率领的格鲁希自己的骑兵师。除了德赛将军的骑兵部队外,欧仁自己的手下还拿捏着三只预备队。包括有特奥多罗·勒奇将军指挥的2500人意大利近卫军,吉恩·马蒂厄·塞拉斯将军的师,让-巴泰勒莫·索尔比耶将军的炮兵预备队和三个骑兵师。

奥军
阿尔伯特·久洛伊的第八军团包含有卡尔·格拉夫·冯·科洛雷多·曼斯菲尔德和安东·加乔利少将指挥的两个步兵旅。阿尔伯特的哥哥伊格纳斯·久洛伊则是负责指挥着更大规模的第九军团。包括由约翰·卡尔纳西、弗兰兹·马尔齐亚尼、阿洛伊斯·冯·加瓦西尼、约翰·彼得·基恩米亚和伊格纳斯·塞伯滕多夫几个人率领的步兵旅。弗里蒙特的骑兵仅仅拥有了伊格纳斯·斯普莱尼将军的旅。约翰召集了他的大部分骑兵组成一个特别的骑兵师,由克里斯蒂安·沃尔夫斯基尔·冯·雷钦伯格中将指,约翰·哈格·冯·阿尔滕斯坦少将是他的副手。而安东·雷斯纳的后备炮兵分别部署到了拥有12磅火炮的炮兵阵地。

战场环境

欧仁的骑兵找到了三个水深比较浅,容易渡河的地方,在北翼的内尔韦萨德拉巴塔利亚,在中央的普留拉在南翼的奇马多尔莫附近的圣尼基奥尔。科内利亚诺和皮亚韦河之间的区域则是平坦的原野,但是在内尔韦萨德拉巴塔利亚和科内利亚诺的北部,地形则是逐渐演变成为了丘陵。
Gunther E. Rothenberg的战役地图中的大多数村庄都可以在现在的地图上面找到。但是,自1809年以来,有几个地方要么改名,要么搬到了新的地点,或者由于河流的作用而消失,要么在1918年的皮亚韦河战役中被毁。 Susignano现在称为苏塞加纳。圣玛丽亚在Gunther E. Rothenberg的地图上面更是显示位于坎帕纳附近。 普留拉似乎已从地图位置移至西北3公里(1.9英里)的地方,更靠近内尔韦萨德拉巴塔利亚。 圣尼基奥尔则已消失了。 1809年,一条称为Piavisella的小溪或运河在巴可附近开始,然后向西穿过Mandre,Santa Maria和泰泽,然后向东北延伸。堤坝在Piavisella以南约800米处东西向延伸。堤坝和溪流在战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附近的两条运河分别称为Piavesella和Piavesella di Maserada,位于皮亚韦河的南岸,而1809年d发生战斗的Piavisella位于北岸。

战斗打响

欧根相信约翰大公的大部分军队都位于科内利亚诺,因此策划了一次雄心勃勃的皮亚韦河突击计划。 但是他没有意料到的是,奥军就部署在河以北4公里的地方。实际上,阿尔伯特·久洛伊的第八军团就部署在苏塞加纳和圣卢西亚·迪·皮亚韦之间,而伊格纳斯·家里有的第九军团位于圣卢西亚和Bocca di Strada之间。 欧仁的兵力大大超过了约翰大公,后者在皮亚韦河附近拥有24,120至28,000名士兵。
欧仁明白他在萨奇莱战役的失败是由于准备不足造成的,他现在正在确保自己已经集齐了大部分的力量确保,这样一来,他才有把握向奥军发动进攻。他计划率领塞拉斯的预备队在Nervesa ford发动佯攻,而德赛的轻骑兵在普留拉主攻。他命令格鲁希与三个骑兵师在圣尼基奥尔渡河之后,开始向佐包抄,以原主京喜病逝 开始向左包抄以援助轻骑兵师。为了向轻骑兵师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援,欧仁在南岸集结了几个炮兵连,由让-巴泰勒莫·索尔比耶将军指挥。如果德赛能够成功地开辟了一个桥头堡,欧仁计划派遣麦克唐纳和路易·巴拉盖·蒂利耶将军的兵团渡过皮亚韦河。格勒尼耶将军的部队在圣尼基奥尔等候,跟随格鲁希将军的骑兵一同前进。

早上七点钟的时候,德赛率领近5,000名士兵渡过了河。 到了这个时候,约翰大公的军队正在Piavisella溪的后面向皮亚韦河的上游移动,比欧仁意预计的相距距离要近得多。 大公与弗里蒙特的步兵一起在西翼布置了第八军团,而第九军团则部署在了东翼。 到了八点钟的时候,轻骑兵师部署在堤防以南400米处。 他又让克里斯蒂安·沃尔夫斯基尔·冯·雷钦伯格集结了几乎所有的骑兵,然后派他们向德赛的法军发动了冲锋。 这位法国将军立刻就将自己的士兵布置成了两个大方阵,并一波又一波击退敌方骑兵。克里斯蒂安·沃尔夫斯基尔·冯·雷钦伯格手下已经被步枪火力打得杂乱无章的撤离时,奥地利炮兵向法国人开火了。
这些加农炮部署在距离法军阵线800码开外,由约翰大公炮兵总指挥安东·雷斯纳指挥。 炮弹很快在脆弱的法国方阵中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 当一些法国军队开始被迫在奥军的强力炮火下撤退的时候,信使。 欧仁很快就下令在河对岸布置二十门属于布鲁西耶和拉马克的火炮。 当加农炮到达时,法军立刻布置了炮兵阵地,并且开始反击安东·雷斯纳的轰炸。 克里斯蒂安·沃尔夫斯基尔·冯·雷钦伯格要求从Piavisella派遣一些步兵增援,但由于某种原因,他没有得到任何的帮助。
当德赛和克里斯蒂安·沃尔夫斯基尔十点钟·冯·雷钦伯格开始交战的时候,格鲁希则派遣普利将军和萨于克将军趁机从圣尼基奥尔开始渡河,而他们在那里遭遇了奥军的第九军团,并且在经过随后的激烈的战斗之后,法国人成功的将他们赶回了奇马多尔莫,后者则是在那里构筑起来了强有力的防御阵地。查尔斯·约瑟夫·兰登·马尔博西耶·德·普利弗朗索瓦·盖林·德·埃托基格尼(FrancoisGuérind'Etoquigny)手下的法国骑兵部队大概在上午九点钟的时候渡过了河,之后他就开始和另外两个师开始增援左翼的德赛将军。这个时候,法国火炮的火力也开始逐渐的减弱。 为了增援德赛,法国炮手们留下了备用弹药。
关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有两个说法——沃尔夫斯基尔重组了自己的骑兵后,在上午十点钟左右的时候,向法军部队重新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 奥地利骑兵分成了三路纵队。 这一次萨于克的轻骑兵和普利的龙骑兵早已等候多时。两个骑兵师立刻就进行了反击,两军的骑兵陷入了可怕的混战。
而第二种说法则是法国骑兵首先发动了进攻。欧仁派普利和萨于克向奥地利大炮阵地发起了钳形攻势。在双方炮火连天所形成的烟雾掩护下,法国师开始从两侧包抄安东·雷斯纳的炮兵阵地。当一部骑法军兵开始把奥军的炮手纷纷砍死的时候,其他骑兵则是趁势向炮兵后方还没有集结完毕的奥地利骑兵队伍发动了进攻。
但是两军骑兵战斗的结果却是没有任何争议。一名法国龙骑兵在两马相交之际,一剑砍死了沃尔夫斯基尔将军,而他的副手约翰·哈格·冯·阿尔滕斯坦少将则成了法军俘虏。奥地利骑兵没有了领导,尽管人数众多,但是依旧被法军打得溃不成军。奥地利人带走了10门大炮,但是剩下的14门大炮全数在战斗中被俘获,炮兵指挥安东·雷斯纳也受伤被俘。
法国骑兵一路追击着逃跑的奥地利士兵到了Mandra和Santa Maria,在那儿他们遭遇了卡尔·格拉夫·冯·科洛雷多·曼斯菲尔德和安东·加乔利少将指挥的两个步兵旅。 普利将军的士兵试图突破奥地利步兵所组织的方阵,但没有成功。 法国骑兵在没有步兵支持的情况下无法打破奥军的防线,他们撤退到了堤坝附近,德赛的部队随后赶到来和他们会合。 尽管皮亚韦河的河水此时开始出现惊人的上升速度,但欧仁依旧继续执行着他加固桥头堡的计划。 大约中午时分,麦克唐纳带领着布鲁西耶将军师的四分之三和拉马克师的一半兵力带到了河对岸。 而当麦克唐纳开始试探性的进攻Piavisella时,格勒尼耶此时也带领着自己的部队渡过了河,成功的和阿贝将军率领的师会合了。
由于欧仁指挥着大批的联军渡过了皮亚韦河,约翰大公迅速开始组织建立防御工事,而在下午三点钟的时候,由于河水已经上涨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高水位,欧仁不得不暂停所有部队的渡河行动。此时,他的所有骑兵和一半的步兵都已经到达了北岸,路易·巴拉盖·蒂利耶将军、塞拉斯师、意大利王国近卫军和迪吕特将军指挥的师的一部分仍留在南岸。如果奥军向法军发动反击的话,他们将被迫背水一战。但是,由于士气大跌的骑兵部队依旧没有集结完毕,约翰大公并没有冒险的让自己的步兵发动进攻。
此时,桥头堡大约有27000至30000名法意军部队。在集结现有部队的同时,欧仁计划将麦克唐纳兵团、迪吕特师和萨于克师的部队投入对于皮亚维塞拉的进攻。在右翼,欧仁命令格勒尼耶率领用普利和查尔斯·约瑟夫·兰登·马尔博西耶·德·普利弗朗索瓦·盖林·德·埃托基格尼(FrancoisGuérind'Etoquigny)的骑兵和阿贝的步兵将第九军团的左翼牵制圣米歇尔和奇马多尔莫一线。法国的进攻在下午晚些时候开始了。阿贝的进攻遭到了约瑟夫大公骠骑兵团中队的反击,后者是战场上最后一支未被击溃的奥地利骑兵,但是在强大的法军骑兵部队面前,他们的作用只不过是减缓了一下法军骑兵进攻的步伐而已,奥军在格勒尼耶的压力下被迫撤离了圣米歇尔和奇马多尔莫。奥军之后又撤退到了泰兹,在那里他一直坚守阵地直到晚上,在战斗中有1200人伤亡。
在24门火炮的强烈火力掩护之下,麦克唐纳发动了进攻,他的进攻几乎立刻就突破了第九军团的奥军防线,约翰被迫投入最后的预备队,基恩米亚将军的掷弹兵旅。这些精锐部队的投入根本无法阻止麦克唐纳的进攻的迅猛势头。在左翼,德赛和萨于克占领了巴可,而麦克唐纳占领了Santa Maria,开往之后又开始进攻Bocca di Strada。在右路,格勒尼耶最终将奥军从泰兹赶走,并让他的已经精疲力尽的两个龙骑兵师松了一口气。约翰大公的军队终于崩溃,向北进入科内里亚诺。夜幕降临,欧仁及时的停止了追击行动。

战役后续
约翰大公当晚撤退到科内格里亚诺,很快他的军队就开往萨奇莱。欧仁则是将追击进行的恰到好处就停止了——他在博卡·迪·斯特拉达(Bocca di Strada)停止了他的进军,决定等到他的军队重新集结起来。法国只承认了700人的伤亡,但2000人是更确切的数字。奥地利人伤亡3896人,其中398人死亡,697人受伤,1681人被俘,1120人失踪。法国人缴获了15们火炮。死者包括沃尔夫斯基将军。在最南边,卡恩萨斯的旅与约翰的军队分离了,而格鲁希手下的法军骑兵阻止他重新与约翰大公的部队会合。卡尔纳西在帕尔马诺瓦附近与安东·冯·扎克中将的部队会合之后,两人旋即决定自行向卢布尔雅那撤退。
在萨奇莱,约翰大公犯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他把原本就已经处于弱势的军队又分成了两部分,把伊格纳斯·久洛伊和第九军团的大部向东,试图与正在向卢布尔雅那撤退的部队会合,而第八军团被派往了东北方向的奥地利边境上的克恩顿州。奥地利军队的进一步分散促使欧仁加快了从意大利进军奥地利帝国的步伐。一位权威人士写道,“从意大利到匈牙利,约翰大公对这场战役的处理陷入了一败涂地的境地。”
5月11日,负责率领约翰的后卫部队的弗里蒙特带着自己手下的4000名士兵在弗留利地区圣达尼埃莱我重新布置起来了一道防线。而欧仁和德塞则对对手进行了第二次的夹击,造成奥军约2000人伤亡。而法意联军只不过损失200——800人。尽管再一次的战败,而且还损失了大量的人手 ,但是弗里蒙特依旧努力的维持着自己的后卫防线。下一次重大行动是5月15日至18日的塔尔维西奥战役。这次交战包括两次战斗,奥地利的边境轻步兵小部队英勇地保卫了两座碉堡,艰难的抵挡住了法国-意大利联军的泰山压顶一般的攻击。随后,5月25日,奥军在隆高地区圣米夏埃尔战役中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败。欧仁盛世一路追击约翰大公进入了匈牙利地区,在那里欧仁于6月14日在拉布战役中决定性的击败了约翰大公,然后在7月5日——6日的瓦格拉姆战役中及时的与拿破仑的大部队会合。在意大利战场上,最后一次值得注意的战役就是从6月24日持续至26日的格拉茨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