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闻录】(02)雕琢之都
第三章 雕琢之都
雕琢之都,艺术之都。
英走在这里的街道上,来着赢藏不住的好奇和感慨。
房子比一般意义上的田园牧歌要更加密集一些,毕竟人口众多,不可能做到每家都有一个大院子,再种上足够一家人吃的作物。而雕琢之都的主要矛盾就是,如何在保持人口不变的情况下(密集小区),和谐的实现田园牧歌。就英姐看到的,貌似分了两个主要的流派。
一边是微雕派,讲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房子院子农田一应俱全。东西都小小的,像是工艺品一样。但说要住,似乎太小了点。英大概用手在院子外面比划了下,“恩,一手高的房子?”英歪着头想着,“这东西真的能住人吗?”一边想一边逛。而后就看见他家隔壁同样大小的房子里出来了一个“小人”。
“玩偶房?”
那小人一边走一边吃着面包,做了一副老农打扮。但是没带工具,像是要出门。英就在门口等了一会儿,谁知,那个小人刚出门口,突然就变成了正常人的大小了。“哇!”英短暂的惊呼了一声,“魔法?”再往前走就看到了像是叠罗汉一样叠在一起的“农家小院”。能看的出来,各家都努力做出调整了,但是感官上还是显得拥挤不堪。像是把甜的发腻的甜点和咸的齁的饼强行糅在一起般让人难受。英看了两眼,决定不再折磨自己的眼睛了。
另外一边的做法,就显得很美了。利用魔法打破了建筑结构上的障碍,每家每户在三维空间上分布的错落有致,单看这一点就已经有一种感官上的和谐了。更不用说每家精心设计的小花园,包含着农田的神韵。各家各户相互协调,远处的房间往往就被前一家的花园遮挡,在视觉上极大的增加了植物所占有的比例。一眼望去,田园牧歌四个字跃然纸上。
“美”英不是搞文学的,所以只能说一句,“真好看。”
不过问题也有,英又走了几步,角度变化间。那片田园牧歌扭曲变形,再美的人,她做鬼脸的时候,也漂亮不起来。而且因为前后的对比太过强烈,让人更加难以接受。
“贫民窟”英很是直截了当的下了定论。
据茗所说,这个主题刚刚定下来没多久,大家也都是刚开始在尝试,后面几十年应该会慢慢好起来,等到最终完成的时候一定很棒。
英问她,前一个主题是什么?茗说,地上神都。
茗指了指她们现在住的狗窝,“这个就是当时用旧了最终没有参与保存的东西。”英了然的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啊。”神都里面,时光的痕迹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才会有扔掉的旧东西。英第一次看见狗窝的时候,也着实惊讶异常,雕栏绘柱只是基础,她后面了解到的所谓“嵌套雕刻”的技术才是真正在使用的。嵌套雕刻的核心概念是‘雕微成巨’,在保证每一个小部件本身就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的同时,组合多个部件来形成大部件,大部件当然也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由此一步步推进,最终变成实用物品。
英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搭积木吗?然后她就研究起了这个狗窝。越是细看,越是惊叹。一开始她也只是觉得这狗窝精美。可仔细看后似乎不只是精美。整个狗窝是未大型或者超大型犬准备的,她们这样的小孩子住起来毫无压力。狗窝有着娃娃屋一样的结构。餐厅卧室洗手间一应俱全。整体是木质结构,虽说是积木式的拼接,但是英也没发现柱子上有什么不稳的部分。柱子有着复杂的造型,粗略来讲是一个个椭球竖着排列,一臂粗细,上下有方形的柱头。每一个椭球表面并不光滑,有类似与核桃表面的凸起,仔细看时,英惊讶的发现,这里面每一个凸起都是有独立形状的,狗头,熊头,狮子?英大体分辩了几个,转头就问,“这也是单独雕好的?”
“是啊”茗回了一句,“万兽柱”,她先是说了一个名词,似乎是一类东西的统称,“这一类柱子当时很是流行,用某一类的动物模型来组合成相应类型的柱子,狗窝里用的万兽柱挑选的动物,就需要和狗有关系……”茗顿了顿,“还有些细节,你要听?”
英点头,“要。”
茗便继续说了下去,“同一个建筑物里,同样一组动物的万兽柱不能超过两个,一般是用在对称的地方。所有的动物模型不能有相同的动作和神态,这个其实不算很难啦,要保证可以相互间可以组合,动作一样反而更难些。同一个柱子里,一种动物不能超过四个,除非有特别需求。”茗只是大概的讲了讲。英听了几句就觉得头疼。
她转头又看了看,那根“万兽柱”每一个椭球的大小大概是拳头大小,上面的凸体也的确是核桃表面那种。英没有细算,单靠感觉就觉得这不像是人能干出的事来……何况,这还只是一个球,后面还有,柱子,家具,底板,房间,狗窝!
狗窝后面还有真的房子……
……
最后,这可是整座城!把每一粒米都雕出独立造型,再组合成一座城?这可真是“地上神国”
英问,“做了多少年?”
茗回答,“忘记了,我来这的时候已经接近完成了。”
英再问,“你来这儿多少年了?”
茗回答,“忘记了,也有个几百年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