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南政法大学 民事诉讼法【全集】

2022-01-23 15:13 作者:Flower姜  | 我要投稿

第一节民事诉讼法笔记

一、民事纠纷及其形成原因


民事纠纷及救济机制 P1 - 11:30



1、概念

民事纠纷是指民事主体基于一定的原因对民事权利义务状态或民事权利归属或民事责任的承担认识不一致所产生的矛盾。

2、形成原因

(1)政治的原因

不同时期以及同一时期不同阶段的民事纠纷都与统治阶级的意愿密切攸关。民事纠纷是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

(2)经济的原因

出于人的本能生存要求,在向外界获取相应的资源时,人与人之间难免不发生意见的相左和利益的冲撞,相左的意见处置不当就产生矛盾,利益冲撞双方不保持冷静就产生纠纷。

(3)社会人文的原因

在社会发展的任何时候和阶段,总是有的地方发达有的地方落后,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存在决定意识”。不同的人们对同样的事物出现不同的看法在所难免,不同的看法处置不当就产生纠纷。

(4)主体个性差异的原因

民族习俗的差异,文化涵养的差别,法律知识的多寡,品格秉性的不同,加之利益的诱惑刺激和视角的多重性,不同的人们对同一过程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3、特点

(1)纠纷主体的平等性

(2)纠纷内容的特定性

(3)民事纠纷的可处分性

(4)民事纠纷的可平息性


二、民事纠纷的非讼救济

1、民事当事人自行协商和平解决纠纷

2、各种社会群体组织规劝平息纠纷

3、有关部门依职权处理纠纷

4、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

5、仲裁委员会仲裁纠纷(国内、涉外,双方当事人均同意)


三、民事纠纷的诉讼救济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民事诉讼是指国家为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维护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团体的民事权益,在当事人和全体(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承审法官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冲突以及强制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活动。

2、特征:

(1)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承审法官的审判活动而不是法院全体法官的活动。

(2)民事诉讼是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活动。

(3)民事诉讼活动并不是无序的而是有序的,它必须依法进行。

(4)民事诉讼是划分为若干阶段并依序逐一向纵深推进的活动。


(二)民事诉讼的内部关系

1、概念:即指人民法院承审法官、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民事诉讼的外部关系

1、概念:即是指民事诉讼与其他救济形式之间的关系。

2、民事诉讼与其他救济形式的共性

(1)本质相同(对当事人民事权益的救济)

(2)功能相同(定纷止争维系社会正常秩序)

(3)参与主体大体相同(当事人参加,形式不同程度地均有证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参与)

(4)救济方式所坚持的原则相同(合情、合理、公平)

3、民事诉讼与其他救济形式的差异

(1)与当事人自行协商和解的差异

(2)与社会群体劝说平息纠纷的差异

(3)与单位(部门或社区)处理民事纠纷的差异

(4)与人民调解的差异

(5)与仲裁的区别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 P2 - 00:25


一、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1、民事诉讼法,是指由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与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

2、特点

(1)民事诉讼法是规范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与执行活动的法律。

(2)民事诉讼法是规范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基本法律。

(3)民事诉讼法是规范当事人以外的所有诉讼参与人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行为的法律。

3、民事诉讼法有广义和狭义之说。

广义:包括民事诉讼程序与执行程序两大部分。

狭义:仅指民事诉讼程序法。

4、民事诉讼法有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之分:

形式意义:民事诉讼法典

实质意义:是指规范受诉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民事诉讼活动,调整各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规则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宪法及其他法律规范民事诉讼的规范、司法解释)


二、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外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民事诉讼法

《十二铜表法》

主要特点:

一是诉讼主体资格公开不平等。

二是刑讯逼供盛行。


2、欧洲中世纪的民事诉讼法(刑民不分,无独立的民诉法典)

特征:

一是司法不独立,司法隶属于行政。

二是诉讼程序主要依靠原告进行。

三是宣誓证言、神判和司法决斗盛行。


3、苏联的民事诉讼法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性质

1、民事诉讼法是基本法

2、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

3、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4、民事诉讼法是强行法


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1、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2、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

3、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五、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一)民事诉讼法对人的效力

适用主体:1、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居住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在我国登记的外国企业和组织

3、申请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外国企业和组织。

(二)对事的效力

(三)对时间的效力

(四)对空间的效力


六、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体系结构



七、民事诉讼法学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民事诉讼法学是专门研究民事冲突、民事诉讼法律规范和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诉讼活动进行理论探讨的科学。

1、民事纠纷

2、民事审判实践

3、民事诉讼法

4、域外民事诉讼的理论和实践

(二)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比较的方法




西南政法大学 民事诉讼法【全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