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培养新习惯和改变旧习惯

2023-07-12 21:30 作者:若终有一天  | 我要投稿

前言:

你认为培养新习惯是改变旧习惯吗?



当我们提到「我要养成一个我平时没有的新习惯」时,我们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要改变旧习惯。


比如小A不是早起的人,小A决定养成早起的新习惯。


这时候,你会不会认为小A是要改变旧习惯呢?毕竟小A的旧习惯是“不早起”,而他打算做到早起。


在我看来,这不是改变旧习惯,这是养成新习惯


改变旧习惯是从旧的方面切入,使旧的方面发生改变;培养新习惯是从崭新的方面切入,使自己拥有崭新的东西。


从结果上看,它们之间没什么区别,就像当小A养成了早起的新习惯后,他实际上也改掉了不早起的旧习惯。


不过从路径上来讲,它们之间有很明显的区别。


养成新习惯,意味着你只需要主动做一些新的事


改变旧习惯,意味着你要对抗过去自己的惯性、扭转过去的习惯。


尽管是同样的结果,但前者比后者要简单许多,因为前者对抗的阻力比后者要小。


比如你是一个平日里不锻炼的人,不锻炼是你的日常习惯。


如果你把「锻炼」视作一个新习惯,你从心理上就不会有什么负担,这对你来说只是一个既然我打算锻炼了,我就去练一练的事。


锻炼只是一个新的行为,只要你想做了,你就可以立刻去做。


如果你把「锻炼」视作改变旧习惯,你从心理上就会有更重的负担,因为这对你来说是违背以往不锻炼的旧习惯,它意味着你要跟过去的自己“战斗”,你要先战胜过去自己的惰性,才能改变过去的惰性。


尽管这两者在结果上没有区别,但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内心感受,这些感受的差异会影响我们的举动。


把你要做的事视作一个新的行为,你即可无负担的执行这个行为——想看书了就看,想锻炼了就锻炼,想慢跑一下就跑,想练字了就练。


把要做的事视作改变旧行为,你就会制造出很多的负担,这些负担会阻碍你的行动。


你可能希望自己改变,但改变本就是一种损失


你不会认为「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损失,但对大脑来说好习惯和坏习惯都是你拥有的东西,改变任何习惯都意味着大脑要失去已拥有的东西,这对大脑来说是不可容忍的,它会抗拒损失。


就像捡到一百块钱的喜悦不一定抵得过丢失五十块钱的懊恼一样,大脑对损失的厌恶也会成为改变的阻力。


所以更好的策略是从最开始就不奔着“改变”去,从最开始就只打算做点新的事


想早起,不要想着我是要改变不早起的旧习惯。要想着我是打算比平时早一点起床,趁着早上的这段时间做个新的事。


只要你习惯了早上做点“新的事”,你会自然地拥有早起的新习惯,这个新习惯会自然的覆盖你晚起床的旧习惯。


你依然会得到改变,但你不是奔着改变去的,你是奔着新的行为去的。


而如何建立新行为的习惯,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人做事是不需要理由的


你打算看书,那就翻开看呗,不要犹豫——也没必要犹豫。


想看就看,为什么要犹豫呢?为什么要纠结和迟疑呢?为什么要延伸出各种复杂繁多的想法呢?


在这种时刻,任何想法都是行为的阻力,你不需要考虑这些阻力,只管去做——凡是你确信对你有诸多好处而难得一害的行为,你都不需要那些繁多无用的想法。


看书是好事,锻炼身体是好事,不久坐是好事,不旧躺是好事。


这些都是好事,所以只要想做,就不要犹豫,直接去做。


思维要用在判断上,但有些事是无需判断的


你一思考,情况就复杂了,读书好像会累会麻烦,所以你不想读了;锻炼身体好像会疲惫和出汗,所以你不想锻炼了;不久坐好像要经常站起来活动身体,太繁琐了…


有些事是不难理解的,在同样的情况下,那些少思果决的人肯定比多思犹豫的人,更有行动力。


纵观生活中,你也会发现有些人做事是不需要什么“强理由”的,有些人做事甚至都没想过,只是觉得可以这么做,所以就这么做了。


你比他们纠结的多,所以你动不了。


这又不是投资、要谨慎判断,这只是一些小事,想做就做,别多想


当你意识到做事(一般是各种小事)不需要理由、多思只会构成阻力时,那么你不需要动机就能行动


当然,完全不需要动机也不现实,只不过你不需要什么“做好这件事会有很多钱”的这种强动机,你只需要“做了这件事,可能有点好处,但也说不定”的这种“可能性”,就足以做到行动了。


锻炼身体会有好处,但具体有多少好处呢?不知道,反正有好处就可以做。


读书会有好处,但具体有多少好处呢?也无所谓,反正有好处就可以做。


别在意“改变不改变”,直接去做些新的事;也别管什么做事的理由,只管放手去做



我是若终有一天,今天是每日更新的第1092天!

觉得写的不错,就点个赞吧——据说专栏双击屏幕是一键三连~

看更多内容,请关注我~


培养新习惯和改变旧习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