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影清漪001】流浪的心与意义
“意义”的来源与流浪者个人的生命轨迹之重叠


一.纯白人偶 觉醒
他最初是作为‘心’的容器而诞生,却在睡梦中淌下泪珠。”
这可以成为一切一切的起因。这种意义是被所谓的“母亲”所赋予,母亲亦可以看作是某种“统治者”或“上位者”。尽管甚至人偶本身尚不理解这种“意义”,但由于两者之间力量强弱的对比,这种意义也成了可以被上位者任意剥夺的存在。甚至连一个名字,人偶都没有从“母亲”那里获得。是啊,他本就生于一种功利性极强的目的,又如何“苛求”他能拥有一个人类的名字呢?
创造者无可奈何地察觉到:无论是作为器物还是人类,都过于脆弱了。”
他被安置在借景之馆内,成日对着空洞的美景发呆。这是人偶第一次“意义的丧失”。即被母亲所抛弃。

二.倾奇者 追寻
因为未可知的错误,从休眠中自行苏醒,开始行走在天地与凡人之间。”
人偶被母亲创造后,文本中从未出现关于“自我意识”的描述,他就如同婴儿一般懵懂无知,甚至连一丝被抛弃的恨意都没有。被桂木无意间发现的人偶就这样被带到了踏鞴砂。像是一滴雨,一颗随风飘动的种子,没有任何人征求过,也不需要征求他的意见,就这样落到了踏鞴砂的土地上,在人群之间,并再次尝试发芽生根。幸运的是,这次好像触到了世界的边界:
倾奇者,多指衣着鲜丽,行为特别的人。”
再怎么与众不同,它也象征着他是人,是踏鞴砂的一份子。”
这是倾奇者的开始,是认同感的开始,也是自我意识的开始觉醒。
用一个理论——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来解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是金字塔的底层,即非常基础也十分关键的部分。而在踏鞴砂的生活给予了倾奇者这种需求的获取来源:
繁忙的、喧闹的踏鞴砂,承载着他一生最幸福的回忆。在那里,他短暂的成为人类、成为普通人。”
桂木、御舆长正、丹羽、宫崎...还有许多早已忘却的踏鞴砂居民都会教他读书写字,教他生火做饭,传授他锻造技巧,接纳他为朋友。”
许久之前,他经常像这样耐心的学习各种事,比如拿餐具、穿衣服、梳理头发...从小细节开始,一点一点成为‘人’。”
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新的意义:“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他或许是第一次意识到,除了那种被外在强力赋予的,所谓的上位意义,似乎平凡中的意义才是更为弥足珍贵的存在,这是他第二次意义的获得,是他自己的努力与许许多多善良的朋友共同促成的,或许某种程度上,他作为心的容器而生的空洞也在被慢慢补完。他走在自我寻找的道路上,他在努力融入人类生活,或许有时会有些许笨拙,可是在我看来,这种感觉是多么的真诚可爱!倾奇者伴月光随歌起舞的轻盈美丽如同幻境,这个纯洁的少年,他那时应当是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吧。
梦里所见是月色下随歌起舞的幻影,仿佛是遥远往昔如白纸一般的少年,又仿佛是怨憎与苦难悉数消散之后,才最终显露出的易碎而单纯的自我。”——荣花之期

三.散兵 歪曲
再美好的童话也会有反派的存在,况且倾奇者的世界并不是童话。小狐狸们和小猫的美好生活却招来怪兽的嫉妒与破坏,不怀好意的愚人众——博士化名埃舍尔潜入踏鞴砂,他以欺骗之名带来的所谓新技术最终招致灾祸,冶炼晶化骨髓的大炉失控甚至无法停止运转:
怪异的黑烟,积压的问题......有人因为炉心内的怪异污秽死去了。”
面对这诡异的现状,面对倾奇者这被打破的宁静美好的生活,必须有人做点什么,但外出求援的人竟然都一去不复返......这是,倾奇者身上的将军大人的信物——那枚金羽仿佛溺水之人的救命稻草一般被紧紧抓住,倾奇者前往鸣神岛:
这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这金饰是将军大人所赐身份之物,定能救众人于水火吧。”
可是纵然神子代将军答应倾奇者即刻派人相救,却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了,踏鞴砂的情况在持续恶化。丹羽亦因中了博士的圈套而殒命,最终是回到踏鞴砂的倾奇者代替丹羽进入核心区关闭了大炉,甚至为此烧毁了十指。从始至终作恶的都只有博士, 可不知情的倾奇者却被博士的言语所迷惑,认为是丹羽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背叛了自己,背叛了全部人。甚至,连自己的渴求之物也是背叛自己的丹羽以如此污秽的方式取得......我很难想象倾奇者知道这“所谓的真相”时的心情:亦师亦友的、记忆中模糊的丹羽,那个可以说给予他第二次生命的丹羽,那个有一缕火红的头发、仿佛一直在温柔的对自己笑的丹羽......那一刻,一定有一座大厦在他心中轰然倒塌,那颗被所有人用温柔,微笑,友情拼凑成的透明的脆弱心脏那么直接地被击碎,美丽的碎片一片一片被黑暗淹没,最终堕入深渊:当自己最信任的人也不能信任时,孑然一身的倾奇者又能相信谁呢?
你曾获得过梦寐以求之‘心’,可那不过是谎言与欺瞒的道具。”
倾奇者好不容易构建起的认知大厦一朝之间倒塌,曾经的美好化为了虚无泡影,像是好不容易破土的小草却被无情地连根拔起,他的“意义”再一次丢失了。
由初生人偶的懵懂无知,经历了到成为具备一定情感与认知的倾奇者,他对美好的感知能力慢慢在上升,可相对的,他对恶的感知能力也同样上升了,此时在他心中,曾经的好友成了纯粹的欺骗之恶。这次事件给他带来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一夜之间孩童的逝去更是火上浇油,人偶破碎的心,如何能接受接连两次所谓的“背叛”!这个尖锐的词来自他的无助所衍生出的强烈的愤怒,这也是他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重要证据。
他烧毁了他们曾一同居住的小木屋和那个小玩偶,戴上旧草帽,离开稻妻,开始四处流浪。”
他四处游荡,不知该哪里去。沿途他遇见更多人,却不再将他们之中任何一个视作同伴。”
倾奇者选择舍去这个承载了无数不愿回想的事的名字,回到了无名无姓的状态,这是他自我意识觉醒之后,此刻,意识自我保护机制的作用,也是对个人命运第一次的的自主决定。
当他不想再成为人类时,它就失去了意义。”
他的心之门在慢慢关闭,在内心脆弱的一面受到伤害后,人们往往会通过逃避、自我暗示或膨胀另一面来获取一些心理的安慰,而在内心的价值观尚未成熟的时候,且失去了向善的一面的引导时,他似乎是无可避免的开始走上一条偏执的道路。在遇到愚人众丑角后,像是一双从黑暗中伸出的手拉住了他。在愚人众的经历塑造了他,终于,他彻底带上了名为“散兵”的面具。而且在愚人众内,他也获得了类似“性格不好”“脾气很差”“迷茫的人偶”之类的评价,像是一个小孩子,虽然表现得很恶劣,可这也恰恰说明他不太会伪装自己的情绪,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仍然很幼稚。他的“价值”一直都是在被别人所赋予,他或许还不明白何谓“真正的成长”。
可是,纵使他经历了那么多,彻底封闭了自己的内心,有些东西,他真的放下了吗?不,有些东西不会消失,而是继续在心里蔓延滋长,从之后散兵回到稻妻的举动便可以窥见一隅。
在枫原义庆的手书中曾这样描述:
倾奇者再有一击便可取吾性命,但见吾长相,却不再攻击,而是厉声逼问吾与丹羽有何瓜葛。吾只得作答此为家父旧姓,家父失踪后,吾便被枫原主家收养。
倾奇者听后不再言语。沉默许久,忽道:‘告知她,吾名国崩。’随即转身离去...”
散兵还是放不下自己的过去,尽管丹羽在此时的他眼中仍是那个“背叛者”,但那份伤痛的往事不可能在他脑中激不起一点波澜。虽然他自己似乎意识到了,不,或许正是因为他意识到了,才更向偏执的路上越走越远。
因为他无法获得自身的自爱与肯定,认为自己只有利用价值,而作为个体存在是毫无价值的,才使他身上有种很强的自毁倾向,所以他只能通过想要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方式才能使自身获得满足,但这种满足是短暂的,甚至是虚假的。这种心理持续高涨,直到所谓的“造神计划”最终将他自己熔毁。
伪神”
我的胸膛不会再被世俗染指,摒弃掉人类低劣的情感。我空洞的部分,将如诞生之刻的纯白卷轴那般,以满载神性的至高神明之心来填满。”
散兵对那颗心的执念不仅因为他诞生之初的理由便是神之心的容器,更或许是由于之前种种受到的所谓伤害也好,背叛也好在心底积压的不满与偏执获得了一个发泄的出口,他对那颗心的渴望成为了尚未成熟的他渴求被认同的内在心理的外在展现。
这里“傀儡的悬丝”掉落物的描述很有意思:
为机心人偶提供能量,同时也如悬挂木偶的丝线一般控制束缚着人偶。失去导管支撑,人偶将羸弱得堪比新生幼儿,寸步难行。”
我最初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人偶”指散兵,“导管”或许可以类比母亲的脐带等(eva人瞬间活了)也指“母亲”对人偶的控制,这种控制可能并不只是实际的控制,更多的是一种未给人偶建立起对自我的认知,没有对自我的清晰认知就永远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独立,没有自我的认知就很难全面认知他人与世界,进而很难做出相对自觉的举动,也就永远无法逃脱母亲的控制。(这里的分析仅从客观上造成的影响来看)但若再给这句话附加一些更深的意义,“导管”也可指自人偶出生开始外界不断给他附加的“意义”,“新生幼儿”其实在说他从来没有真正成熟过,或者说他其实不明白什么叫“为自己而活”。
过去的支离破碎塑造了他的矛盾:他对人怀有的善意才会在被伤害后产生憎恨与痛苦,他深处实际的自卑与迷茫才会让他对外界自傲与疯狂的一面无限膨胀,他内心的缺憾才会让他产生不顾一切的强烈的欲望来补全他自己,补全这个“虚有其表”的他,补全这个“华而不实”的他。
纳西妲的描述非常贴切
当他自认为追寻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他眼中所见的究竟是满足,还是更大的空虚呢?正是因为我们不会飞,才会无比向往天空……让他好好想想吧,在拥抱过空无一物的天空之后。”
(文案太会写了呜呜呜呜呜呜)
在听三千娑世御咏歌的时候的感受是那段男声吟唱真的注入了灵魂,甚至可以说是这段吟唱彻底改变了我对散兵原有的偏见,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人,我从这段吟唱中听见的不是他以往表现出来的自负狂妄令人生厌的形象,而是一个孤独、执着的小孩极度的渴求认同的样子,好像就是在说:“来吧,看我啊!”这种感觉。也是从周本音乐开始,我尝试去了解他,从头开始了解他。或许可以说我过度解读了,但这段吟唱在我看来包含了不止执着,傲气,痛苦与不甘,可能好的作品就是有一种引发联想与唤起情感的神奇作用吧。
他被强烈的恐惧与绝望感所征服,他的心疯狂地跳动着。”
(这句还是我在高考前几天中午在宿舍看读后续写的时候mp3正好放到boss曲,然后我说怎么能这么配(/(ㄒoㄒ)/~~所以这是读后续写里的句子笑死
短暂的热烈遮蔽了感觉,以至于内心的挣扎声也没有被听见,他也许从一开始就只是一个没有长大过的小孩子。成神之时可以说是他最最狂妄的时候,从他的话中便可窥见一斑:
来吧…此刻,重现魔神战争的一角,来为我作为神明的诞生而‘正名’吧。”
可是,这种欲望的满足实际上却是虚假的,因为他个人身在局中的盲目性与行为自身的工具性,意味着他只是一个可以随时被弃的棋子,此时他身为“神”的力量是他自大骄狂的源头,即是他现在所谓的“价值来源”,可是这力量终究不属于他,自然也可以被轻易剥夺个干净。
在他又一次眼看着那颗“心”离自己而去:
不!等等!唯独那个…唯独神之心…!那是我的东西...你休想!我绝对...绝对不能再回去!”
这句话其实很有意思:“回去”究竟是回哪里呢?从语气就能推出来,或许是他许多痛苦的源头,悬丝扯断,他又一次在绝望的火焰中燃烧殆尽。做一个黑屏,然后这句话慢慢浮起。
但,有没有可能,心是从灰烬里诞生的呢?”
不存在的背叛,虚幻的恶,到头来,他又得到了什么——空
他发起复仇有其根源,但这不意味着他做的就是正确的
自毁倾向——完成了自我消除
骗局铸就了他的一切,最终,他为消除这不幸的悲剧采取了最疯狂的举动。”
这是他自己的赎罪,是他认为自己的降生之罪,无知之罪,盲目之罪,恶行之罪的最极端的承担方式。

四.流浪者 剥离
散兵从世界树中抹除自己看似是消除了自己身上的因果,可看过小圆的我们知道,因果这种东西无法被完全消除,执念越深,因果作用越强,他只会不断累加。散兵从这个世界上的消失没有给原来的人们带来一个好结局“因带来果,罪累积成业。”今世的流浪者无法逃避过去的散兵,因为他们本是一体。“没有什么能驱动填满我……除非是无法解脱的因果。”
业”的涵义十分深奥而广泛,如果翻译成现代语言,“业”相当于“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在当时或过后产生的相应的惯性力量和对这些行为产生的自动记忆。业力这种惯性力量就象是影子,如影随形地跟随着做此事的这个人。同时,业力不仅会如影随形地跟随着这个作者,而且时刻会对这个作者产生相应的作用力。如做的是好事,就会产生好的作用力,简称为“善报”。如做的是坏事,则会产生坏的作用力,简称为“恶报”。
没有目的地的人,又何必在雨里赶路呢?既然不赶时间,又为什么冒雨走在野外?”
流浪者……听起来就像一株无根的植物。”
纯白人偶本善,因为他没有威胁性,像是振翅掠过天空的飞鸟,汇入大海的一滴水珠,孑然一身,踽踽独行与这尘世,留不下一丝痕迹。
……为什么他没能幸福终老呢?”
流浪者发自内心的疑问让我们窥见了他内心的善良。
在了解了前生那些可以被称为“恶”的事之后,流浪者问出了一个问题
“神明,您认为我是恶吗?”这既是他对纳西妲的追问,更是对自己的追问:若是善,前生的他又如何会因虚假的欺骗犯下那么多恶行;若是恶,今世的他又怎会在神明面前小心翼翼地提出这种问题?或许事情发展到现在,他的身上早已经被善恶所混沌地填满。
“若你承认那些你是你自己的话,便是恶。”一直到这些业被清楚地认识到并有效地化解后,业力才会彻底消逝。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取回那些本该由我背负的罪孽。”
这些业的力量非常持久,它们将会在以后时间里反过来作用到作业者自身。业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和作业者在行为(作业)时的用力大小是成正比的。依传统的印度文化观念,这些业不仅会在此生如影随形地跟随和作用于作业者,它们在没有得到有效的化解前提下,还会一直跟随到此作业者的下一生,以及很多生,一直到这些业被清楚地认识到并有效地化解后,业力才会彻底消逝。
此时动起来的正机之神是散兵心中成神的最后执念,
“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会被保留。”这种尚未成熟的价值观是他一直以来的梦魇,不论做什么,他都是在追求着别人赋予他的价值,哪怕是现在,这种心态也成了他获得神之眼的执念来源。获得记忆的流浪者在看到亮光后伸手抓住了散兵,下面是另一个散兵,我认为这段表现的目的是意味着这段回忆既是他所要背负的东西,又帮助他更好地成为了他自己。
背负裂痕生活下去是人的行为。你可以选择是否成为人。”
个体与个体之间只存在借与还的关系。我们迟早会两清。”
可还记得丹羽临死前说的:“他不必做任何事来证明自己,人与人不会只有利用。”

五.倾落伽蓝 重生
名字是人生的第一份馈赠,在剧情的结束部分,流浪者终于脱离无名无姓的状态,重新拥有了名字,这是他的重生。“此生路遥远,欲行已忘言。”这句话放在最后真的让我感受到了空虚,那种纵览一段人生后难以言状的心情,他在自我追问中完成了升华,像是在eva中获得了补完后消除了心之壁的人类,在小圆中看似离去实则已经融入世界法则中的小圆,在历经人生千帆后提笔从容写下《浮生六记》的沈复,转换视角,顺命运编织的蛛网而上,他从最初那滴眼泪开始,就已经是个活生生的人。“承受人世冷暖品味喜怒哀乐者,即为人,为生老病死憎爱哭喊愤怒者,亦是人。”若不把“心”那般狭隘的理解成“心脏”,他早已真正超脱躯体,他早已真正成为了“人”。
我喜欢流浪者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实际上就很像在世界的混乱洪流冲击下的每一个我。
而且不是每个我都能有他最后的勇气的。
书于2023年6月


后记
视频文案前前后后写了五六天(我真的服了我怎么写这么慢
视频做起来倒还挺快的(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最近还在打工累鼠ヽ(*。>Д<)o゜
不过收获了第一笔真正意义上自己挣的钱还是很爽的(❁´◡`❁)
还想做一个薰嗣的视频来着刚把素材找好
我其实还是挺满意这次写的稿子啦
但是可以有做的更好的地方,下次一定嘿嘿
我的专栏第一篇文章(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