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孤独的廿四语语法教程Torüluko Yasüpok Lüpowok Olüm(上篇)

2023-06-28 15:01 作者:RoveZeal  | 我要投稿

(事实上,这是一篇自我纪念意义大于教学意义的文章)

注:现在廿四语的语法架构趋于固定成型,可以放心地食用了。但不得不提及的是,距离上一篇廿四语歌词(见动态)发布已经过了一段时间,廿四语距离那时发生了一些细微(确信)的改变(主要集中在数法),望对照两篇专栏一览其语法的学习者谅解。另外,虽然廿四语有自己的意音文字,但鉴于字体显示的麻烦事太多,本文中统一使用其拼音文字廿四语罗马字。

一、语言统纲(简介)

YORO CAKO!特大号特热情的问好!)

廿四语(Yasüpo),灵感来源于电影《波斯语课》用人名创造语言以假乱真的情节,同时受到了道本语极简语言魅力的影响。这是一门只有五十个来自同学特点和名字的基本意音文字的大体上的分析语。起初它在网课期间被玩笑式地创作,权当消遣与调侃的手段,在后来逐渐被完善成一门可以使用的语言,这促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自己本土化语言的班级(笑)。廿四语对自身表达力求如下几点:

1、由于语言特点,廿四语的表述不算简短,口语和书面表述的长度尽可能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这么说有点言过其实),罗马字叙述长度大概与俄语一般即可;

2、对事物不追求细致分类和精确描述,但一定不能影响人情感的抒发和信息的有效传达;

3、当一个廿四语者在会话和阅读中遇到生词时,一半以上的情况下可以大概猜测出其意义。当他想要表达新的信息时,可以简单地做到制造新词以及很快让旁人意会并记住它;

4、一般情况下的廿四语使用中,音译的外来语(包括动物的叫声)占比不得超过5%

廿四语作为极简语言,语法点其实很少,但解释起来比较抽象费劲,且up向来不善讲解、爱好长篇大论,所以敬请学习者谅解文章的长度。若发现任何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探讨。

二、构词法

在开始之前,这里首先要亮出廿四语的一大特点——除了音译时,它的每个音节都是表意的。

廿四语的《五十“意”音图》原稿,请原谅up的字迹,同学……

音节同时也是语素,这一点它和汉语很相像,不过常用汉字有3500个,廿四语的基本意音文字只有50个。

正因如此,廿四语几乎每个字都会表达很多相似相关联的逻辑和叙述意义,虽然我热衷于为它们一人配上一个汉字来解读,但上面给出的汉字解释多多少少还是以偏概全一些。

如果你问su这个语素的意味,其实可以罗列出:

光明,景象,样子,样态,颜色,白色

细细品味这些释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你会发现,它们都与“光”以及“光”给人的感受(视觉)有关。所以,当你平白无故听到别人说到su时,首先不会想起一束光或者白颜料,而会想起眼前一片朦胧的光和色(一种意境,模糊的信息感),这个语素为听话者标识出了这些模糊的信息。这就是廿四语作为一门分析语,其意境的所在。

难道不会产生大量的歧义吗?——画家手中的颜料种类甚至可能比廿四语的字还少,但在他灵感的指挥下,那些漫不经心挥毫泼出的颜料相互掩映、交叠,画作也就从抽象变成意象再变成栩栩如生的具象了。同理,如果你把光和面的意象叠在一起,就成了一片横陈的视野(susü,景象,样子),如果你说跃动的火苗闪烁的是振奋人心的光芒,就称之为赤,为阳,那是火的模样,所谓内能所迸发的光亮(zisu,火,红色),上帝说要有(ko)光(su),世界便有了光(suko,明亮的,清晰地),到那时,听话人再朦胧的睡眼(耳?),也该褪去梦境虚无缥缈的光和色…呃…“suko”知道对方的表达意图了吧!

这就是廿四语构词法的意义。虚词的大量使用为廿四语的语句提供了清晰的语法思路,同时也让词与短语泾渭分明,在虚词与虚词高墙的空档间,堆砌的语素成为了表意严谨多样的“词”。

1、名词

名词构词:名词没有特定词形,廿四语字中的大多数可以直接用来作为名词,如zo(人),fo(物)。名词性的短语,去掉其中的虚词和ko(下文会解释都是何方神圣),可以成为多音节的合成名词。这些合成名词意义一般较原短语的意义特异且固定,廿四语正是这样创造新词。

例:cako zo(良好的人,有优点的人)—>cazo(朋友)

       fero snama diko fo(在水上移动的空物体)—>fesnadifo或者直接说fesnadi[(带舱的)船]

如你所见,一些以fo(...之物),zo(...之人),so(...之事)结尾的名词略去尾字也没有关系,这是构词的一个诀窍,但有些去掉了剩个非名词产生歧义就不要改换为好,如osafo(嘴)和osa(吃)。

还有,如果一个多次合成词(合成词又一层层组合,这里不只限名词)太大了,用连字符把它切割成小块吧!

süciriko wonaro sna(ma)—>süciri-wona-sna(匀速-直线-运动)

方位词:另外,有八个特殊的方位词不符合合成名词构词法,也就是说,它们并不具有原短语,它们的语法地位和一般的单音节名词相同,整体作为一个语素出现。

naho—右,nala—左,süho(süo)—前(面朝的方向),süla(süa)—后(背对的方向),

diho(dio)—上,dila(dia)—下,ciho(cio)—将来,cila(cia)—过去。

括号里是它们的略写法,意义和括号前没有区别。这些词由“na(线)”、“sü(面)”、“di(空)”、“ci(时)”加表示相对概念的ho和la(本意是大和小)组成。可以如此理解记忆它们:以ho结尾的都是事物发展的方向(对于naho,数学上以右为增长方向),la则反之。

2、动词

词形和普遍特点:动词里除了ge(有),ze(搞)和wo(使)以外,都以s/e或o开头,动词的重音都在开头字母之后。

基本动词:s/e开头者被称为基本动词,表示执行者自发的动作,当s/e的下一个辅音是z或s时,用e,此外都用s。

例:na(线,距离)—>sna(走,移动,离开)

       su(光)—>esu(看,发光)(廿四语是有能力区分这两个意义的,见下文)

廿四语中基本动词是否及物并不固定,一些看似不该及物的动词在语境下也可以及物,比如ezu(这里取“凹陷”的意思)也可以解释成“抽…”、“吸…”,基本动词及物时往往强调其自发的动作促使力或者其他什么效果作用于受事者,也就是动作的对象

使动词:动词wo和所有o开头的动词叫做使动词,理论上每个基本动词都对应一个使动词(把s/e去掉,换成o,ze是特例,对应的使动词是wo),使动词必须有受事者。

还是举个例子吧:sna(走,移动,离开)—ona(挪,驾驶,推动)

请注意:虽然它们叫作使动词,但我建议最好不要把ona翻译成“使……移动”,“使……”的句式是其他语法结构该做的。使动词表示的仍然是动作执行者的动作,对应的基本动词只是这个动作对受事者的影响而已,譬如,当ona的受事者是车(snadi)时,ona表示的动作其实是驾驶员“踩油门,转方向盘”,至于车行驶起来这件事,也就是“sna(ona对应的基本动词)”,不包含在ona的意义内。

名词性:有时候,动词本身也可以直接当名词使用,但并不是动词对应的“动名词”,不指动作这一事件,而是一些固定的说法,比如ezi(zi本身的意思是能量),动词意义是发力,努力,名词意义则是“力”,再如ze,动词意义是“做,干,搞”,名词意义则是“行为,举止”。

合成动词:类似于合成名词,动词也支持将一段以动词为中心词的短语,甚至去掉主语的简单动词句变为合成动词。合成动词不一定要与原短语的用法一致(一头雾水?见下)。

例:süaro sna(在后面走)—süasna(追赶)

当süaro sna这个短语及物时,解释为“从后方离开”,这个动作的受事者是所离开的这个地点,但süasna的受事者则是其追赶的对象,虽然后者是前者的派生,但它的用法和对受事者的意义完全不受原短语影响及物性模糊这一点上,合成名词和基本动词相近,它们对受事者的选择要尽量反映人对动作的主观感受,而不是根据原短语。

补充:在廿四语书写系统中,s/e(基本动词前缀)和ze(搞),o(使动词前缀)和wo(使),其实分别是同一字的两种变体。在这里顺便一说,也许有助于理解动词构词吧。

3.形容词

一般的形容词:廿四语只有一个基本的形容词ko,意为“存在”,形容词可以直接置于名词和动词之前,起修饰作用,也可以作句子的谓语(见下文)。当ko修饰名词时,意义类似于英语里的不定冠词“a”,但不限制被修饰者的数量,表示“有一个/有几个”,“某”的意思,修饰动词时表示“有一回/有几回”,不限制其发生时间。合成形容词形式为“名词/动词(均包括合成词)+ko”,表示“具有……的性质”

例:ca(名词:好)—cako(好的/地)

       sna(基本动词:移动)—snako(可移动的/地,流浪的/地)

       calu(合成名词:爱)—caluko(有爱的/地,慈祥的/地)

       süasna(合成动词:追赶)—süasnako(你追我赶的/地,争强好胜的/地)

原生形容词:有时候,一些形容词没有原名词,它们生来即带ko。

例:hocako(伟大的,极好的),lasüko(狭窄的,抠搜的)

一字一字解释,意思也是通的,对吧?这些大多以ho或la开头的形容词虽然是合成形容词的形式,但只是专一的形容词,当然,你也可以把ko去掉,享受反向把形容词变成名词的乐趣。

“级”:dio(更)、go(最)、dia(更不),we(最不)可以直接附着于形容词前,权当所谓“比较级”和“最高(低)级”。

好消息:在口语交际和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形容词的ko都可以(注意只是“可以”)省略。

4.数词(一类特殊的名词)

奇特的基本数法

0~9:0(表示什么都没有)—pako,

1—torü,2—yarü,3—carü,

4—rü,5—zurü,6—ferü,

7—surü,8—zarü,9—ho

嗯,出于某些原因,除了0以外,数词普遍以rü(数量)结尾。还有,如果你需要负在数词前面来个pa。

更大的数字?

10:tonorü,20:yanorü,11:totorü,24:yasürü

一位一位读出来,把rü扔到最后,数位的空位用no(而不是pako),表示这一位已经“齐整”了。

更大?更大?

114514(首):totosüzutosürü——什么,托仙贝的恶臭,我忘了自己说了几位数!

所以对大数这里可以采用科学计数法(这是廿四语内在的数词表达)

zu(zurü省了rü)ro totosüzutosürü(1.14514×10^5)

用变rü为ro的数词加在大数前面,表示乘了10的几次方。这种表达方式可以代替千万亿之类的数字级数。(千:caro,万:süro,十万:zuro,百万:fero……

但如果你看到这个东西:toro totosüzutosürü(1.14514×10^1)

好了,我们都明白,这科学计数法还可以用来表示小数(11.4514)。

序数词:基数词前面加个ha,无一例外。

使用:数词本质上都是名词,但因为结尾都有rü,像形容词一样直接修饰动词其他名词也不会被人怀疑,表示次数、数量或排序。当你需要把数词编进其它合成词里,rü可以选择省略(比如廿四语的名字Yasüpo),不过,torüko(唯一的/地)是个特例,不能省略,因为toko是“在一起”的意思。

孤独的廿四语语法教程Torüluko Yasüpok Lüpowok Olüm(上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