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BUD(玫瑰花蕾)”——影评《公民凯恩》
“Rosebud,汤生,你要去找出他所有认识的人!不…也许只找爱他和恨他的人,问出他的遗言究竟指什么!”
首先,先从剧本入手,让我先代入一下斯奈德先生的模板: 片名:《公民凯恩》 类型:纪录片 时间:1941-09-05(美国) 1. 开场画面:禁区、城堡、与凯恩的遗言:rosebud,凯恩的纪录片,简略而整体地表现了他的整个人生和社会评价; 2. 主题呈现:一家报社为了探寻这个美国最大的人物的背后新闻,派汤生四处东奔西走寻找凯恩的遗言:“rosebud”的意义; 3. 铺垫:汤生首次探访苏珊失败后,决定去柴契尔纪念图书馆借阅其回忆录; 4. 推动:小凯恩被义父柴契尔带离家乡,远离自己的父母,母亲为了让他成为有钱人而让他随义父去大城市生活; 5. 争执:青年凯恩一心想要创办报社,曝光资本家丑闻,为工人和穷人服务,义父认为他不应该做这些亏钱的工作,但是凯恩一心认为自己是一位报人; 6. 第二幕衔接点:凯恩接管询问报社,推翻报社旧案,并宣布询问报原则宣言; 7. B故事:询问报销量达68万份,成为纽约最高,询问报喜开宴会,但在众人都乐呵的时候,李兰德对此时凯恩个人主义的作法有了些许怀疑和不认可; 8. 游戏:汤生开始探访李兰德,他道出了凯恩与他的两个挚爱——总统侄女艾米莉与牙疼的美国国民苏珊。与艾米莉的关系由热恋快速到冷淡对峙,由于凯恩报道总统的丑闻; 9. 中点:凯恩遇见苏珊,他再次陷入爱河,同时志向走上政坛; 10. 坏蛋逼近:与政敌吉姆对立,政敌要曝光他的绯闻, 于此凯恩的支持率快速走低,好友李兰德痛骂凯恩只关心自己,希望他能将自己调到芝加哥工作,好友关系分崩离析; 11. 一无所有:在多数国民放弃对他的投票后,他只得放弃进入政坛,立志将苏珊捧为歌剧明星。在李兰德写了一篇痛批苏珊歌剧的报道后,凯恩炒了好友鱿鱼; 12. 灵魂的黑夜:汤生再次探访苏珊:凯恩始终逼迫她登场各大舞台,而妻子苏珊却不再愿意歌唱,自杀未遂后,凯恩同意她离开舞台; 13. 第三幕衔接点:物质生活丰富的苏珊总是抱怨自己从未得到自己想要的,最终还是离开了凯恩,摆脱了他的控制; 14. 结局:管家雷蒙偶然听见凯恩说到rosebud,但认为只是他的胡言乱语。汤生最终发现,rosebud可能是凯恩得不到的或是他失去的东西; 15. 终局画面:城堡与直冲天际的黑烟,rosebud最终化为灰烬。
所以,总的来说,影片用六段闪回,以一种揭开花瓣的形式让我们一层一层地认识到何谓“rosebud”。导演先是拿出一只玫瑰(纪录片),令人观其全貌,而又借由养父柴契尔、经纪人伯恩斯坦、挚友李兰德、妻子苏珊、管家雷蒙的手一次次拨开花瓣,使得观众之眼“汤生”觉察到凯恩的玫瑰花蕾:伟人如凯恩,也不过一介美国国民,他最需要的,还是童年没有得到的母爱吧。就像挚友李兰德所说,他一直在试图证明些什么。苏珊离开凯恩时,凯恩哀求的姿态,略显令人发笑:在一个光鲜亮丽可爱的女性房间里,一位西装革履的老者像小孩跟母亲求情似的撒娇拜托,也许这是导演的黑色幽默,也许是事实的冷嘲热讽……不论如何,直至影片中点,凯恩得到了一切:事业的成功、所爱之人、国民的追捧…而到影片的最后,他又失去了一切,包括他的雪橇“rosebud”。
再来谈谈影片的摄影和剪辑,嗷嗷,说实话,作为第一次观看这部影片的观影者,光是注意剧情就足以让我眼花缭乱,也许在我下次观影我会更详细的谈及这块,但我不得不现在就谈谈一些令我震撼的内容。 卧槽! 我想这就是我看完影片的第一感受。我看到这部影片几近完美的展现出黑白影片能展现的一切美感:他的戏剧光和构图美到了极致!导演力所能及的将电影的戏剧性和假定性表现到了一种巧夺天工的程度,就是光欣赏其画面都足以令人痴迷119分钟。除了一些特写镜头有些一言难尽… 也许观影后我的第一感受是:为什么电影名叫公民凯恩而不是玫瑰花蕾(rosebud)?我辗转反侧了一宿,最终回想到电影的结局,汤生如此说到:我想不到任何一个词能够表达出一个人的一生。也许正是如此,就像凯恩无数次声称自己只是一个美国人一样,我们无法标签化这样一个经历丰富的人生,所谓rosebud,只不过是一版完整的拼图所缺失的那一小块。
顺便吐槽一下,凯恩政治演讲时李兰德右边的光头抽烟佬感觉很像列宁啊。。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的刻意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