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中,贾诩做出的计谋抉择,是对还是错?(二)
这样一来王允这批人又翻篇了,改朝换代又一波西凉的中层官员掌握了朝廷的大权,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给三国志作出的裴松之就忍不住说了说,国家好不容易迎来一个王允,这样人主政的机会,本来还有和平的曙光,但是就是因为你贾诩,把这一切都弄乱了,所有的混乱根源都是你贾诩造成的,岂不由贾诩片言乎,其实这有点儿过于高看,贾诩,贾诩只不过是让这个世道乱上更乱而已,真正的乱事能贾诩一言所决定的?没有,贾诩这帮人散到各地,占山为王落草为寇依然是为祸一方,而且你像王允和吕布这样的能力的人主政朝廷,你又号令不了天下,又改变不了天下,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件事情套用别人评价。
张良的儿子呐翻话叫谋生不谋国,果然就是这个道理,你家去办这件事情,典型的谋生不谋国,他自己得到保全了,但是这个国家却变得更加混乱了,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贾诩骨子里就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就是贾诩和荀彧诸葛亮等人最大的区别,那些人是把家国人生一起来考虑,而贾诩我乱世当中管不了那么多,我管好自己是头一件事儿,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贾诩已经45岁了,对于人生来讲,几乎是进入老年的这么一个状态了,他跟别人思考问题的方向有很大的不同,贾诩是凉州人士,也就是今天甘肃武威人,它不属于那种少年得志的人物
但是从小有很多人看好的,当地的一个名士阎忠就专门讲过,这个人将来就是张良陈平一样的人物,果不其然基本被他料中了,当年也出来做官,但是因为身体不好就辞官回家了说我不干了,结果在回乡的过程当中,跟着一帮人往回走,被叛军给抓住了,这些叛军是氐族人,贾诩非常机智马上就跟这些首领讲了,我是当朝段太尉的外孙,如果你们放了我,我能够让我外公送了一大笔金银给你,贾诩这么一讲还真把这帮叛匪给震住了,你想想一堆人当中就夹取一个做官的,他气质跟别人肯定不一样,而且他在朝廷当中做官也比较熟悉官场
这些事儿,一说谁谁家什么什么样谁谁谁管,什么样的官员,他都能说的门儿清,你像这帮土匪,也就是土包子,他知道什么事儿,为什么提断供?因为他提到的太尉段工一直在西北地区很有名,你提到这样一个人,大家肯定容易相信,这帮人马上就给家去放了,而且说好了回去之后,你给我们说说好话我们也不想得罪断供?结果跟他们一起被抓的人都杀了,只有它保得了性命,在董卓手下真正有名的谋士也不多,所以贾诩这样的人想不被重用都不行,他一直是董卓的女婿牛辅手下的重要谋士,等到李珏,郭四,这帮人掌握朝廷大权之后想起来了,说所有的主意都是贾诩出的,他给贾诩怎么也得封个侯吧,结果贾诩怎么说?
这都是保命的计策封什么侯?有什么脸要这个封喉,坚决不要,李军艺想你不封侯,那这样我封你尚书仆业,结果贾诩又讲了,尚书仆业娜是百官之长是众臣的榜样,像我这样的人之前又没有什么名气,我突然担任这个职位对国家也不好,对我个人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也不能当想来想去,没办法这些人还是封他为尚书尚书,主要的工作就是管理百官负责人
这样一来贾诩也没推辞,在这个位置上,贾诩还是推荐了一些有用的人才,也算弥补一下他之前给国家带来的混乱,你像李珏,郭四烦愁这帮人,也就是一个普通将领的能力,突然成为国家的这样一个大官显贵,互相之间就开始膨胀了,你说我不好,我看你不顺眼,这种情况下怎么办?都来找贾诩,屏里慢慢的这帮人越来越离不开贾诩,但是每个人都怕贾诩辅佐其中的一人,这可怎么办?是既拉拢又提防,是这样一个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