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驹列传】无声铃鹿传——永远の幻(五)
初次天皇赏
至于无声铃鹿下一场参加的比赛,虽然在神户新闻杯(G2)以第二名而取得菊花赏的优先出赛权,却连菊花赏看都不看一眼,转而决定参加天皇赏·秋(G1)。这种安排的主要原因是血统上的问题:无声铃鹿的母系原本就是短距离血统,而周日宁静本质上也不是长距离马。
说起天皇赏·秋(G1),作为古马们的重要比赛目标之一,是包括许多强力古马集结在内的比赛。虽然2000米的距离非常适合无声铃鹿,但对手的水平也比以往的比赛高出许多。春天中长距离战线的中心的重炮(マヤノトップガン)因为受伤而退役,美妙周日(マーベラスサンデー)也因为伤病而在休养,樱花桂冠(サクラローレル)正在法国远征中……,本来在这个时候,强有力的赛马们都不来参赛,但去年首次以3岁的年龄拿下了天皇赏·秋冠军的吹波糖(バブルガムフェロー),同时去年的橡树马、之后的年度代表马——女帝气槽(エアグルーヴ)也参加了比赛,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赛马。
那么,与此相对的无声铃鹿又怎样呢?确实,在当时的天皇赏·秋(G1)中,已经连续2年有周日宁静的有力3岁马参加,并且取得了好成绩。1995年真诚(ジェニュイン)以第二名完赛实现连对,1996年吹波糖以3岁的年纪取得了冠军,所以今年的天皇赏·秋对无声铃鹿来说是很有希望的。但是,作为经典战线主力的真诚,以及拿下去年朝日3岁锦标(G1)、如果没有骨折的话很可能会在经典战线上拥有很大成绩的吹波糖,在与他们两匹马相比较的情况下,主胜鞍只有プリンシパルS(OP)的无声铃鹿不得不说还是稍逊一筹。
这一天,无声铃鹿鞍上迎来的骑手是老将河内洋,但在这个时候,比起去年和前年参加的两匹三岁马来说,实力要差一些的无声铃鹿要参加天皇赏·秋这个决定,就算是被称作无谋的挑战,那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原型
在马评中被认为拥有很高潜力的无声铃鹿,吸引了穴马党们的目光,无声铃鹿也因而被推上了单胜17.6倍的第四人气位置,让人不由自主的有一种深思——
“奇袭?”
与这些身经百战的对手为敌的无声铃鹿,在这一天跑出了前所未有的大逃战术。
这一天的大逃,并不是事先准备好的战术,而是河内洋骑手在比赛开始的时候,没能控制好无声铃鹿、只能转过来放任他继续奔跑的作战结果,但前1000米58秒5的速度,拉开了后续马群十马身距离以上的大差的大逃,是明年完全体大逃的原型。
不过,虽然有着逃马战术的准备,但无声铃鹿的能力并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在第四弯道,这个时候作为逃马的无声铃鹿距离马群只有5马身,在直线坡道下被去年的冠军吹波糖追上,最后完全力竭,逐渐被马群一口气吞噬。最后,无声铃鹿收获了连揭示板都没有记录的第六名的结局。
这一天无声铃鹿的大逃,让人感受到了仅凭第六名的成绩也无法形容的清爽感。并且,虽然第六名的成绩距离第一名的气槽和第二名的吹波糖差得有些远,但第三名以下的成绩几乎没有什么差距也是事实。在这个时候,能够成功领放的无声铃鹿的实力,也丝毫不逊色于一般的古马。
迷失
天皇赏·秋(G1)之后,无声铃鹿原本预定参加的比赛是京阪杯(G3)。当时的京阪杯是在京都的草地1800米场地举行的G3比赛,这个距离对于身为中距离马的无声铃鹿来说刚刚好。而从级别上来说,对于没有获得重赏的无声铃鹿,这场比赛的水准刚刚好适合他发挥实力。
但是,完全乱这个预定计划的,是无声铃鹿被选为香港国际杯的日本代表的消息。
香港国际是12月在沙田举行的草地1800米赛事(当时是国际G2赛事)。一般来说,这并不是一匹没赢过重赏的赛马可以轻松参加的比赛。然而这一年,由于其他参赛马匹实力并不强的关系,无声铃鹿被幸运的被选中了。
桥田练马师虽然报名了这场比赛,但对于无声铃鹿的入选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参加京阪杯(G3)是以落选香港国际杯为前提的预定计划,既然这个前提完全变了,那么赛程安排的大幅度修改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一年的香港国际杯预计是在12月14日举行。考虑到这是无声铃鹿第一次参加海外远征,所以准备时间还是稍微长一点比较好。如此一来,参加11月22日的京阪杯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于是,无声铃鹿的下一场比赛便只能提前一周,临时改为了英里冠军杯(G1)。
毫无胜算的战斗
在这样的过程中,突然宣布参加英里冠军杯(G1)的决定,似乎正与搞笑的闹剧成正比,各方面都显示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对此时无声铃鹿来说,很难说能够以万全状态前去战斗的状况。
从比赛前马匹微妙的身体状况来看,变更出赛比赛本身是非常不利的。而且,这是在参加天皇赏·秋(G1)之后仅仅间隔2周这样残酷的比赛安排,甚至比赛距离也是无声铃鹿自新马战以来再次参加的英里战。对手的实力也与G1相符合,以日后成为世界最强英里王者的大树快车(タイキシャトル)为首,都是实力强劲且擅长英里战的对手。其中,对无声铃鹿来说最不走运的消息,或许是参赛名单中有樱花赏冠军协荣三月(キョウエイマーチ)的出现。协荣三月与无声铃鹿、大树快车一样都是3岁马,并且与无声铃鹿一样都将强度猛烈的逃马战术作为自己的最大武器,在当年樱花赏泥水飞溅的不良场地上,以5马身完胜目白多伯也是实打实的战绩。
一场比赛中有两匹完全相同类型的逃马,对所有赛马来说都是巨大的负面影响。在作为逃马的激烈较量中,成绩靠前、擅长领放的强敌们也绝不会退让。正因为(团队)很明显的知道这点,所以对于无声铃鹿来说,比赛之前就明白这是一场十分严峻的战斗。
而此时,无声铃鹿阵营却在准备过程中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为了让总是在马厩里转圈的无声铃鹿停止转动,他们便在无声铃鹿的马厩里挂满了榻榻米。
因为无声铃鹿有个奇怪的习惯,就是从入厩前开始,总是喜欢在厩舍内转圈。虽然看起来像是一种天真的习惯,但无声铃鹿在这并不宽敞的马厩里飞快地转圈,使得周围的人总是对他十分担心,生怕他的身体因为撞墙而受伤。
负责照看无声铃鹿的加茂厩务员也是如此担心,在此之前也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无声铃鹿无论如何也不肯停止在厩舍内转圈。因此,在英里冠军杯(G1)这个重要比赛之前,加茂厩务员终于采取了强硬手段。
在十分狭小的马厩里,再挂满了榻榻米,就连身材柔软的无声铃鹿也动弹不得。但是,据说不能继续转圈的无声铃鹿看起来比任何时候都要烦躁。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英里冠军杯(G1)当天的无声铃鹿比平时明显多了一些烦躁。剥夺一个人的自由绝对不会有好结果,这是常有的事,而被剥夺了自由的无声铃鹿,此时的心情或许也像是被剥夺了自由的囚犯一样。
对不起,铃鹿
无声铃鹿在闸门打开的瞬间就冲了出去,但比赛的发展并不适合无声铃鹿的节奏,果然,协荣三月并不会让出主动权,两匹马开始了激烈的领放位争夺。无声铃鹿、协荣三月这两匹逃马开始互相竞争,速度节奏也不知不觉间加快了。前1000米的经过时间是56秒5,不管怎么说这也太乱来了。
这样疯狂比赛的代价是第十五名,这是无声铃鹿生涯中最惨痛的失败。无声铃鹿在最后直线入口附近的时候已经力竭,直接沉入马群当中。
但是,同样在比赛中发挥出色的协荣三月取得了第二名,因此,无声铃鹿的败因不能一概归咎于速度。比赛结束后,无声铃鹿被查出是因为在比赛中发生了马鞍错位才导致惨败的原因,但真正失败的原因还是在于,阵营在比赛前的调整过程并没有做到万全的准备。
比赛结束后,加茂厩务员立刻拆下挂在厩舍里边的榻榻米,向无声铃鹿道歉。
“对不起,是我多管闲事了……”
这是当时加茂厩务员对待无声铃鹿的真实心情。
無声鈴鹿
在英里冠军杯(G1)中惨败的无声铃鹿,远征香港的计划并没有改变,继续向着沙田赛马场出发。
但是,此时鞍上的骑手,却不是河内骑手。因为他在香港国际杯(国际G2)比赛举行的当天,预定在同日举办的短途锦标(G1)中策骑。因此,被提名为无声铃鹿鞍上骑手的,是君临日本骑手界的No.1骑手——武丰。
“無声鈴鹿”
这是用港式汉字命名的无声铃鹿。但是在日本,不仅是普通报纸,就连体育报纸也没有对“無声鈴鹿”的远征进行大幅报道。国内最强赛马樱花桂冠远征福伊赏(G2),以最后一名惨败的伤痛,在记者和马迷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伤痕。日本最强赛马都没有能够成功挑战世界赛马,换成了一匹连重赏还没赢的赛马前去挑战,即使是被看成那挑战巨大风车的堂吉诃德,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比赛的第二天,一部分的体育报纸上刊登了无声铃鹿输掉比赛,拿到第五名的报道,而且篇幅很小。读了那篇报道的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想——
“果然如此。”
仅此而已。又或者也有——
“还没赢过重赏的赛马,看起来表现还不错。”
这样的情况。总而言之,无声铃鹿的香港远征,在几乎不被任何人期待的情况下开始,也在几乎不被任何人关注的情况下结束。
但是,有一个人发现了这场比赛的重大意义。是鞍上的武丰骑手。
比赛中,无声铃鹿照例开始领放,然后输掉了比赛。他的奔跑速度非常快,一直到赛程过半为止,都处于领先位置,制造了精彩的场面,但最后还是被来自世界的强敌追上。获胜的是一匹名为Val's Prince的赛马,第二名是第二年前往安田纪念(G1)上远征、输给大树快车而拿到第二名的奔腾(Oriental Express)。
在这场比赛过后,武丰骑手这样说着——
“这匹马是个怪物(この馬は化け物だ)。”
这位被称为“天才”的男人,在经历了这一次失败时候,又对无声铃鹿产生了什么感想呢?
回到日本之后,武丰骑手又接着以这样的话对桥田练马师建议着——
“我觉得,绝对不要压抑住这匹马去进行比赛比较好,如果今后让我骑的话,我会这样进行比赛的。”
这个建议从另一角度也说明了,武丰骑手内心中那份“请让我策骑无声铃鹿”的意思。
作为日本最优秀的骑手,无论什么样的大比赛都不会为自己想要策骑什么赛马而困扰的武丰骑手,此时竟然会对一匹在3岁时毫无斩获任何重赏的赛马提出了策骑的意愿。而伴随着武丰与无声铃鹿这一奇妙的相遇,全新的季节也就要开始了。
转自NGA:追忆流火《无声铃鹿(サイレンススズカ)列——永远の幻》
https://ngabbs.com/read.php?tid=31386794
(原作者已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