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议:延长毕业生应届身份时限!
2023毕业季渐近,“就业焦虑”“毕业即失业”等词频频出现,应届毕业生的压力显著增加,这不,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针对就业问题纷纷出招。
🌟 建议延长毕业生应届身份时限

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拟提交《关于多措并举促进青年群体就业的提案》,建议适度延长保留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进一步落实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对部分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要求应届毕业生须为当年毕业的做法予以纠正。
民进中央建议,搭建更多校企对接、国聘行动等就业渠道与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对于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在社保方面给予减免、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同时适度增加社会公益性工作岗位,增加就业容量
🌟 建议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财经大学校长方明认为,政府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完善,有效对策办法还不充分,这些都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也存在就业渠道缺少整合、就业信息不全面、就业多方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多向度、多部门共同努力,进一步整合大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对此,方明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平台智慧化水平,构建支持企业发布职位、筛选简历、参加招聘会、主动联系毕业生、与毕业生线上互动交流等个性化服务。
🌟 建议用校企联盟促就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建议:高校可探索“双元制”教学模式,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简单地说,就是校企双方一方负责理论教学,一方负责实操培训,双方均是教学主体。
比如,聘用企业专家担任新工科应用类的专业教师,让学生在企业内接受培训,而培训产生的经费,很多企业是愿意承担的。同时,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来自学院,教学费用由学校承担,教材也可以组织一些企业的专家协作共同来编写。
这种模式,可以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契合企业的现实需要。此外,还可以让龙头企业牵头成立校企联盟,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