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江山刘伯温,论中华南龙风水及其八字分析
刘伯温论中华南龙风水及其八字分析
刘伯温,1311年7月1日
八字:辛亥乙未乙卯壬午(有疑点)
大运: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纳音分析
首先分析了纳音钗的金成沙中金,将退气之金转化为金,故人生有先退后退之象。纳音为金生水,是很好的分析方法,生于冠带之地得令,但八字有亥卯未三合木,日柱纳音水生木,故八字纳音土金可用,最好的一次大运是土金。
2
干支分析
由于亥卯未三合,八字干支分析十分清晰,土金为用财官格,喜土金五行,最喜土。而且纳音无官又金生水食伤泄秀,性格偏好自由自在一些,纳音为格局层次,那就是一辈子官位都不会大。为什么刘伯温会天文周易,因未土华盖又合入为用。
3
关于时辰
壬午之时,我本人认为是错误的,因不知壬午在何处,由于能流传青史的人物无非是名望要大,而刘伯温八字午时的话杨柳木,首先是败地之木,而且日圆也是木,但刘伯温本身就不徇私情,不怎么像壬午杨柳木,其时辰较大可能的纳音不过是丙子,丁丑溪下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一个干印,一个是纳音印。
都是主名利,其次他做官不大,性格刚正,庚辰时纳音虽小却也有可能,但这五个时辰选择比较恰当。
听说他12岁考中了秀才,乡下的邻居们都叫他神童,记性很好,早年师从名士,又是明初诗文三人之一。戊子大运卒于乙卯年以溪水入水为最宜。若为屋上土,对应日主财位,怎么着也不会财240石少与李善长差距太大。
4
事迹分析
所做的官职虽小,却名声大振,但年富力强,除元末五年改安州区丞外,基本上是半隐居,37岁才有第一个长子。朱元璋邀请他出山时已近五十岁,且仍拒不承认,直到朱元璋让刘伯温前朋友孙炎去请他出山。
据说刘伯温助朱元璋平定天下,其实不然,到朱元璋帐下刘伯温已晚,而且朱帐下人才济济,并没有很好地重用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方面,刘伯温最大的功绩是他的《平江南策》,他帮助朱定下了先打陈友谅的决策。明代建立后,任御史中丞、太史令,官位并不大。
庚寅运中参军八年,盖因是乙庚合,遇主出山。1370年59岁归乡,所以己丑运又基本处于隐退状态,纳音为火,纳音小而被冲,肯定已辞别故乡。而乙在子为死的戊子运的,子水也是金制死的,这就是归期。
纵观刘伯温一生,才名俱在,而他自己的一生都很不得志,有很多时间都在闲逛。刘伯温对中华南方地脉的风水论析。
姚桐寿《乐郊私语》
刘伯温有才艺,能诗,尤善形家言。
试以儒学提举得相见于钱塘。十多年后,刘解官,在海盐之横山,将彼道故,至于信宿。谓余曰:中国的地脉是从昆仑来的,北龙中的龙,人皆知之,只有南龙一支,从峨眉山中来,不知道它在何处。又从通州泛海至此,乃知海盐诸山,是南尤尽处。
余问又知何故?刘说:天目虽为浙右镇,然其势犹未止,蜿蜒而来,右束大者,左带之,直至此州长墙、秦驻之间而止。平松诸山为龙,长江左抱以长江、淮水,庆绍诸山为虎,右绕以浙江、曹娥之水,所率均朝拱于此州,再乘潮东出,前后以朝鲜、日本为例,此南龙一也。
余问:「这有谁能当?」
回答说:“非周孔他的人不可,但无有乎尔!我恐山川,亦不忍自为寂寂若也。”
曾任教育系统官员姚桐寿,本书是他移民到海盐以后的作品。
中国风水地脉有三条干龙:
在黄河和鸭绿江之间的北条干龙,即北龙;
在黄河和长江之间,它是中条干龙,即中龙;
荆楚之南为南条龙,即南龙。
因为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所以中国从西向东流入海洋,而古代地理上认为龙是随水而行的,所以三条干龙是从西向东流的。
到底什么是龙呢?
◯曾几何时,廖耀湘的《泄天机·寻龙入式歌》:重浊于地,有高低之势。前贤呼作「龙」。所谓「浑浊凝于地」,就是指地上凝结的山。山高地低,似龙形,故称龙。
◯ 蔡元定的《发微论》云:夫山之于静,人之不动,人之不动。成龙来了,必踊跃起舞。山的“动则成龙”,也就是说山高高低低,山“动则成龙”,也就是这个意思。刘伯温认为,中国的地脉是从昆仑山来的。他对南龙说,南龙起居从峨眉山,随长江向东流,到海盐诸山为南龙。
◯ 缪希雍《葬经翼》说:“天下大龙,都随水而去,至于将结,必反,”只有逆势而上,才是大龙的结局。
海盐县位于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以北,东临海,境内长墙、秦驻二山。那么,龙脉海盐是否“逆势而上”?
《刘伯温》指出,南龙之脉近于天目山(天目山在浙东西北,西南一东北向)其右有新安江(源出歙县),其右有新安江(即钱塘江),其右有新安江(即江水),它的左岸为苕溪,(东、西二苕溪在湖州附近汇合后称大溪,北入太湖),东至长墙、秦山之间而止。
其左面为青龙,左面为松江、松江之水,抱以长江、淮水;庆元(治鄞县,即今宁波)、松江之处,则为其所居之处。
但是它的势还未结束,“再乘潮东去”,以东海、黄海为明堂,朝鲜、日本为案山。该堂甚宽,刘伯温称“此南龙一最大也”。
南龙局势之大,可为天下之最。
刘伯温认为,非周公、孔子等大圣人,无法适应南龙这种大形势。
这么想很有道理,看该应在哪一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