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漫谈】《正义的算法》兼理性,并感性

2023-02-28 13:31 作者:鱿鱼溜醋  | 我要投稿

本专栏首发于bigfun社区

一周前,《正义的算法》开播了,这是一部b站的独播剧。陈柏霖出演的预告让我选择观看这部剧,毕竟像陈柏霖这样耐看又经常出演喜剧的演员,是我比较欣赏的。

《正义的算法》是一部律政剧,虽然说总体还是以轻喜剧为主,当然,我不得不最让这部剧和《女士的法则》进行对比了,毕竟两部剧的风格和倾向都大差不差的。

不同于《女士的法则》的女性题材,《正义的算法》着重于理性与感性的探讨,正如其标题所说,正义是人心所想的,是感性的;算法是基于规则的,是理性的。整部剧的风格也因为理性和感性的不同,常常爆发冲突,也行成了这部剧主角的基础人设,欢喜冤家。

后续的故事展开,也是围绕着他们的欢喜冤家属性展开的,我知道必然是有恋爱情节的,这点在第18集的预告和11、12集的“刘夫人”彰显无疑,只是希望别降了刘浪的智商。

两位主角都在最开始的时候表现出一种极致的情感,男主是理性的,他遵循着律师为了当事人的利益而行驶着律师的权利;女主则是不然,她以象征对正义追求的卫道士,这种感官到目前为止(12集)还未减弱。

《正义的算法》所希望表达的角色成长可能就在两者的表达中,一种中庸的思想。故事为了给男主带来感性的思维,他将“良良”——一位宗亲的孩子寄托给了这一个充满理性的律师。

如何表达呢?

在第一集中,故事将男主的小气(节俭)表现得淋漓尽致。身为在电视台有自己节目的成功律师,住在大house里,却会为了一盏台灯而念叨,并且为自己回来关灯的举动表示了兴奋。

打破一个律师的骄傲是摧毁一个律师最好的方法,那就是一个小失误带来的案子崩盘,为此他被迫到任职小律所的女主处上班,当然,主要是穷。

刘浪一人分饰两角

任职公益律所的男主经常接触到一些社会下层的案子,我们也在这样子的一个个案子中,去看到男主,去见证他感性的成长。这种变化更多的转化在男主与孩子的交互中,在“幼儿园”的案子上,让故事有了第一次小高潮。毕竟刘浪是身为当事人出庭的,“幼儿园”的孩子是“良良”。

说回女主方面,在女主的视角中,她是为了追求正义而存在的,特别是第一集中,女主违背了当事人的意愿,依旧追求正义的举动,将这个特点更加突出的表达出来。

女主的存在是为了充当男主的反面。如果说男主是一个过于理性的精英律师,那么女主就是一个感性的菜鸟律师。这一点在三四集中,女主律所的老板和同事的表达中,尤为突出。在讨论男主到来的情况中,女主一直抱着“正义”而反对,放弃世俗钱财。女主的同事却不是如此,他们也是希望能够满足收入,获得不错的效益的。

在九、十集的表达中,女主的性格暴露无遗。女主多次以“我觉得”为理由去逼迫当事人夫妻放弃离婚,去爱。有点像是磕cp磕上头的那种,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了!你失去的只是xx,他失去的可是爱情啊!

或许目前,整部剧的成长都放在男主身上,而没有对女主展开的原因,让女主的表达和行为宛如“何不食肉糜”的贵族般,让人感到不适,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可以理解,但不代表自己不可以生气。

目前的剧情节奏以两集为一个案子,讲述一个社会现象进行,譬如今天刚刚播出的11、12集,所讲述的案子是一个以艺人虐狗为公众舆论切入,将“狗权”大于“人权”的社会现象表达出来,通过男主的视角去看到“狗”作为一种宠物存在一定危险性的事实。当然,这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做法,更多是表达宠物和人权本身的关系,只是以狗为例子。

由于不是法律相关从事人员,可能对于法律本身不太了解,但以剧集开头黑底白字写着,以戏剧的方式去表达和剧中男主更加符合个人对于律师形象的表达方式,让我并不会因为法律问题而去影响剧情体验,毕竟这不是一部纪录片。

或许是剧情节奏或者人设关系,《正义的算法》一二集并不是让大部分观众喜欢,特别是刘浪(男主)与良良交互导致文件丢失,被女主发现,致使刘浪所代理的官司被迫失败,男主也因此被逐出原来律所的内容,很是让人不舒服,这也是一二集留存率比较低的原因。

但同样是在一二集,开始以一个女主搞砸案子的场面,表达了女主的能力和男主说剩下交给我的话语,通过这一点希望吸引观众,接着进入插叙,直到7、8集才正式续上这一内容。其实也正是到7、8集,我才打算写这篇文章的,因为到这里是一个小高潮,男主的理性和职业技能是碾压式的表达了出来。同时,内容中出现的现象意在指医闹以及网络暴力,涉及的内容十分7让人敏感,且在第8集,以医者的誓言去提升故事和人物的厚重。被诬陷的医生,在经过被网暴和各种医闹的情况后,仍然抱着医者的誓言,希望去治疗更多的病患,且这个行为是发自医生内心的,让人十分震感。

以上,《正义的算法》是一部到目前为止都很棒的社会现实剧,他并没有强行将情感升华,男主和女主的搭配让故事并不是一味的去选择付出感性,当事人也并非会因为所谓的正能量鸡汤而立马选择了原谅,他把过程表达了出来,无论是从摆烂到重拾信心,还是从相互折磨到彼此成全,当事人的心路历程是有表达出来的,绝非为了正能量而正能量。当然女主的搅屎棍属性或者说不专业的职业技能,到现在还是让我不喜欢,这一点在9、10集格外严重,但却不妨碍我喜欢这部剧,毕竟有人唱红脸,必定有人要唱白脸的。

个人评分:4/5)


【漫谈】《正义的算法》兼理性,并感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