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处理愧疚】解构课题分离,清晰目标、三观、底线~

2023-11-23 16:38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昨晚心情比较沮丧,花了点时间想明白解决方法是课题分离,之前研究课题分离其实没思考透,还有,自己又有一个新的要道德和解的点

发现自己之前笔记的武志红老师视频里,没有标题带课题分离的。。。

那就从事情开始吧

自己看来,公司经营问题很多,可是自己顶多是个小四段,做做具体目标下的策略,协作上提升了,但也就这样了

自己现阶段有个人目标,要推进公司做些什么改变、努力共识然后去辛苦奔波什么的,自己也是不太想去的

就感觉自己是公司最轻松的了,而他们比较辛苦——不管是认知限制还是他们更能付出,总之对比下心有愧疚

这种情绪下,就觉得沉重,会觉得好像情况很糟糕了,自己所求的短暂的安稳都不得。。。引发了很多情绪

现在记录的时候,就知道,又从一个源头跳过真知和解决,从1自己往后演到了7。。。

这是什么毛病来着。。。。

跟小伙伴叨叨思考问题到底在哪里的时候,明白自己一直没解决这种问题,所以无论跑到哪里,问题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就是自己有很多不想做的事情,没自己时间的生活不想过,没得选的生活不想过,没时间学习成长不想过,每天很多家务很多活不想过,背负责任重担疲于奔命不想过。。。

我很敬佩那些愿意背负的人,但是,谁选择谁买单,我为我的选择买单,但我不想为别人的选择买单

比如那年冬天去姑妈家,姑妈在做泡姜,我看着就觉得冷,表姐说,那你怎么不帮忙。。。这就是我不愿意走亲戚的原因了QAQ,自己很宅的,随便吃就挺满足,去亲戚家就要帮忙干活——真都是不想干的,我宁愿花钱买泡姜给姑妈

并不想用道德绑架来形容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因为亲戚们基本都比我辛苦操劳,其实高中的时候脑子浆糊一样不知道学了什么,但是也拼了命的学习,就觉得如果留在农村那真的是人生没有盼头了。。。在老家我就是各种被嫌弃的那个。。。

但从大学到职场,自己都是团队中比较机灵的那一批,经过的老师、领导们都觉得我值得培养。。。

总而言之,每个人的天赋动力是不同的,性格也不同,大家愿意做的事情不同,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同,不能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的付出

对我来说,约定好时间了结果对方迟到10分钟+,就很反感——这时间自己可以有其他用的,但是对时间不太有所谓的人,就觉得不就是迟到10分钟嘛,又没什么

对我来说,让干家务活或生产的活一天,真的宁愿花钱雇个人替我干,我不管读什么书、梳理什么思路、听什么课,时间都更有价值——钱可以再挣,自己也不需要花那么多,但今天的时间花费了就再没有了,白天没有收获感那晚上睡觉都觉得很空,睡不好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不愿意“共苦”——体力劳动上的苦,我并不觉得这种方式把时间花出去、有什么交换的价值能抵得过的,对我来说,这付出太大了

但时间拿来做体力劳动的付出,在很多人看来都很正常,我老家的亲友们,我现在的同事们。。。

只能说,大家的价值观不太一样——自己的价值在哪里,自己想要的得到什么

所以,除非实在推脱不了的场面活动,我是都不想去的

正如我之前思考的,自己想要的关系,是能敞开心扉、坦诚相交的深度关系,或者是教练指导式的人脉关系,普通朋友、玩得不错的朋友,有机会遇到那就好好聚,特意奔波的见面什么的,我也是没什么动力的。。。

其实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很清楚了,这的确很限制自己,属于自己的机会就少很多

但是,我每天都在要求自己学习、精进、实践、各种自控,不就是希望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能按自己的心意生活,拒绝不想要的一切么?

我只愿意把时间给自己,或者交换自己认可的价值

那怎么处理那种,不愿意“共苦”的愧疚感

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是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保证人际关系的通畅

第一步,区分出“这是谁的课题”,就是去看,选择的结果是由谁来承担

第二步,“守住本分,不干涉他人的课题”

第三步,“守住边界,不让他人随意干涉我们的课题”

个人觉得课题分离的理论三步还是讲的太简单了,就如叶教说简版达克效应,这简版课题分离,让本来造原子弹难度一样的人际关系处理,变得过家家一样——正因为现实不是过家家,所以这个过于简化的理论,无法指导关系问题的落地解决

角色关系本身,是基于自己的目标,在不同的关系中,自己要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去行动来处理好这段关系

“基于自己的目标”是最重要的,脱离目标谈论什么决策,都是空谈,讨论就如同甜咸豆花之争一样,没有意义

当然有人就是要打发时间,那就随意,个人是不需要打发时间的,大家目标、三观不合道不同,也没必要在一起讨论

课题分离是角色关系处理的一个真知,一个策略模型,但要基于角色关系这个大课题的定义来使用

上天赋予我们生命,是为了让我们能活出自我的,生在现在的中国,又有这样的客观条件了,可以说我们是最幸运的一批人了

又有比较真理的话,30岁之前的人生可以归因给原生家庭, 但30岁之后真的只能归因自己

六段以下幸福的条件,见自己里的条件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身心健康,情绪平稳,这些都是自己的责任,归因不到他人的

不是说所有的关系都是自己的“踏脚石”,这种心态就太全能自恋、自我中心了,而是自己之前延展过的,所有的关系都是价值交换,大家在各自的目标上所需的资源,都需要他人的配合,用销售成交的思路,产品满足需求,价格满足预算——评估的对自己而言的付出的份量与得到的价值

道德绑架其实是一种自我中心的“强买强卖”——因为我是长辈,你就应该听我的,因为我是老板,你就应该听我的——儒家的君臣父子的权力社会的延展

愿意接受这种思想的,那他这样活着才自在,那是他的自由

但是自己是不愿意的

我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路的确难走些,但自己会努力的降低预期的,世俗的那些“面子”要素,我都已经试过了,没什么意义

能长长久久去做的事情,才有意义,能长长久久走下去的关系,才有意义

能享受的过程更重要,因为结果是无法强求的,我们只能谋求最大概率的胜算,如果不能在过程上一直坚持,那好结果出现的概率就更低——这就是现实的规律,当然可以活在幻想中,但如果是要在现实中有结果的话,那就得接受现实的规律

所以课题分离的要点是什么,清楚自己的目标,了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了解自己,知道哪些是自己的责任

这的确能减少纠结

昨天在跟小伙伴叨叨的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同事在展会上拿到30个联系方式,回来就跟不过来理不清楚,我方法都给了。。。。

但忽然想到自己过去,真的是书都读不懂——就是解构出真知和方法模型能用在自己的目标落地上,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也是最近才能读懂的,思路清晰的解构内容,应用来在生活所遇情形中快速决策,并且处理情绪和问题越来越快

所以,他们现在就是自己以前那种状态?不知道什么是重点,不知道怎么抓重点,面对很多信息就阻力>动力不想处理?

所以就用自己习惯的低效的方式去生活。。。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趋利避害、趋易避难

那要求我也像他们那样行事又是什么情况呢?是一种自我中心——认为自己的逻辑是世界的逻辑,争自恋高位、争对错好坏——获取自信心和立足点吧

所以,他们在他们的世界里自在舒服,而我有我想要的世界

所以,如何面对自己现在的境遇呢?

搞明白自己的底线,在自己和环境中去探寻平衡

我知道自己目前的目标,也在持续的推进,节奏根据结果在调整,预计到过年时会有新的进阶

我知道什么是自己绝对不愿意做的,我知道什么是自己可以舍弃的

我能承担最坏的结果,的确相比更好的情形,会有一些不方便和烦恼,但是,人要接受现实,我能接受现实

定性之外还有定量,被浪费的时间,还有体力劳动的度不大的时候,也是没问题的

但如果要到一整天的时间,过程中的怨气让过程不开心,时间耗费了没有结果没有任何收获

换取的是什么,他人觉得理所当然,不会因此认为你很好的

那就拒绝,随便他们觉得我好不好了。。。

因为他们觉得好不好,都不是我目标路上的有效资源。。。

时间现在是我最缺的

over~


【处理愧疚】解构课题分离,清晰目标、三观、底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