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医疗行业展望(中)
BFT机器人
02 数字化转型
新冠疫情使全球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导致患者人数激增,医疗需求上涨,医疗劳动力短缺以及供应链紧张。医疗机构必须采用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克服这些挑战。
先前在远程医疗和电子病历等方面反应迟缓的医疗机构正加速采用这些新技术,以期降低成本,高效处理变化的需求模式,解决临床医生短缺并更好地应对新一轮的全球医疗危机。
与此同时,全球每三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慢性疾病,每四个人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并且75%以上的医疗消费者希望得到个性化护理,这些都加重了医疗系统的负担。护理成本也不容小觑,在2010到2030年的20年间,全球仅因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经济产出累计损失预计将达到16.3万亿美元。
但医疗能力仍受限于分散的出资和报销、过时的治疗模式、过度的行政管理、流程效率低下和医疗劳动力短缺。
由于行政管理冗杂、定价失败以及医疗服务质量差,美国25%的医疗保健支出(共计9,350亿美元)没有物尽其用。3此外,有42%的医生反映超负荷工作,到2035年,全球医护人员缺口将达到1,210万。4 因此,越来越多的机构转向采用数字化技术来提高效率并降低医疗成本。
德勤美国消费者调研指出,在过去五年,患者对于虚拟和数字医疗工具的需求稳步增长,但医生的采用率却参差不齐(见图1)。有些人不确定如何在临床环境中充分发挥虚拟医疗的作用,而另一些人则担心会失去面对面医护中不可或缺的人际连接。

新冠疫情也带来一线机遇——让此前很难被患者或临床医生接受的数字化和远程医疗加速发展。
例如,英国长期以来在开发虚拟咨询框架方面停滞不前,但由于疫情造成医护人员短缺以及脱欧工作限制等因素,终于取得了进展。到2023年,英国将透过其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为每10万人口提供40到50张虚拟病床。
尽管世界许多地区已经解除封控和其他限制,远程医疗的应用仍维持在疫情前水平。例如, Kaiser Permanente发现其在疫情前已有15%的美国会员使用虚拟顾问,在疫情爆发期间达到80%的峰值,现在仍有约35%的会员在使用虚拟顾问。
在欧洲与亚洲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欧洲议会近期宣布EU4Health健康计划,鼓励电子病历共享、电子处方和远程医疗。沙特阿拉伯正推广相关体系,使偏远地区的患者通过智能手机应用与初级保健中心和医院建立联系。
对于心理健康等专业领域,虚拟医疗由于其便捷性、灵活性以及医生和患者的良好体验而大受欢迎。89%的心理健康就诊采用虚拟方式进行。经妥善设计的虚拟服务模式能够提供与面对面问诊同等的临床疗效,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能带来更好的治疗结果以及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许多国家的患者已经习惯于管理自己的治疗途径。家庭新冠试剂以及疫苗接种安排和报告的广泛使用,也使许多人对其他类型的自测诊断和疾病筛查更加放心。
在后疫情时代,40%以上的患者表示愿意继续使用远程医疗(见图2)。8这一需求将鼓励医疗机构投资于数字化转型,为患者提供能够满足其需求和偏好的个性化服务。
这些相互连接的系统可以使患者实现自行选择与操控,改善医疗服务,增加问诊渠道,实现更快速高效的管理,并降低成本。

一、洞悉数字化转型深度
许多国家在采用电子病历方面取得进展。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计划在2025年前将电子病历推广至国内所有医院和社区诊所。9虽然这样做能够强化数字架构,但也带来互操作性的挑战——例如,如何将关联医院的系统相互连接,并扩展至初级保健中心等外部机构。
再者,电子数据的质量和可比性并不一致。非结构化数据或“脏数据”不能全面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大多数机构采用标准数据集,构建数据“湖”来整合数据,并使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工具获取重要见解。
尽管如此,在许多国家,重要医疗信息仍然使用纸质媒介记录,通常通过传真、邮件、社交软件或患者随身携带以进行共享。
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使用健康信息交换(HIEs)系统,以交换电子医疗信息。新的支付和报销方式加大了对护理协调的关注。 例如,健康信息交换系统能够帮助医疗机构避免不必要的再次入院和错误用药,改善诊断结果,减少重复测试。信息交换是标准化技术,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和患者建立高效联系,并使医疗服务覆盖多个医疗途径、医疗场景和地理区域。
芬兰已设立区域内电子病历共享流程。爱沙尼亚作为实施数字医疗的典范,其医疗数字化历程已达12年,99%以上的医疗数据已实现电子化。爱沙尼亚居民能够通过线上门户访问他们的医疗记录,普遍使用视频咨询和电子处方。患者无需亲自就诊就能更新处方,而且也不必前往药房,大多数处方药品能够直接送至患者家中。
同时,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呼吁在2024年前建立全国性的可互操作医疗IT生态系统,提供跨产品和机构的卫生数据,使数据接收方更有意义地使用这些数据。该系统旨在降低成本、改善人口健康、推动创新,并赋能消费者。后续将对其进行持续更新,让消费者能够与其所选的医疗机构安全地分享信息。
二、迁移上云
财务压力是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技术能够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将系统转移到新的数字平台需要资金投入,这将拖慢云解决方案的采用。
在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利润压力推动了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进程,而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为维持利润水平,新技术的采用却受到限制。相应地,定价方式正在转变为以订阅或使用为基础,并从资本支出转变为运营支出。例如,德勤与Amazon Web Services(AWS)合作使用云上第三方数据,创建高效、稳定、安全的医疗数据生态系统,以改善人口健康、完善报销流程并提供其他真实世界洞察。
尽管如此,大多数医疗行业高管均认可数字化带来的长期益处。一项针对6个国家内近400名医疗行业高管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希望能在一年内将IT基础设施迁移上云,96%的受访者计划在三年内达成该目标。
数字化的焦点大多都偏向运营层面,尤其是医疗的管理和服务,然而,技术(特别是自动化)的采用也正在降低成本,完善临床编码、计费、调度、工资支出和采购等后台流程。
新冠疫情加速云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旨在加强业务运营并推动更多消费者进入数字领域进行互动。这一趋势迫使大型电子病历供应商将其产品和服务迁移上云,并与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
2022年6月,甲骨文公司完成了对塞纳公司(Cerner)的收购,计划在美国乃至全球医院和卫生系统市场扩展其云业务。甲骨文公司表示,通过此次收购,公司可为医护人员提供新一代信息,从而改善治疗决策和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医疗机构的行政工作量,保护患者隐私并降低成本。
2021年12月,CVS Health和微软宣布建立战略联盟,开发创新解决方案帮助消费者改善健康状况。该合作旨在助力CVS Health为消费者提供基于数据的定制体验。
2021年,信诺公司(Cigna)与Majesco合作以加速其数字化转型。2022年7月,信诺公司开始使用Majesco旗下L&A Group的云平台补充其现有的健康解决方案组合。
此外,还有许多风投机构、私募股权公司和医疗机构正在投资初创平台。2021年,全球医疗技术投资高达440亿美元,是上一年的两倍(见图3)。17大型科技平台公司能够通过对现有系统和服务模式的现代化改造帮助医院和医疗系统提高效率并快速扩张,运用平台解决医疗公平性问题。

然而,迁移上云将引发环保担忧。有预测显示,云计算所产生的碳排放已超过航空业——一个数据中心的耗能相当于5万个家庭的耗能。19公司在评估其间接排放或范围3排放时,也必须衡量其合作伙伴、供应商、供货商和其他第三方的碳排放。AWS、 Google Cloud和Microsoft Azure都已推出工具,助力客户评估并减轻其碳排放。
德勤正与国际医院联合会协作,为医疗机构开发可评估碳排放的仪表盘,目前已发布可持续性加速器工具的测试版本。请参阅本报告的“可持续性”章节,以了解更多关于该工具的信息。
三、新兴技术
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区块链和监测设备(如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和可服用设备)等新兴技术能够实时、持续地为我们提供健康和环境相关数据,它们重新定义了医疗行业的未来。医疗公司能够利用这些创新技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定制治疗方案,预测风险或恶化情况并进行早期干预。
疫情期间,远程医疗得到大众认可并不断发展,它整合了患者门户、远程诊疗、移动医疗、视频会议和远程患者监测。目前,患者可频繁使用门户网站挂号,并通过智能手机接收检查结果。远程医疗应用有望在未来5到10年内继续扩展。
几乎半数的消费者表示其在2021年至少参加过一次虚拟问诊。尽管许多消费者的初衷是为了避免新冠肺炎感染,但他们发现虚拟问诊确实更为便捷,比如能够根据自身日常安排灵活选择预约时间。使用虚拟预约问诊的消费者中,有92%表示满意,48%表示非常满意。
医疗机构整合人工智能与云上储存的电子病历等数据,开发主动持续的医护系统以保障消费者健康,而非在消费者已患病时再进行偶发性医疗服务。由约翰·霍普金斯医疗卫生体系(Johns Hopkins Health System)新近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搜索医疗记录和临床记录,在症状出现之前识别出有感染风险的患者。该卫生系统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由于该智能工具的使用,患者死于脓毒症的可能性降低了20%。
AI4HealthCro(一家总部位于克罗地亚的非营利性公私联营企业)正在为欧盟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据估计,这项技术每年将节省多达1,944个工时,挽救多达40.3万人的生命,并降低高达2,124亿欧元的医疗成本。
并非所有的身体症状或问题都需要当面咨询医生。人工智能拓宽了患者获取医疗服务的途径。通过自动化渠道(例如呼叫中心、短信、聊天机器人、视频咨询等),算法能够为患者进行诊断并提供定制化的建议和支持。Kaiser Permanente表示, 75%的医疗咨询能够通过远程渠道得到一次性解决。
疫情期间,对巴西圣保罗某个紧急医护中心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注册系统平均减少12分钟的等待时间,每年为员工节省2,500多个工时。
人工智能正被用于改善疾病诊断,提高预测医学的准确性。谷歌旗下DeepMind Health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人工智能算法,能够识别患有晚期肾衰竭风险的因素,并提前48小时进行预测。整体看来,该算法的准确率为55.8%,在需要透析的严重情况下,其准确率甚至高达90.2%。
虽然新兴咨询和治疗渠道能增加病人就诊的机会、全天候运作并减少临床团队超负荷的工作量,详细的检查和落实仍然至关重要。数据质量差、取值点数量少,以及缺乏技术专业人员,都会影响远程医疗体验。此外,这些渠道必须同步,让患者能够在自由切换渠道时,持续更新和维护医疗记录。远程医疗也存在风险,新技术往往是分散实施,没有在医疗机构内部或患者就医过程中予以整合。
使用可穿戴技术监测慢性健康状况、跟踪生命体征、睡眠质量和用药情况的医疗机构表示这项技术非常实用。然而,为规模化地采用,临床医生必须就警报参数、临床治理安排、高效工作流程以及有效的设备和数据报销模式达成一致。数据准确性和隐私,以及网络威胁,亦将妨碍医疗机构采取可穿戴技术。

四、医疗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时应考虑的问题
医疗机构应解决以下问题,为未来5到10年内即将到来的变革性技术做好准备:
• 数字化前门——作为数字参与的元点,数字化前门由多渠道通信平台组成,包括网络门户、移动应用和SMS消息,让各利益相关者能够访问医疗机构的数字化和类似服务。
• 自主监测——使用视频和传感器技术对患者进行监测,并部署人工智能和行为分析工具提供实时建议并及时进行医疗干预。
• 数字化临床会诊——运用临床方案、算法和人工智能与患者进行半自动化互动,以评估症状、开具处方等,通过使用基于证据的临床知识,减少临床医生的直接参与。
• 数字化健康平台——医疗机构能够通过基于云平台和服务解决健康问题,为患者提供有价值、便捷的虚拟医护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BFT机器人
版权归BFT机器人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若您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将及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