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澜:为孩子挑个合适的注意力训练师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学龄期儿童在药物治疗之外,恰当的非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年幼的ADHD儿童,以及存在轻微注意力或好动问题的学龄儿童来说,首选都是非药物治疗。
有时家长明白,正规的心理行为治疗,对于帮助孩子塑造更专注、更高效的行为习惯十分重要,但仍然在寻找靠谱的治疗机构和治疗师时,感觉比较困惑。
这篇文章就是帮助家长甄别,训练方案、训练机构、训练师是否可靠的几个要素。
关于训练方案
是否纳入家长训练
很多时候,家长觉得,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我把孩子交给你们训练就好了,怎么非得让家长来学习呢?
就目前大多数有效的心理行为治疗方案而言,要么是儿童+家长一起,要么是单纯教授家长亲子管理技巧。
如果你遇到一个方案是只需要送孩子过来上课做训练,完全无需家长学习调整抚养模式,那么你得打个问号了。
虽然ADHD的问题行为在孩子身上,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孩子的行为和注意力,但是!但是!但是!学习方法的重任在家长身上。
家长通过学习更适合ADHD儿童的抚养方式,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去传递教授能改善ADHD的策略技巧,从而让孩子在学业、亲子、伙伴等各个方面的表现,得到改善。
因此,想改变孩子,家长得学习改变自己。
认识到这一点,是进行心理训练的基础,否则再好的方案,再牛的训练师,也束手无策。
当然,家长接受教养训练的意思并不是说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好,ADHD和抚养方式的关系并不大。只是,如果想改善ADHD的话,就得将抚养方式调整得更适合ADHD孩子才行。
正规方案有哪些
这部分内容目前在国内意义并不大,因为国内在管理治疗方案的体系方面并不严谨和成熟。任何机构都可以随便取个花哨的名称,随意宣传。这也是很无赖的一件事情。
目前国际上比较受到认可的亲子教养训练方案主要包括:
-家长儿童互动训练(PCIT)
-正性教养方案(3P)
-难以置信的岁月(IY)
-新森林父母教养方案(NFPP)
其中难以置信的岁月拥有的方案相对来说覆盖年龄最广,涉及人群最多。而新森林父母教养方案中,更加针对ADHD的核心问题。
国内目前接受正规考察的心理治疗方案主要包括:
-亲子成长八步法(针对2-12岁对立违抗行为)
-学校生活技能训练(针对学龄儿童的学校行为)
-执行功能培训(针对学前、学龄及成人的ADHD核心问题)
一般需要多少次
通常来说,训练课程一般8-12次,少于8次基本很难学会系统的教养技巧,多于12次并非不好,而是担心家长难以坚持。
一般来说,1周1-2次课,也可能2周1次课。间隔太短,缺乏充分的时间练习技巧;间隔太长,家长很容易缺乏训练师的支持督促而疏于练习。
希望家长明白的是,参加正规的训练课程,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家长只是经过专业训练师的带领,学习理解了一些有用的策略技巧。等待这些技巧发挥完全的作用,去帮助孩子改善ADHD问题,仍需家长日复一日在家与孩子一起练习。
关于训练机构
目前据我所知,从事发展注意力训练的专业人员,大多仍在三甲医院任职。因此正规三甲医院开设的训练课程,可靠虑相对高很多。
目前也确实有一些社会训练机构,聘请专业人士来培训教授方案,可惜的是,哪些机构获得认证,国内现在并无严谨的管理机制。
家长可以采取的一个技巧是,假如你查询到某家训练机构的话,将其介绍材料带到正规医院,让医生帮忙甄别一下。
看内容别只看广告
靠谱的训练课程介绍会有相对具体的介绍,例如大概会是什么形式,需要谁来参与,大概能做些什么,并且并不会对效果有过分夸张的保证,毕竟心理行为治疗虽然非常关键重要,但短期治疗ADHD的有效率并不十分乐观。
不靠谱的训练课程,会在广告上下更多功夫,介绍主要是天花乱坠词语的堆砌,吹捧干预效果,实质上需要家长和孩子做些什么,基本不太提及。
实际上,医学属于科学,因此需要专业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踏实严谨地工作,通常无暇进行宣传和广而告之。
关于训练师
看背景别只看宣传
背景也别被国外、海归、博士后等字眼迷住,无论是国内外哪所大学,都可以检索一下,是否为正规的优质大学。
即便是真大学的真博士,同样去看其专业是否对口。目前全球,对ADHD负责钻研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的人员主要是儿童精神科医生。临床工作中会有儿童心理学家,发育行为儿科医生,相关领域的护士社工的参与。
我曾经听一个国内一流大学的博士(非ADHD专业领域,但可能接触过ADHD相关工作),在被记者采访时如是评价ADHD:“如果把学校炸了就没有ADHD了,不学习就不会有ADHD。”这简直荒谬至极。ADHD的基础核心损害是执行功能受损,只不过作为学龄儿童,更突出的困难体现在学习中。然而生活中,以及长大成人后的工作和人际相处时,仍然会被ADHD所拖累。说出这样的话,既没有基本科学知识,也相当不负责任。
按理说读到博士学历,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就是说话,尤其当众说话应该讲究事实,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不会随心所欲信口开河。然而可惜的是,即便名校博士也不能保证一个人的水平和素养。
怎么办呢?只能是不断累积自己在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从而能够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里,做一个明智的信息消费者。
看训练师做什么
-训练师是否与你讨论亲子技巧策略,例如恰当的正反馈,支架式教学,恰当的惩罚机制以塑造孩子的行为?(家长可以询问“支架式教学”怎么做?当然前提是家长你自己得知道正确答案,才能甄别训练师的情况。)
-训练师是否与你讨论与孩子互动时一些更有效的技巧,从而保证孩子的注意力,以及促进互动更正性?
-训练师是否会布置家庭练习,包括一些任务、游戏、活动,要求课后时间家长和孩子完成?(这点很让家长觉得很烦,因为都下课了还被追着做练习,可是越烦着你在家做练习的训练师,越是负责的好训练师。)
-训练师是否能够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来提供指导?
其他心理治疗方式适用吗?
家长无论如何请铭记在心的是,对于注意力/自控力问题的孩子,尤其是年幼孩子,最关键的心理治疗,主角不在于孩子,而是家长。家长学习和练习恰当的策略技巧,才能帮助孩子改善行为。尤其年幼的学前孩子,他们很难独立自我改善行为,除非有家长的督促支持。
但是有些训练内容是可以针对孩子的:
-游戏训练。设置恰当的游戏活动,对年幼学前儿童是可以促进注意力/自控力改善的,如国外有TEAM方案,国内Focalm体系下有针对学前幼儿多元执行功能的训练方案(MEFP)。
-技巧教导。对于学龄期儿童,可以直接教导孩子一些技巧策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练习、讨论互动等方式让孩子掌握和练习技巧,例如上面提到的执行功能训练和学校生活技能训练,都是直接训练儿童。
-谈话治疗。这种方式适合年龄更大一些的学龄儿童,如高年龄小学生或青少年,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通过与心理治疗师交谈的方式,学习相应的心理技巧。但这种方式更多适用于存在情绪问题的孩子,对注意力/自控力的改善并无显著效果。
综上,如果家长踏破铁鞋终于觅到了合适的注意力训练师的话,请别犹豫,带着孩子一起参加。
在训练过程中,家长会学到:
-与孩子更加正性的交流互动方式
-能塑造儿童行为的适当奖惩方式
-形成对儿童合适的管理支持体系
在训练过程中,儿童会学到:
-对抗ADHD问题的策略技巧
-有益于注意力的游戏和活动
-有益于自控力的游戏和活动
心理行为训练的方式帮助改善注意力和自控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家长付出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一起完成,但其获益是显著而深远的。
即便短期内不一定像药物一样,显著明显地改善ADHD症状,但是无论家长还是孩子,学到的技能策略是完全收归己用的,没有失效期一说,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多加练习的话还能继续发挥出更深远的作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