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诸葛亮的家族有3兄弟,分别投靠了魏蜀吴,3兄弟最后的结局如何

2023-03-30 17:23 作者:木子的历史  | 我要投稿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位被神话的人物。

作者罗贯中不吝笔墨的描写他的计谋,后世读者更是顶礼膜拜他,甚至有人称呼他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在他的辅佐下,颠沛流离的刘备在夹缝中发展出了自己的根据地,更是最后坐拥荆州和益州,跟孙权和曹操三分天下。

刘备死后,诸葛亮独揽危局,一篇《出师表》道出了创业的艰辛,更是表达出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恩图报的心情。


虽然最终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留下了千古遗憾,但是却换来了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留恋。

在央视版的电视剧中,我们得知诸葛亮还有一位大哥在东吴孙权的麾下担任谋臣,却不知还有一位同族兄弟留在了曹魏的阵营。

最终他们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呢?

诸葛家世

刘备初见诸葛亮的时候是在南阳的卧龙岗,由此很多人都以为诸葛亮是南阳人。

其实诸葛亮是出身山东琅琊(临沂)的世家大族。


他的祖先能够追溯到西汉的诸葛丰,诸葛丰在汉元帝时期担任朝廷监察之职的司隶校尉,为整个诸葛家族开辟了入仕的先河。

到了诸葛亮时代,诸葛家族在两汉朝廷之中已经枝繁叶茂了。

正所谓“福也大,祸也大”,东汉末年,连着几个皇帝昏庸无道,国家朝政腐败的一发不可收拾,终于激起了以张角为首的“黄巾之乱”。

尽管黄巾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但是东汉的元气大伤,各地诸侯乘势而起,纷纷割据,争夺地盘。

诸葛家族因为家大业大,成了乱军眼馋的肉,族人饱受了战乱之苦。

诸葛亮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不得已他带着自己的弟弟诸葛均投奔到自己的叔叔诸葛玄的家中。


然而这只换来片刻的喘息,黄巾之乱刚平定,紧接着就是西凉军阀董卓把控了朝政。

接二连三的变革,带来了持久的动荡。

为了生存,诸葛家族的众人纷纷走出庙堂四散逃生去了。

诸葛亮辅佐刘备

诸葛亮的叔叔去世之后,他无心入仕,就来到南阳郊区寻觅出一块清净的所在,读书写作。

那个改变刘备一生的隆中对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南阳地处南北方的交通咽喉,很多名士都曾经在这里短暂的停留。

也是这个原因,他的大名被徐庶和水镜先生传扬了出去。


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期间,被安排镇守南阳,抵御来自北方曹操的进攻。

他通过军师徐庶的推荐,知道了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因此就急匆匆的赶到了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

一连三次,诸葛亮被刘备的赤城所感动,从此一生追随他。

在跟随刘备的过程中,他先是利用曹军骄傲的心理连续两次使用火攻,为刘备撤退到荆州赢得了时间。

随后主动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魏。

在他的努力下,刘备获得了当年刘表的荆州,才算是结束了自己颠簸半生的苦日子。

接下来,他开始实行自己隆中对的第二步战略方针——攻取益州。

在张松、法正等人的配合下,刘备等人终于里应外合实现了目标。


隆中对的战略目标似乎实现了,然而不久之后,镇守荆州的关羽就在出兵伐曹的时候,被东吴背后偷袭丢失了荆州,他本人也失去了生命。

刘备心疼荆州的丢失,更心疼结拜兄弟关羽的死亡,发誓要夺回荆州。

而结拜弟兄张飞的被杀,更是极大地刺激了他的情绪。

在诸葛亮劝阻无效的情况下,他贸然出兵,最终兵败身亡。

虽然刘关张义结金兰的故事感人肺腑,但是刘关张死后留下的烂摊子却丢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接手的是一个虚弱不堪的蜀国。

内部各派系的大臣开始有所抬头,外部曹魏也时不时出兵进行侵扰。

由于生产力落后,地利条件复杂,外加前期兵员损失过重,人才凋零,诸葛亮不得不竭尽全力去维护。


这种操心劳神的工作,使得他没日没夜发愁焦虑,身体承受了极大地负荷。

为了避免天长地久,曹魏的百姓忘却大汉,他一次又一次的出兵北伐。

然而由于荆州要地的丢失,他只能率军沿着崎岖难走的蜀中山路出兵长安。

在他的治理下,蜀国人口和生产遭到了极大地损失,他自己也积劳成疾病死在了五丈原。

在他去世之后,再也没人能够挑起复兴汉室的重担,蜀国最终被魏国所灭。

孙权的股肱之臣诸葛瑾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亲大哥,性格沉稳,在诸葛亮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四处游历去了。

在诸葛亮辅佐刘备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跟自己的兄弟一样辅佐刘备,而是选择了自己游历东吴时的主公孙权。


曾经有人戏称“刘备的蜀国就像是创业公司,全凭一个义气;孙权的吴国像是家族式企业,凭借着血缘关系;而曹操的魏国则像是集团公司,靠的是各方的利益均衡。”

东吴由于远离中原地区,并没有遭受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的风波。

所以这片土地始终洋溢着和平的氛围。

诸葛瑾年轻时期在这里交流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成年之后更是步入孙氏家族的庙堂。

他为人处世,谦虚谨慎,说起话来彬彬有礼,更难得的是他懂得婉转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在不伤害孙权自尊心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价值。

孙氏的主公孙坚出兵讨伐董卓,不幸跟袁术闹翻,在他回归东吴的半路上被刘表杀死。


新继任的孙策年轻气盛,脾气火爆,得罪了本地的宗教势力,被刺客杀死。

一连两个主公去世,东吴的重担就压在了年少的孙权身上。

尽管有着“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说法,但是即便孙权再聪明,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也难免会犯年轻人血气方刚,思维不周的错误。

为了获得父兄留下的大臣们的认可,他有时候会大发脾气。


诸葛瑾每次遇到孙权发火的时候,总是摆出一副很低的姿态。

他采取启发式引导,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孙权自己去想到解决事情的办法。

然后他才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让孙权接受自己的建议。

这种迂回作战的策略,让孙权很满意,孙权非常的倚重他。

在诸葛亮过江访问东吴期间,作为诸葛亮的长兄,诸葛瑾也不遗余力的在孙权面前痛陈利弊,促进孙刘联盟的形成。

而到了孙刘反目的时候,很多大臣都建议孙权疏远诸葛瑾,然而孙权却始终信任自己这位师长。

诸葛瑾尽心竭力的辅佐孙权,直到自己的最后一刻。

可是非常讽刺的是,诸葛瑾在外能够为人师表,在家却未能教育好后代。


他的儿子诸葛恪和诸葛融凭借父亲的威望成为了权臣,最终在权位之争中被满门处死。

曹魏的大将诸葛诞

诸葛诞是诸葛亮未出五服的同族兄弟,他们家没有因为躲避战乱逃往南方,反而北上来到曹魏的政治中心。


在这里,诸葛诞凭借自身的学识,很快就通过举孝廉进入了大汉的官僚体系。

尽管奸雄曹操把持着朝政,但是相比祸国乱政的董卓,曹操仅仅是把汉献帝当做傀儡,在雄才大略上不亚于当世任何一个诸侯。

曹操占据的北方素来资源丰富,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经济虽然遭受黄巾起义和董卓乱政的破坏,但是人才济济,实力雄厚,恢复起来非常快。

诸葛诞一路前行,官位上升很快,并且跟曹家、夏侯家的宗室关系很好,到魏明帝时期已经身居要职。

然而魏明帝曹叡不喜欢诸葛诞的性格,对他进行了贬斥,但是魏明帝一死,在其他宗室的举荐下,他很快就官复原职,甚至更上一层楼。

这种宦海沉浮的生涯,锻炼出了他官场不倒翁的性格,但是也把他推到了政治的漩涡当中。


曹魏的政治非常复杂,远不是蜀汉和东吴这两个创业公司可比。

因为他继承了大汉的正统,自然也接受了大汉存在的门阀政治。

司马氏的代表司马懿在辅佐曹丕上位立下了大功,司马氏在朝中的地位炙手可热。

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逐渐把持住了朝政。

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司马兄弟把魏明帝之后的曹芳、曹髦玩弄于股掌之中,激起了忠于曹魏大臣的激烈反对。

权臣曹爽轻信司马懿遭到了屠杀,导致曹魏大权落到了司马氏手中,曹魏的宗室夏侯玄等人在反对司马氏的过程中纷纷起兵造反。

但是老谋深算的司马兄弟早就掌控了军队大权,这些曹魏宗室逃避不及就成了刀下鬼。


诸葛诞跟夏侯玄是莫逆之交,看到自己的老朋友惨遭杀害,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他带着自己为数不多的军队讨伐司马昭,熟料司马昭早就防着这一招。

没等诸葛诞有所动作,他们一家就像被捆的螃蟹一样被扎的老老实实。

这位诸葛亮的族弟,最终被满门抄斩,成为诸葛兄弟间最早去世的一个。

诸葛亮的家族有3兄弟,分别投靠了魏蜀吴,3兄弟最后的结局如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